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冀青 页数:1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宝流散:藏经洞纪事》是“走近敦煌丛书”之一,书中介绍了莫高窟藏经洞封闭的缘由和藏经洞文物重新发现的史实,讲述外国探险者盗宝的故事,概述敦煌文物的流存情况。藏经洞的发现,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藏经洞文物的流散,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不幸,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
王冀青,1961年9月出生于河北。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85年获历史文献专业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以后多次赴英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东洋文库、英国科学院、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亚洲文物与近代中亚考古学档案访学与研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甘肃省委委员。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青联常委、兰州大学文科分学位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兰州大学资料中心主任等职。
书籍目录
前言王圆禄与藏经洞的发现王圆禄的来历王圆禄定居莫高窟王圆禄在莫高窟的修复活动王圆禄发现藏经洞的经过王圆禄发现藏经洞的时间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藏经洞文物在地方官员间的流散甘肃省政府对待藏经洞文物的态度藏经洞文物向省外的流散最早获得藏经洞文物的外国人虎视眈眈的西方考古学家斯坦因与藏经洞文物的大规模外流斯坦因来到敦煌斯坦因进入藏经洞斯坦因对藏经洞的观察与记录斯坦因告别莫高窟斯坦因撤离甘肃前的最后一捞伯希和入洞与藏经洞文物的东运曼纳林未入藏经洞之谜伯希和在藏经洞的活动北京学术界对藏经洞文物的反应藏经洞劫余文物的东运王圆禄及地方官员匿盗藏经洞文物的行为民国时期藏经洞文物的继续流散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在莫高窟的活动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间在莫高窟的活动鄂登堡在莫高窟的活动华尔纳在莫高窟的活动王圆禄的后事后语图版目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王圆禄与藏经洞的发现 王圆禄的来历 藏经洞的发现,以及藏经洞文物的外流,都和“王圆禄”这个道士的名字分不开。谈藏经洞就必须说王圆禄,谈王圆禄也得说藏经洞。不了解王圆禄,当然也就不可能了解藏经洞,以及藏经洞文物的流散。因此,这本书虽然谈藏经洞,却不得不首先从王圆禄说起,而且从头到尾都得围绕着王圆禄展开。 可以说,通过斯坦因、伯希和等西方人士的著作,“王道士”一名在世界范围内早已为学术界所熟悉。又通过文艺作品和新闻媒体的长期渲染演绎,“王道士”在当代中国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但是,关于一个真实的王道士,关于王圆禄的真人真事,未必人人知晓。因此,我不得不首先从王圆禄的来历人手,再一步步进入到藏经洞这个话题里来。 首先,我们说说王圆禄的名字。王圆禄,在文献中又作王圆箓、王圆录、王元箓、王园禄等。有学者推测,这个名字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应该是他皈依道教后使用的名字。那么他早年曾使用过的本名会是什么,现在就很难考证了。不过,王圆禄人道教后,还另有一个正式的法号,法名“法真”,道中人又尊称他为“王法真”。俗人们为了图方便,习惯上多直呼他为“王道士”,或“王道人”。 其次,我们要谈谈王圆禄的生卒时间和年龄。关于王圆禄的确切生年,已不可考。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身后显名的人物出身卑微,也许他们对自己的真实出生年月日也是一无所知的。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宗教僧侣,他们为了增加自己的神秘感,为了蒙骗信徒,一般都对自己的生年讳莫如深,以便将年龄任意夸大,自我塑造出个“半神”或“半仙”的形象来。王圆禄大概和这两种情况都沾边,所以他生前从没有透露过自己的生年,以致后人不知道他的确切年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