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认识论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多识仁波切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宗喀巴大师将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也就是说,自从有了因明逻辑这个有力的认识方法、思辨武器,才使对佛法的认识和解说走上了一条真正正确的轨道。 因此,要想打开佛法深理的宝库,首先必须掌握因明这个“世间慧眼”和“金钥匙”。

作者简介

多识仁波切,甘肃省天堂寺第六世活佛,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雪域当代深孚众望的藏学家、藏传佛教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兼任甘肃省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等多种社会职务。多识仁波切用藏汉两种文字撰写出版了十多本涉及多学科的图书。尤其是中文版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系列书系,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来自喜马拉雅的智慧财富”,“有关佛教哲学、佛经解读及藏传佛教知识最为权威、经典、最为畅销的汉文读本之一”,“华语世界研读、学修藏传佛教的必备之书”。多识仁波切出版的藏文著作有:《藏语语法论集》、《云使浅释》、《诗学概论》、《藏密典籍选编》、《多识论文集》、《多识诗文集》、《佛教总论乐道灯塔》等。多识仁波切还翻译、讲解、注释了《大威德之光》、《佛理精华缘起理赞》、《西藏的心灵智慧》、《菩提道次第心传录》等著作。

书籍目录

藏传量学与汉传因明学之间的异同比较 第一章认识论总论 第一节认识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人类的认识以知识为先导 二、知识的种类 三、西藏认识论的开展 第二节认识的主体——人的定义 一、人的定义 二、人的分类 第三节人类面对的两种世界 一、物质世界与观念世界 二、存在事物的分类 三、佛教不否定分别的作用 第四节人类思维的抽象性特点 一、事物与名相的关系 二、佛教各派的二谛思想 三、存在事物与认知主体的关系 四、事物的自性与排他性 第五节永恒的存在和永恒的观念 一、有与无 二、概念内涵的变化 三、法性与永恒 第六节语言和思维的分别性特点 一、分别与直觉 二、语言与分别 三、分别的特点 四、佛教与分别 五、思维的分别特点 第七节概念分别在认识上的重要性 一、概念与范畴 二、概念的周遍与否 三、概念与四边推理 第八节因明学关于正确认识的标准和方法 一、因明学关于正确认识的标准 二、现量与比量 第九节量论和因明论的关系 第二章量学基本知识概说(摄类集辨) 第一节入门知识 一、概念种属关系 二、应成驳论的基本论式 第二节知识的总相 第三节知识概念分类 一、定义与被定义事相 二、总相与别相 三、对立与联系 四、常法与有为法 五、共性与自性 六、因果辨 七、三时辨 八、真谛与假谛 九、三性辨 十、实体法与返体法 十一、分别见与无分别见 十二、显性事物与隐性事物 十三、客体与主体 十四、一异辨 第三章心智学 第一节心王与心所生法 第二节分别心和无分别心 一、分别心 二、无分别心 第三节七类心识 一、现证识 二、联想识 三、重复识 四、非理识 五、现而未决识 六、疑而未决识 七、谬误识 第四节正知与非正知 第五节证知与未证知 第六节倒错识与非倒错识 第四章因明学 第一节因义总说 第二节正因论详述 一、正因的相对面 二、正因的定义 三、与正因相关的规律 第三节正因的分类 一、以正因的性质分类 二、以论证形式分类 三、以论证内容分类 四、以论证的依据分类 五、以因与同品的接触面分类 六、以论证的对象分类 第四节非正因(无效因) 一、不成因 二、相违因 三、不定因 第五节驳论 一、驳论的定义及结构 二、驳论的形式 谈藏族对因明学的贡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3)准色法类——法处色。 前面介绍的色类属前五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感触、所反映的对象。法处色纯属第六意识,即心识感知对象。这类法处色共分以下五类: A.极微色。极微色是用心识将可见粗色分析成的极微物质元素。这种极微元素非视觉等前五识感知对象,而只是心识认识的物质“色”。 B.透明色。一般色是有质碍,如墙阻挡视线透视墙背后景色。透明色是一种视觉与所见景象之间存在的明亮介质,在心中引起的透明光感。 C.无表色。无表色是从表面上看不到的思想动机,在人的内心产生的一种妨碍行善作恶的无形障碍意识。如守持戒律的僧人心中的防止坏戒的戒心意识,具诚信者心中对所信者不生怀疑的防非意识,恶人心中妨碍产生善念善行的护恶意识。这种思想上的障碍,虽然无形,却能起到如墙如坝阻拦善行恶性的作用,故称为无表色。 D.名义色。名义色如观修白骨观的心境中显现的骷髅相,梦境也属此类。此类景象非真色,故称“名义色” (归译“遍计所执色”)。 E.自在色。自在色是修遍处定等获得变化自在力而随意化现出的各种景象,如佛菩萨的神变形象。 对上述五种法处色,佛教哲学各派观点不一致。毗婆沙和应成中观家认为无表色为标准色,但经部、唯识、自续中观家认为非标准色,是准色类。五种法处色,原出于佛经,故佛教均承认五种法处色是色,但毗婆沙和应成中观家只承认无表色为标准色,其余四种是只显现于心识的名义色。各家都认为名义色为常法。

编辑推荐

《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藏传佛教认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多识老师是藏传佛教活佛,是很受人尊敬的大德,我看过他著作的好几本书了,例如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大威德之光等书,感觉让人的世界观提高了几个等级,里面的语言生动朴实,让人大开眼界,这些正语正见值得我们信受奉行。很好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