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华锐·东智 页数:193
内容概要
在拉卜楞,一种雪域吐蕃时源于生命、源于自然而来的强悍与悲壮的精神气质,在一幕幕的民俗风情和人们的心灵智慧中逐渐从饱满而热情的世俗情感走向了达观、宽泛、旷远、安详而静谧的另一种宗教情感。
心智渐渐脱离了愚莽,平和慢慢取代了躁动,和平托举起人性的关爱。这中间树立起来的和永远不可丢失的正如拉卜楞藏族聚居区的经幡一样,经历了从战场上的旗帜到树立于自民俗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被重视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满足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们之怀旧感,记录了我们文化的渊源,而且充分展现了它的美学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神秘庄重的祭祀习俗
第一节 山神
第二节 “鲁”神
第三节 地神
第四节 灶神
第二章 古老传统的人生礼仪习谷
第一节 人生礼仪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诞生习俗
第三节 成年习俗
第四节 婚姻习俗
第五节丧葬习俗
第三章 缤纷多彩的服饰习俗
第四章别具风味的饮食习俗
第五章 古朴威仪的僧侣习俗
第六章 浓郁独特的节日习俗
第七章 丰富传统的宗教习俗
知识点滴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礼佛是僧众一天中重要的一件佛事仪礼,每天清晨起床洗脸后就要为室内佛龛点上酥油灯,献上净水碗,此后便上经堂诵经。诵经是一种以团体为单位的礼佛活动,每天聚会三次,即晓会、午会和茶会。每次集会僧众以锣声或海螺声为号,披斗篷、戴黄帽、脱靴依次进入经堂,众僧按身份、年龄依次坐于经堂内的卡垫上,不得左顾右盼、前俯后仰、分散精力。静心诵经,祈求佛法常住,百姓平安幸福。此后,回到住处或去某高僧处学习经文,练习辩论、书法等等。僧侣们以信仰佛教为终身职业,除诵经礼佛外,磕头和转经轮也是日常主要礼佛活动之一,几百、几千乃至几万次不等。有的围绕寺院或佛塔磕;有的每天早晚在自己的居室磕。这一叩拜法具有长期性,一生叩拜多少次,自己也恐心中无数。转经轮,一般指绕寺院转经轮,僧侣们除在佛殿、经堂、寺周转经轮外,家中还设有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经轮,如手摇经轮、指搓式经轮等。从藏传佛教的教义看,磕头也是一种供养即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通过五体投地来表达对佛、菩萨的忠诚信仰。而诵经文、转经轮不但是自我身、口、意净化的过程,而且又显示了对佛和菩萨的敬仰、感恩和渴求之情。在《无量寿经》中记,世间有三种人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这三种人中的第一种就是出家僧尼,他(她)们发菩提心,一心专念诵诸佛,修诸功德,愿生净土,等生命临终时,会得到佛的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习经文学习经文是僧侣通向佛学博士道路的起点。当一个六七岁的孩童人寺为僧后,要在师傅处必须学会并掌握寺院的生活规则和仪礼,同时还要学会拼读藏文和诵念简单的祈祷词。其后他就要正式人寺学习经文,这里我们以拉I、楞寺为例,简述其闻思学院僧人所学课程、时间,考取学位等情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拉卜楞是集中展示雪域文明的窗口正值建寺三百年之际,图文并茂,如实介绍人文风情的《拉卜楞文化丛书》出版,对于了解这扇窗口,具有殊胜的意义。 ——多识俱呈神奇佛土瑞应景,足显吉兆祥海右旋象,诠述如此圣地力作丛,堪比饰项宝花君陀鬘。 ——赛仓·洛桑华丹《拉卜楞文化丛书》的问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它对发展民族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降边嘉措《拉卜楞文化丛书》的出版,为光辉灿烂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添光彩,雄辩地证明了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坚强的一员。 ——王尧
编辑推荐
《拉卜楞民俗风情(插图珍藏版)》:全方位展示拉卜楞民俗文化、多角度解读拉卜楞民俗风情、深层次诠释拉卜楞民俗内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