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多识仁波切 页数:168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上师供仪》是第四世班禅大师所著的一部无上瑜伽密法,一般须在无上密灌顶的基础上方有资格修习。 上师瑜伽无上供养法,是获得大加持、消除一切违缘、完成福报资粮的速捷之道,其精髓是在乐空不二中达成和上师无二无别的佛果位。从如何皈依到三士道修法,从生圆次第身坛城观修至绝密的即身成佛五次第,乃至若不得道上师遣识法等等,大宝上师如瓶倾水般将无上金色甘露无遗漏地讲传。 能够听闻这一无上甘露之法,必是多劫积福所至,理应珍之!惜之! 这是一本活佛教授的佛法讲授稿。《上师供仪》是第四世班禅大师所著的一部无上瑜伽密法,一般须在无上密灌顶的基础上方有资格修习。“乐空不二”是佛陀八万四千法的精华。此法正修从“乐空不二虚空之中普贤供云密布中”开始,以虔诚的供养、礼赞、祈请、思维教义等不断的观修,求得集本尊、空行、护法于一身的上师的加持,最后证入甚深格鲁密法大手印,获得乐空不二的智慧。乐空不二的佛教智慧,藏密大手印甘露精髓!
作者简介
多识仁波切,本名多识·洛桑图丹琼排,安多华锐藏区天堂寺第六世转世活佛,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等多种社会职务。雪域当代深孚众望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多识仁波切不但精通佛学,同时也精通藏、汉语言学以及历史、文化等
书籍目录
洞悉所有真理的珍宝(代前言)上师供仪乐空不二法四世班禅洛桑曲吉坚赞 著 多识仁波切 译仪轨导论第一部分 法的来源第二部分 法的殊胜第三部分 具体修法 第一章 加行 第一节 总义发起 第二节 皈依发心 第三节 加持供品 第二章 正修 第一节 福田观修 一、福田正观 次第显现 二、慧身迎请 刹那光临 第二节 七支供养 一、礼赞上师 二、广修供养 (一)瓶灌供 (二)密灌供 (三)慧灌供 (四)语灌供 三、忏悔罪业 四、随喜功德 五、请转法轮 六、请师住世 七、功德回向 附:无缘慈悲颂 第三节 德恩赞白 一、恩师功德 生信心 求加持 (一)祈请律宗上历 (二)祈请大乘显教的法师 (三)祈请密宗上师 二、念师恩德 生敬心 如师行 (一)外功德 (二)内功德 (三)密功德 (四)真实义功德 三、皈救总白 三昧耶灌顶 第四节 祈求加持人菩提道 一、道次第前行 亲近上历 二、菩提道次第 三士道 (一)下士道 (二)中士道 (三)上士道 三、密乘道次第 密乘戒 四.求师哀摄受 后生依止 第三章 结修 回向附:日常生活中的观想方
章节摘录
藏传经典中记载:佛陀传密法是在成佛第二年,那年佛陀36岁。佛还化现出像山一样高的米堆塔(据考证是在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海岛上)传了时轮法,进行了大威德金刚等的灌顶。 现在有些人认为密教在7世纪才出现,甚至不承认密教是大乘教;或者连大乘教都不承认,只承认“原始佛教”--小乘教,否认《般若经》是佛说;更有甚者,认为“有了大乘教,真正的佛教就没有了”,说什么“密法之兴,佛教之灭”。这些言论纯粹是毫无根据的瞎说!我们要分清是非,应以事实为根据,关键是我们有经典资料可证。密法为什么没能在佛陀时代公开流传? 因为密法本身就是密传、密修、密成就,不适于公开流传。俗话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是通俗的、一般的东西,“阳春白雪”指高层次的东西,一般人欣赏不了。当时的小乘弟子较多,大乘教弟子很少,甚至于都没能普及大乘,因为大乘佛教的起点很高,只有高层次的弟子才能接受大乘佛教思想。历史上小乘教也曾一次冲击大乘,意图消灭大乘佛教。后来,佛陀授记(经中记载)的龙树菩萨出现,从理论上完整解释《大般若经》,阐发大乘佛教思想,才逐步以压倒一切的优势振兴起大乘教。密法,可以说是大乘教的尖端,这征研究了般若、华严等火乘经典以后就自然会知道。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碌宗般若乘在讲悟道成佛口时,如何破除两种障等深层次问题的解说不完全,总让人证得有缺憾,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好像隐藏着什么,就像电脑的隐蔽程序和文件一样,得把它打开才能看到。于是,就必须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一世嘉木样大师的《教派论》认为,显宗只能破除粗分所知障,而要彻底破除细分障碍,必须依靠密宗金刚乘的大乐智慧。密法的高深正在于此。再说,显、密是相对的。显宗里也有密法,菩萨戒里说到对初学者不能讲空性,空性就是密法。为什么?因为空性是高深的妙理,很多人理解不了,听了会产生许多邪见,以为“空”就是什么也没有,不作恶也不行善,堕入“顽空”。佛在第三次转法轮时传《解深密经》,就是讲这个具“深层密意”的空观,它是不可言传、不可思议的东西。《解深密经》是大乘唯识宗的主要理论依据,玄奘大师的弟子圆测法师所著《解深密经疏论》被译成藏文后,宗喀巴大师非常佩服,《辩了不了义善说藏论》的依据之一就是《解深密经》。密法上师总称为“金刚持”、“法王”。 对每一个人来说,自己的传密上师就是金刚持化身。依止上师的重要性,既非后人牵强附会捏造,也不是做上师的人为提高自己的地位而自编,它是《华严经》和律部里所说。各种戒律,须由具戒体的人来传。文殊菩萨可以现身传法,但不能传戒。当然,菩萨戒有一个特许:在一些边远地区或佛教遭到毁灭,没有人传戒的情况下,可自己在佛像前受戒。但居士戒、比丘戒、沙弥戒的戒脉必须来自上师。再说,佛陀的智慧也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得靠传承教导。所以,《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不断参拜、亲近上师。 每一个上师把自己专长的那部分教给他,然后指点说:“我只知道这些,至于其他的事情,你再去找某某上师。”善财童子的觉悟,是在接受了许许多多师父的口耳传承法脉后才得到。这是大乘显宗经典里的案例,“五十三参”的故事在汉传佛教里广为流传。而在密法续部里,这类例子就更多了。 显宗的理论可以自学,密法则绝对不可以自修。“随许或者灌顶,入法之门”,没有这两条,连密法的门都进不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