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聪,王黎芳 著 页数:153
内容概要
聂豹(1487~1563),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双溪里(今江西吉安县)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曾拜访过著名思想家王守仁,后数度致书问学。聂豹继承了王守仁之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指出,以聂豹为代表的江右(江西)王学获得了王守仁思想之真传。聂豹不固守师说,提出了以“归寂主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守仁之学。
作者简介
刘聪,安徽宿州人。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研究、明代三教关系研究,出版学术专著《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王黎芳,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获硕士学位。现执教于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家世与科举
地域文化与家庭背景
求学名师与以《易》中举
华亭知县与出巡福建
第2章 丁忧与悟学
青原讲会与王学流弊
病居翠微与因静入悟
庐陵讲学与思想初成
第3章 再仕与虚寂
平阳御敌与九邑大会
兵备潼关与被逮下狱
冲玄大会与兵部尚书
第4章 归家与经世
致仕归家与安定乡里
复古书院与推广王学
赋税改革与王学经世
第5章 聂豹的思想
思想来源
思想结构
思想地位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章节摘录
《次山中韵》中有:“神仙端合洞中居,笑杀相如赋子虚。”这首诗将自己比作神仙。在聂豹此时的诗文中,类似这些表达道教信仰,渴望长生成仙的诗句很多。我们知道,在儒释道三家中,儒家重“敬”,佛教重“净”,道教重“静”。聂豹此时在道教名山翠微山中静修养病,外在的因缘和内在的体验使其对道教静修之法情有独钟,此后他大力提倡“归寂”说,与其在翠微山中的静修有着一定的关系。 事实上,在宋明理学的历史上,因道教的因缘而提倡静修的学者大有人在,周敦颐就是其中的代表。周敦颐因《太极图说》一文而奠定了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穆修《无极图》授周子。周子有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可以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五代宋初的道教,尤其是陈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陈抟道教修炼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静修,因此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圣人的修养方法是主静。因此有学者指出:“周子之学,始终浸淫于道家之说。其言虽力援儒书,而终不能脱道家之域以独立也。”由此可见,道教静修之法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当然,在现有文献中,我们难以找到聂豹与道士交往的事实,但是他在翠微山养病期间所作的诗句表明,聂豹在提倡“归寂”之学前,一度醉心于道教神仙之术,据此可知,道教静修之法应对聂豹有一定的影响。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