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贰)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墨武  页数:395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名将狄青“铁血传奇”横空出世!
新历史小说天王墨武巅峰力作
2011年度最受期待历史小说
《江山》被千万“墨门”奉为经典
《歃血》热血与豪情的重磅再出击
最神秘的盟约,最惨烈的背叛!
刘太后病逝,天子赵祯掌握实权。太后临终之际,特意召见狄青,启示他寻找香巴拉之途。在为太后发丧期间,八王爷惊爆赵祯身世之谜……
赵祯励精图治,贬谪太后亲信,重用一批忠臣良将,以图重振西北,抗衡西夏。狄青请缨守边,寻求建立功名机会的同时,为了心爱女子杨羽裳,也在不断查询着神秘之物香巴拉的下落。贤臣范仲淹执掌西北,狄青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独挡西夏铁骑铁鹞子,大破后桥寨,猎杀西夏九部诸王,甚至刺杀西夏皇帝元昊,威震西北。与此同时,有关香巴拉的迷雾却层层蔽日,让人始终看不到头绪,狄青在一次次失望和希望中继续探寻……
狼烟北宋风雨飘摇,良将奸臣粉墨登场
宫影,谶语,权谋,烽火,柔情
歃血为盟,生死一诺!
悲恸亦豪情!

作者简介

墨武,新历史小说领军人物,“墨门”门主,曾出版《江山》(全六卷)等新历史小说,其作品布局宏大,悬念迭起,人物鲜活,语言风趣,一扫传统历史小说过于沉重的弊病,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题材的局限,融入了金庸的故事、古龙的情怀、黄易的创意、温瑞安的讨巧、二月河的厚重,开创了融历史、武侠、玄幻于一体的新历史小说的新局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关山
第二章 出鞘
第三章 公道
第四章 战起
第五章 刑天
第六章 对攻
第七章 后桥
第八章 修罗
第九章 双星
第十章 惊逝
第十一章 帝泪
第十二章 誓言
第十三章 迭玛
第十四章 连环
第十五章 鏖兵
第十六章 悍匪
第十七章 噩耗
第十八章 霹雳
第十九章 元昊
第二十章 博弈
第二十一章 两箭
第二十二章 单单
第二十三章 伏藏
第二十四章 萤火
第二十五章 城破
第二十六章 大顺
第二十七章 杀青
第二十八章 高手
第二十九章 金汤
第三十章 诡地
第三十一章 侠血
第三十二章 危机
第三十三章 布局
第三十四章 长歌
第三十五章 斗将
第三十六章 痛击

章节摘录

  我要去西北!  狄青立在赵祯面前时,肯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意。  赵祯有些诧异,还有些疲惫,也有些伤感。这几日来,听说西北将乱,禁中侍卫多请命前往西北,赵祯尽数应允了。  或许赵祯也早就想派人前往西北一战了。他虽没有见过元昊,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元昊一直惦记着他,甚至不惜派人为乱宋境,刺杀于他。  此仇不报,他寝食难安。但听到狄青要去西北,赵祯面色一黯。最近那几个当初宫变救护他的侍卫,都提出去西北,赵祯岂能不知那些人的心思。那些侍卫只怕搅入宫争,被人猜忌。只是他真的想要教训元昊,因此这些禁军精英要去,他也就准了。他还准备备军西北,希望能让元昊知道,一些事情,早还迟还,迟早要还的。可狄青难道也是和那些侍卫一般的想法?狄青本不应该这么害怕的。  赵祯沉吟了许久才道:“狄青,你不必去西北的。其实那些人去西北,本也没有必要,我只信得着你们。”  狄青见赵祯犹豫,又看到他那孤零零的神情,想起当初那个软弱无助的圣公子,心中一软,不过转念想起羽裳,只能抛开一切。沉默半晌才道:“我们去西北,不是怕圣上、太后猜忌,而是真的想要去。男儿习武,逢国有急,岂能不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山一水一江湖,一笔一墨一页史。墨武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北宋,期待重新认识一下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狄青、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寇准、富弼、包拯、韩琦、柳永……可以和《江山》对隋唐英雄的再塑造相媲美!  ——午夜的风  墨大的书结构宏大,悬念迭起,草蛇灰线,伏延千里。难得的是墨大的书忠于历史,却有自己的思想。往往在细微之处,通过书中的人物或情节去解读历史,风趣的语言在欢笑之余引人深思。墨大的书扫除了传统历史小说的沉重性,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局限性。《江山》如此,《歃血》也当如此!  ——还珠楼主  墨武的笔法,犹如古龙奇思妙想、柔情侠骨,又如金庸,结构严谨、章法有度。这是一个关于男子汉大丈夫的故事。在墨武的笔下,有血有肉的人物与气势恢宏的故事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历史长河中,那些精彩的人物,如浪花一朵,转瞬而逝,闻弦知意,他们的故事或许也在等后来人听吧,不然太落寞。  ——百里冰  墨武的作品算是历史武侠奇情类,但是大局和逻辑都很好,故事性强,人物情感也感人。曾经以为自黄易以后,历史武侠小说再没什么发展了。不想还能看到《歃血》这样的作品!很有气势,搏杀描写也很到位!  ——nosho  墨武的历史小说,取道于武侠小说的写作路径,加之广博丰富的历史索养,兼有金庸的故事、古龙的情怀、黄易的创意、二月河的厚重。诚可谓别开生面,前途无量。  ——麦家

编辑推荐

  羌笛悠悠,谱一曲苍凉塞上刀光剑影,解几多国仇家恨诚君一诺,歃血为盟!悲恸亦豪情!  从士兵到元帅,从布衣到宰相,从农家少年到与帝王歃血为盟,北宋面涅将军演绎恢弘史诗传奇!  名将狄青“铁血传奇”再现王者之风!  最热血的牺牲、最缱绻的深情、最扑朔迷离的探寻……  如果你没读过墨武,现在翻开它还不算晚……  新历史小说天王墨武实力巅峰之作,2011年度最受期待历史小说,2010年《江山》被千万“墨门”奉为经典,2011年《歃血》热血与豪情的重磅再出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歃血(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4条)

 
 

  •   侠骨柔情,成就一代英雄伟业
    ——《歃血 关河令》

    如果说《霓裳曲》是墨武小说《歃血》的前奏,那么《关河令》则是这部小说的根基。在霓裳曲中我们看到了狄青对杨羽裳的深情,与重兄弟同往西北而去,那种义胆豪情只为一人而奏,只因那人把当奉为英雄,所以不管怎样也要做一个英雄。

    北宋仁宗登基之时,基业已是不稳,一时间,天地风起云涌,各式文人武将横空出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文人义士成就功名事业的动力。可是狄青却不同,他一介草莽,误打误撞之下进入军营,又误打误撞之下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这种传奇,虽然为民众所乐为流传,却也不免增添神秘。可是,狄青就是狄青,他建立功业,有着聪明的头脑,同时又有着学武的天赋,这一点不容人小觑。可是,他与杨羽裳的一段情,却成为了他成就英名的动力。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这个女人是“默默无闻”了,可是这个男人还是在为了那个她心目中的她而努力,最初的相遇总是最美好的礼物,因此,那个在梅树下静静等待的女子永远是狄青心中的一个美好的回忆,所以他会期待,他努力的在与元昊这些智勇之士周旋的同时为她寻求生机。

    人总说,痴情的男人身边总会有众多的美女相伴,前奏已经出现了媚态入骨的飞仙,关河令中就更不会不让狄青身边围绕几个不同风情的女子了。可是我们的英雄毕竟聪明,樯橹灰飞间,已从容不迫的退身而去。

    然而,《关河令》毕竟没有了《霓裳曲》的柔情与步步推进的悬疑,相反,一股霸气迎面而来,各路英雄好汉纷纷展现身手,保家卫国。那个狄青最为尊崇的男人,那个曾经爱慕着如梅般的女子,细心照顾着她的孩子的男人,就凭一股正直的忠诚,一股保家卫国的气节拼尽身体中的最后一滴血。那些曾经与狄青同为手足互相关照的兄弟们,也一个个在保卫国土的沙场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悲壮的战歌。

    似乎,这章节中才有了岳飞满江红般的气势:
    “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狄青确实也有这样的一种威震敌军的气势,那个从小禁军一步步走向大将军的俊朗男子,那个预言成为宰相的男子,就这样在千军万马前收复失地,造就了一个个传奇的神话,造就了那个不会看错他的女子心中真正的英雄。

    可是,墨武,很明显的又在结尾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虽然本书依旧刺激,依旧让各类风云人物登场,却依然没有将悬念推向了高潮,什么是香巴拉,哪里是香巴拉,一切似乎又成为了三言二拍式的倾听下回分解了。可是,我们也知道,历史上的狄青蒙受冤情,死后得到嘉赏,那么这个英雄的传奇又将怎样走向那悲苦的人生,很是值得期待。不禁间,想起不久前看的吸血鬼日记,一部之后总是留下悬念,让人期待下一部地来临,墨武就有如此的功力,让我们期待着狄青传奇故事的后续……
      
  •   第二部《关河令》,狄青带着对羽裳的承诺来到了西北边塞,经过多年的边关锤炼,他已更加成熟,并且练成了十三太保李孝存的“横行刀法”。新寨领军他锋芒初露,击败西夏“铁鹞”他名震边关。然而,面对战力强大的西夏,大宋却一直处于守势。声称“固若金汤”的金明寨在内奸阴谋之下,瞬间土崩瓦解水。延州外遭伏,一万宋军陷入十五万夏军的包围,郭遵枪刺万人敌,力斩龙野王,却终无法改变大局,壮烈沙场。狄青救援平远寨,却陷入连环计,遭遇菩提王,命在旦夕之际,得一神秘女子相救,才得穿沙漠,赴兴庆,遇飞鹰,刺元昊。待到其回转边塞之时,一号人物范雍已因战事失利被撤职查办,范仲淹,韩琦临危受命,经抚边关。从此,在范仲淹的支持和提拨下,狄青勇冠疆场,逢战必胜,高歌横行。

    战事发展是本书的主线,战争场面宏大悲壮,令人血脉贲张。然而,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狄青始终不曾忘记对羽裳的承诺,他积极寻找香巴拉的线索,神秘的飞雪,灵通的罗睺王野利斩天,手眼通天的飞鹰,白衣黑冠、持五色箭簇的元昊,都或多或少跟香巴拉有些关系。郭遵在寻找,叶知秋在访查,种世衡也极力的搜索,直到狄青遇到经历过香巴拉梦魇的赵明,线索才逐渐清晰,然而那是真正的香巴拉吗?未见之前,没有真相。如果说战事发展进程是故事进行的明线,那么,对香巴拉的探寻则是一条时而浮现的隐线。正是这条隐线,吸引着我们继续追寻的欲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精彩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了宋朝战乱不断的本质原因。宋太祖为避免“黄袍加身”的兵变再次上演,于是杯酒释兵权,削弱了武将的权力,从此宋朝便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官僚体制。无论边关守将,还是中枢掌兵要员,无不由文官担任,出身行伍的人被侮称为“斑儿”,“只有东华门外以状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这些都昭示着武人被歧视被压迫的社会地位。掌兵的不懂兵,试问这样的军队如何能胜?“朕若是汉武帝,你就是击匈奴的霍去病。朕若是唐太宗,你就是灭突厥的李靖!”不知赵祯对狄青说这一番话的时候,他是否有决心有信心去改革体制之弊端?从历史发展的结果来看,赵祯没能做到,他的子子孙孙依旧在祖宗制定的成法束缚中优哉优哉,直至国土被侵蚀到连偏安一隅都不能的时候,无奈的死翘翘了。

    历史总有太多的无奈,现实亦是如此。体制的束缚其实就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刨的坑,作的茧。聪明的赵匡胤自以为是的赴黄泉了,却不料正是他的“长久眼光”导致了大宋江山的孱弱。我们固然不能以今人的视角苛责古人,却实在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别让自己“聪明”得重蹈覆辙了。
  •   书接上回,狄青经历了五龙之谜、古墓迷踪、宫廷惊变等等关卡的考验,强忍住与女友杨羽裳生离死别的痛苦,终于结束了踩地雷修炼的阶段,正式踏入江湖,直面战争,扬名天下。这时的狄青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武功低微,世事懵懂,只凭一腔热血闯天下的草莽小伙子。他习得上乘武功,为人沉稳果断,又有皇帝朋友暗中支持,真是建功立业,舍我其谁呀?

    为了拯救女友杨羽裳的性命,狄青毅然离开皇帝身边,奔赴西北边塞,寻找神秘的香巴拉。到达西北延州城之后,狄青苦寻香巴拉未果,时值西夏日渐强大,元昊武功才能都非同一般,手下能者无数,渐渐威胁到大宋的安全。为国为民,狄青义不容辞的走上战场,几番刀光剑影,几多生死相搏,不为建功立业,只为羽裳一句:在我心里,你是绝世英雄。战场上骁勇善战的西北战神狄将军并没有忘记自己对羽裳的承诺,寻找香巴拉一直作为暗线贯穿着《歃血 关河令》。特别是在全书结尾处,三日大小十一战,逢战必胜,收复失地。在万民同庆之时,狄青心中却将自己想作孤雁,耳畔尽是羽裳轻柔情浓的叮嘱,尽显铁汉柔情。

    墨武在这本书中写作风格与第一本《歃血 霓裳曲》有些不同,上本风格与金庸相类,这本又与古龙相仿。大概是由于在《歃血 关河令》中战斗场面比较多的原因吧。古龙笔下的战斗场面多用极夸张的写法,要靠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他的狂放不羁。金庸多是比较写实的描写,刀来剑往招招分明。两种写法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我倒是偏爱金庸的多些。墨武现在把金、古二位大侠的语言风格结合来用,效果还可以,我能接受。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本书中,战争场面比第一本更加精彩宏大,狄青所面对的情况也更加诡异复杂。全书节奏紧凑,跌宕起伏,实是一本超越之作。

    对羽裳执着的爱,对国家尽忠的心,令狄青一诺许下,万千重担一肩尽挑。好一位盖世的英雄,好一个铮铮铁汉,好一位重情重义重诺的真男儿。合上书,依旧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遥想狄青当年,是何等的壮怀激烈呀。不过《歃血 关河令》已经读完,唯有盼望《歃血 射天狼》加速出版,让我可以重新回到大宋狄将军的世界中去。
  •   当看着《歃血2关河令》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比较激动的。因为我正好5月底和家人带着孩子去了宁夏的首府银川度假呢!银川在宋朝时改怀远县为怀远镇,是当时著名的“河外五镇”之一。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占领怀远镇,先后改置为兴州、兴庆府,后在此建国称帝,作为西夏都城189年。因此看着书中那些熟悉的地名,想着不久前我就在那些地方转悠呢,不由得在心里就在默默地想着:缘分啊真是有缘分呢!

    狄青,字汉臣,北宋人,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人称“面涅将军”。 他被评为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十大勇将之一,还被评为北宋的第一大帅哥。不过历史总是令人唏嘘,在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之下,狄青总是被文官歧视和轻视,甚至被歌妓嘲笑;狄青即使立下在当时无以伦比的战功,但还是逃不脱被迫害的悲剧,最后死的时候才49岁。如此风云的一位英雄,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从狄青的实际年龄来说,连年过半百都不算,因此《歃血》的第一、二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狄青的前半生,特别是第二部《关河令》大的主线就是狄青如何从低阶的军官在一次次的战役中成长起来,如何在大西北守卫边疆建功立业。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历史上确实有发生的。当然,小说还是和历史有差距的,历史中真实的情节要比小说中郁闷的多呢。比如嘲笑狄青面上有刺青的歌妓,在历史上狄青只是事后打了她一顿;小说中这个歌妓白牡丹,是个西夏的奸细探子,不仅刺探情报还要挑拨离间宋朝的军官,最后被狄青识破真实身份而杀掉了。还有,狄青和韩琦确实有矛盾,但是真实历史中韩琦是压迫着狄青,无视狄青的求情,当着狄青的面杀死了狄青的旧部。小说中这一情节是给狄青发了一口闷气,狄青抗争韩琦,救下了自己的手下。

    小说另一条线索发展,就是寻找香巴拉。这条线索主要以奇幻为主了。虽然笔墨不多,但是一直非常吸引人。

    最后说说还是想说一说银川,非常值得一游!来到贺兰山脚下,一看那雄浑的高山、苍茫的平原,不由得想起岳飞的满江红!遥想古人骑马纵横在这片土地,金戈铁马、岁月峥嵘!对于我这样长期见识山清水秀的南方人而言,感觉很受震撼!西夏王陵的博物馆,里面展示了西夏的兴衰历史,特别是对李元昊的着墨很多。其中李元昊登基时白衣黑冠的雕塑做得形神俱备,因此看书的时候我的脑子理总是自动代入那个雕塑的形象。但是最后看着西夏王陵内现存的9座帝陵,历经千年,地面建筑虽遭严重破坏,令人感慨万千!
  •   狄青终于去了西北,离他的大将军梦又进了一步,香巴拉也触手可得了。只是这部的风格更加倾向于古龙了。
  •   从墨武的《江山》到现在的《歃血》,都让人欲罢不能,非常值得一读
  •   期待下部作品,歃血不错,就是战争场面没江山好,江山大气了,歃血写的偏武侠多一点,江山是武侠加战争,现在国内的史诗片战争场面就该按江山的拍,不要一打仗就是CG千军万马往前冲,要么就是摆些莫名其妙的阵,那么多投资不能只拍这些个水平,扯远了,书真不错
  •   也许是现在值得好好看看的武侠书太少,毕竟金庸、古龙的年代已经远去了,墨武的书让我产生了一种很久之前的一种畅快!
  •   墨武的又一部力作,我觉得看完这本对历史上的人物会有全新的认识。有一点,第三部怎么还不出,我都等了快一年了
  •   从江山看到歃血,支持作者,好书
  •   墨武的 好看
  •   支持墨武,好书啊
  •   不同与第一本的宫斗,这本讲述的更多的是边关战争的故事。慷慨悲壮,读来令人心情澎湃……
  •   等第三部出来再通篇重读,写个长评!
  •   很好的情节
    很好的人物
  •   赞!!!真的值得一看!历史,武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墨武写不出!
  •   这本书一直在追很好看,会继续支持他的书!
  •   有几页纸印刷极差,直接纸透,不知为何,好好一套书,有点达不到收藏标准
  •   好男儿
  •   纸张包装都灰常好
    打折促销很划算
  •   是当当网的老顾客了,还是一样的给力
  •   啥时候出三呀?
  •   男儿当如是!!
  •   很好看 但是三什么时候出呀
  •   审核比较慢 其他都不错
  •   书的质量很好!物美价廉
  •   《新宋》《窃明》《隋乱》等很多书都缺货,但当当好像从来不补货,建议对缺货的书籍及时补充,以满足我等忠实客户的需求!!强烈建议!!!
  •   不错的武侠,入手就看了
  •   墨武的历史小说将历史与武侠融合在一起,非常精彩!
  •   很好看,很喜欢,期待他的新书
  •   《关河令》,词牌名,据说其音多哀怨。《歃血》的第二部,以此为名,书未读心中便已有了几分悲凉之感。第一部终了,狄青痛失所爱。除了悲伤,还有愧疚,他始终认为羽裳的死自己是有责任的。所以,当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主动请缨。一是给羽裳的期望一个交待,二是为使心爱的羽裳复活,去寻找传说中的香巴拉。在这一部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的狄青更为成熟,武功大为长进,人也变得相对沉默。他仍然机智、仗义,勇猛、好学,原本只随身携带了五龙与《诗经》,后因范仲淹的一句:“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又多揣了一部《左氏春秋》。这一部的重头戏作者无疑是放在了宋廷与西夏两国的利益之争上。虽然有各色人物与狄青过招,但说到底,真正与狄青较量的是党项首领李元昊。
    在历史上的这四年里,狄青参加了大大小小25次战役,曾身中8箭,但从未退缩过。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他骁勇善战,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带领士兵在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是“皆扼贼要害”。 在宋夏战争中,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声名也随之大振。据说,京师的街头巷尾都有着关于狄青的传说,以致于:“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
    对于这些战争,作者不吝笔墨,尽数描写,虽然,军功章中,有着郭遵横槊立马,有范仲淹的宁鸣而死,有种世衡的鼎力相助,有王珪、张玉、李禹享等一干兄弟、将士的热血,但主角狄青的军事才能无疑是这部小说中最为抢镜的。从率新寨军大战元骑兵铁鹞子到大破金汤城,无不表现得行事谨慎、有勇有谋。
    在第二部里,作者仍然承袭了上一部的风格,武侠风依然劲猛,狄青不但是军事将领,他的行事作风还相当具大侠风范,就像是金庸小说中的郭靖、杨过一样,大侠总会有些奇遇,狄青在小说的第一部中除了得奇物五龙为自己疗伤增功之外,还意外地得到了一本刀谱(当然,这些意外所获常常是与侠士的人品挂钩的)。他于后桥寨决战阿修罗野利斩天,客栈义救包拯,孤身行刺元昊,功夫之高,真令人咋舌(十三太保李存孝的横行刀法果真不是盖的),恍忽间,我好像走进了金庸、古龙的世界。

    也许是女性读者的缘故吧,我总是为狄青的情感而揪心,一方面,希望英雄能有个好的情感归宿,另一方面却又希望他能将痴心进行到底。所以,当羽裳离去,而神秘女子飞雪、西夏公主单单出现在狄青的身边的时候,虽明知狄青为爱人羽裳寻找香巴拉是作者贯穿全局的主脉络,可心里还是忍不住会纠结,暗暗念叨,作者,你不会让狄青动心的吧?你不会破坏我心中的完美形像吧?虽然感动于狄青的情深义重,但让英雄孤独终老,未免也太残忍了些,想来,历史上的狄青死时年仅49岁,不如,安排狄青并没有早死,而是与复活的羽裳去跃马大漠或是泛舟江南?
    呵呵,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呆想,还是且看作者如何安排吧,期待第三部的到来。
  •   青涩滴狄青,经过种种磨难历练之后,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喜怒不形于色,身手了得。
    歃血第二部关河令中,狄青来到了西北这片无限苍凉无限辽阔的土地,来此的目的一是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羽裳,二是要寻找西北的香巴拉。在这片苍凉辽阔的土地上,不只有大漠孤烟直滴风景,更有鲜血染透的漫漫黄沙,崭露头角的狄青一方面要对付元昊率领的正在崛起威胁大宋的西夏,另一方面还要在蛛丝马迹、危机四伏之中寻觅通往香巴拉的途径。在这个故事里,还出现了一些新面孔:神秘滴女子飞雪、高深莫测滴飞鹰、元昊的妹妹单单……狄青独拒西夏铁骑铁鹞子,攻城拔寨,猎杀西夏九部诸王,刺杀西夏皇帝……纵横驰骋,快意恩仇。
    铁骑铮铮鸣乱,秋雨萧萧不停。幕战安远奋起,血染关山横行!
    红日出,秋霜凝,有长空孤雁,伴烽烟同行。往日难追,纵然忆得风雨,亦是回不到当年。青山依旧人易老,人已不在山有情。往日如刻,历历在目。风刀雨箭流年如电,白骨荒山悲歌热血。那曾经滴战神,曾经滴全民皆兵,曾经滴铁骑铮铮,逢战必胜……
    读者不必为狄青担心,虽然他九死一生,屡遭暗算,因为他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滴真英雄。读者只需要跟随他的脚步去走进作者编织的这段鲜活而又生动的历史传奇故事,紧张着人物滴紧张,喜悦着人物滴喜悦,亦或是,悲伤着人物滴悲伤。
    君子犹在,伊人无踪。小巷故地重游,“凤求凰”依然盛开,却不再有那明媚女子的笑魇般滴花朵,曾经雪夜翘首企盼,曾经吟诗倾诉衷肠,曾经别离望穿秋水。经别数年,花开花落,唯有那份刻骨铭心的相思未曾改变。杨羽裳的一番隐隐期盼已然化作为狄青滴全部,放弃尚公主的荣华富贵,抗旨拒婚,纵然西夏公主单单对他有辗转难眠滴无限思念,终究这也只是没有回应滴单相思。杨羽裳临终前的生死之诺几度重燃了狄青的求生意志,从而能够死里逃生。如今,能让羽裳苏醒的“香巴拉”是狄青继续前进的方向,即使希望渺茫,也是狄青执着前行滴目标。
    故事中还要不少历史名人,波澜壮阔滴历史事件,为作者滴创作和发挥提供了广阔滴空间。
  •   墨武的《歃血》第二部,继续讲述狄青的故事。想来读罢第一本的读者,必是迫不及待地翻开此书的吧~

    故事方面,前文写到狄青为救心爱之人而前往西北,恰逢党项元昊欲有所为。于是整个第二部便由两条线贯穿,一是写宋夏交锋,彼此征伐,二是为寻找世外桃源“香巴拉”而展开的探索之旅。不过以历史小说的基调,显然第一条线索更有写头,毕竟不是寻宝探险小说,第二条线索也只能成为一条暗线,只是是不是浮现一下,提醒读者还有这么一回事啦。当然,对香巴拉的争夺也算是宋夏争锋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野史传说似的补充,倒也不能算画蛇添足。如果历史只是按照史书记载的去演绎,那岂不是太无聊?也许正是这种想法,催生了那么多的民间传说和演绎吧。

    主角狄青,在本书中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手,可以和绝顶高手堂堂正正对战而不用如第一部中那样要靠小宇宙爆发……啊不,五龙显威了~这种写法不免有些突兀,不过作者显然是不想落入“练功升级”的俗套。这也没啥,本书本质上还是历史小说而不是武侠小说,不纠缠于此太多也是可取的。本书中,又有几位与狄青颇有渊源的女性登场。不过从目前来看,狄青不是种马,本书也不是YY小说,对此有兴趣的读者恐怕要失望~

    当然,本书最大的看点自然还是历史。如果说第一部是以宫廷为主要场景,那么第二部就将舞台放到了万里关河的战阵上。随着西北狼烟渐起,众多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元昊、韩琦、范雍、范仲淹……让人颇有临场感。同时还有不少的虚构人物,虚虚实实,互相交织推进剧情。从千军万马的厮杀,到绝顶高手的对决,均可在书中看到,令人欲罢不能。还是那句话,本书不能在睡觉前看,否则就没觉可睡了。

    而本书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精彩的历史故事演绎,想必还有对主角精神的共鸣吧。狄青所在的宋朝,武将历来受到轻视。书中韩琦在面对狄青给自己部下求情时,所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尽显文臣之跋扈。(这句话在历史上确有其言,当然场合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狄青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不自怨自艾,而是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立下赫赫战功,封侯拜相,读之令人神往。联想我们自己所处时代,埋怨“生不逢时”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倒是应该从狄青的故事中获得一点启迪。虽然运势和地位阶层很重要,但如果连自己的努力都不愿付出,那就更加没有机会啦。什么?你说狄青有五龙,又有杨羽裳这样红颜知己一句“在我心里,你是绝世英雄”做激励,自己啥都没有?……这个嘛,改天去庙里烧香,看看能不能捡到个黑球^_^

    最后,当然是要期待第三部《射天狼》的啦,听到这名字就令人血脉贲张啊~
  •   《歃血》第二部,狄青的传奇依然在继续着。

    正如我在第一部《霓裳曲》书评中所联想到的那样,狄青的人物形象无疑和杨过十分地相似。如果说第一部里的狄青还是个初涉江湖的毛头小伙儿,武功还不是很高强,那么在本书中,狄青整个人都有了质的飞跃:在习得“十三太保”李存孝的横行刀法之后,不仅武功突飞猛进,而且在经历过各种生离死别的历练之后,人也逐渐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最终得以名扬西北。狄青这种渐变的成长过程,又让我不由想起了杨过:在经历了与小龙女的诀别,痛失一臂之后,学得独孤求败留下的刀法,历经磨练,褪去狡黠,终成一代神雕大侠。狄青和杨过,不仅在人物性格方面有着共通点,成长过程也如此的相近,不知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为之(笑)

    从第二部“关河令”这个名字就可看出,本书的背景与第一部有所不同。在第二部里,狄青为了寻找能够挽救女友羽裳的香巴拉,从汴京来到了广阔无垠的西北边陲。本书大部分的篇幅都在描写狄青率领军队与西夏军相互征伐的故事,这算是本书的一条明线,而寻找香巴拉则是本书的另外一条暗线,也算是本书最大的一个悬念,贯穿全书始终。寻找香巴拉虽是一条暗线,却又与书中的一些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底香巴拉在何处,看来只有等到第三部才能够揭晓了。

    当然,本书不是《藏地密码》,作为新历史小说,历史部分才是最大看点。相比第一部,第二部与历史的契合度更高了。元昊、包拯、范仲淹、韩琦……一个又一个实存的历史人物先后登场,让人目不暇接。在本书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则更是精彩缤纷,宋夏之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尤其是三川口之战和好水川之战。这两次战役不仅在历史上很有名,而且在书中对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彰显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书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插曲,如狄青与韩琦的芥蒂,歌姬白牡丹席间的挑唆等等,在历史上均确有其事,不过在作者巧妙的艺术加工下,读来别有一番趣味在里面(尤其是白牡丹身份的设定)。

    说到武侠元素,有趣的是,第一部给我感觉很像金庸武侠的风格,只有推理悬疑部分是借鉴了古龙作品的写法。而到了第二部,武侠的描写风格却一下子从金庸风变成了古龙风,人物的一招一式,仿佛电影蒙太奇一般,镜头感很强,特别是狄青去刺杀元昊的那段小高潮,仿佛看到了古龙笔下的杀手一样。

    总体来说,第二部更像是一部战争历史小说,千军万马,大气磅薄,而中间又辅以个人的武侠对决,在精彩上绝对不输给第一部。不过白璧微瑕,本书的战争描写过于频繁,你来攻完我来打,故事模式略微有些单调,且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不及第一部的故事情节那样张弛有度、诡谲多变。

    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历史上,狄青除了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之外,在平定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狄青“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四年(1052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不知在第三部《射天狼》中作者会不会描写狄青的此番战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如果说歃血第一部还侧重于狄青成长的七七杂杂的铺陈,那么第二部相对来讲就精彩许多,而侧重点也放到了平定边疆的显赫战功上,在这一部里,精彩的战事层出不穷,狄青身为战神一名的得来,不是虚言。

    在第二部里,儿女情长的远去,长情而深情的狄青为了寻找能救杨羽裳的所谓的香巴拉,请愿西北,一边从军,一边私查暗访。在对西夏军的数次正面交锋中,狄青运用已方的聪明才智,知人善用,任人不分贵贱,是才皆用,熟悉当地地理形势的人,当地称雄称霸者,包括深入异地的奇人怪士,这些各色人等的结交,让狄青对西北这片散漫之地了如指掌,在对西夏的战争也相应得心应手。作者笔下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纷而不杂,同而不同,让我们充分见识了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盛况。

    虽说侧重于写战争,但这并不是一部战争小说,其中仍有情感。意外相救的公主单单,单恋一枝花,暗救,路途中远远相见等等,让人感觉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悄然摇立在大荒漠之中,怜惜还是怜惜。狄青与铁匠铺女儿的缘份,战神面具,以及带重伤的狄青去命运的香巴拉,这些奇遇皆是让人叹婉,历经磨难,成长起来的狄青正在命运的天平上摇摇摆摆,只是不知作者将他会执于何处。

    新历史,新武侠,侠客精神其实不算太浓重,而多了些传统的技艺的描写。一招一式,尤其是狄青在五龙助力下功力大增,再加上修行十三太保李存孝的横行刀法,对于他的武艺的描写也煞有看头。比如,狄青隐于梁头预刺杀元昊一节,与野利斩天悬崖单挑的惊险一刻,与与菩提王斗智斗勇的一节,也有歌舞升平,暗流汹涌的场面,比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类鸿门宴的当地大臣韩琦的宴会。间或穿插大宋忠臣反奸父子可歌可泣的感人时分,这些辅助场景的描写,一方面推动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丰满了狄青人物的性格。真是一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有忠骨有担当的好男儿。

    在这一部里,围绕香巴拉,兜兜转转,但香巴拉依然遥远。仍希望这部有历史,有武侠,有奇幻,借历史事件,借历史名人的新型小说,能在下一部里自圆其说,给我们读者一个圆满的回答。期待下一部。
  •   在第一部的悲情结局之后,狄青为了找寻传说中的“香巴拉”救回他深爱的杨羽裳而远走西北,在那个战场上,他一点点成长,不光是为寻找“香巴拉”,也是为了自己的心。
    第二部《歃血》我是紧接着第一部看的,看的速度快,很有一气呵成之势。但是看完第二部后心中不免纠结,这谜团重重的第二部非但没有解开我想要的谜底,却更进一步让读者陷入了另一重谜团,可谓一环扣一环,让人对第三部这个大结局期待不已。
    要说第二部,可以概括为狄青的成长史,讲述的是狄青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地方,克服重重困难,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领军人物。
    第二部中,作者依旧延续其将故事与历史结合的方式,讲述狄青传奇的一生,其中不乏诸多真实历史故事,就如范仲淹对狄青的赏识,更有狄青与韩琦的矛盾,这些历史故事与作者的武侠故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由得不信。
    相较于第一部而言,第二部的整体描述偏向与更恢宏的气势,战场中痛快淋漓的厮杀,后方运筹帷幄的布兵,节奏感加快,读后很有畅快无比的感觉。
    第二部中,最大的谜团依旧是“香巴拉”的所在,以及五龙与“香巴拉”的关系。突然间出现的“香巴拉”地图,有所指代的“香巴拉”之地,曾有幸进入过“香巴拉”的悲情人物,以及太后临终前告诉狄青的有关“香巴拉”的秘密,一切的信息,让谜团更甚。
    在寻找“香巴拉”的同时,狄青征战沙场,建功立业,面带刑天面具,阵前迎敌冲杀,所向披靡,冷静、睿智、不再鲁莽行事,遇事而三思,成长后的狄青可以说是一个真英雄,而整本书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武侠小说一列,向着历史军事小说更进一步。如果说第一部读来是充满犹疑与悲情的伤感,那么第二部读来便是睿智与豪情般的痛快。
    迅速地读完第一第二部时,实在很期待第三部的到来,面对前两部所铺下的诸多谜团,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尽快一解疑惑。无论历史中的狄青到底是怎样的结局,至少,在这本书中,希望他能救回深爱的杨羽裳,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功臣。因是小说,很是希望作者手下留情。
  •   精彩继续,no,其实是更加精彩

    时光荏苒,第一部里面的毛头小子狄青,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虽然还没有达到虎躯一震,王霸之气铺天盖地的程度,但毕竟还是越来越接近这个终极目标了。
    第二部的时空有了大范围的转移,狄青来到了西北这片无限苍凉无限辽阔的土地,来此的目的一是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羽裳,二是要寻找西北的香巴拉。在这片苍凉辽阔的土地上的故事,我们不由得想起新龙门客栈里的漫天黄沙,快意恩仇的男儿,鲜血染透的黄沙,而在这本歃血山河令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狄青一方面要对付元昊率领的正在崛起威胁大宋的西夏,另一方面还要在层层迷雾之中渐渐找到通往香巴拉的道路。我们并不需要为他担心,因为他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大英雄狄青,我们只需要跟随他的脚步去走进作者编织的这段鲜活而又生动的历史传奇故事,紧张着他的紧张,喜悦着他的喜悦,以及,悲伤着他的悲伤。在新的故事里,神秘的女子飞雪、飞鹰、元昊的妹妹这些新人物的加入,不但起到了牵引故事走向的作用,而且也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新的趣味和看点。
    另外,与真实历史的高度结合一直是作者在第一部里就呈现出来的优点,这个优点在第二部被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在辽阔的战场上,这些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是同台打擂,元昊、韩琦、范雍、范仲淹这些熟悉的名字,作者生动的描写,读来令人心情激荡,血脉喷张。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选用射天狼三个字来作为第三部的书名,实在是贴切而又诱人。作者是好作者,人物是好人物,故事是好故事,唯一的不满是出版的时间太长,出版的步伐过于拖沓,真是苦了我们这些读了上顿没下顿,苦苦追文的粉丝儿啊!!!
  •   《歃血之霓裳曲》后,《关河令》便是狄青背负着曾对杨羽裳许下承诺,来到了黄沙漫漫的西北战场,离开了宫廷来到了前线,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外敌入侵之事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别征尘滚滚,好男儿志在西北,保家卫国为人民,刀饮敌首、马革裹尸,狄青在西北边陲开始了自己扬名的历程,他与一帮好兄弟驻守边疆,视死如归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小说以此为主线,而旁线便是试图揭开“香巴拉”的神秘面纱,它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第一部中狄青的武功可算一般,充其量是个略有小成。而第二部中狄青的武功已经突飞猛进,估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武功在提升,狄青的智力也在提升,从接手一个新职位开始,就学会多听、多看、多问,慢慢觉察到前任死的蹊跷,通过自己的机智,最终侦破了此案件。之后便是被迫迎敌,以一己之力击溃元昊的铁鹞军,展现了自己勇敢和胆识,更重要的是武功高强所至。
    战役的场面越来越多,狄青的威名慢慢也在树立,打斗的场面经常出现,单挑野利斩天。更在与菩提王的作战中身负重伤,后又被飞雪所救。更在沙漠中遇到了元昊的妹妹,可是不久便得到了大哥郭遵的死讯,惊天噩耗。为了给大哥复仇,开始了深入敌营准备刺杀元昊等等。这些章节展现了武功一流、胆识过人的狄青新貌,有情有爱的狄青。战争中的残酷和冷血,一场战役下来,身边友人的离去,特别是以一种两败俱伤的打法,都是对自己心灵极大的震撼和摧残。
    除了战争,狄青的周边少不了女子,有神秘的、有痴情的,但是对狄青而言,纵是天下好女子,也无法和杨羽裳相提并论,在其心中,无丝毫位置留给他人。故地重游,又见“凤求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纵有千般风情,万般柔情,更与何人说!
    兄弟间的感情,在战争中得到洗礼。与恋人的情感,在战争中得到升华!豪情冲云霄,侠情两昆仑,爱情天长久!再狄青困难的时候,是友情和爱情支撑着他的躯体,毅然的走下去。
    望着漫漫黄沙,“香巴拉”在何方?杨羽裳能否再次苏醒,还是将像《射雕英雄传》中黄老邪的妻子一般,静卧在花丛中,虽风采依旧,已无声无息了。五龙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等等,只能在第三部中见分晓了!
  •   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收到《歃血》的一二之后,就马不停蹄,两天时间将两本书都看完了。虽然看得时候一个劲儿和自己说,看慢点看慢点,第三本儿还没有确切消息呢,要忍住。可是还是迅速的看完了,至今还在纠结第三本什么时候出。(特此提醒:书还是慢慢看比较好。要不然追文事件痛苦的事儿。)

    《山河令》是《歃血》的第二本,也就是接着《霓裳曲》后面的关于狄青的奇幻武侠成长传记的。如果说上一本是让狄青打下人际基础的话,我想这本就是他到达西北之后,如何历练、如何战斗的成名过程了。上一本我们已经知道,狄青来西北的目的是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友羽裳,要寻找西北的香巴拉。所以这本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就是如何对付元昊率领的正在崛起威胁大宋的西夏,一条就是在层层迷雾之中渐渐挖掘出通往香巴拉的道路。当然,虽然是两条线路,但是实际上并不分离,在他遇到了神秘女子飞雪,飞鹰、元昊的妹妹单单等等这些新人物之后,这两条线可以说是融合在了一起。

    当然,可以说,相对上一本来讲,山河令更让人热血沸腾一点、节奏也更加的紧凑。毕竟广袤的战场、激烈的战斗才是彰显从武将出身的因战而成名狄青的个人魅力。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历练,我们之前所知道的愣头小子已经不见,可以说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宋年间,扬文抑武,为了防止兵权旁落,往往由一个文官来作为正职,但是那时的大宋也是危机四伏。所以作为武将的狄青,不仅仅要保证战争的胜利,对内也需要多加小心。

    我在上网的时候专门去度娘了一下狄青,发现书中的故事很多都有典故,比如狄青与韩琦的矛盾,以及白牡丹的挑唆等等,都是能够搜寻到的。经过作者的精心串联而成的故事,让然从中看到了历史发生的痕迹。虽然其中夹杂了五龙、香巴拉这些奇幻的元素,但是更多的添加了别样的色彩。

    或许因为真相正在靠近(第三本书的内容),所以出现在《关河令》的谜团更加的让人不解而且充满了诱惑力,这难道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么?究竟谶言是否能成真,羽裳究竟是否能复活,香巴拉究竟在哪等等,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未知数。好吧,不得不说,我十分想看第三部。
  •   以本书为基调的杀人游戏正在当当网论坛的推理悬疑版块火热进行,欢迎围观:****://bbs.dangdang****/thread-138879-1-1.html


    继风光旖旎的《霓裳曲》之后,厚重悲壮的《关河令》徐缓奏起,历史的宿命扑面而来,正如周美成的词作一样:云深无雁影;如何消夜永?

    为伊消得人憔悴啊!本是顾盼神飞的面涅将军为战所累不在话下,惟独为情所苦,煞是难熬。虽说二部中也出现了程灵素般的神秘女子飞雪,建宁公主般的刁蛮少女单单,二者的飘逸和痴情却都无法取代羽裳在狄青心目中的地位——也无法取代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只是当年箫鼓却不寂寞——从石砣联想到石观音,从元昊联想到成吉思汗,思绪随作者的妙笔,渐行渐远。有关山度若飞,有大漠孤烟直,有燕赵悲歌,有慷慨赴死……大好男儿为国捐躯,各色佳丽奇谋秘计。不是历史,胜似历史

    居庙堂之高者,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者,忧其君。唯其值得效命的君主,方有忠心为国的文武。得遇范文正公之后,狄青终于成就了文韬武略完美结合的大业;而英雄的铮铮铁骨,总要慧眼知音的柔肠相配。一部中的清纯红颜与风尘侠隐,变成了本部的神行百变与异域风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布满谜局,只待第三部展示谜底

    然后对作者提一点小小建议:作品不错是气势恢宏布局巧妙,但借鉴之处太多,个别情节和人物只是稍加更改就放上,如雪泥鸿爪,纵然使人赞叹,却未若踏雪无痕来得精彩。比如稼轩词作,用典极多,却都是化用得巧妙,因此往往只感慨稼轩词,而不计典故蜂拥矣!作者目前虽尚未达到稼轩的高度,但却已露峥嵘头角,文思大为新颖,文字功底亦是普通人难望项背,若能再将部分情节与人物均写出个人原创的烙印,则假以时日,必能更上层楼,便说可成为集多家小说之大成者,亦不为过——当此时,是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与“众里寻他千百度”之间的境界,希望到第三部时,已经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悠然了

    与大家意见相同的是:请作者一定要让杨羽裳复活啊,且不去管历史,且不去管客观规律,就只为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就只为五龙神力抵敌天龙八部,也请让寂寞英雄复携如花美眷,归隐五湖,忘机陶然(历史上的英年早逝一向诡异,人家最后遁迹于桃花源也不是不可能嘛)

    歃血为盟,热血为朋。是为墨武,是为狄青。天下识君,对影成群
  •   晏殊在词作《清宫怨》中写: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词中所说关河,在山西长治、武乡县境内,是晋中、上党间的咽喉要地。晏公逝后不久,词家之冠周邦彦读及此词,因词中有“关河愁思”一句,乃改词牌名为《关河令》。《清宫怨》也好,《关河令》也罢,唱的都是哀音。历史上的狄青,在晏公死后两年,清真生后一年之际,因朝廷猜忌而患暴病逝于陈州。这一生的戎马倥偬,到最后其实也无非如《关河令》一般,徒谱就一曲哀歌而已。
    《歃血I》也哀,但那生离死别的哀中还带有几丝春色的旖旎。在《歃血II》中,那份旖旎却被狄青放在了心底,代之而来的是杀气三时作阵云的慷慨悲歌。若将两部书置于一起比较,情节方面虽各有各的特色,然而论视野广阔、气度恢弘,却非第二部莫属。
    汉家烟尘起西北。《歃血I》结尾,写狄青欲寻香巴拉以救杨羽裳而身赴西北。《歃血II》接续前情,写狄青至西北后,以一已之力打得数百敌军落荒而逃、领几十人烧了敌军大寨、刺杀党项元昊等事迹。那个历史**真存在过的人物,在《歃血II》诸多曲折的情节当中得以鲜活的复生。
    虽然时时冲锋陷阵、运筹帷幄,但对斯人的关切之心从未消褪。这部书中,香巴拉的线索虽然若有若无、时断时续,但它无疑仍旧充当了主线的责任。狄青不管东来西向或是南行北去,几乎皆与香巴拉有所关系。可以这样说,战争这条脉络是明的,读者一眼即可知其走向,而香巴拉这条线是暗的,它扑朔迷离,随着文本的加厚,非但没有露出全部,谜团反而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便充分调动了读者解谜的积极性,使作者、读者每时每刻都在无声的互动。
    《歃血II》中,最可惜之人是郭遵。第一部中的郭遵也正直勇敢,也温柔似水,只是主角狄青的奇遇太多,太吸引人,因此郭遵极易被人忽略。第二部中的郭遵横槊冰河,了无畏惧。为着保疆为国,不惜流干最后一滴血。以一个人的死亡,也见证他的伟大,这种手法虽不新鲜,但用在此地,却令人念念不忘。
    另一个使人印象深刻之人是种世衡。他被贬官后来至西北,偶与狄青相遇,看出狄青是个可担大事的人才,于是便甘心做起了狄青的后盾:为其搜集钱财、扩大军备、训练军士。狄青武技再强,智慧再高,也终是一个人而已,得种世衡的相助,便如虎添翼。而这翼,于第二部当中还是小试飞翔。到得第三部,大概就要迎来风云变幻了。
  •   故事取材不错,大宋英雄狄青,加上一点玄幻和神秘色彩,主要还是描写人和感情,没有在玄幻和神秘中迷失,算是难得的好作品了。
  •   看了歃血(2),更想早点拜读歃血(3),等得花儿都谢了,出来歃血(3)请告知一声!
  •   儿子推荐的,我帮他买的,顺便自己也看了看,不错,写法有中国传统小说家的痕迹,有别于如今的新生代作家。以历史为线索,能让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宋代那段历史。
  •   这本书很好看 我是江山美色的忠实读者 接着看这本很过瘾 不过感觉情节展开有点慢
  •   由点到大,人物慢慢浮出,故事慢慢铺开!画面波澜壮阔。弯刀霍霍战马起,箭矢咻咻硝烟浓!金戈铁马,热血沸腾!
  •   我正期待着
  •   故事还好看,然后等着第三部
  •   老公出差购买了第一本,看完后让我买后续,文笔流畅,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   想消遣,买了第一集,蛮好,有点戏说,但很开心,忍不住想看下回分解,消遣足够。
  •   书很好!第一次在网上购书。当书拿到手上时,比我以前在书店买的要便宜很多,书的包装都保存完好。唯一不足的是发货的时候,与我买的另一套试卷边上有点发生了一些挤压,导致有点变形。不过不影响阅读。
  •   先在网上看好,觉得还蛮好看的,所以才买来收藏,本书的作者的文字,怎么说呢,感觉用词和语气有点像古龙的文笔
  •   作家、编辑加书商丁晓禾对感叹号的使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感叹号这东西不能轻易使用,如果使用太多,就会有虚张声势、故作惊人之语之嫌。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歃血》的第二部,则该书确实有虚张声势的感觉。有人说,《歃血》第一部很像金庸小说,而到了第二部就真的变成了古龙笔法。我觉得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且不说这话里所含的褒贬。
    说《关河令》更像古龙笔法,主要还是因为在这一部里,有太多的关于个人情怀的感叹,和太多个人战斗的状述。第一部里关于战斗的精彩描写到了第二部里更为发扬光大,随着主人公狄青的武功的大幅度提高,小说里的战斗也变得更为奇诡、更为惨烈、更令人血脉贲张,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这种疲劳主要还是因为作者的过度渲染,而且是古龙式的渲染,公式如下(注意标点符号):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躲得过这一击!绝对没有!但他躲过了,因为他是XXX!这个XXX从楚留香到叶开到萧十一郎,到现在传到了墨武这里,就变成了狄青。这种写法是会让读者精神紧张,但是首先你很难让读者一直这样紧张下去,即使你做到了,这种制造紧张的手法,很容易沦为为渲染而渲染,会让人觉得只有情绪而没有故事,只有打斗而没有情节。即使是有故事,有,情节,在这种大量的古龙公式的运用和感叹号的轰炸下,人们也会忘记了故事情节,而只记得紧张的情绪。这对于一部历史长卷来说,并不能说是一件幸事。
    于是,在打斗过多的情况下,第二部的《歃血》显然没有第一部的情节精彩,虽然把狄青这个人物本身又给拔高了一大块,但是全书最后只留下了狄青一个巨大的身影,小说里其他的东西就都被其影子所掩盖。虽然作者也试图突出一下别人,如王圭和郭遵,但是这两个人物仍然是“狄青”式的,他们只是一个换了名字的狄青,区别只在于狄青不死,他们会死而已。于是,在这样的写法下,情节就会越来越单调重复,到了小说的倒数第二章,狄青在太白楼的一战就是前面的重复,于是狄青的行为就让人不可理解,不知道他为什么又去太白楼杀人,而且杀的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于是这一场戏就对小说的情节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变成了只为打而打,只为杀而杀了。
    当然,战争小说也可以一直打下去,因为狄青本来就是一个历史名将,以他为主角的故事自然是离不开战场,但是,在《关河令》里的狄青与其说是一个将军,不如说是一个侠客。即使是千军万马对垒的时候,狄青也不是关羽赵云那样的大将,而是萧峰那样的人物:一己之力,即是万人敌。狄青做了无数次的刺客,而在领兵打仗的时候依然是杀手,杀敌军大将、冲敌军铁阵,以超人一般的能力和“如果他怕他就不是XX”这样的古龙式勇气来完成破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大业。虽然作者也“给了”狄青一些智慧,也布了一些机巧的战术,但是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勇猛无敌,换句话说,假如狄青没有那本刀谱,没有五龙,那么他就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也就什么都不是,就不会成为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将,我不知道这是对狄青的歌颂还是诋毁。
    总之,《关河令》虽然延续了第一部的精彩,但是故事上已经明显偏弱,它作为娱乐性的通俗读物仍然是不错,但是,它已经没有了第一部的深度,于是也就离“史诗”二字很远了。
  •   小时候看港版的连环画,知道了宋朝有鬼面将军狄青这个人,本事很大,娶了个番邦公主神马的。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英雄,对英雄的解读各不相同,虽然很多时候历史并不可信,但不妨碍狄青的英雄形象。墨大的解读,我喜欢。
  •   看过江山后买的,可是看过两本后已没有再买下部的兴趣了
  •   情节尚可,文笔不行
  •   没有第一本好看了
  •   不伦不类的一部书。
  •   悲壮的人生也不需要解释
  •   比较吸引人,闲暇之余阅读还是会不错的。
  •   比想象中的差,看了上面猜到下面
  •   歃血2:关河令
  •   正品.喜欢他的书
  •   正品。价钱便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