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 成玄英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魏冬  页数:154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无疑是最受人喜爱的优秀经典之一。打开《庄子》,那苍茫无垠的北冥、奋鳍击水的巨鲲、展翅中天的大鹏,自然会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庄子不事权贵的高岸人格、热爱自然的真挚情怀、玄迈高远的理想追求,也不时地打动着尘世负累中疲惫的心灵,引导人们从物欲杂俗中解放出来,去追求逍遥自适的精神境界。正因如此,所以《庄子》几千年来总是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人们不仅在生活中谈论《庄子》、品评《庄子》,在学术上注解《庄子》、援引《庄子》,而且在精神上仰慕庄子,在行为上仿效庄子,如此则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庄子文化”。  成玄英是研究《庄子》的大家,其代表作品为《庄子疏》。《庄子疏》是在吸收晋代郭象《庄子注》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的。“注”和“疏”都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传统体裁,“注”直接解释经典,“疏”则是在前人“注”的基础上,对经典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与郭象的《庄子注》比较,成玄英的《庄子疏》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郭象的《庄子注》虽然超出了前人的见解,可谓标新立异,但其中大多数都是阐发思想的空言,没有事实和文献依据,所以有曹魏时期玄学家王弼注解《周易》“得意忘言”的种种缺憾。而成玄英的《庄子疏》则“称意而谈,清言曲畅”,不仅语言清雅,能畅通《庄子》中难以理解的旨意,而且在其解释中有大量难得的史料可以增广异闻、开阔视野。打开成玄英的《庄子疏》,就可以发现他对《庄子》的解释的确与郭象的《庄子注》风格不同,其中或解释字词,或串讲章旬,或补充史实,或介绍人物,或阐发义理,不仅从不同角度弥补了郭象《庄子注》的缺憾,而且语言优美,思想悠远。如对《庄子·逍遥游》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一句,成玄英疏云:  鱼论其大,以表头尾难知;鸟言其背,亦示修短叵测。故下文云未有知其修者也。鼓怒翅翼,奋迅毛衣,既欲抟风,方将击水。遂乃断绝云气,背负青天,骞翥翱翔,凌摩霄汉,垂阴布影,若天涯之降行云也。  成玄英的解释不仅揭示了鲲之“大”、鹏之“背”的主要说明意旨,而且与下文贯通,彰显出其中相互照应的文句;对大鹏“怒而飞”的解释中,则运用排比、对偶的手法,大鹏宏大、雄奇的形象,顿时如跃纸上。再如《庄子·齐物论》末尾一段: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一段历来为庄学大家所关注,“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等典故即由此出。但这一段的寓意,却也难以理解,成玄英则解释说:  夫生灭交谢,寒暑递迁,盖天地之常,万物之理也。而庄生晖明镜以照烛,泛上善以遨游,故能托梦觉于死生,寄自他于物化。是以梦为胡蝶,栩栩而适其心;觉乃庄周,蘧蘧而畅其志者也。  此寥寥数语构成一段疏文,不仅语句对仗,用词达雅,而且揭示了天地万物变化不止的基本道理,阐明了庄子化蝶的寓意所在,正是一篇语言优美浅近、思想意蕴丰富的思想散文。  凡此种种,在成玄英的《庄子疏》中俯首可拾。除此而外,成玄英还对《庄子》中所涉及的名物、典故、制度、人物等,无一不解释详尽。这一部书,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庄学研究的一部小百科全书。若能与《庄子》、郭象《庄子注》相互比照,沉潜把玩,其中收获,必不在小!  成玄英的《庄子疏》文雅辞达、义理精深、内涵丰富、视野广阔,洋洋洒洒近三十万言,为我们道尽六万余言的《庄子》所蕴涵的奥秘和智慧。与郭象的《庄子注》相比,这一部著作更为忠实《庄子》原文、贴近《庄子》思想,所以后世研习《庄子》,都把成玄英的《庄子疏》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特别是进入宋元之后,随着此前对《庄子》的解释文献几乎全都散佚,只有郭象《庄子注》和成玄英的《庄子疏》完整地保留下来,《庄子疏》对庄学传承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北宋的庄学名家陈景元、王秀、吕惠卿,南宋的林希逸、褚伯秀,明代的焦□等,无一不对成疏有所称引。后来,晚清学者郭庆藩将成玄英的《庄子疏》从《道藏》中辑出,并与郭象的《庄子注》合在一起,结合其他成果编撰成《庄子集释》,郭注与成疏更成为庄学研究领域所不可替代的经典注疏文本,两者相互倚重,可谓庄学史上最为亮丽的“双子星座”。  说到此处,人们不禁要问:《庄子疏》在庄学传承中的巨大作用固然是极其重要的,成玄英在庄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否认,然而,如果《庄子疏》仅仅止于解释字词、串讲章句或补充史实,而在思想上不过因陈《庄子》旧说而缺乏创见的话,那其也仅止于解读《庄子》的一部重要注疏文献而已,何以当得上庄学思想史上名著之称?如此若给成玄英冠之以“思想大家”的美誉,也似乎言过其实。那么,成玄英疏解《庄子》的思想旨趣何在?创新之处何在?成玄英又是何许人也?除了《庄子疏》之外,他还有什么著作?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如何?是否当得上“思想大家”的称谓?对于这一系列问题,还是让我们立足文献,回到历史,先去寻绎这位庄学大家的生平、著作,结合他的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去了解其思想,随后再下结论吧!

内容概要

成玄英是初唐道士。早年出家修道,声名闻于朝廷,太宗贞观年间应诏入京,受赐“西华法师”,其间多次参与佛道论辩,被誉为“道门英秀”、“李宗之望”。高宗永徽年间获罪流放,遂隐居东海,不知所踪。生平注疏道教典籍多部,皆文雅辞达,义理精微,为当世所重。唯《度人经义疏》、《道德经义疏》、《庄子疏》传于后世。其思想历程表现出从道教信仰趋归于道家哲学的发展理路,而以融合老庄,兼采佛玄为主要特色。擅长以“重玄”解释《老》、《庄》,认为道是“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主张“穷理尽性”,认同庄子以“逍遥”为最高境界的人生学说,是隋唐时期的思想大家和老学、庄学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成玄英》是《大家精要》系列中的一册。
《成玄英》介绍了成玄英的生平事迹,共分为:不见首尾的云中龙、老学诠释中的理国理身之道、庄学话语下的重玄逍遥妙境、成玄英思想的历史地位等五章内容。

作者简介

魏冬,977年生,陕西合阳人。2000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中国哲学(晋唐儒释道三教关系方向),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西藏民族学院,主要从事道家道教研究与张载关学研究。已在《光明日报》《西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从《庄子》说起
第1章 不见首尾的云中龙
 一、零散史料中的成玄英形象
 二、著述及其流传
 三、生平著述的现代考论
第2章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一、生命关怀的社会现实根源
 二、早年道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三、《度人经义疏》的思想特色
第3章 老学诠释中的理国理身之道
 一、老学的转型
 二、对老子本人的宗教解释
 三、对《道德经》的文献性解释
 四、对《道德经》的思想性诠释
第4章 庄学话语下的重玄逍遥妙境
 一、庄学精神归宿的形成
 二、对《庄子》思想的总体认识
 三、以逍遥为宗趣的理想境界
 四、以智慧为根基的体认方式
 五、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
第5章 成玄英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思想历程
 二、思想体系
 三、思想定位
 四、思想影响

年谱
主要著作及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成玄英是什么时代的人?在引言中,我们已经知道成玄英最重要的著作是《庄子疏》,因此要了解成玄英为何时代人,可从学者对此书作者的题名入手。在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中,收录有郭象为其《庄子注》、陆德明为其《经典释文·庄子释文》和成玄英为其《庄子疏》分别写的序言。《庄子疏序》下题名:“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由此可知,成玄英为唐代人,受号“西华法师”。然成玄英为唐代何时人?出身如何?是和尚还是道士?其生平经历如何?还有什么著作?在当时有何影响?从这一题名中却看不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翻检有关唐朝历史的相关史籍。  按照一般常识,凡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者,后世修史者必笔之于史,而史籍中之最重要者,即为《二十四史》。其中有关于唐代的史书两部:《旧唐书》和《新唐书》。《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刘啕(897~946)主持编写的官修史书,是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按理此书去唐未远,其中当有成玄英生平的记载,然而其《列传》中并无一语涉及之,仅在著录唐代及以前著作的《经籍志》中有两条说:“《老子》二卷(成玄英注)”,“《庄子疏》十二卷(成玄英撰)”。由此可知,成玄英除《庄子疏》之外,尚有对《老子》的注解。但对于成玄英的生平,则无从可知。  继而翻检《新唐书》。《新唐书》为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等奉旨撰修,大约在《旧唐书》编纂一百多年之后完成。同样,在这部新修唐史的《列传》中,也没有成玄英的任何记载,而在著录前代著述的《艺文志》中记载有:“道士成玄英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又《开题序诀义疏》七卷,注《庄子》三十卷,《疏》十二卷。”其后附注:  玄英,字子实,陕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永徽中,流郁州。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嵩高山人李利涉为序,唯《老子注》《庄子疏》著录。  由此可知,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今河南陕县一带),大约为唐太宗、高宗时道士,因“贞观”“永徽”分别为太宗、高宗时的年号。成玄英曾经隐居在“东海”,“东海”是今天江苏北部连云港北海一带。在大唐贞观五年(631),成玄英受到唐太宗征召来到京师长安。但在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成玄英因为世人不可知晓的原因获罪,被流放到郁州一带(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他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二卷、《老子开题序诀义疏》七卷、-《庄子注》三十卷、《庄子疏》十二卷。大约在其《庄子疏》完成之后,唐太宗的儿子道王元庆派遣文学贾鼎跟从他学习,嵩高山人李利涉还为其《庄子疏》作序。  《旧唐书》《新唐书》不为成玄英立传,而仅在记录历代著作文献的《经籍志》《艺文志》中言及之,这说明在当时人的眼中,成玄英的特点主要是擅长于著述。随后,宋元之际的文献学大家马端临在其巨著《文献通考》之《经籍考》中,也对成玄英的生平有所记载。其内容大致与《新唐书》相同,,所不同的是:其一,马端临认为贞观五年成玄英被唐太宗召至京师后,还赐封其为“西华法师”;其二,对于永徽流放郁州一事,马端临说“不知坐何事”,也就是不知道其中原因为何;其三,对“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授大义”一事,马端临的说法是“道士元庆”。《文献通考》与《新唐书》记载的这些微小差异,或者是马端临有所根据,或者是文字的讹误所致。但由以上可知,成玄英“西华法师”的称号是贞观年间为唐太宗所赐封。  以上寥寥的几十个字,虽然反映了成玄英的主要著作,也粗线条地勾画了其一生经历,但这些史料对了解成玄英的生平及其思想远远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成玄英其人,应该再到唐代人的著作中去搜寻。  首先,在佛教人士道宣(596~667)所撰的《续高僧传》中,记载有成玄英的一些事迹。道宣是初唐佛教南山律宗创始人、著名的佛教史传学家,与成玄英基本同时。其《续高僧传》初撰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完成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其中记载:贞观十年,成玄英(原本作成世英)与蔡子晃等“道门之秀”与僧人慧净论战。又记载:贞观二十一年,成玄英(原本作成英)与蔡子晃等“李宗之望”,奉旨参与翻译-《老子》为梵文一事,与当时著名的佛教大德玄奘法师论战。关于成玄英与玄奘在贞观二十一年论战的过程,道宣在其于龙朔元年(661)撰写、麟德元年(664)完成的《集古今佛道论衡》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述,说由于玄奘和成玄英等人在翻译上的观点不合,最后此事不了了之。又据道宣的师弟道世在总章元年(668)编集的《法苑珠林》记载:贞观二十二年,“清都观道士张惠元、西华观道士成玄(原作武)英”就《三皇经》真伪事,奉旨进行勘定,后“请将老子《道德经》替处”。可见,成玄英最初见于历史记载,在于其积极参与了当时的佛道论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家精要 成玄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