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典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云南教育  作者:《中国大典》编委会  页数:307  
Tag标签:无  

前言

新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之间,我们发生了太多变化,产生了太多感慨。如果将这十年作为一个节点,去认真地作一下梳理与总结,相信我们会受益匪浅。但是,如果将这十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它是何其短暂,而我们又是何其渺小。正如同新世纪的第一缕晨曦照耀时,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改变什么一样,几千年前的先民同样不知道自己会留下什么。但事实上,他们已经留给我们一本足够厚重的“书”。这本书厚重到让我们不胜惶恐,唯有不断地走近它、了解它,才能克服我们的渺小感。这本书记录了先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它是那么值得回味,值得深思!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对于拥有悠远历史的中国人而言,对此应该怀有更为深切的认同。泱泱中华五千年,记录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治乱,镂刻了多少豪杰的荣辱浮沉,展示了多少文化的断裂延续。无论截取哪一段历史,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古人对历史的认识可谓深刻: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历代官修“二十四史”到“经史子集”的分类,历史始终是古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屡遭磨难,但她总是能够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坚韧,在一片片废墟中重获新生。相对于世界上同时代文明的衰落或者中断,唯有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凡此种种,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对于我们而言,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并以此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但是,面对中国历史,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局外人”的隔膜,我们很难找到置身其中的感觉。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与枯燥呆板的叙史方式,使我们同历史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能在浩如炯海的史料中撷取对读者有益的信息,如何能使这些信息让读者易于接受,成为了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这套《中国大典》系列丛书,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来讲述历史,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首先,本书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清开疆拓土,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既有腥风血雨的战乱时代,又有金瓯一统的鼎盛王朝;既有钩心斗角的宫廷阴谋,又有千古流传的君臣佳话。通过这幅画卷,读者可以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了然于胸,进而清晰地把握历史进程的脉络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次,为突出历史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本书将历史风云人物以专题形式进行叙述,从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血肉丰满。这些风云人物囊括了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圣贤哲人、商贾巨子。读者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时,也可以借鉴他们的文韬武略、进退之机和处世之道,从而启迪智慧,迎接生活的挑战。最后,为给读者创造一种愉悦的历史语境,本书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内容,同时采用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使得历史不再像一位枯燥呆板的老学究在做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将曾经的世事变迁娓娓道来。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中国史与世界史以大事记的形式置于书眉处,以高效快捷的关键词形式呈现中外历史大事,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信息量,使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世界范同内的历史。总而言之,我们的心愿就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生动的读史方式,让读者在品读历史、经历往昔的同时以史为鉴,感悟当下。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从陈桥兵变到靖康之耻,从澶渊之盟封绍兴和议,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从“三大发明”到《清明上河图》……纵现有宋一代,总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并为之叹息。一个经济极度昌盛的朝代,却始终无力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一个名将贤祖辈出的朝代,却始终受制于周边民族的胁迫。当蒙古铁蹄踏碎烟柳江南,当满朝文武从醉生梦死中惊醒,繁华尽落,满目疮痍,只剩下几只堂前旧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从漠北的蒙古高原到江南的烟波临安,从亚洲的西伯利亚到欧洲的莱茵河畔,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戎马倥偬忽必烈……一个草原上的马背民族,如何能够驰骋天下铁蹄纷飞?一支区区二十万的军队,如何能够征服上百个民族?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王朝,如何实现兼容并包的文化辉煌?这个短暂却又极其辉煌的朝代,狂风一般地卷过历史的长河,只留给我们一个神秘而华丽的背影!

书籍目录

五代十国 割据与战乱的时代  朱温称帝    始作俑者,朱温称帝    安邦定国,整顿军队    滥杀无辜,荒淫成性  李存勗建后唐    建后唐、灭后梁,军功赫赫    亲伶人、重宦官,治国乏术  后唐明宗李嗣源    智勇双全,忠心护主    革除弊政,休养生息    瑕不掩瑜,乱世明君  “儿皇帝”石敬瑭    骁勇善战,谋略超群    取媚契丹,出卖国土    正反一生,难逃骂名  后汉高祖刘知远    有勇有谋,智救石敬瑭    节度河东,暗积蓄力量    称帝建后汉  郭威开封称帝    少年威武,军事起家    目光长远,灭汉建周    治理国家,革故鼎新  一代英主周世宗    少年有为,亲征高平    励精图治,开创大业    南征北战,一代明君  “海龙王”钱锣    占据浙江,吴越称王    兴修水利,钱塘射潮    纳贡求和,长据江南  词圣李后主    能诗擅词,心疏利禄    外示恭俭,内怀观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幸亡故国,有幸成词宗  花间词人韦庄    花甲中举,辛酸无尽    “《泰妇吟》秀才”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北宋王朝 积贫积弱的时代  赵匡胤黄袍加身    将门虎子,志向远大    南征北讨,培植亲信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平定叛乱,坐立不安    杯洒释兵权,皆大欢喜  太祖的治国之道    削弱桐权,加强集权    先南后北,统一中原    休养生息,重振儒学  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金匮之盟,兄终弟及    烛影斧声,干占之谜  宋太宗赵光义    “死穴”幽云十六州    无法摆脱的阴影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滁州遇主,幕后高手    背靠大树好乘凉    双面宰相,真实的赵普  名相吕端    蔡州为官,造福百姓    自身利益,小而化之    定议立真宗,大事不糊涂  无敌将军杨业    少有大志,宋朝重将    戍守边境,雁门大捷    血战陈家峪  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李顺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    “均贫富”,承前官后  宋真宗赵恒    幸运即位,守成而治    澶渊之盟,见好就收    “天书降神”,闹剧封禅  刚正不阿的宰相寇准    青年才俊,挽衣留凛    成也刚直,败也刚直    力主抗辽,孤军奋战  澶渊之盟    宋辽对峙,真宗亲征    化干戈为玉帛    澶渊之盟真是屈辱性条约吗?  刘太后垂帘听政    银匠之妻,晋升皇后    垂帘摄政,功绩赫赫    狸猫何曾换太子  庆历和议    西夏扰边,北宋连战连败    西夏胜而求和    庆历和议,暂时千几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自幼勤学,为官几起几落    庆历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保国安民种世衡    筑城积谷,安边保国    多权谋,善用计    种家军,保大宋  勇猛之将狄青    黥面将军,英雄不怕出身低    精彩战役——昆仑关之战    狄青之死,时代悲剧  王安石变法    11世纪的改革家    位列唐宋八大家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元佑党争    太后垂帘,元佑更化    哲宗亲政,再掀浪潮  帝王艺术家宋徽宗    在其位,不谋其政    别处开花,光辉灿烂  方腊起义    漆园誓师,揭竿而起    正式称帝,建号永乐    起义失败,名垂青史  “海上之盟”    女真兴起,反抗辽国    还是幽云十六州    海上之盟,自掘坟墓  靖康之变    …雨欲来风满楼    撒豆威兵,一场闹剧    靖康耻,刻骨铭心  无耻宦官童贯    宦官出身,  “大器晚成”    领兵作战,因功得势    出使辽国,后患无穷  大奸臣蔡京    阿谀逢迎,国家蛀虫    书法四家,史书有名    不穷而饿死北宋文化 博大精深  人人争当“天子门生”    学而优则仕    “天子门生”荣耀非凡    公平与公正  文坛领袖欧阳修    官场沉浮,刚直勇谏    改革文风,终成大家    才华横溢,全面开花  文大于政的曾巩    文采出众,结交欧阳修    为宫地方,政绩有限    文风淳朴,位列八大家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砸缸救人,功名早成    社稷之臣,为国为民    呕心沥血编著《资治通鉴》  一代文豪苏轼    仕途多舛,不合时直    心安处是吾乡    文传天下  白衣卿相柳三变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沉沦到精彩绝伦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活字印刷之祖毕异    一介布衣,身世成谜    活字印刷,重大革命  科学通才沈括    踏入仕途,造福百姓    科学研究,大放光彩    《梦溪笔谈》,包罗万象  一门双杰大小晏    诚实典范,爱才重才    文章赡丽,音韵谐美    一门双杰,小晏更优    晏几道“燕双飞”  凄婉词人秦观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    爱情神话《鹊桥仙》  格律派词宗周邦彦    繁华中人,处于末世而赋悠闲    富艳精工,作景语而不能作情语    《少年游》与李师师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身世成谜,画比人出名    《清明上河图》,取之不尽的宝库    名画的难解之谜  程氏兄弟与理学    双凤投怀,孔颜乐处    执教、治学、传道    二程典故,千古佳话  宋代四大书法家    宋四家之首苏轼    书韵斗‘足黄庭坚    “米颠”米芾    承前启后的蔡襄南宋王朝 偏安一隅的政权  宋高宗赵构    泥马渡康王    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重用奸臣,迫害忠良  名臣李纲    少有大志,能文能武    力主抗金,保卫京城    “七十五天宰相”  壮志难酬的宗泽    老当益壮,威震金军    保卫开封,力挽危局    出师未捷身先死  抗金名将韩世忠    勇冠三军真英雄    黄天荡力战金兵    生不逢时,晚景凄凉  傀儡皇帝刘豫    为人狡诈,品行不端    傀儡皇帝,金人帮凶    与虎谋皮,遗臭万年  抗金英雄岳飞    少年英雄,慷慨从戎    屡战屡胜,豪气冲天    壮志未酬,含冤而死  绍兴和议    暂时停战,初步议和    撕毁协议,大举南侵    再次议和  遗臭万年的秦桧    投敌叛国,金国内奸    手段毒辣,打击忠良    跪拜忠魂,遗臭万年    所谓的正名  白马书生虞允文    宋金和平再次中断    采石大战    书生本色,文采出众  唐岛之战    完颜亮背弃盟约    李宝唐岛袭敌    唐岛一战,意义非凡  宋孝宗赵奋    临危即位    孝宗北伐    隆兴和议  南宋权臣韩侂胄    排挤赵汝愚,“庆元党禁”    出兵金国,开禧北伐    城外被逐,死于政敌之手  史弥远专政    史弥远与杨后的勾结    伺机而动,谋杀韩饨胄    发动政变,矫诏立理宗  襄樊之战    攻宋“宜先从事襄阳”    吕文焕反包围战    张贵张顺援襄之战    最后的战役  “蟋蟀宰相”贾似道    裙带关系,宫运亨通    领兵打仗,“再造之功”    欲壑难填,终有报应  浩然正气文天祥    南宋状元郎    独柱擎天力弗支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崖山海战    穷途末路,二王出逃    崖山惨败,忠魂照千古南宋文化 清秀灵动  婉约宗主李清照    美满前半生,磨难后半生    传奇女子,词家大宗    千古绝唱《声声慢》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承上启下,终成一代宗师    重建白鹿洞书院    “伪学逆党”的首领  心学祖师陆九渊    家规严格,少年早熟    荆门为官,象山讲学    “心即是理”,心学祖师  豪放词人辛弃疾    爱国斗士,壮志难酬    英雄之词,豪放之风    境界之词《青玉案·元夕》  爱国诗人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壮志难酬忧国难    凄美爱情,沈园绝恋辽、西夏、金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契丹兴起,阿保机崭露头角    战功卓著,荣登汗位    向往帝位,引发动乱    正式建国  第一功臣耶律曷鲁    同族兄弟,忠实伙伴    推波助澜,忠心辅佐    缔造契丹,殚精竭虑    “心脏”之臣,功列第一  述律后断腕杀政敌    地神化身,对丈夫鼎力相助    排除异己,狠心断腕杀政敌    发动政变,事败被幽禁至死  辽太宗耶律德光    兄弟三人,贤愚有别    母后支持,继承帝位    争霸中原,三战灭晋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让国皇帝”耶律倍    太祖长子,战功卓著    契丹皇太子,东丹人皇王    后唐座上宾,一生不得志    多才多艺,成就斐然  萧太后摄政    凤之皇权,治国有方    铁马红颜,与宋作战    追求爱情,一生圆满  耶律大石建西辽    辽国灭亡,被迫西行    复辽无望,称帝建国    西域雄师,威震中亚  西夏奠基人李德明    受封西平王,恭顺求发展    “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    奠定建国基础  开国皇帝李元吴    虎父无犬子,英雄出少年    承父亲遗愿,开国建制    杀母夺媳,死于非命  毅宗执政    幼时即位,母舅专政    亲理国政,与宋交好  梁太后专政    梁氏兄妹,推翻前朝政策    囚禁惠宗,宋朝发兵    永乐大捷,不肯放权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仁宗盛世    崇宗亲政,内外调整    仁宗即位,平定内乱    汉化治国,西夏盛世  贼臣任得敬    父凭女贵,大权在握    排除异己,倒行逆施    密谋篡权,兵败被杀  西夏神宗李遵顼    状元及第,后发动宫廷政变    外交政策,变动频繁留隐患    内政不稳,退位成为太上皇  阿骨打伐辽建金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伐辽建金,女真兴起    阿骨打的三大经典战役  功过参半的金熙宗    儒学出身,执政艰难    推行汉制,战和不定    心态大变,嗜杀暴虐  海陵王完颜亮    发动政变,弑君夺位    进行改革,巩同皇权    挥师南下,未得善终  世宗中兴    自幼艰辛,谨言慎行    保存自己,被逼谋反    以史为鉴,调整政策    尧舜之治,开创盛世  宣宗南迁    金国由盛而衰,宣宗即位    无力对抗蒙古,迁都南京    意图向南方,得不偿失  金末红袄军起义    不堪忍受,起义求生    杨安儿起义,被金军镇压    杨妙真、李全继续坚持作战  生不逢时金哀宗    结好宋夏,全力抗蒙    整顿朝政,发展国力    生不逢时,自缢而亡  才子元好问    北方文豪,多才多艺    雁丘长歌,并蒂之莲蒙古崛起 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  十三翼之战    幼年丧父,连遭磨难    困境成长,雄鹰展翅    十三翼之战,打下统一基础  铁木真统一蒙古    征服塔塔儿    决裂“安答”札木合    父子反目    吞并乃蛮部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统大漠,尊号成吉思汗    出征花剌子模,扫平中亚    六次发兵西夏,大星陨落    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野战之王速不台    蒙古悍将,野战之王    进攻匈牙利    史上最精彩的演说  开国功臣木华黎    忠心耿耿,救主于危难中    攻打金国,英勇作战    整顿军纪,仁厚不杀  神箭手哲别    第一神箭    神箭射向西方    冲箭陨落  元睿宗拖雷    统领军队,善战凶残    汗位空缺,监摄国政    拖雷之死,元史迷案  一代名相耶律楚材    博览群书,崇尚儒学    未卜先知,得到重用    社稷之臣,承上启下  长春道人丘处机    师从王重阳,光大全真教    一言止杀,指点迷津  元太宗窝阔台    定都和林,儒道冶国    借道于宋,南下灭金    宋蒙开战,远征钦察  坐收渔利的可汗蒙哥    坐收渔利,蒙哥继位    设立行省,远,正西亚    亲自攻宋,命丧钓鱼城  拔都建钦察汗国    力排众议,推蒙哥为大汗    大举西征,势如破竹    击破欧洲联军六十万    建钦察汗国  元世祖忽必烈    平定内乱,统一伞国    推行汉法,建国定制    历史功绩,千秋不朽  敛财贼臣阿合马    小人得志,平步青云    理财高手,敛财有道    王著杀阿合马    五百美女的“主人”  功过相当元成宗    登基称帝,善于守成    出兵“八百媳妇国”    平定西北部叛乱  英宗新政    扫清障碍,巩固政权    励精图治,大行汉法    南坡之变,英年早逝  元顺帝北遁    政治牺牲品,幸运做皇帝    擅长平衡之术,在位三十五年    “顺天命”北遁,元朝灭亡  元末红巾军起义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府官四散躲,红军府上坐    “摧富益贫”,徐寿辉建灭完政权元朝文化 灿烂辉煌  马可·波罗东游    少年远游中国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所引发的争论  戏剧宗师关汉卿    神龙见首不见尾    东方的莎士比亚    感天动地窦娥  王实甫著《西厢记》    混迹于勾拦瓦肆    《西厢记》天下夺魁  元曲大家马致远    文人儒士,时代悲剧    秋思之祖,千古绝唱    万花丛中马神仙  “学究天人”郭守敬    治水奇才,巧思绝人    创制天文仪器,独领风骚    制《授时历》,冠绝一时  书画大家赵孟頫    书画大家,光耀古今    身为“贰臣”,毁誉参半    冲仙眷侣,琴瑟和谐  “衣被天下”黄道婆    少年坎坷,海南学艺    传艺创新,造福于民

章节摘录

插图:五代十国割据与战乱的时代朱温称帝唐代末期,强势的军阀逐渐壮大。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朱温最终成为大唐帝国的真正掌权人。907年,他取代李家子孙登上帝位,并改国号为粱,是为“后梁”。中国社会由此进入列国纷争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始作俑者,朱温称帝朱温本属唐末黄巢起义军的一部,他作战勇猛,功绩卓著。起义军占领长安之后,黄巢建国称帝,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后来朱温向唐朝投诚,唐僖宗非常高兴,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还赐名“全忠”。朱温的叛变使得黄巢大受打击,很快就败亡了。唐昭宗即位后不久,就被宦官刘季述等人软禁。朱温联合宰相崔胤,进入皇宫消灭了刘季述等人。于是昭宗就封其为梁王,朱温的地位愈加巩固。后来,昭宗又被宦官韩全诲与节度使李茂贞挟持到了凤翔。朱温兵临城下,将昭宗接回了长安。此时的昭宗虽然名义上仍是国君,但实际已被朱温掌控。904年,朱温将昭宗挟持到自己的地盘洛阳,软禁了起来。不久,朱温命人杀死昭宗,将年仅十多岁的小皇子李祝立为皇帝,是为唐哀帝。907年,朱温受禅称帝,改名为晃,改元开平,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是为后梁太祖。他以开封为东都,洛阳为西都。唐末帝王软弱无能,宦官干政专权,藩镇割据日渐严重。皇帝们多次逃出都城避难,地方节度使纷纷越礼称王。朱温作为势力最为庞大的一方军阀,最终终结唐王朝,建立后梁,揭开了五代十国的大幕。安邦定国,整顿军队朱温虽然做了皇帝,但地方割据的形势并没有太大改变,不少军阀都联合起来反对他。其中,晋王李克用的势力最强,他实际上已成为反对朱温势力的领袖。为了稳定局面,朱温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朱温不再单纯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开始鼓励耕作,发展生产,并出台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政令,这些做法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复苏,也使得社会慢慢安定下来。同时,为便于地方官员正常行使职能,朱温规定地方官员的职权高于地方军事将领,可以对后者实施管治。此外,朱温吸取唐朝的教训,对高级将领严格管理,只要有人表现出异心,就尽快斩杀或监禁,以防发生叛乱。朱温还对军队进行了整饬,申明纪律,以增强战斗力。他选择李克用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数次征伐。当时的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长治)是进入晋地的要冲,具有突出的军事地位。907年,朱温遣康怀贞领兵八万攻击潞州,但遭到惨败。朱温撤掉康怀贞,遣李思安前去攻打,仍然无法攻克。于是朱温又以刘知俊替代李思安,依然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打败,梁军伤亡惨重。两年之后,朱温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对晋军作战的失败,使朱温对将领的不信任感日渐增强。他杀掉了守卫长安的王重师,还灭其九族。此举使守卫同州的刘知俊心惊胆战,于是就投靠了岐王李茂贞。朱温还疑心已经臣服于自己的赵王王镕与李存晶私下往来,就派遣王景仁前去攻打他。王镕遂请求李存勖救助,李存晶借机向东进军攻梁,于柏乡(现属河北)大胜梁军,歼敌两万,缴获无数钱粮。滥杀无辜,荒淫成性除了猜忌臣下,嗜血成性也是朱温失败的原因之一。895年,他曾与朱瑄在钜野(今山东巨野)激战,取得大胜。朱瑄所部大都被杀,有三千余人被俘。朱温清理战场时见狂风大作,认为是杀人不足所致,就命人将所俘敌军统统杀掉。朱温杀戮的对象既包括敌人,也包括自己的兵将。他以十分严苛的手段管理军队。若将领在战斗中阵亡,其部属须与之一同赴死;若胆敢退回,则一概处死。因此将领阵亡后,兵卒只能逃跑。朱温还在兵卒的面部刺字,假如他们逃跑,被捉住了就只有一死。此外,朱温的淫乱无道也是人尽皆知。起初,其妻贤淑明理,对他尚且有所管治。妻子身故之后,朱温就开始寡廉鲜耻地纵情声色。他不但占有了臣子的妻女,还把儿媳妇们叫入宫中服侍自己。但是,朱温的几个儿子对此却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各自借助妻子在他面前争夺储君的宝座。

编辑推荐

《中国大典(宋元)》: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的中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但已熟读过历史的,可能就会觉得意义不大了
  •   好看,有助于了解历史。
  •   图文并茂 比较适合初级读者浏览 对于资深的有研究的 还是购买其他的书籍吧 先购买几本 等看完再来买 看了一些 还有人物介绍之类的 对于我来说还是不错的 O(∩_∩)O哈哈~
  •   好书没得说。帮弟弟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