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赵海霞 著 页数:152
内容概要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明崇祯八年(1635),赴金华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名震乡里。此后三次应试,皆不第。清顺治九年(1652),移居杭州,靠创作戏曲、小说谋生。康熙元年(1662),移家金陵,其间一面经营书肆芥子园,一面领戏班卖艺,广交名士。康熙十六年,复移家杭州,虽生活贫困,经常告贷,但继续坚持文学创作和戏曲演出至逝世。李渔一生贯穿着求新、求变的思想文化观念。一生著作等身,戏曲有《笠翁十种曲》,人评“北里南曲中,无不知有李十郎”。小说方面有《无声戏》、《十二楼》、《合锦回文传》等,他还批阅《三国志》,改订《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尤以《闲情偶寄》最有价值。
作者简介
赵海霞,1973年生,祖籍陕西省周至县。1991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1995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期在高校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职称为副编审。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和传播学,主要做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和传播学的研究,主持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少年时光——思想的萌芽期
星宿降地
幸福童年
刻苦攻读
失去父亲
牛刀小试
乡试受挫
第2章 乡居生活——思想的形成期
避乱山中
八咏楼上题联
改冠剃发
归农学圃
造福乡里
第3章 杭州十年——思想的发展期(上)
寻找契机
创作传奇
拟话本小说
无声戏与有声戏
改编唐传奇——
演绎“意中缘”
杭州友人
晚年得子
第4章 金陵岁月——思想的发展期(下)
初到南京
《凰求凤》与秦淮八艳
高朋满座
评西厢
游秦陇
喜得二姬
营造芥子园
合锦回文
第5章 编辑出版生涯
投身书坊
编辑出版成果
编辑出版特色
编辑理念
第6章 寿寝层园——思想的成熟期
第7章 挑战传统
第8章 美学思想
第9章 人格论略
附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归农学圃顺治四年(1647),李渔回到兰溪,“归农学圃”。虽然有被迫剃发的无奈,但乡下的自然风光还是让李渔兴奋不已,他在伊山度过了一段较为轻松快乐的山居生活,在此期间李渔醉心于构建伊园和咏赏自然风光。他在小说《闻过楼》(《十二楼》中的一篇)中说:“予生半百之年,也曾在深山之中做过十年宰相,所以极谙居乡之乐;如今被戎马盗贼赶入市中,为城狐社鼠所制,所以又极谙市廛之苦。”描写的便是伊山别业中的三年山居生活。上文中的“半百之年”和“十年宰相”之说,不可当作事实看待,只不过是作者的假借之词而已。李渔自誉为“识字农”,在伊山头的“先人墟墓边”“新开一草堂”,这新开的草堂就是被称为伊山别业的李渔的乐园_伊园。李渔园林技艺的最初杰作便是伊园,而伊园也释放了李渔前半生的美学思想。伊山其实只是一个小土丘,“高才三十余丈,广不溢百亩,无寿松美涧、诡石飞湍足娱悦耳目,不过以在吾族即离之间,遂买而家焉”。但李渔却能因地制宜,经过他别具手眼的设计和安排,伊园内廊、轩、桥、亭等诸景一应俱全,李渔对自己的设计才华也极为满意,他曾言,伊园都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只少楼台载歌舞,风光原不甚相殊”。并写下《伊园十便》和《伊园十二宜》(其实共有十首)等诗篇来歌咏田园之乐。《伊园十便》即指的是:《耕便》《课便》《钓便》《灌园便》《汲便》《浣濯便》《樵便》《防夜便》《吟便》《眺便》;《伊园十二宜》为《宜春》《宜夏》《宜秋》《宜冬》《宜晓》《宜晚》《宜晴》《宜阴》《宜雨》《宜风》。吴修蟾评这两组诗时说:“十便兼以十二宜,即之五车亦堪南面,况笠翁胸富万卷,笔扫干言,百城应退三舍。”美丽的家乡,可人的伊园让李渔陶然。唐代的大诗人王维有辋川别业,而李渔自己有伊山别业。“此身不作王摩诘,身后还须葬辋川”,李渔便打算学王维,在伊山别业隐居终生。月是故乡明,家乡在李渔的心中是最美的。李渔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居处的赞美之情,《伊山别业成,寄同社五首》诗中有“山麓新开一草堂,容身小屋及肩墙”“数椽恰好面清流,竟是寒江一钓舟。蓬户无人常不闭,湘帘虽设却还钩。窗虚受月浑三面,池小容鱼仅百头”之句,写出了伊山的清幽环境。这个伊山,在濲水的西边,并不见于地图,高有三十多丈,广不满百亩,虽然没有美丽的松竹、诡谲的山石和飞湍的泉流来娱悦耳目,但是因为它距离李渔的族人不远,还算得上是个理想的别业。在这之前,李渔还写过《归故乡赋》,诗里写道:“至乃鸡犬欢迎,山川相识。农辍锄以来欢,渔投竿而相揖。骚朋韵执,索佳句于奚囊;逸叟闲夫,访新闻于异国。家无主而常扉,草齐腰而没膝。燕迁旧垒之巢,鹊喜新归之客。虫网厚兮如茧,蜗迹纷兮如织。书破蠹肥,花稀棘密。妻颜减红,亲发增白。幸犹归之及今,悔长征之自昔。”“男子生兮,弧矢四万。世莫予宗兮,盍归父母之邦。采兰纫佩兮,观濲引觞。与鼎食而为萍为梗兮,宁啜菽而为梓为桑者也。”在外的诸种不顺遂,让李渔表露出了归隐之意。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六《颐养部·夏季行乐之法》中回忆这段山居生活时,曾有如下的描写:“追忆明朝失政以后,大清革命之先,予绝意浮名,不干寸禄,山居避乱,反以无事为荣。
编辑推荐
《李渔》是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