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云南教育 作者:《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前言
公元前527年,天下共主周景王骂了晋国大夫籍谈一句话。两千多年过去了,那简短的六个字仍然令中国人记忆犹新。而本来只是一个小人物的籍谈也因为这句话“千古留名”。不过直到今天,人们提起他,也多半只有两个字的评价:“该骂!”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那一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籍谈奉晋侯之命作为副使赴周都吊丧。宴席间,周景王问:“其他诸侯都向王室进献贡品,为何晋国没有?”籍谈答道:“晋国偏远,从未得到王室赏赐,如今又忙于抵御戎狄,因而未做准备。”周景王大怒,一一列举王室历代赐予晋国的器物,然后指责籍谈:“你的高祖本姓孙,因为掌管王室典籍,才有了‘籍’这个姓。你是掌管典籍的官员的后代,怎么能忘记这些呢?”籍谈无言以对,羞愧而退。景王余怒未消,对左右说道:“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世袭爵位了,他居然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而忘其祖”,一个侃侃历数各国典制的人,居然连自己的祖宗和家族史都忘了。周景王的这句怒骂,在当时无异于打了籍谈一个响亮的耳光,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数典忘祖,用来指责那些忘本的人,也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对于宗法观念极强、十分重视宗族渊源和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忘本”是最要不得的事,因此,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认为景王骂得有理、籍谈实在该骂。 然而,抛开宗法观念、祖先崇拜不谈,“历史”,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仍然那么重要吗?真的值得每个人铭记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事实上,重视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今天,中国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内容概要
《中国那些事儿: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中国那些事儿》系列丛书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划分依据,概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字记载不曾中断的国家。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勤奋上进而富有责任感的史家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从史家巨著《史记》、《资治通鉴》到各类别史、杂史、野史、稗史,中华民族当之无愧地享有“历史的民族”的美誉。 这套《中国那些事儿》系列丛书共七本,以朝代为划分依据,从远古传说时代直到清朝灭亡,概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丛书根据史书记载,慎重选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其展现给读者。
书籍目录
三国董卓乱政积蓄实力,闻达乱世抓住时机,率兵入京趁乱弄权,祸国殃民火烧洛阳,对抗联盟曹操初露锋芒个性不羁,少年机智惩处恶霸,初显身手独力西征,虽败犹荣王允计诛董卓乱臣当道,国无宁日拉拢吕布,诛杀国贼举措失当,引火烧身鬼才谋士贾诩一言转乾坤智胜曹孟德曹营献奇谋吕布白门楼被斩反复无常,屡搅战局偏听则信,命断白门楼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施计迎献帝挟天子迁都许昌刘备贩履怀大志家世没落,贩履织席胸怀大志,乱世发迹代领徐州,暂得立足曹刘煮酒论英雄刘备势单,投奔曹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放虎归山,终留遗患好谋无断袁本初名门望族,交游广泛称雄乱世,拥兵自立好谋无断,坐失良机曹操官渡胜袁绍解围白马,对峙官渡以少敌多,等待战机奇袭乌巢,曹操大胜曹操败乌桓一统北方兄弟失和,败逃辽西追击二袁,远征乌桓肃清袁氏,统一北方蔡文姬归汉生不逢时的绝世才女心系故土,文姬归汉整理书稿,避世隐居郭嘉足智惜早亡智谋过人人曹营屡献奇计定北方天妒英才惜早亡孙策定江东绝世无双好孙郎雄踞江东,颇得人心惨遭暗杀,英年早逝刘备三顾茅庐依附他人,壮志难酬两拜诸葛皆扑空三拜诸葛,隆中对策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刘表清谈丢“江山”名列八俊,仕途坎坷统领荆州,拥兵自重胸无大志,溺妻失地雄姿英发周公谨自古英雄出少年生死之交结姻亲殚精竭虑为东吴孙刘结盟抗曹曹操南下,江东告急诸葛亮说孙权孙权坚定联刘决心赤壁之战刘备借荆州占据公安,又添新愁商借荆州,一借无还凤雏佐汉取益州凤雏庞统,才能出众深谋远虑,佐汉取益君臣相得,雒城折翼曹操统一关西南伐失利,转战关西冲破潼关,步步为营施离间计,智取关西孙权曹操争淮南争夺淮南,战线东移濡须对峙,皖城失守张辽威震逍遥津刘备得汉中初战不利,成都搬救兵虚张声势,勇夺定军山赵子龙一身是暇相见恨晚,情同手足侠胆英豪,忠心护主直言敢谏,高风亮节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吕蒙施计,关羽大意失荆州“刮目”看吕蒙人小鬼大,果敢有识事主东吴,豪气冲天一介武夫,终成儒将忠义双全的关羽义薄云天,彰显实力千里单骑,忠心不二万古留名,瑕不掩瑜勇猛张飞残暴招灾英勇豪爽义佐刘长坂桥吓退曹军惜英雄知才礼遇事未竟身首异处曹丕洛阳称帝争宠夺势,如愿以偿献帝退位,曹丕建魏曹植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文学天才不拘小节,失宠失意为兄所嫉,七步成诗刘备称帝伐吴为雪前耻,执意伐吴獍亭相持,进退维谷火攻连营,蜀军惨败忧虑成疾,临终托孤孙权建吴豪杰少年,初领江东雄韬伟略,力据东吴审时度势,建立吴国诸葛亮兴蜀结吴振兴蜀汉,依法治国集思广益,任人唯贤邓芝出使,蜀吴复盟诸葛亮七擒孟获亲历亲为,南征平乱七擒七纵,收服人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呈出师表,首征祁山痛失街亭,北伐告败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之死秋风五丈原司马懿巧探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丧国乐不思蜀子不如父,贤臣辅政昏聩无能,断送江山乐不思蜀的败家子高平陵政变两臣辅政,互相排挤勾心斗角,司马装病起兵夺权,曹爽被杀司马昭之心霸道横行,独揽朝政野心实干家,功过自评说曹魏名将邓艾混迹乱世,口拙才高偶遇伯乐,改变际遇智谋双全,灭蜀元勋居功自傲,蒙冤而死孙权晚年残暴误国前半生英明的君主后半生多疑的暴君两宫之争,立储遗祸诸葛恪征魏惹民怨少有才名,机智敏捷仕途通畅,颇有作为刚愎自用,盲目征魏竹林名士阮籍蔑视权贵,特立独行放荡不羁,不拘礼法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诸葛恪征魏惹民怨少有才名,机智敏捷仕途通畅,颇有作为刚愎自用,盲目征魏竹林名士阮籍蔑视权贵,特立独行放荡不羁,不拘礼法时无英雄,竖子成名两晋十六国司马炎称帝温和守成的开国皇帝灭吴成功,三国归晋声色犬马,贪逸好色堕泪碑前悼羊枯宅心仁厚,开诚布公蓄志灭东吴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三国归晋无法阻止的统一趋势摧枯拉朽,灭亡蜀汉灭吴除暴,晋统天下太康盛世重视农业,复苏经济盛世之光重现,太康之名永传周处浪子回头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周处除“三害浪子回头,留名青史王恺石崇斗富穷奢极欲,世风日下豪门斗富,轰动京城白痴晋惠帝弱智低能的太子司马衷答题傀儡一生,空留笑谈凶悍皇后贾南风名门之后,家世显赫貌丑无德,心狠手辣乱世毒后,独揽朝政废黜太子,引起众怒八王之乱谋杀太子,触犯众怒诸王作乱,祸国殃民王衍清谈误国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淡泊名利,清高儒雅崇尚清谈,任人唯亲不思抗敌,国破身亡流民大起义天灾人祸,流民遍野绵竹结营,聚众起义对抗官府,深获民心匈奴刘渊反晋建汉精通汉学,文武双全托名汉嗣,进兵中原刘渊称帝,进攻晋都……两晋文化南北朝南北朝文化
章节摘录
王允计诛董卓 讨董联盟瓦解之后,独揽大权的董卓更加肆无忌惮。他完全无视汉献帝,随意羞辱文武百官,大肆压榨、迫害百姓,使得全国各阶层都对他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声中,董卓终于被诛杀,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担任铲除董卓这一历史重任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便是司徒王允。 乱臣当道,国无宁日 讨董联盟形成后,董卓将自己一手扶持的汉献帝胁迫到长安,并自比为周朝丞相姜尚,让汉献帝也称自己为“尚父”。他进出都使用天子仪仗,上朝不行君臣之礼,肆无忌惮,同时任人唯亲,对自己的亲族大肆封官,连刚出生的小孩都被封为侯。他生活糜烂、声色犬马,在离长安二百五十里的郦坞大兴土木,修筑宫殿,该宫的奢华程度比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董卓将抢掠来的无数金银财宝和美女、彩帛、粮食等尽藏于此,仅囤积的粮食便足够其亲族吃上三十年。 由于董卓残暴不仁、荒淫无道、喜怒不测,在文武百官面前肆意杀人,其凶残让人毛骨悚然,所以朝中众臣尽皆胆寒、担惊受怕,人心惶惶。时局已到了“董卓不除,国无宁日”之境。 董卓生性凶残,对自己的心腹一样残忍、暴虐,他的义子吕布身为亲卫,处处对董卓照看周到,可董卓经常对吕布大发雷霆。有一次,吕布因事顶撞了董卓,董卓盛怒之下随手拿起一把戟投向吕布,多亏吕布身手敏捷,武艺精湛,躲闪得快,才未受伤。之后,吕布立即向董卓赔罪,这才得到董卓的原谅。不过,此事之后,吕布便对董卓怀恨在心。 拉拢吕布,诛杀国贼 董卓横行无忌、恶行不断之时,朝廷里有一个人正在私下谋划,等待时机除掉他。此人便是司徒王允。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一带)人。王允出身于官宦世家,在汉献帝时出任司徒、尚书令等职。他对董卓的倒行逆施、狂妄自大极度不满,决意除掉董卓,为民除害。王允颇有心计,他知道自己是一介文官,势单力孤,假如明里和董卓对着干,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他决意韬光晦迹,等待机会。 通过对董卓的阿谀奉承,王允渐渐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而他诛董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但是王允清楚,董卓不是无能之辈,身边随从众多,防卫严密,加上他自己更是武艺高强,如果不谨慎从事,一不小心便有家破人亡之祸。所以,王允打算在董卓集团的内部找一名内应,里应外合,如此万无一失,使董卓猝不及防。 王允探知董卓与吕布间矛盾重重,便有心劝说吕布共诛董卓。有一天,他在密室里会见吕布,对吕布许下高位显爵的承诺,想让吕布做内应,合力除掉董卓。 吕布早已对董卓生了杀心,但是碍于自己是他的义子,弑父恐怕招致他人议论,因此犹豫不决,对王允说:“我欲杀老贼,但顾念父子之情,难于下手。”王允笑答:“将军姓吕,他姓董,这算什么父子,再说掷戟之时,他可曾顾念父子之情?” 听完王允这番话,吕布又回想起自己的宠妾曾经被董卓强占。顿时,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他气愤难当地说:“若不是司徒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几乎自误!”随后他举剑盟誓:“不杀董贼,誓不为人。”王允又叮嘱吕布:“此事关系重大,切勿走漏风声!”然后,两人商定了诛董的具体行动计划。 初平三年(192),汉献帝大病初愈,在未央宫设宴款待文武百官,董卓大摇大摆地前往赴宴。为了防止不测,他命亲卫紧跟在两旁,并让吕布执戟紧随其后,然后便像平常一样飞扬跋扈地朝宫门走去。他不知道,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正在等着他。 董卓刚一跨进宫门,早已埋伏在宫门里的李肃便举枪来刺。董卓贴身穿有铁甲,所以只受了点轻伤。他一面避枪,一面大叫吕布救他。吕布上前,拿出诏书,大声读道:“皇帝有诏,诛杀奸贼董卓。”董卓见吕布出卖自己,恼羞成怒,大骂:“狗奴才,你敢……”话音未落,吕布上前一戟命中董卓咽喉,结果了他的性命。 长安百姓听闻董卓已死,皆奔走相告。董卓被弃尸街头,有人在他的肚脐处插上灯芯,点起了天灯。董卓作恶多端,残暴不仁,最终不得好死,实属罪有应得。 举措失当,引火烧身 董卓死后,凉州兵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凉州兵战斗力强,对董卓忠心耿耿,怎样处置他们是摆在东汉朝廷和王允面前的一个难题。按照王允的想法,解散凉州兵是彻底扫除董卓势力的最好办法。但是,他没有料到,危险正离他越来越近。 王允欲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刚刚传开,便流言满天飞。有人说,王允解散凉州兵后会将他们一一捕杀;还有人说,王允要荡平凉州,以绝后患。一时之间,整个凉州城陷入一片惊恐之中。 凉州兵大都对王允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既然难逃一死,还不如起来抗争一下,或许还能有条活路。李催和郭汜是当时凉州军中威望最高的将领。他们即刻集合全部凉州兵,打出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声势浩荡地攻向长安。朝廷的士卒本就对彪悍粗犷的凉州兵心有惧意,现在见他们士气如虹,情绪激动,心下尽皆骇然,刚与凉州兵交战,便阵形大乱,很快就被杀得落荒而逃,大败而归。李催、郭汜的军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不久便占领了长安。 吕布见形势危急,急忙叫王允一起出逃,但被王允拒绝了。最后,王允被李傕、郭汜处死。汉献帝痛心不已,百姓也十分悲痛,他们原盼着王允能安抚四方、平定乱世,而今是没有希望了。 王允韬光晦迹,暗中密谋,最终除掉了祸国殃民的董卓,有功于国家社稷。但是他掌权之后,举措失当,逼反凉州兵,最后死在李催、郭汜手里,实在让人感慨。 但是,东汉的统治日益腐朽,积重难返,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以王允一己之力岂能回天?
编辑推荐
煮酒论英雄 三顾茅庐 赤壁鏖战 千里走单骑 挥泪斩马谡 王恺石崇斗富 八王之乱 清谈误国 王与马共天下 王猛扪虱谈天下 淝水之战 侯景之乱 陈后主亡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