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童超 编 页数:239
前言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治乱交替,兴衰更迭。其间不乏开国治世、朝代中兴,但称得上“盛世”的时期并不多。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继汉武、唐宗创下盏世之后,可媲美者唯有清朝的康、雍、乾时期,史称“康乾盛世”。然而,同为“盛世”,康乾盛世却不似汉唐之盛世一般不容置疑。语及“康乾盛世”,有人说“独步千秋、震古烁今”,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君权、政局、经济、人口、国力等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所谓“天朝上国”,并非徒具虚名。也有人说“回光返照、落日余晖”,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最后一段辉煌,它虽然将中国社会带到了顶点,却蛊极而衰,仅仅几十年后就使中国陷入了最贫弱、最屈辱的晚清时期,封建社会也随之走到尽头。还有人说“粉饰太平,百年泡影”,认为康乾盛世根本就是个虚妄的幻景、历史的谎言,在华美外衣的遮盖下,遍体充斥着制度的腐朽、官场的黑暗、文化的凋零、思想的愚昧、科技的停滞、国门的闭塞……此后的民族危机其实早已埋伏其中。近百年来,“盛世说”、“衰世说”以至“危世说”争鸣不休。单从封建农业社会内部来看,康乾盛世确为名副其实,它具备一个封建盛世应有的版图统一、民族团结、权力集中、政权稳固、社会安定、人口增长、农业发达等重要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持续了一百三十余年的时间,这比起汉唐盛世三五十年的短暂繁荣愈加难能可贵。但是,如果将视野延伸到历史的长河、世界的范围,康乾盛世又是个脆弱的盛世,它所承载的制度已是穷途末路;尤其是当西方文明正以一种全新的路径迅速崛起时,这种落后、封闭状态下的盛世必然相形见绌。辉煌与黯淡,繁盛与危机,欢歌与悲剧,清明与败坏……这些看似矛盾、冲突的元素汇聚在那个时代,使后人观之时而豪迈,时而沉郁,时而欣喜,时而慨叹。也正是这样一个千姿百态的盛世,才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如此多面的历史感悟。
内容概要
带着岁月的风华,穿越历史的烟尘,一幅波澜壮阔的华美图卷徐徐展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用强大的国力铸就了市井繁华、文化昌盛,放射出瑰丽的光芒,“天朝上国”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这是经济腾飞的时代,这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文化井喷的时代,这是一个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时代。
作者简介
童超,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为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及《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等。
书籍目录
少年天子登基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传教士西来 历算名家“二庵” 平定三藩之乱 清初第一将图海 济世奇才周培公 九门提督治京城 一代廉吏于成龙 治理黄河 “三汤”名臣汤斌 收复台湾 康熙帝“开海”与繁荣的中西贸易 中俄雅克萨之战 落第才子的鬼狐世界 戏曲双璧“南洪北孔” 奖垦荒重农桑 繁荣的盛世经济 明珠、索额图的党派之争 “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康熙帝南巡 “三赐御匾”李光地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两废太子风波 盛世修典 酷烈的《南山集》案 测绘《皇舆全览图》 九王夺嫡 “圣祖”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臻于完备的清朝科举 雍正即位除异己 秘密建储 刨立军机处 摊丁入亩与改土归流 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年羹尧的宦海沉浮 贤王允祥 李卫与田文镜 奇书《大义觉迷录》 张廷玉与鄂尔泰之争 编纂《明史》 写尽众生百态的《儒林外史》 清朝皇帝的一天 自诩文武的乾隆帝 一统新疆 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土尔扈特万里回归 乾隆帝六下江南 清官中的“洋画师”郎世宁 清正宰相刘统勋 包罗万象的《四库全书》 瑰丽的皇家园林 “金瓶掣签”治西藏 四大徽班进京 “第一贪官”和坤 屡兴文字狱 刘墉的“盛世官经” 扬州八怪 曹雪芹与《红楼梦》 马戛尔尼访华 减租蠲赋与普免天下钱粮 太上皇训政 乾隆末年的自莲教起义 奢靡腐败之风盛行
章节摘录
插图:少年康熙智擒鳌拜鳌拜擅政鳌拜,满洲镶黄旗人,凭借其赫赫军功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他在前半生忠心耿耿地效忠于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功劳卓著,颇得重用。提起鳌拜,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在康熙朝的飞扬跋扈,而少有人了解他在前半生的忠心护主。事实上,鳌拜在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两朝恪尽职守,堪称忠直之士。他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在攻打明朝部队、追击李白成农民军、击破张献忠大西军等重要战事中出生入死,均有突出的贡献。最可贵的是,鳌拜在年少的顺治帝登基后始终效忠幼主,矢志不移。当时,顺治帝势单力薄,摄政王多尔衮擅权自重,朝中诸多大臣纷纷投靠多尔衮,包括后来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然而鳌拜并未妥协,他也因此受到多尔衮的多次打压,有三次甚至差点论死。正因如此,顺治帝亲政后将鳌拜视为心腹大臣,倍加重用,并遗诏任命他为康熙帝的四大辅臣之一。鳌拜自恃劳苦功高,对于自己在四大辅臣中排名最末非常不满。面对少年康熙帝,他未能如前半生一样坚守忠心,而是加紧结党营私,扩张自己的势力。当时,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三大辅臣逐渐无力,鳌拜便更加有恃无恐,不断在朝野之上专横跋扈,甚至不把年幼的康熙帝放在眼里。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从此,朝中班行章奏,鳌拜都居于首位。据《清史稿》记载,鳌拜与弟弟穆里玛,侄子塞本特、讷莫,以及班布尔善、阿思哈等朝臣自结一党,凡是军国大事都在鳌拜家中私自定议,而后奏请,强行实施。官员们呈送给康熙帝的奏折,鳌拜经常扣下不报,自行处理。他一方面在朝中和军中的重要官位上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培植势力;另一方面加紧排除朝中异己,接连矫旨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保定巡抚王登联等重臣,引起朝野惊恐。康熙六年(1667)七月,14岁的康熙帝开始亲政,然而鳌拜仍然大权在握、步步紧逼,这使得康熙帝与鳌拜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康熙帝与鳌拜的态度产生了明显分歧。例如,康熙帝主张抑制吴三桂等“三藩”的割据势力,鳌拜则不以为然;康熙帝主张停止圈地,鳌拜则对此百般阻挠;康熙帝主张学习汉族文化和西方科技,鳌拜则打着“率祖制、复旧章”的旗号公开反对。鳌拜的所作所为使康熙帝感到皇权受到了严重威胁,政见的不同更使康熙帝认识到,鳌拜擅权将不利于江山治理,再也不能姑息。苏克萨哈之死正当康熙帝筹划清除鳌拜的计划时,朝堂上风云又起:康熙六年(1667),康熙帝刚刚亲政不久,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顿时满朝哗然,康熙帝震怒。苏克萨哈是满洲正白旗人,与鳌拜的矛盾由来已久。首先,早在正白旗之主多尔衮摄政时期,两白旗与两黄旗便常有纷争,这种紧张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其次,黄白旗在圈地问题上发生利益冲突,正白旗受到多尔衮的偏袒占据了冀东的肥沃土地,而统领镶黄旗的鳌拜自然不满,于是要求黄白旗换地。这一提议遭到了苏克萨哈等朝臣的反对,鳌拜因此怀恨在心。此外,四辅臣之中,只有苏克萨哈公开与鳌拜敌对,经常据理力争,鳌拜早就欲除之而后快。苏克萨哈虽不满鳌拜专政,但无奈实力有限、威望也不足,于是决定退而自保。康熙六年(1667),苏克萨哈上疏奏请辞去辅臣职务,去守先帝陵寝,以保全余生。这一举动成为了鳌拜诛杀苏克萨哈的导火索。鳌拜会同大学士班布尔善等党羽,借此诬蔑苏克萨哈心怀怨念,不愿归政,然后罗织罪状24款,以“大逆”论处,奏请诛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康熙帝听后不准,鳌拜竟“攘臂上前,强奏累目”,逼迫康熙帝下旨行刑。最终,康熙帝仅无奈地将苏克萨哈的死刑由“磔死”(分裂肢体的酷刑)改为“处绞”,其余一概依从鳌拜。苏克萨哈之死深深触动了康熙帝:一方面他为苏克萨哈的冤死而感到悲愤,另一方面鳌拜专横擅杀的行为又极大地损害了他作为帝王的尊严。然而,此时的康熙帝还没有能力处置鳌拜。在太皇太后的指点下,康熙帝非但隐忍了此事,还下令加封鳌拜为一等公。鳌拜自此更加骄纵,而康熙帝却暗自下定了智擒鳌拜的决心。
编辑推荐
《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黄金时代)》:一片落日的辉煌,一席风雨来袭前的盛宴,一段华美而又激越的历史乐章。 世人都说“康乾盛世”,但也有少数人说是“回光返照、落日余晖”。孰对孰错,看了这本通俗“康乾”历史读物,你自己做个判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