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郭齐勇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郭齐勇 页数:1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怪杰。他特立独行,无所依傍,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世界著名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办委员。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大孔子之道,主张思想、学术与精神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消化佛学,回应西方的挑战,建构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新的本体——宇宙论与本体——方法论的哲学体系。作者从第一手原始资料中爬梳出熊先生的家世、经历、交友、学习与著述的过程,简要阐明其学术思想的精义。由于熊先生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政要、社会贤达、学界名流相交游,故本书的生动记述,不仅还原了熊先生的一生,而且还记载了诸多名人的奇闻轶事,颇为传神。
作者简介
郭齐勇,1947年生,武汉市人,哲学博士。历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等。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书籍目录
第1章 贫寒子弟革命志士一、贫寒农家子弟二、投身反清革命三、生命的转折:从政治到学问第2章 从学习佛学到自创新论一、处女作与蔡元培二、与梁漱溟交游及在南京学佛三、被聘为北大特约讲师四、自创《新唯识论》五、与马一浮、林宰平交游六、围绕《新唯识论》的论战第3章 苦难岁月学贵自得一、抗战前在北平教书二、抗战期间在后方的著述三、抗战后的漂泊无定第4章 精神孤独的晚年一、为复兴中国文化向中央建言二、定居沪上的生活三、生命的终结与死而不亡四、人格风范与境界五、国学共同体第5章 哲学思想要旨一、体用不二立体开用二、尊生明有主动率性三、生命体验思修交尽四、本体哲学的当代意义第6章 中西文化观一、中西文化互济互补二、传统与现代的调适三、中国文化的价值附年谱主要著作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熊十力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日不详。他是湖北省黄冈县人。其家乡离黄冈府地黄州尚有60华里,在上巴河以北的张家湾。现在,他和夫人的灵骨即合葬在那里。熊十力的家世,据他晚年(1965年8月)所作的《先世述要》说:“余家世穷困……三世皆单丁,都无立锥地。”他的曾祖父光东先生早年弃世,曾祖母华太夫人守寡养育族侄敏容为雨子。敏容即十力的祖父。敏容务农兼做木匠,娶曹氏,生一里,即熊十力的父亲其相。其相为县学生员(秀才),在乡塾教书,娶高氏,生六男三女,十力排行老三。长兄仲甫、二兄履恒、四弟晋恒、五弟继刚、六弟继强。十力原名继智,又名斗恒、定中,字子贞(或子真),1924年后更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又号逸翁。熊十力的父亲通晓经史,学宗程朱理学,一生困厄。十力八九岁起,即为邻家放牛,岁得谷米若干以补贴家用。父亲授徒在外,偶尔回家教他识几个字或讲点历史故事。他十岁那年,父亲已患肺病,勉强支撑着教书,因叹息十力“此儿眼神特异”,好问好学,遂带其就学。先教《三字经》,十力一天就背熟了。继授四书,十力求多授,但父亲每不肯,让他慢慢读,慢慢领会。据说他当时的一篇八股文习作,颇令父亲惊异。眼见如此聪颖的儿子,自知来日无多的父亲格外痛惜。幼年十力在父亲身边读书大约只有一年时间。后来父亲的咯血症日益严重,竟至不起。临终前父亲抚着十力的头哭着说:“你终当废学,这是命啊!可是你体弱多病,何能胜任农事,不如学点缝衣之业,糊糊口而已。”小小的十力对父亲立下誓言:“儿无论如何,当敬承大人志事,不敢废学。”他父亲所以早逝,是因为遭到乡间恶霸陷害。为了房屋的事,在县衙打官司,贪官污吏受贿卖法。父亲贫病交加,含愤而殁,给他留下的遗言是:“穷于财,可以死吾之身,不能挫吾之精神与意志。”不几丰,十力的母亲也辞世了。熊十力的长兄仲甫15岁即废学务农,边躬耕边读书。父母双亡之后,长兄担当起家务重任。十力以长兄为榜样,一边放牛,一边自学。几年后,长兄送他到父亲的朋友何先生处读书。何先生喜爱十力聪慧,允许免费上乡学。这位何老师名柽,字圣才:,学宗程朱,非礼不履,在清末亦主张变法,在乡间创办学校,劝妇女放足,但厌闻革命,其议论接近张之洞。何老师曾对熊十力说,令先德其相先生对儒学颇有研究,主张并尊孟子和荀子,以见儒学之博大,惜天不假年,未能创发其学。熊十力当年志不在此,仅仅在何先生处读了半年,因顽皮好动,屡受斥责,难耐约束而出走。熊十力十六七岁即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那时他就有了一种自信,追求一种自由的生活。此时的他,十分张狂。他常常对人说:“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他不喜欢受礼仪的束缚,夏天裸居野寺,时出户外,遇人无所避,又喜欢打菩萨。乡亲们称他为“张儿”。昔日他父亲的弟子,一位姓余的先生,曾痛责他的放荡不羁。此时的他,自学宋人陈亮(同甫)的书,仰慕其事功之学;不久又迷恋上明人陈献章(白沙)的书,忽起无限兴奋,恍如身跃虚空,神游八极。他懂得了人与禽兽的区别,领悟到真实自我的价值。此时的他,趋新、交友。邻县有一位举人进京会试,每每购回一些新书,例如介绍西方科学常识或社会政治风尚的《格致启蒙》之类的书,十力常去借阅,颇感兴趣。通过这一渠道,他得以阅读维新派变法的论文与奏章。尽管此时变法已经失败,但透过传到乡间的这些文字,他知道世变日剧,顿时产生了关心国政时局的冲动。这时他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时海内风气变化,青少年都骂孔子、毁六经。十力亦视六经诸子如粪土,将古书掷于地下,骂声不绝。熊十力交游的朋友中,有一位叫何见田,又名自新,字季达,和十力同属一县;又一位叫王汉,字竹庵,又字怒涛,蕲水县人。蕲水与黄冈毗邻,今名浠水。王、何二位同师事蕲水何炳藜(煜阁)先生。何先生喜谈时事,启导学生笃行实践,拯救国危。何先生曾上北京应试,知道康梁变法之事。与这些人相识,是熊十力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重要机缘。何、王、熊等曾组织一个新学会,高谈阔论,非尧舜,薄周孔,毫无擗讳。
编辑推荐
《熊十力》适用于广大青年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