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札记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华盛顿·欧文  页数:239  译者:伍厚恺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与荷马有此同感:正如蜗牛一脱壳就变成一只蟾蜍,便不得不造一个凳子坐在上面;离开故乡四处漂泊的游子也会很快变成这副可怕的模样,不得不按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其居所,住在能够居住的地方,而不是愿意居住的地方。——黎里《尤弗伊斯》我总是喜爱游览没有去过的新地方,去观察奇异的风土人情。我甚至在孩提时代就开始游历了,在我故乡之城的生疏与未知的区域里多次进行过探索之旅,时常让我的父母担惊受怕,也让巡查街道的人为找寻我而获得一点酬金。到长大一些的时候,我的观察范围也有所扩大。我把假日的下午都耗费在周围乡村间的漫游中。我逐渐熟悉了乡村的历史和传说中那些著名的地方;我知道每一处发生谋杀和抢劫的现场,或者出现过鬼怪的地方。我探访过邻近的村庄,通过留意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同当地的贤达人士和著名人物交谈,我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在一个漫长的夏日里,我甚至爬上了最远处的一座小山的山顶,从那里极目远眺好几英里之外的无名之地,惊异地发现自己栖身的地球是多么辽阔无边。这漫游的癖好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而增强。航海和旅游的书籍成了我的热情所系,由于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籍,我荒废了学校的正规功课。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在码头流连,望着船舶起碇,驶往遥远的地方,心里充满了多么热切的向往啊!我凝视着它们逐渐变小的片片帆影,让自己在想象中漂泊到天涯海角,我的目光中充满了怎样的渴望啊!尽管后来的阅读和思考使得这种朦胧的癖好进入了更合理性的范围,却也只是使它更加坚定。我游览过自己国家的各个地方;假如我仅仅是喜爱美丽的风景,那我就不会有多大的欲望到别的地方去寻求满足了,因为再没有别的国家比美国拥有更丰富奇异的大自然的魅力。她巨大的湖泊就像银光闪烁的海洋;她的群山映照着大气明亮的色调;她的山谷布满了丰盈的野生之物;她的大瀑布在幽寂之地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她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自然地涌动翠绿色的波浪;她的河流既深且广,庄严静穆地滚滚流入海洋;她那人迹罕至的森林草木丰茂,景色壮丽;她的天空,燃烧着魔幻般的夏日云彩和灿烂阳光——不,一个美国人绝不需要到祖国之外去寻找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不过,欧洲却具有引发人对历史和诗歌产生联想的种种魅力。在那儿可以看到艺术的杰作,高度文明社会的优美精致,古代和地方性习俗的奇异特点。我的祖国有青春的美好前景;欧洲有世代积聚的丰富宝藏。她的每一处废墟都讲述着往昔不同时代的历史,每一块残碑断石都是一部编年史。我渴望到那些曾建立丰功伟绩的圣地去漫游——不妨这样说,去踏踏古人的脚印——去徜徉于倾颓的古堡——去对着坍塌的塔楼沉思冥想——总而言之,我想从当今平庸的现实中超脱出来,忘情于幽暗朦胧的雄伟壮丽之中。除了这一切,我还有见一见世间伟人的热望。确实,我们在美国也有自己的伟大人物:没有一个城市没有伟大人物。我曾经混迹其问,在他们给我投下的阴影中,我自惭形秽;因为对小人物来说,没有什么比淹没在一个大人物的阴影下更为有害的了,尤其是一个城市中的大人物。不过我却渴望去见见欧洲的伟大人物,因为我从不同的哲学家的著作中读到:一切动物在美国都退化了,人也在其中。因此,我想,一个欧洲的伟人肯定比美国的更优秀,就像阿尔卑斯山的高峰之于哈得孙高地一样;看到许多英国游客在我们当中那么神气活现、趾高气扬,这种想法就得到了印证,而我深信,这些人在自己国内也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想,我要去造访那块神奇的土地,看看那个巨人种族,而我就是从他们那里退化出来的。让自己漫游的热望得到了满足,这要么是我的福分,要么是我的厄运。我游历过许多不同的国家,见识了许多人世沧桑的景象。我不敢说自己以哲人的眼光进行过研究,只是像那些风景画的卑微爱好者,从一家画店的橱窗前走到另一家的橱窗前,漫步观看;时而被美妙的描绘所吸引,时而对扭曲变形的漫画注目,时而在赏心悦目的风景前流连。既然现代旅行家们游历时必手执一笔,回家后速写盈箧,已然蔚成风尚,我也乐于拿出几幅来供友人之娱。不过,当我浏览自己为此目的而记下的提示和备忘录之类时,心里却几乎陷于绝望,发现每位意欲著书立说的正规旅游家都会研究的重大目标,却都因散漫的习性而导致自己有所忽略。我担心自己就像一个不幸的风景画家那样令人失望——尽管在欧洲大陆旅游过,但因为任随自己游移不定的脾性,只草草描画了一角一隅和穷乡僻壤。于是,他的速写本里塞满了茅屋、风景和无名废墟,却忽略了要描画圣彼得堡大教堂、罗马大剧场、特尔尼瀑布或者那不勒斯海湾,在整个画集里竟没有一条冰川,也没有一座火山。

内容概要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传世佳作,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以幽默的笔触结合在一起,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

作者简介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散文家和短篇小说家。因《见闻札记》一书,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其代表作品还有《纽约外史》《一个旅行者的故事》《哥伦布传》和《草原游记》等。

书籍目录

作者自述
航程
圣诞节
驿车
圣诞夜
圣诞日
圣诞晚宴
英国的乡村和不适
乡村教堂
乡村葬礼
伦敦的礼拜天
伦敦的古迹
威斯敏斯特寺
罗斯科
妻子
破碎的心
寡妇和她的儿子
文学沧桑——在威斯敏斯特寺的一场对话
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镇
鬼新郎——一个旅行家的故事
瑞普·凡·温克尔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英格兰最令我愉快遐想的事,莫过于至今尚存的古代节日风俗和乡间游戏了。它们使我回忆起青春年少时常常在想象中勾画的图景,那时候我还只是通过书本去认识这个世界,相信世上的一切就像诗人所描绘的那样;它们无不带有往昔岁月的淳朴风味,或许出于同样的误解,我总是认为那时候的世界比现在更朴实、更友善、更欢乐。很遗憾,这些风俗与游戏正一天天渐趋衰微,被时光一点点消磨殆尽,更被现代时尚湮没得了然无痕。它们就像在乡间各处可见的美轮美奂的哥特式建筑的残迹,部分因岁月荒芜而崩塌毁损,部分因后世的增建改造而面目全非。然而,诗歌却满怀爱意地紧紧依恋着乡村游戏和节目狂欢,从中衍生出了许多题材——这正像常春藤用繁茂枝叶缠绕着哥特式拱门和倾颓的尖塔,把那摇摇欲坠的断垣残壁紧抱在一起,仿佛要以一派葱绿来疗治它们的衰朽,满怀感激地报答它们对自己的支撑。不过,在所有的古老节日中,圣诞节却能唤起最强烈、最动人心弦的联想。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感情基调融汇在我们的欢乐之中,把精神提升到圣洁崇高的境界。圣诞节期间的教堂仪式极富柔情并激励人心。这些仪式详细讲述关于我们信仰起源的美丽故事,以及牧羊人听到宣告基督降临的情景。…在基督降临节期间,宗教仪式逐渐增进热情与悲怆的情绪,终于在为人们带来和平与祝福的早晨达到狂欢的极致。倾听大教堂里全体唱诗班和洪亮的管风琴奏唱圣诞赞美诗。巍峨的大教章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快和谐的乐声.我感到再没有哪一种音乐能对人的道德情感产生更为宏大深远的影响了。这个节日原是为了纪念和平与爱的宗教宣告建立,却也从久远之时开始就有一个美妙的安排,使它同时也成了家族成员团聚的季节,使由于人世忧乐而逐渐松弛了的亲属间的感情纽带变得紧密起来;把浪迹天涯、天各一方的孩子们召唤回父母身边、会聚在慈爱的家园,在童年珍贵的回忆中重新变得年轻和爱意绵绵。颇有意思的是圣诞节恰在一年的冬季,这也给它增添了一份魅力。在其他时节,我们大多仅仅从自然之美中获得欢乐。我们的情感在阳光明媚的景物中萌动抒发,我们“漫游田野,无所不至”。鸟鸣婉转,溪水潺潺,春花馥郁,夏日妖娆,金秋华美;大地覆盖着欣欣向荣的绿草,天穹蔚蓝深邃,云海壮丽,无不使我们充满无言的强烈欢乐,使我们享受感官的盛宴而狂欢迷醉。但在隆冬季节,大自然的一切魅力均已消失,被凛冽冰雪包裹得严严实实,于是我们转而向精神源泉汲取欢乐。景色荒凉幽暗,白昼短促阴沉,夜晚一片黑暗,在限制我们游踪的同时也封闭了我们外出漫游的心情,使我们更强烈地渴求社交的乐趣。我们的思想更加专注,我们友善的同情心益发滋长。我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到彼此交往的魅力,因相互依存获得共同欢乐的需要而团结得更紧密。心呼唤着心,从一口口慈爱的深井中汲取欢乐,而这些深井就存在于我们心灵的静谧深处,只要常去造访求取,它们就会奉献出天伦之乐的清醇泉流。

编辑推荐

《心灵甘泉:见闻札记》是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作者以旅欧生涯的所见所闻,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和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书中不少篇章富有传奇色彩,情真意切,动人心魄,给人启迪。欧文的语言十分典雅细腻,每篇文章开头之前多引一小诗,暗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文中大量应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令全书文采飞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见闻札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作者的文笔很好,清新之感跃然,随性,随意,随情
  •   欧文的文章,经典的书,不用多说,非常推荐。
  •   内容比较闷,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故事性的
  •   封面太脏,内容经典
  •   买来收藏的一本书。之前在图书馆借过,读了觉得很好,心灵甘泉,于是买下来收藏。值得一读。
  •   纸张看起来很舒服,温馨,字的大小合适,从书外表看来就很有档次,译者也不错,我记得之前看的一个短篇就是这个译者,有点印象,总的来说非常满意对此书
  •     第一眼看到封皮上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一身名牌,几次游历,却无法真正领悟“英伦”,“英伦风范”以文学形式优雅呈现。”顿时觉得这本书已经没有了收藏的价值,只能沦为“速成”的快餐文化中的一员。看完觉得一股抑郁之气噎在喉咙,不吐不快。
      
      其一:对仗的天堂,成语的词典
      翻开书,成语、排比、对仗,极尽华丽的词藻,俯拾即是,像极了现代人写的八股。以至于我在读的时候都在怀疑,原著上是不是真的这样写的?还是这本书经过了译者的后期加工打蜡上色,为了对仗删除或添加了他们认为无用有用的成分?到底有多少才是欧文原汁原味的东西?
      对小孩子来说这本书的确是好的成语词典,但它作为译文来说就不是好的译本。僵硬的格式,丝毫展现不出游记的洒脱,既没有古文的韵味又没有现代文的洒脱,硬生生地将欧文的一篇好文译成了夹生饭!
      其二:牵强附会,过犹不及
      不是说欧文的文,而在于出版社和译者过度想渲染出的文化意境。可 惜,过犹不及。就像在封皮上的话,明显让人感到这本书是浮躁社会下的产物,是为了迎合“披着几身名牌去过几次英伦又想装13显摆装高深的人”才出的。既然有这样的市场定位,也就意味着它只是一本快餐小说,成不了书柜中的典藏。
      其三:插画混乱,质地较差
      首先,插画让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乱!乱糟糟的一片,还采用是本来就看不太清楚的水彩画,还不是用的能更好展现清晰度的铜版纸……
      其次,插画的作用。一是辅助原文,二是延伸拓展读者的思绪。我是真没搞明白为什么要选那几幅插画(我得承认,我无知,我还得问一下,这插画,是欧文原著上就有的吗?还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自己添的?)
      
      总之,个人感觉这本书可以在书店翻着看两页,买回去收藏用最好三思后行,当然,作为孩子的成语词典再好不过了。
  •     一般来说,好的游记往往是情景交融的,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山水之间能让人醉的,风景其实倒在其次,真正重要的是风景之中人们的活法,他们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盛大节日这些风俗人情,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历史传说、名人逸事这些文化元素。当一个人被上述的东西深深吸引,愿意一次次深入其中去探寻、去领略、去感受,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与之交融,写下一篇篇质朴却饱含深情的文字,让读者看出这里面有太多他眷恋的东西,那么这样的游记无疑会感动读者,也会被认为是读懂该地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华盛顿 欧文的《英伦见闻录》无疑就是这样的佳作。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多次来到欧洲,详尽的记述这里的风俗人情、朝圣自己梦想中的文化圣地,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对欧洲文化尤其是英伦文化的眷恋。而欧洲对于华盛顿 欧文来说,也是渊源颇深,尽管踏上这片土地的他是一个陌生人,但他却实实在在是这里血脉的延续,所以欧洲之旅对于他来说也是寻根之旅,这也让他在文字中流露的眷恋显得自然而得当,因为这是一次精神上的回家。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到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古迹,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干渴之人喝到水。出门旅行,目的其实是寻找灵魂的舒适之处,否则旅途的印象、每处的风俗、遇见的人们都是走马观花、过眼云烟,时间一长就成了照片上自己喊着茄子的模样配着那时彼处作背景。显然,被尊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欧文是一位高水平的旅者,更是一位高水平的作者,在他高超的文字和独特的幽默引领下,我们跟着他的寻根之路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了真正的英伦文化底蕴。
      
      在书中,作者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乡野村镇,由于他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所以他不论是描写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是普通的乡村教堂,不论是记述大文学家的生平,还是记录普通英国人的故事,都十分的细腻真实、不偏不倚,让我们看到英伦文化的各个层面,而他特有的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更是传神的塑造出英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英国出版后,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也许会有人产生这样的质疑,如果我不喜欢旅游,对英国乃至欧洲都不感兴趣,看这样的文字有什么用呢?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他写作的初衷无非是想让读者在内心烦闷的日子里黛眉舒展;在心事重重之时得以片刻宽慰;涤清悲观厌世的面纱,促使人们宽容的看待人性,让人们在与人相处之时更加开朗和善。这是一种谦和、朴素的大智慧,其实,宽容、和善、优雅的人类社会才是作者最眷恋的东西。
  •   故事精妙,角色迷人
  •   有的书就是需要慢慢看,值得花一点时间认真读
  •   这书,可以让平静的心更加平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