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四川文艺 作者:邓贤 页数:314 字数:3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2008年暮秋的下午,我的家乡成都平原灰蒙蒙的一片,没有风,也没有太阳,四周都很安静。放眼望去,窗户外面那些高楼都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不真实,犹如海市蜃楼一般。我遵嘱为即将出版的《邓贤文集》(八卷本)写一篇文字,也算留下一点心情吧。将近半年前,我也坐在这个座位上,也是一个灰蒙蒙的下午,没有风,也没有太阳,四周很静,窗户外面的城市和更远处的乡村像一幅若隐若现的水墨画。但是一只黑色的厄运之手猝然撕碎了画卷,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发生了!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江河改道,数百万幢房屋轰然倒塌,数以万计的生命灰飞烟灭,数十万人肢体伤残血流成河,一千多万人被迫离家……这一天我的父亲,一个参加过抗战的八十二岁的中国驻印军老兵,他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自家屋子去躲避地震,尽管余震不断楼房还在颤抖。入夜,城市里到处警笛拉响,救护车彻夜穿梭,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全川乃至全国人民已经紧急动员起来抗震救灾。父亲关注灾情,当他看到部队官兵跑步进入灾区的画面时竟然老泪纵横。他对我说,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庆大轰炸,光是几座隧道内就死了上万人,重庆一片火海,你爷爷断了一条腿……我忽然感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量绵延不断地渗透到心中。古人云:多难兴邦。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苦难既是不幸,又是财富。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和战乱毁灭,仅以抗战八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则十四年)为例,中国死了三千万人,半壁河山沦陷,几乎所有后方城市都被炸成废墟,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屈服,支撑一个古老民族永远挺直坚强脊梁的就是信念。敌人可以烧毁我们的房屋,炸毁我们的城市,甚至屠杀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是一个民族的信念不可以被摧毁,战斗意志不可以被泯灭,这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根!我的父亲正是因为经历了重庆大轰炸和较场口隧道惨案,两年后他满怀对敌人的仇恨,与许多跟他一样年纪的中学生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日前线,从此开始了一代知识分子漫长而曲折的人生跋涉。父亲与儿子,苦难与现实,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新生,历史以一种往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着关于生命创造和人文精神传承的永恒话题。父亲的大半生都是在战争、跑警报、动乱和天灾人祸中度过的,直到晚年才迎来改革开放。他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把人生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作为父亲的儿子,我用笔记录下了有关父亲的传奇人生和中国远征军浴火重生的故事,于是有了《大国之魂》,我还写下了关于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日落东方》,关于豫东抗战和黄河大决口的《黄河殇》,关于中国军队征战印缅战场的《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关于国民党残军及其华人部落在金三角漂泊的《流浪金三角》,关于一代人大起大落知青生活的《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关于警示社会人生的《饥饿杀人狂》等等,这些作品如今大都将结集在《邓贤文集》(八卷本)中出版。
内容概要
作者以如椽之笔,大瀑飞泻的气势,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浴血奋战,由失败直至胜利的整个历程;揭示了中美英日等国围绕滇缅战役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成功地刻画了史迪威,蒋介石,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等众多人物,披露了美国曾计划暗杀蒋介石等诸多历史内幕;对日本军妓的描写,更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史料丰富,气势宏大,笔力遒劲,情节引人。
作者简介
邓贤,1953年生于四川,1971年到云南边疆当知青7年。1982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学奖,并有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现在四川某学院任教。
书籍目录
引 子 历史的坚果第一部 缅甸之战 第一章 缅甸风云 第二章 仰光陷落 第三章 金戈铁马 第四章 会战曼德勒第二部 兵败野人山 第五章 大崩溃 第六章 上帝的声音 第七章 孤旅第三部 无字碑 第八章 “驼峰”航线 第九章 迷雾人生 第十章 走出兰姆伽第四部 太阳浴血 第十一章 观望与反攻 第十二章 松山大血战 第十三章 随军慰安妇 第十四章 焦土抗战第五部 魂归何处 第十五章 攻克密支那 第十六章 功过千秋 第十七章 国殇之魂尾声 天祭后记 历史不会忘记
章节摘录
我在缅北的崇山峻岭中到处流浪。我到过八莫、密支那,也随同做生意的马帮翻越过险恶无比的野人山。我学会克钦话,学会嚼槟榔,打“笼裾”①和喝烈酒。我在克钦山寨替人打短工,收割罂粟;也在炎热的伊洛瓦底江畔拉过纤,让亚热带的烈日在皮肤和心灵上烙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记。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压迫和剥削,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我一度试图寻找传说中的共产党游击队,把满腔热血贡献给世界革命,但是我始终未能找到游击队的影子。当我沿着崎岖漫长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踽踽独行,无意中竞拾取到许多属于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残存足迹,后来我又惊异于缅甸居民的激情和健忘,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如同风化的岩石一样支离破碎。再后来,当我终于对这种浮萍般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感到厌倦和失望时,一队凶神恶煞的缅甸警察和海关人员突然闯进密支那西郊的大车店,把我和许多同我一样没有“崩码丁”②的边民抓起来关了一星期,然后押解出境。这便是我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光彩的出国旅行。罂粟,当地话叫“必壳”,意思是会唱歌的花。克钦山家家户户种罂粟,他们把收获的大烟卖给山外来的客商,然后换回粮食、布匹、盐巴、火药和其他日用品。秋天一到,克钦山如同落下一片片五彩云霓,红色、白色和紫色的罂粟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引来无数蜜蜂嘤嘤嗡嗡地歌唱。花期一过,人们就准备好刀具和烟盆,在山坡上搭起草棚,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收割罂粟果实是件相当细致的活路,需要灵巧、耐心和一丝不苟。烟花凋谢后,每棵花蕊上就结出一个胀鼓鼓的果实,翠绿,皮薄,这就是烟果包。当烟果包长到野鸽蛋大小,就用刀片将它划破,里面便会渗出许多乳白的浆汁来。这些浆汁一两天颜色即转黄,后来又变成深褐色,这时候用竹片将烟浆小心地刮在盆子里,置于阴凉处晾干,捆扎,分成小包。于是一个困扰人类百年的噩梦——鸦片烟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制造出来了。我的第一个缅甸雇主是巴朗寨的头人阿机。阿机是个大烟鬼,睁着一双半睡半醒的小眼睛,把我打量许久,然后才叽叽咕咕地说:“你可以留在寨子里,但是你得把烟地的活儿干完才能走。不然我就把你交给官府。”我替阿机白白干了一个月,得到的报酬是头人许诺如果我将来走投无路还可以来替他干活儿。这就是缅甸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
后记
当我刚刚完成手中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并把它寄给出版社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公元一九九。年秋。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认为秋天更适合休息,于是动身往云南参加一个笔会。在风景宜人的春城昆明,我得知这样一个消息:四个月前,一行日本人终于秘密地踏上了松山的红土地。毫无疑问,这则消息极大地震动了我,它使我再也无法安下心来享受昆明的湖光山色,而终于急急忙忙踏上了采访的旅程。当事人大都回避我的采访。有一位当地作者,将日本人祭祀松山的见闻写成一部报告文学,但是未得发表。据说有关部门不希望扩散影响。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在今年五月确凿地实现了重返松山的夙愿,而我们中国人对此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想法。最初,我并不怀疑日本人的和平诚意和锲而不舍的忏悔精神。因为现在早已不是互相敌对的战争年代,何况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何况日本政府年初已经率先宣布恢复对华贷款,等等。我本人对这则内部消息的兴趣,仅仅在于它所透露的某些同我的作品有关的历史内容。据悉,日本客人共有两名,来自日本“松山老战士协会”,其中一名是我在拙作《大国之魂》中曾经提及的护旗官木下中尉,另一位名不见经传,满脸麻子,战争期间职务为军曹。据说还有一名松山军妓希望同来,被中国方面婉拒。接待单位均为公安部门,戒备森严。不大像保护游客,倒像押解犯人。
编辑推荐
《大国之魂》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