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怀一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怀一 编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画风(2011卷19)》内容涵盖:画风·观点、画风·析源、画风·视觉、画风·风月、画风·晶味、画风·万象、画风·经典、画风· 清谈、画风·新画等板块。《画风(2011卷19)》还附录了画家作品及生活图片若干幅。

书籍目录

画风·观点 意与象 古人论意与象 刘二刚 王孟奇 北鱼 程大利 朱良士心 边平山 武艺 陆军 由法常、徐渭、吴昌硕说大写意 怀一 日本人影响到黄宾虹 怀一 画风·视觉 欧行日记 梅墨生 画风·风月 一树独先天下春 贾祖璋 仲仁与墨梅的创制 彭莱 华光悔谱 [宋]释仲仁 范村悔谱 [宋]范成大 梅妻鹤子林和靖 张建军 历代梅花诗词 画风·品味 笔墨参禅 北鱼 吴带霓裳 杨春华 氤氲华滋 朱雅梅 似水年华 王漾莎 蒙以养正 胡石 画风·万象 好多年前肖昱来我家玩 王玉平 画风·经典 马远父子 高木森 面风·清谈 一寸画面一寸金 葛婉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杜牧写《江南春》诗,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有人说,应改为十里还差不多。此人欲以“似”来写诗,实在是不懂诗。诗画道理一家,“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提出的,这“之间”应该似多少?不似多少呢?如果用百分比的话,画人真还不好说。 齐白石大概也说不清。因这个度的把握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完全是一种感觉,一种认识,一种智慧。 画画的如此,看画的也如此,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之间”之差别、好坏、高下也是最难品评的。在市场经济面前,画的身价有时会让人大跌眼镜,唏嘘不已。 这句“似与不似”是齐白石在石涛的《题画诗》中发现的。诗日:“天地浑融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又像又不像,怎么倒是像呢?在这里他把艺术上升到了哲理中的“道”,艺术家用道的眼光去看物象,一切物象的变化,包括光阴、风雨、透视,原都是虚的假象的,他认为中国艺术家要寻找的是不变之变的东西。亦如禅境,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认识上的转变是心与自然吻合后的结果。《石涛画语录·一画章》有“吾道一以贯之”说。这‘L”便是“以不变应万变”。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是我心与天心的根本。如果把“一”拿掉,那么你看山始终只是表面的山,就做不到“看山不是山”的过程。我心与天心不通,你就在这“似与不似之间”没了分晓,就只会瞎忙一气。只有天与人都圆通了,这“似与不似之间”才会游刃有余。 就上世纪的画坛来看,“学院派”崇尚的多是“似”。沿袭的多是徐悲鸿从国外带回来的教学体系,以素描、造型为基础,以模特写生为范本,把“似”作为审美标准就落入了形而下的追求,画家只是被动地在作画。到世纪末出现了“新学院派,”应该说是画家本能的需求。另一现象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抽象水墨”一派,以“不似”为手段,将水墨哲学化,从理念到理念,从不似到不似,貌似高深,其实是空架子。在这两者之间齐白石曾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世。”这是为“似与不似”做的最好的注释。可惜他这话说了半个多世纪了,重视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前者与我们多年的教学大纲有关,谁都惧说个不字,片面地理解生活,忘记前人早就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后者是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有关,随心所欲而忘了“矩”。好奇他人,欲速而不达。 如果说“似与不似之间”的追求是一种中庸,那么“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就是一种化境。要达到这一步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年头画家的底气不足也是没办法的事。可谁承认自己的底气不足呢?说“似”的有似的一套,说“不似”的有不似的一套,这“之间”又是说不清。就暂且随他去吧。 编者(以下简称“编”):“意”与“象”的概念和“似与不似”在中国画里面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 王孟奇(以下简称“王”):“似与不似”这个说法最早似乎也不是齐白石提出来的。 编:历代画论里面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王:齐白石比较强调这个问题,大家就这么认为了。造型实际上是从西方引进的。

编辑推荐

《画风(2011)(卷19)》是一本专业的绘画艺术图书,内容涵盖美术理论、绘画评论、精品画作赏析等。图文相生,赏心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画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