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高岭,王端廷 编  页数:1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是中国当代社会三大主要特征,也是中国当代文化三大核心课题。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工业化和城市化则是两个已然陈旧的话题,只有全球化是当下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面临的全新课题。流行的俗语是,全球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毫无疑问,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只有那些表达了人类共同心声和普遍关切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才能获得世界艺坛和世界民众的认同和共鸣。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曰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尽管在亨廷顿看来,这种“普遍”的文化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在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文化的传播和辐射力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主流与非主流,中心与边缘,全球化与民族性,这些问题也始终纠结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本土化是否就是要亮出“中国牌”,当民族化被简单地等同于肤浅的符号和元素的时候,我们是该甩掉那种文化狭隘主义的沉重包袱了。如何抛开狭隘的民族情结去谈论全球化与本土化,这便是本辑《批评家》在“理论前沿”栏目中研讨的问题。   《批评家(2010/07总第六辑)》共收录6篇文章,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美学家彭锋的文章《有关全球化时代美学和艺术的思考》从美的普遍性这个古老命题出发来探讨“超文化美学”的现实可能性。夏可君在《寻求中国当代艺术普遍价值的几种可能性》一文中,分析了普遍价值观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种种呈现方式,并对这类创作予以积极评价。

书籍目录

理论前沿彭锋  喀有关全球化时代美学与艺术的思考》夏可君  《寻求中国当代艺术普遍性价值的几种可能性》廖邦铭  《当代艺术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问题》梁蓝波  《艺术领域中的“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王瑞芸  《东方思想对于美国当代艺术的影响》陈平  《地缘性与美术史——以“哥特式”观念的变迁为例》反思批评王小箭  《身份焦虑与爱国主义》王南溟  《文化主权与身份》个案研究孙振华《他总是带着那一代人的痕迹——社会主义经验与隋建国》杨小彦  《现场的生存方式——关于张小涛艺术诸多解释中的一种非解释性的现场体察批评译林梁舒涵  《1980年代艺术之争的影响》

章节摘录

   理论前沿   有关全球化时代美学与艺术的思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导致的结果有可能截然不同:既有可能导致文化冲突,也有可能导致文化欣赏。对于究竟会出现何种结果,我这里不想去做预言。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全球化时代必然会激发我们有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新思考。本文着重梳理当前有关美学与艺术方面的思考。   一、美的普遍性   不同文化之间的频繁交往,首先会促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不同文化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特征?如果存在某种或者某些共同特征,是否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有关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今天思想界的焦点。比如,在宗教和伦理领域,思想家们在探寻人类共同遵守的最低纲领,在寻找伦理生活的底线。有人将“己欲立而立人”视为伦理生活中的金律,在不同宗教和文化中生活的人们都遵守这条金律。尽管有关伦理生活的最低纲领,不同宗教生活团体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寻找共同的最低纲领,是全球化时代的新要求。即使在共同的最低纲领上最终并没有达成共识,也不能因此就怀疑这种思想探寻的意义,因为它至少会加深不同宗教生活团体的自我认识。为了将问题集中在美学和艺术领域,我这里略去有关背景和相关领域的讨论。事实上,我认为有关美学和艺术的讨论,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讨论提供重要的启示,因为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中,最容易在美的判断上形成共识。换句话说,审美共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伦理生活的最低纲领。这是一种出入意料的现象,但它并非难以理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批评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