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民族文化(套装共5册)

出版时间:2009-03-01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胡晓华 编  

内容概要

  一个民族只有尊重历史,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尊重文化,才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我们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就是在坚定面向未来的信心。我们相信,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珍宝,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因为,民族历史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这片热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各民族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在富庶祥和、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氛围里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也是交相辉映、相互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酒泉的汉、蒙古、哈萨克、回等40个民族,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书籍目录

《滴满了宝瓶的甘露》第一辑 英雄史诗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回族东乡族第二辑 神话、传说、童话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回族东乡族第三辑 祝赞词、歌谣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回族东乡族第四辑 谚语、格言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回族东乡族……《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亮》《美丽的草原人有家》《鸟翼上的天堂》《酒泉民族风俗服饰》

章节摘录

  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  因为琴杆的上端雕有一个很精致的马头而得名。演奏马头琴的人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拉出来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或是回想起什么往事,或是马蹄声寻感受。蒙古族地区多用骆驼做交通工具。据说马头琴还能感动骆驼,有的母驼,生下驼羔后,不认羔,不喂奶,当牧人发现这种情况时,就去找那些会拉马头琴的艺人,给母驼演奏几支曲子,母驼就自动给小羔喂奶。  马头琴的来历在蒙古族老人中有好几种传说,但集中的传说是马头琴的前身是胡琴,(蒙古族语叫胡尔)后来有一位将军,他有一匹相当好的马,这匹马在几次战斗中都获胜,这位将军对这匹马有很深的感情,在一次战斗中,对方已把这位将军包围的情况下,这位将军骑上这匹战马冲击战场,对方没有追上,马救出了他。后来这匹马死了,这位将军非常悲痛,为怀念这匹马,他把死去的马尾巴弄下来做成胡琴弦,用木头雕刻成马头,按在胡琴头上,拉出各种马蹄声的曲子,表示怀念。  拉马头琴的蒙古族老人除会拉各种音乐曲子外,还会拉几种马蹄声的曲子,如走马曲、快马曲、跑马曲等。马头琴的传说一、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产生及其发展很难查阅史料。但是,它却有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年轻的牧人巴特尔家世代为王爷牧马。在一个寒冷的初春,巴特尔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马群后,在一个淖尔边发现了一匹悲鸣的白色小马驹,面对着尚未化开的淖尔上的一个冰窟窿。看着小马驹双眸流泪,听着那令人伤感的嘶鸣,巴特尔明白了一切,于是巴特尔将它带回家,相依为命。以后,无论巴特尔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晚间巴特尔睡觉,它就站在毡房外巴特尔睡觉的那一面守候。几年过去了,小白马十分通人性,矫健的四蹄,飘飞的长鬃,匀称的骨架,成了一匹难得的好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酒泉民族文化(套装共5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