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四川美术 作者:古大治 页数:269
前言
古大治教授的《现代设计概论》在写作过程中我曾读过一些章节,感觉不错,但没有形成整体印象;这次通读全书以后,觉得是一部特色鲜明、极富创新性的力作。在许多方面比如对现代设计的历史和理论,作者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写到现在,力求探索现代设计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书中结合许多精美的图片进行设计理论阐述,力图在完美地展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达到了应有的境界。然而本书最具特色的是,全书体现了设计与文化的融合。本来,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大而难的问题,文化与设计都是众论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是人们经常谈到、随时接触、却又难以言说的,正如著名哲学家周谷城先生所言:文化有点像“泥鳅”难以抓住,只有边研究边把握,轮廓才会逐渐清晰起来,所谓“草鞋无样,边打边像”。他说,一块石头不是文化,而是自然,经过有意识的人类对它加工就变成了文化。周老形象而深刻地给我们提供了理解文化内涵的指导。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是自然的人化,它包括外在文化产品的制造和人的内在心智的塑造,也就是通常说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文化可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和成果的总和,是整个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础。价值体系表现文化的心智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形成文化的精神内核(参见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第1-2页)。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统一就是完整的文化。 文化作为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它的内涵既体现在人们活动的成果和活动方式中,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产、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中,渗透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反过来,由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聚集并积淀为“社会遗传密码”,又塑造着人类,决定人的社会化,形成特定时代的特定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也就是人和社会的具体存在方式或样式。人与文化的关系,也就决定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不管设计界对设计有多少种界说,但就其本质而言设计就是人的艺术化的造物行为,所要达到的是人的生活本体如何以物质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设计应该是艺术、科学、技术的统一。艺术解决设计的审美问题,科学解决设计的理论根据问题,技术解决设计的实现问题,任何设计的这三者都是不可欠缺的。从设计的本质看,设计包含着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技术体系,可以说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概念。设计艺术代表的是人们对于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含其中的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创造者,所创造的决不仅仅是功能,是我们所看得见的“物质”本身,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的导向。
内容概要
《现代设计概论》分2篇12个章节,结合许多精美的图片,分别对现代设计的概念与范畴、十九世纪的欧洲设计运动、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与包豪斯、色彩设计原理、设计中的工程概念与经济问题、设计美学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力图在完美地展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作者简介
古大治,1941年生,四川大学教授;现任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 1964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高分子化学工程系,同年留校任教,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1-1984年公派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修非牛顿流体力学;1987年受命创办四川大学服装专业。业余爱好绘画。长期在应用材料工程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两个领域从事教学与研究,并担任这两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译著(合作)四种,工程学科专著(合作)两种,统编教材(合作)一种,个人专著有:《高分子流体动力学》(研究生教材,四川教育出版社);《时装面料的识别与使用》(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概念与历史第一章 现代设计的概念与范畴第一节 现代设计的范畴第二节 现代设计的概念及其定义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基本制约因素第一节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设计中的造型自由度问题第二节 决定和影响产品形式的TEM三角关系第三节 分析设计制约因素的目的和意义第四节 现代设计及其对设计师的要求第三章 十九世纪的欧洲设计运动第一节 工业革命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第二节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与“ArtDeco”第四章 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与包豪斯第一节 历史背景第二节 包豪斯与德国的艺术教育改革第三节 包豪斯的历史成就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化设计第一节 现代设计在美国的发展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工业崛起与设计第三节 战后视觉传达设计第四节 斯堪的纳维亚、意大利和英国的战后设计第二篇 基本设计原理及设计的视觉文化探讨第六章 造型与构成法则——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第一节 视觉要素与构成概念第二节 作为视觉要素的点、线、面、体第三节 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第七章 色彩设计原理第一节 色彩与色彩视觉现象第二节 色彩空间与色彩构成第三节 色彩心理学常识及其设计应用第八章 图形知觉心理学第一节 图形知觉的完形心理学第二节 空间知觉第三节 视错觉及其他视知觉心理奥秘第九章 设计中的工程概念与经济问题第一节 人类工程学法则第二节 材料、结构力学与造型设计第三节 价值工程分析与目标价格设计问题第十章 设计美学第一节 关于美和美学的基本了解第二节 设计美学及其内涵第十一章 消费文化与时尚第一节 现代与后现代第二节 “福特主义”与大众消费社会第三节 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第四节 关于“时尚”的理论探讨第十二章 设计的视觉文化解读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解读——服饰缝纫与室内设计的解读第二节 符号学解读——视觉传达与广告设计的解读第三节 形式与风格的亚文化理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概念与历史 谈及设计的概念与历史,不由得使人想到拉开后现代建筑观序幕的那篇论文——《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j)所强调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个见解,不仅仅存在于建筑设计的现实与实践里,设计的概念和历史也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话题,包括事件和事件背后的社会和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尽管在本书前言里,为阐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材建设的必要性而说了一些“严肃的”、逻辑性简单的话,这并不意味着笔者将试图给学生勾画出一幅关于现代设计的线性逻辑思维的简单化图景。虽然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以及使教材比较具有可教性,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梳理,但在内容的取舍与组织上不会回避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并尽可能把它们直接呈现出来以激活教学中的互动与思考。笔者还十分欣赏英国艺术理论家E·H·贡布里希(ErnstHans Josef Gombrich)在他为青年人所写的艺术欣赏著作《艺术的故事》一书的序言里所表述的观点,他认为写给青年人看的书无须有别于给成年人看的书,他对青年人的领悟力和思维深度是充分有信心的。同时他也深知信息技术时代的青年人的特点,他说:“悲观主义者有时告诉我们,在这个电视时代,人们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学生,他们总是耐不下心来,通读全书,从中得到乐趣。我跟其他作者一样,非常希望悲观主义者说错了。”本书作者也相信当代大学生不是弱智的,而且也是会逐步成熟的。然而,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深知,在现今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在大学学习阶段,急功近利者仍占了大多数,对通过文本进行学习的风气很弱,普遍习惯于“看图识字”式的学习。那么写教材的口径又该“照顾”谁呢?笔者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方案,尽量使本书图文并茂,但决不把那些与文本不相干的图片充斥在书中。至于文本的深度与广度仍以优秀学生的吸收能力为尺度。笔者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应始终坚持自己的质量标准,不能看“市场行情”行事。同时,也真切地“非常希望悲观主义者说错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