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作者:罗勇,刘云春
内容概要
多少年来,如同我们在技术、设备、商品等方面的进口多于我们对外的出口一样,我们在思想文化成果方面的引进也往往多于我们对外的输出,“逆差”越来越大。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先后引进了许多国外的技术、设备、经营管理观念和有关的市场竟争机制,与此同时,我们在学术领域内也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学说或流派。单就思想领域来看,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各种哲学文化思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短短的十几年间便在中国学术领域相继登台,从存在主义、分析哲学到精神分析理论,从现象学、阐释学到结构主义,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到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无一遗漏。与此相伴的是,我们出版了许多有关西方哲学思潮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生影响的著述,但有关中国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研究、特别是中国思想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方面的研究则要单薄得多。甚至在国内新近出版的一本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读者群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竟然没有一位中国思想家的位置。中国在“世界”之外么?
中国并不在“世界”之外。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汤因比在谈到中国思想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时说过:实际上,中国从公元前211年(即秦统一中国)以来,几乎在所有时代,都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传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思想家。中国思想传统不同于西方,有它自己的发展历程,有它独特的理论范畴,并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国思想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海外,对一些国家(包括欧美一些国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书试图着重叙述中国思想智慧(特别是哲学思想智慧)在国外传播并产生影响的过程和细节。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认为中国哲学思想完美无缺、没有创造性地转换的空间了,西方思想文化没有引进的必要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只是强调让我们以国外思想大师的眼光和视角去返观民族的思想智慧,从而为创造性的转换或改造工作做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已。如此,我们将更有希望去迎来民族思想智慧充满勃勃生机的明天;如此,著名学者葛兆光教授关于“为什么一个涵盖中国、亚洲和西方的顶级世界理论,中国人不可以发明”的发问,将更有希望不再是问号。
借用海森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的话说,便是“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汇点上。……如果它们真正地融合,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之间至少关联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发生真正的相互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期将继之新颖有趣的发展”。
是所望焉。
作者简介
罗勇,生于四川宣汉,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当代文坛》杂志社。
刘云春,女,1971年2月生,重庆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和文学院,获文艺学博士学位。有多篇散文、诗歌载于《四川青年诗选》和《四川文学》,著有多篇学术论文。现任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文艺美学和小说理论。
书籍目录
异域之眼(代序)
“中国文化圈”
儒学在朝鲜半岛
儒家思想在越南
“除去中国文化则甚为贫弱”的日本
从传教士到近代思想大师
传教士与中国智慧
“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
“最发达文明”的推崇者:莱布尼茨
因宣扬中国哲学而被驱逐出境的人:沃尔弗
启蒙思想家与中国
百科全书派与中国思想的接触
霍尔巴赫:“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欧洲最伟大的中国赞美者:伏尔泰
勾勒中国哲学史的第一人:狄德罗
中国思想背景下的“重农学派”
“欧洲的孔子”:魁奈
中国智慧与德国思想巨人
“孔尼斯堡的伟大的中国人”:康德
“魏玛的孔夫子”:歌德
黑格尔眼中的中国哲学
传播与影响:俄、美、英
儒学在俄国
托尔斯泰与中国智慧
儒学在美国
爱默生与中国思想
儒学在英国
中国古老智慧与现代西方世界
现代物理学与中国道家思想
当代西方“易经热”
心理学大师与东方智慧
海德格尔与“道”
托玛斯·默顿与中国经典
儒学与当代社会
禅与精神分析
拉康与中国思想
20世纪西方文学大师与中国
卡夫卡:“我是一个中国人并且马上回家”
黑塞:“我们必须在自身内部探寻‘中国’”
布莱希特与中国哲人
克洛代尔的东方情结
开启西方的《道德经》:米修
意象派与中国诗
庞德的文化中国
金斯伯格与中国
奥尼尔的老庄情结
斯奈德与中国文化
后记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