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伟国 页数:265
内容概要
首先,作者先谈谈自己对“问教”的理解。翻开书,共24个子目,依次是分封制、宗法制、皇帝与皇权、君权与相权之争、郡县与行省制度、古代选官制度、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王阳明心学、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外交关系的突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显然,这不是完全囿于教科书体系所做的编目。从编者给的“副题”看,本书是“集体备课纪要”。既然是备课,就不能不依据上课的实情,因此“备”的内容一定与“课”的内容相符。基于此,作者们还看到了另一点,《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团队的集体备课纪要》中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教科书(即“课”的内容)内容。它采用“专题”体例,但在阐释“专题”的方式和角度又有所创新:其方式举重若轻,由对话达成良工琢磨的效果;其角度是立足于教学,集中团队智慧以实现砾石成金的追求。对于读者而言,本书所立“专题”,既可以深化对教科书乃至《历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备课团队”提供的知识现角提升自己的知识辨识能力。 “问教”还让作者看到了另一种教研状态。它不同于一般的教研常态,虽也由教研员(或是专家)主导,但教师不再是一般的听客。“问教”中,教研员的身份尤其是态度着实有所变化。“问教”的主体是教师,着眼点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员融人其中既做“良工”也为“良师”一一而不是游离于教师教学之外的“门外专家”;通过“问教”的形式,实效性地解决教学问题一一既包括教师的教学问题,也包活自己从教师们那里获得教学经验。所以,在作者看来,应该把“问教”转变为一种常态的教研方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团队的集体备课纪要》于此有诸多启发。
书籍目录
分封制 宗法制 皇帝与皇权 君权与相权之争郡县与行省制度 古代选官制度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政策王阳明心学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佃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抗日战争 外交关系的突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分封制 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儿童识字读本《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为什么能够维持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呢?人们认为西周有两项制度设计对于王朝的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陈伟国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凌厉的北风在微子墓前盘旋。这座深埋草叶间的微子墓我已不止一次前来凭吊了。微子启,这位远离故土、栉风沐雨、餐风饮露、披荆斩棘开发苏北鲁南的宋国国君,静静地躺在碧波荡漾的微山湖畔。春去春又回,花开花又落,封国早已不存,斯人已回归大地,只有微子的故事还在流传。微子墓是离徐州最近的一处关于商周历史的遗迹,也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 分封制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历史首先接触的内容。由于初中学习过,大部分学生对分封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仅是一些知识点的模糊记忆,尚不能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去深化理解。曾遇到一位学生问:分封制,也称为封建制,而初中老师讲西周时是奴隶社会,怎么西周时的分封制又叫封建制了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我们的学生动脑子啦。其实这里所说的封建制与我们后来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前者中的“封建”包含着“分邦建国”的内容,是汉语词汇中所固有的;而“封建社会”是舶来品。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技、文化陆续传人东方,接受这些思想的不仅有中国,日本也在其列。西方学者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界定,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被日本人所接受,并将feudalism对应为汉字“封建社会”,此后这个与中国汉语中“分邦建国”含义完全不同的“封建社会”又被传人中国。恰恰在封建社会阶段,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实行的是郡县制,而分封制即封建制则是前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特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