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福记,李纪岩 主编 页数:207
前言
组织编写一套高校党建研究丛书的想法由来已久,因为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中心2004年成立以来非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精心谋划、组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一直拖了下来。幸好,我的博士生韩强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才使丛书的写作与出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这套丛书共六本,分别是《高校治理结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高校党员先进性建设研究》、《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和《高校群团工作研究》,它们基本涵盖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虽然每一本书的选题、结构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目前的高校党建研究迫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出版这样一套丛书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在策划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早年的学生、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帮助联系了四川教育出版社,该社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副社长陶明远承担这套丛书的出版立项工作并协调写作进展情况,对保证丛书的出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位作者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写作情况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 高校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工作思路,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丛书的写作中,我们提出要把十七大精神贯穿其中,应该说,大家在写作中较好地领会和体现了这一要求。 目前,高校党建研究迫切需要加强,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内容概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研究和论述贴近实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全书包括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等七章内容。
作者简介
张静如,1933年1月生于北京,国内外著名学者、中共历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全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项目首席专家。 张福记,1965年生,男,山东郓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 李纪岩,1975年生,男,山东沂水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传统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界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内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内涵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延伸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主体建设的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重要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目标要求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措施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用方法分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多维思考 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及意义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与原则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第七章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根源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四、借鉴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五、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参考文献附录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型案例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对高校加强和创新典型宣传的探索 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创新方式、提高层次中增实效后记
章节摘录
全球化进程加快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全球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的世界一体化进程,具体讲就是阻碍生产的要素在各国、各地区之间不断减少、壁垒已经削弱而且还会继续削弱,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日益融为一体。我国经济近年来获得飞速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直接关系,但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人员交流、文化交流也呈不断加强之势。全球化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使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一是西方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对我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产生冲突。二是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涌人,加剧了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混乱,思想观念、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三是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所有这些,导致一些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动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受到削弱。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性扩展,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具有不可阻挡的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必须教育学生摆脱一些认识误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既要使他们能够理解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情况,又要使之能够深刻理解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性质及其趋势,能够冷静应对这一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局面。全球化不是西化,不是消灭国家和民族,也不是一切走向“趋同”。作为中国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世界政治、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更要具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政治素质,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所以,如何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升到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中心地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这是一些霸权国家不乐意看到的,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他们还不择手段妄图扼制中国的发展。 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由来已久,且从未放松,企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不久的将来改旗易帜。他们以民族、宗教、民主、人权等问题为掩护,利用我国全面开放的机会,通过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经济物质优势等手段和途径,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