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梁涛,白立超 页数:350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涛、白立超编写的《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是“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围绕“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这一主题,从“理论纵横”与“个案研究”两个层面考虑,选取了海内外有代表性的名家学术论文汇集成册,充分展示了目前学界对此论题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是欲了解本论题的必读书。可贵的是,《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持论公允,对部分有争议的问题,有意选取论战各方的论文,以期展示论辩的原貌。
作者简介
梁涛,男,1965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96年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工作,2006年调入中国人民托学国学院,现为国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mA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出版《訄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先秦学术思想史编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等,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台大历史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曾为香港中文大学郑裕隆访问学人(2005)、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6-2007)等。
书籍目录
理论纵横
1.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 梁启超
2.《古书通例》节选 余嘉锡
3.《伪书通考》“总论” 张心澂
4.对古书的反思 李学勤
5.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李零
6.古籍真伪考辨的过去与未来 郑良树
7.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廖名春
8.以战国竹书重读《古书通例》(美)顾史考
9.新出简帛与学术史 李学勤
10.从简帛发现看古书的体例和分类李零
11.三种不同含义的“书” 李零
12.古书成书情况与古史史料学问题谢维扬
13.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裘錫圭
14.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 杨春梅
15.从《清华简(壹)》看古书成书和流传的一些问题谢维扬
16.出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方式冯胜君
个案研究
1.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李学勤
2.论魏晋时期古文《尚书》的传流李学勤
3.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廖名春
4.《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 齐思和
5.《孙子兵法》时代特征考辨 蓝永蔚
6.从《文选注》看《孙子》成书的渊源黄朴民
7.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 梁启超
8.梁任公提诉《老子》时代一案判决书张煦
9.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其人其书郭沂
10.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结构与性质——兼论其与通行本《老子》的关系王博
11.《论语》结集脞说 朱维铮
12.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梁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曰:编书之人记其平生行事附入本书,如后人文集附列传、行状、碑志之类也。 凡读古人之书,辄思知其人、论其世,此古今学者之所同也。司马迁《史记》所作诸子列传,大抵为读其书有所感而发。《管晏传》云:“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此不啻为以后《老、庄》、《申、韩》、《司马》、《孙、吴》、《商君》、《孟、荀》、《虞卿》、《鲁连》、《邹阳》、《屈、贾》诸传之凡例。故传中必叙其所著书,又言余读其书某某篇。皆所谓“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之意也。及刘向奉诏校书,每一书已,辄撰一录,皆叙其行事,如《太史公》列传之体。但《史记》自为一家之言,其百三十篇已有成书,故所作列传不附诸子之内。而刘向职司校雠,其《叙录》虽附本书,明题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后人一望而知为向之所作,不至与原书相混。若夫六国、秦汉间人治诸子之学者,辑录其遗文,追叙其学说,知后人读其书,必欲观其行事,于是考之于国史,记其所传闻,笔之于书,以为论世知人之助。彼本述而不作,非欲自为一家之言,为求读之之便利,故即附入本书,与刘向著录之意同。当时本无自署姓名之例,故不知为何人所作,后之传录编次其书者,亦但取其为一家之学,有益于学者而已,固不暇一一为之辨别,且亦无须辨别也。如《管子•大匡》、《中匡》、《小匡》篇,叙管仲傅公子纠及相齐之事,是即管子之传也。其《戒篇》曰:“管仲寝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讳也,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将安移之?’管仲对曰:‘隰朋可。’管仲又言曰:‘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君必去之。’桓公曰:‘诺。’管子遂卒。卒十月,隰朋亦卒。公薨,易牙与卫公子,内与竖刁因共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宋襄公率诸侯以伐齐,立孝公而还。”其《小称》篇又曰:“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管仲摄衣冠起对曰:‘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管仲死,已葬。处期年,四子作难,围公一室,不得出。
编辑推荐
《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收录了现代学术史上学界对古书的两次反思的重要文章,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界对古书真伪辨别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和不同观点,堪称当前学界关于古书真伪辨别的争鸣集,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