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陈漱渝,姜异新 页数:428 字数:51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的母亲鲁太夫人、夫人许广平、兄弟周作人、元配夫人朱安,以及章太炎、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等50位鲁迅同时代人与鲁迅来往的事迹——鲁迅的亲情、爱情、友情;论敌之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点滴;始于误解、终于冰释前嫌的始末……鲁迅与他同时代人的交往形成了色彩纷呈的人际网络,呈现了民国时期独特的文化生态。
所收文章分为《周氏家族》、《鲁迅师友》、《五四先驱》、《文坛故交》、《莘莘学子》、《文艺才俊》、《笔战论敌》7辑。
作者简介
陈漱渝,1957年考入南开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西城第八女子中学现名鲁迅中学任语文教师。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至今。现任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
姜异新,姜异新,女,1972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青岛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
书籍目录
编辑说明
周氏家族
鲁迅先生的母亲——鲁太夫人俞芳
鲁迅夫人许广平李浩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前后陈漱渝
礼物与遗物——鲁迅元配夫人朱安乔丽华
师友之间
章太炎和鲁迅唐文权
帮助鲁迅改变命运的人——鲁迅挚友许寿裳陈漱渝
鲁迅和蒋抑卮彭定安
鲁迅与顾琅陈江张铁荣
陈仪与鲁迅的交往初探伍国
“我的老同事”——鲁迅与齐寿山姜德明
柳亚子和鲁迅——纪念柳亚子诞辰百周年兼谈南社与越社姚锡佩
鲁迅与沈兼士姜德明
五四先驱
蔡元培与鲁迅高平叔
鲁迅与李大钊吕漠野
在路上——鲁迅与陈独秀片影孙郁
鲁迅与胡适:从同一个战阵到不同营垒陈漱渝
从并肩战斗到“默不与谈”——钱玄同日记中的鲁迅陈漱渝
鲁迅和刘半农马蹄疾
文坛故交
诤友方为真友——鲁迅与魏建功的交往陈漱渝
鲁迅与郁达夫姜德明
君子之交淡如水——略谈鲁迅与郑振铎的友情陆荣椿
朱自清与鲁迅的关系略说李东轩
莘莘学子
阿Q的催生者:孙伏园陈漱渝
鲁迅与乡土文学家许钦文张炳隅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余锦廉
从李秉中致鲁迅的信看他与鲁迅的交往荣太之
鲁迅和荆有麟马蹄疾
留洋女博士、压不扁的“橡皮垫子”——陈学昭与鲁迅唐正杰
也说章衣萍与鲁迅散木
鲁迅与《绛洞花主》陈元胜
鲁迅和李小峰马蹄疾
鲁迅和常维钧马蹄疾
鲁迅和尚钺马蹄疾
文艺才俊
曹靖华与鲁迅潘德延
鲁迅和台静农马蹄疾
《伤逝》与《卷葹》——冯沅君与鲁迅唐正杰
鲁迅在韦素园改名之后张学义
鲁迅和冯至马蹄疾
鲁迅和孙福熙马蹄疾
鲁迅和章廷谦马蹄疾
鲁迅和李霁野马蹄疾
鲁迅和陶元庆彭定安
鲁迅和司徒乔彭定安
笔战论敌
鲁迅和章士钊彭定安
吴宓与鲁迅任葆华
鲁迅与陈西滢论争中的“关键词”阎晶明
鲁迅与徐志摩论辩述评刘炎生
高长虹与鲁迅——从友人到仇人廖久明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鲁迅形象覃宏勇
尊鲁反鲁,翻云覆雨——苏雪林与鲁迅唐正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以上可说是他们之间关系的第一阶段,彼此基本上由同一政治起点开步前进。鲁迅对章太炎充满景仰神往之情。 1906年6月,章太炎刑满出狱,东渡日本,主编《民报》。鲁迅恰于同时从仙台医专退学,在归国省亲后重返东京从事文艺活动。他们之间的交往就此开始。 这时期,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论战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宣传民主思想,抨击清朝统治,批判保皇立宪。鲁迅说,“我爱看这《民报》,……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并以“所向披靡,令人神旺”(《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高度评价了这些战斗之作。 凡是当时章太炎与之关系密切的革命志士,如光复会的实际组织者陶成章和光复会中坚分子、后为章太炎女婿的龚宝铨,鲁迅同他们往来都极密切。陶在东京时,“因为同乡的关系常来谈天,未生(龚宝铨)大抵同来”,鲁迅还代他们收藏过光复会的文件印信(周作人《关于鲁迅之二》)。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是同时的留学生,又是同乡,所以也时常来访”(许广平《民元前的鲁迅先生》)。 政治上的志同道合加强了章太炎同鲁迅之间的联系。鲁迅兄弟俩当时翻译“域外小说”的工作得到过章太炎的大力帮助。他们翻译的俄国斯谛普基克的《一文钱》曾“请太炎先生看过,改定好些地方”,后来登载在1908年6月出版的《民报》上(见周作人《关于鲁迅之二》)。章太炎有事也常找鲁迅等人商量。1908年10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之请,勒令《民报》停刊。为对付日本当局对《民报》的无理罚款,章太炎曾与许寿裳、鲁迅等商议用《支那经济全书》译本印费垫付(《章太炎年表》,见南京师院《文教资料简报》1975年4月号)。 《民报》被封后,章太炎开办“国学讲习所”。许寿裳、鲁迅等“苦与学课时间相冲突,因托龚未生转达,希望另设一班,蒙先生慨然允许”(《亡友鲁迅印象记》)。鲁迅后来曾多次以亲切的笔触回忆在《民报》社就学时师生融融的情况,“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鲁迅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信)。章太炎这时讲学的内容主要是《说文》《尔雅》《庄子》等。在讲学时,他努力实践自己提出的“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演说录》),寓革命的内容于国粹的形式中。鲁迅回忆自己当时前去听讲,“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鲁迅在《民报》时期的受教章门,使他与章太炎之间缔结了深厚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在辛亥革命后的数年间虽有曲折而未稍有衰。
编辑推荐
《民国那些人:鲁迅同时代人》编辑推荐:鲁迅与同时代人研究,是“鲁迅学”科学体系当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园圃中收获至为丰饶的一个领域。任何历史人物都不是孤立的、自在的客体,他必然跟周边世界发生千丝万缕的有机联系,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人际环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鲁迅当然也有着自己的人际环境。仅根据《鲁迅日记》记载,跟鲁迅交往的各界人士近2000人;在实际生活中,他交往的同时代人当然绝不止此数。鲁迅临终前曾经感叹:“我这个人社会关系太复杂了。”正是鲁迅跟他同时代人的这种交往,形成了一个色彩纷呈的人际网络。研究鲁迅与同时代人的文章,类似于西方的多传主传记(group biography),不仅能通过比较和鉴别充分显示鲁迅的文化个性,而且能呈现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的文化生态,对当时的文化思潮和文坛状况进行一种独特观照和深度研究。与鲁迅发生联系的同时代人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感情至笃,终生不渝,如鲁迅与许寿裳。二,冰炭不同炉,如陈西滢、梁实秋。鲁迅正是通过跟他们的论争,捍卫了真理,发展了真理。他们之间的交锋“实为公仇,绝非私怨”。三,始于相亲,终于疏离。如与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高长虹等人的交往。以鲁迅的性格,跟他友善过的人一旦交恶,那就几乎无法挽回了。四,始于彼此误解,终于尽释前嫌,鲁迅与魏建功、魏猛克等人的交往即如此。既表现出鲁迅的宽容大度,也反映出对方勇于修正自己的君子之过。一木不成森林,一枝独秀不成花丛。鲁迅与同时代很多作家的关系大多属于互补型,如鲁迅与《新青年》同人和与左联盟友的关系。他们形成了一股合力,共同将中国新文化的巨舰推向前行。即使跟论敌之间的唇枪舌剑,也如同燧石的撞击,在交锋中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鲁迅那些虎虎生风的犀利文字,大多就产生于文坛论争的过程之中。但也有些人际纠葛不排除有意气用事的成分,比如鲁迅对顾颉刚生理缺陷进行的漫画式嘲讽。但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不仅适合于自然现象,也适合于任何历史人物。在中国古代的文论中,早就把“知人论世”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强调评论诗人既要“考其行”,也要“知其时”。所谓“知其时”,就是要求把作家、作品跟他生活的时代,他周边的同时代人联系起来考察。1904年,王国维撰写了《叔本华与尼采》一文,是中国文学批评界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发端。鲁迅说过,要读懂他的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其中就包含了要了解他同时代人的意思。今天返观鲁迅与梁实秋的笔战,持论多偏向于梁实秋一方,视鲁迅文风为“语言暴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对梁的立场、观点和所作所为了解不够所致。由此亦可证明研究鲁迅同时代人对鲁迅研究本身的意义。在西方,早在1829年就出现了“比较文学研究”著作。翌年巴黎大学又把比较文学研究引入了课堂。比较研究包括作品素材、主题、形式等多方面的比较,同时也包括不同作家之间的比较——探寻他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法国比较文学家J.M.伽利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的精神联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在作品、灵感、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实联系。”(马•法•基亚著《〈比较文学〉前言》)比较文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y)和“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新时期以来,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界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研究鲁迅与同时代人的过程中,研究者就分别运用或综合运用了以上两种方法。以下还需对《民国那些人:鲁迅同时代人》的编辑意图、体例和选材范围略作说明。书中所指的“同时代人”,仅限于与鲁迅同时代的中国人,不包括鲁迅的国际友人如内山完造、山本初枝、埃德加•斯诺等。所收诸文主要选自《鲁迅研究月刊》《鲁迅研究》《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资料》《上海鲁迅研究》《鲁迅研究年刊》等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刊物。也从其他文史类书刊(如《百年潮》《鲁迅与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择选了一些文章。还有几篇佳作是作者专为《民国那些人:鲁迅同时代人》撰写的(如与朱安、与许广平、与陈独秀),尤其需要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谢意。根据出版社的要求,选稿标准是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文章编排大体按同时代人与鲁迅交往的时间先后为序。有些需要显示鲁迅同时代人,在《民国那些人:鲁迅同时代人》可能没有出现。这多半是由鲁迅研究的现状导致的,因为一时找不到符合出版社要求的文章。有人把电影称之为“遗憾的艺术”,一旦剪辑完成,总会发现不少缺陷。编书和写书何尝不也是“遗憾的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