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很好

出版时间:2012-7-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邝颖萱  页数:284  字数:9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负责《读书好》的编辑工作已近两年,看着这本杂志,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历久常新的活动,书本是古老的东西,但书本内容却与时俱进,而经典的作品更可跨越时空。香港社会快餐文化当道,要办一本读书杂志,必定要将自己的趣味贯注在内,否则早早就已经泄气。所以我在《读书好》所经营的,就是自己的小趣味,希望引发普罗大众对读书的兴趣。  很多人做书评书介,都会坚守“以书论书”,大谈书本内容如何精彩,作者又如何突破自己,写出好作品。但我认为书也可以是一个媒介,一个话题,去介入社会、时事及生活之中。只有这样,书才会活起来,受更多人关注,而不是小圈子活动。  有人认为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无须看什么书评书介,这有一定道理。但阅读同样是件很社会性的事。例如金融海啸究竟发生什么事?中国盛世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我们在一定的背景下去阅读,会从纯粹的个人享受变成个人知识增长。  香港要走向知识型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知识增长,以知识去应对社会变化、意见争拗及未来规则,否则香港只会变成一个人人表态,声大有市场,群众起哄的街市。  互联网科技愈发达,社会媒体愈普及,流动媒体日益进步。这些都不代表知识型社会的出现,因为科技不代表有深度、有观察及有见解,一切是取决于内容。  人人iPad不离手,秒秒钟登录“脸书”看留言,或“关注”别人,究竟最终我们是否更宽容,更开放,更创新呢?抑或心灵更封闭,圏子更小,视野更狭窄呢?  信息科技不会自动带给人信念、价值及方向,而我始终相信“insight”比“information”重要。书本可以带给我们insight,所以至今仍然会以推广阅读为工作,并努力将阅读与社会扣紧起来。  这本小书辑录了我在电视台《读书好》节目的访问,这不只是书评书介,也是香港社会文化的观察。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作者简介

  邝颖萱,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关怀的知识女性,《读书好》杂志总编辑及NOW电视《读书好》节目主持人,香港时下最具原创力的出版机构——上书局及小书局的掌门人,并投身动物文学创作,在内地出版有《带着Goldie去旅行》《晚福:Ducky婆婆》等作品。她在书本创作、出版及宣传推广方面都留下手指纹,也尝尽其中的喜与悲。

书籍目录

龙应台
大国崛起在于思想开放
陈冠中
粤港结合另起炉灶
陈云
执正港式坏鬼中文
蔡子强
从T-34领悟人生
邓小宇
寻找钱玛莉接班人
黄念欣
《盛世》:香港罕见小说体
邓小桦
我眼中的80后
董启章
村上春树《1Q84》:继续寻找自我
董培新
画笔下的金庸
杨天命
命与理
邹颂华
旅游指南不是圣经
陈惜姿
活的教材天水围
蒋匡文
《通胜》现代启示录
刘斯杰
创意+技术= Pop-Up
中野嘉子
饭煲社会学
傅伟强
电子阅读新体验
蔡芷筠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站在蛋的一边──香港八十后》
顾小培
寻根究底:《美肌之食──从抗敏到正能量护肤》
陈健民
寸土必争:《走向公民社会》
尤小茜Marysia Juszcakiewicz
桥梁
梁家权
味道记忆:《说不出口的细蓉》
蔡东豪
香港好友:《金融是文化》
王泽
两代老夫子
林载爵
文化超越
潘国灵
感性香港:《亲密距离》
潘小涛
爱恨中国
陈晓蕾
绿色传道人:《一家人好天气》
赵广超
文化苦力:《我的家在紫禁城》
许宝强
主流以外:《限富扶贫——富裕中的贫乏(新编)》
叶荫聪
怀旧社会:《为当下怀旧──文化保育的前世今生》
叶辉
堆沙者:《最薄的黑最厚的白》
严剑豪
网上潮声
潘毅
时代创伤治疗者:《大工地上中国农民工之歌》
郑宏泰
本土价值:郑宏泰、黄绍伦《一代烟王──利希慎》
李怡
回首:《细味人生100篇》
李志清
漫画的骄傲:《那年的天空很蓝》
伊藤彦子
游戏中学习:陈伸《谜你香港──通通识》
廖伟棠
小岛诗人:《出离岛记》
庞一鸣
一个人的力量:《就系唔帮衬地产商》
吕大乐
为中产告解:《中产心事──危机之后》
刘保禧
哲学的慰藉:《不是鸡精──幸福哲学六论》
黄兆辉
管治技艺:《新后现代管治:从市政管理看最深层矛盾》
张彧暋
日本趣味:赵永佳、张彧暋《日本?趣味?想象——八十后御宅笔记》
蓝诗玲Julia Lovell
历史政治学: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 and the Making of
China(《鸦片战争》)
黄世泽
不畏土豪劣绅:《土豪劣绅》
加藤嘉一
爱国游戏
张铁志
摇滚政治:《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黄英琦
经营香港:《改革战记──营造湾仔》
洪承禧John Hung
写作的救赎:Master of None

章节摘录

  负责《读书好》的编辑工作已近两年,看着这本杂志,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历久常新的活动,书本是古老的东西,但书本内容却与时俱进,而经典的作品更可跨越时空。香港社会快餐文化当道,要办一本读书杂志,必定要将自己的趣味贯注在内,否则早早就已经泄气。所以我在《读书好》所经营的,就是自己的小趣味,希望引发普罗大众对读书的兴趣。  很多人做书评书介,都会坚守“以书论书”,大谈书本内容如何精彩,作者又如何突破自己,写出好作品。但我认为书也可以是一个媒介,一个话题,去介入社会、时事及生活之中。只有这样,书才会活起来,受更多人关注,而不是小圈子活动。  有人认为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无须看什么书评书介,这有一定道理。但阅读同样是件很社会性的事。例如金融海啸究竟发生什么事?中国盛世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我们在一定的背景下去阅读,会从纯粹的个人享受变成个人知识增长。  香港要走向知识型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知识增长,以知识去应对社会变化、意见争拗及未来规则,否则香港只会变成一个人人表态,声大有市场,群众起哄的街市。  互联网科技愈发达,社会媒体愈普及,流动媒体日益进步。这些都不代表知识型社会的出现,因为科技不代表有深度、有观察及有见解,一切是取决于内容。  人人iPad不离手,秒秒钟登录“脸书”看留言,或“关注”别人,究竟最终我们是否更宽容,更开放,更创新呢?抑或心灵更封闭,圏子更小,视野更狭窄呢?  信息科技不会自动带给人信念、价值及方向,而我始终相信“insight”比“information”重要。书本可以带给我们insight,所以至今仍然会以推广阅读为工作,并努力将阅读与社会扣紧起来。  这本小书辑录了我在电视台《读书好》节目的访问,这不只是书评书介,也是香港社会文化的观察。  ……

编辑推荐

  1.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关怀的才女、读书节目主持人邝颖萱的最新力作,一部以书为媒介,来谈香港社会的变动,香港的问题和对策,香港知识人的关怀与坚守。每一个个案都是一面镜子,映射出香港乃至中国的变动与喜乐哀愁。一书一世界,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2. 《读书很好》图文并茂,来自名家笔下的49幅精美的人物速写,传神地勾勒了当下香港文化圈的精英状貌。  3. 《读书很好》深受龙应台、梁文道、董启章等名家激赏,鼎力推荐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书很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阅读是讲究缘分的
      看到这本书有趣,就会顺藤摸瓜,去寻找相关的书
      而邝颖萱
      除了读过她的两本动物书之外
      就是香港的《读书好》志了
      当时还是在网上买港版书
      对方送给我了3期过期的《读书好》杂志
      可惜已经不知道被我塞到哪里去了
      但是应该还在我家
      没有被我卖掉——我也舍不得卖掉
      
      据说《读书好》杂志是免费在书店发放的
      虽然是免费杂志
      但是做得很实在
      内容好、美编好
      如果有一天我去香港(应该也是不久的将来)
      一定会留意这个杂志
      并会带回来尽可能多的期数的
      
      而这本《读书很好》
      就跟她的名字一样
      里面访问了49个与香港文化相关的人物
      大部分是港人
      也有日本和国外的作者
      而我只读过其中2个人的书
      看来还有很多很多书,是需要我去读的
      
      这本书里的访谈都非常短小
      感觉是邝颖萱在做广播节目时候的录音整理
      不过没关系
      因为话语很实在
      其中我喜欢的话语有很多
      比如说到内地语言
      比如说到阅读是每天的习惯
      很得我心
      
      我会推荐这本书
      更因为从这本书会发现
      虽然是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
      除了梁文道之外
      还有很多公共知识分子
      而且他们并没有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他们做的比我们周围的人要实在得多
      难道这就是公民社会的力量吗
      
      
      
      
      
      
  •     这本书集结了49篇海内外名家的精彩文字,记述区事国事天下事的点点滴滴。虽然记述对象的立场不同、观点各一,但每篇文章都各有丰富的价值和不俗的品味,值得好好鉴赏、琢磨。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自与知识人的参与和推进无法分割。我想,读书好,好就好在能知人论世吧。
  •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通过香港才女邝颖宣的访问大师形式,体会到这本是一个读书好的时代。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     现在这种淡然但是不平淡的书已经不大多了,读书确实很好,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没有了静静坐下来读一本书的习惯了。其实浮躁的背后,应该提升下自身的品味与修养,这是本适合阅读的书,尤其是喝着茶或者闲坐着,捧一本在手里慢慢的看。不需要有什么阅读的压力。
  •     这是一名香港成功女性邝颖萱的新书。她以书作为切入点,来洞察香港的知识人和香港社会。书中有几十幅精美的人物速写,逼真传神。港台名家诸如龙应台、梁文道、董启章等名家激赏,鼎力推荐阅读。谈书,其实就是谈香港的知识人的生活和思想精神,谈香港的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     很难想象,在香港那个地方还有《读书好》这样的杂志——香港,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读书的。让那个寸土寸金地方的普罗大众都来读书,这不是逆流而动吗?与那个和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有何异处?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更何况那是个女子!
  •     现在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是自己却是很开心,这种开心来源于一种获得,一种自知,一种满足,一种心安。
      没有很高的薪水,简朴的在一个城市中生活着,这和我很多大学同学以及朋友的选择都不一样,知名的大学出来的往往被冠上了精英的标签,即使不是精英也要努力的成为精英,过上大家都认为的体面的生活,可是精英到底是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单一的理解,而大学教育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种生活技能?
      每个月都要花很多钱买书,然后花很多时间享受读书的时光,而我的工作也都是在和书以及文字接触,房间里满室的书本总能够给我一份物质以及赞美带来不了的幸福感,很真实亦很真诚,这里面盈满了有思想的人的见解。
      每读一本书都是在与一个人进行一次思想交流,而这种成长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产生的,而实足在影响我的人生,或许我现在没有看见,但是我相信我的一生都将时刻在因这些汲取的知识而发生轨迹上的改变。
      每读一本书都是一次新的创作,我们每一番理解都是将别人的知识与自己原本的知识积累思想定位进行一次交融,最后创造一个新的位置。
      这或许就是读书的价值,有人说,书本是人生的阶梯,我们就在一本又一本的书中,攀上一个又一个阶梯,最后到达自己想要的顶峰,或许别人欣赏不了那里的风景,但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自己能够欣赏的,那就足够了!
      读邝颖萱的《读书很好》,去了解香港那座城的文化,他们那个文化圈状貌,感受到她时刻去社会的关怀,我们需要这样知识分子,坚守住精神的根源。
  •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邝颖萱的《读书很好》,记叙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
  •     读书为什么好?益处不限于精神本身,也包含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因为,知识是力量。邝颖萱的这本书,讲述了多位香港知识人,如何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量,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事情有小有大,有著有微,甚至有的还饱含争议。但知识人可以走出书斋,即使谈不上经世济民,有所牵引、有所激发,亦是难能可贵的。
      为什么读书很好?因为它“还”可以很好。
  •   为什么我会觉得每篇都有点浅呢?是否是凤凰读书上的只是摘录部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