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赵璐玫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前言
从“生理养育"到“精神养育" 张红 赵璐玫老师的这本书,我是不知不觉中一口气读完的。掩卷沉思之际,时钟已经指向了午夜。如果用一些词汇来描述我读完后的心情,无疑会有下面几种:会心的莞尔,那一定是看到了壮壮童年的可爱与稚气;纠结的焦虑,那是因为读到了壮壮上学后遇到的种种困难,将心比心地体会到做母亲的感受;由衷的快乐,那是因为看到远在异国他乡的壮壮在母亲精心的养育下终于长成为一个独立、自强、懂事的小伙子。还有…… 当然,除了这些感受,我的脑海中一直在盘旋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养育? 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养育”这个词有两个最为基本的意思。一是供给生活所需,使其生存、成长。二是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根据我的理解,第一层意思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指的是生活上的供养或者生存的照料。这是幼小的生命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也是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满足这个条件的父母有一个专门的词汇——“衣食父母”。第二层意思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指的是通过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的精神成长。如果说前者的重点在“养”,那么,后者的重点无疑是在“育”。 我们的父母辈,因为生存和生活的艰难,对待子女往往只能停留在“生活养育”的层次,无法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灵层面的需求。即使他们成为了爷爷奶奶,在幼儿园门口接孙子孙女的时候,也往往习惯于只问两个问题:第一是:“今天吃了什么?”第二是:“今天学了什么?” 教育是个实践智慧,当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时,往往无意识地借鉴自己成长的经验。但时代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当生理层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不成为问题之后,精神层面的需要就变得异常突出。因而今天的年轻父母,往往会更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发育,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希望是“让孩子快乐”。这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进入了“心理养育”的层面。 然而,孩子的成长,只要快乐就可以吗? 成长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命题,其一是寻找自我,其二是寻求意义。“心理养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前者,而后者无疑需要更高层次的养育,那就是“精神养育”。即通过言传身教,良好沟通交流,实现对孩子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孩子的精神发芽和成长。 赵璐玫老师通过她和儿子壮壮的故事,给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养育。 赵璐玫老师和壮壮之间的书信集,就是母子二人在精神上的充分交流。尽管相隔万里之遥,但母子俩人的心灵沟通非常紧密。正是靠着这些书信,壮壮在妈妈的教育和引导下,才能够健康成长。 家有儿女初长成时,我们可能都面临着如何做父母的困惑,如何跟得上孩子的成长,如何避免“保姆”和“监工”的角色误区,这是今天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感谢赵老师,感谢壮壮,他们母子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启迪。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
内容概要
《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作者赵璐玫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及小学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从教育者和母亲两个角度,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告诉父母们,如何保护孩子的个性,以及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自己的孩子壮壮,天资平平、在以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不被看好,但是作者以母亲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智慧,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孩子,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在母亲不动声色又苦心孤诣的培养下,儿子成长为热情开朗、兴趣广泛、内心强大、善于思考又长于表达的人,最终留学美国,拥有了成功、自信的人生。在《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中,作者从壮壮幼儿期开始,讲述自己的养育经历,并结合从教经验。为父母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养育忠告,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教育实践指导书。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个性化养育才是立足于未来的养育方式,妈妈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
作者简介
赵璐玫,北京市某重点小学党支部书记,常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具有30多年任教经验,多次荣获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奖励。主持编写过《思智引航》、《教林思语》等多部教育丛书,并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
书籍目录
序 言
推荐序一/001
推荐序二/004
自序/006
编者手记/007
上.养育篇
幼儿:
爱是点点滴滴、无怨无悔的付出……2
1.我的儿子来了/2
2.“孩子,你是最可爱的”/3
3.初为人母的记忆/5
4.“壮壮,你怎么不认识颜色!”/7
5.“妈妈,晚安!”/9
6.“妈妈,我会死吗?我害怕!”/12
7.“妈妈,你要第一个接我!”/14
8.“妈妈你别走!”/17
9.“壮壮的小嘴巴真利索”/19
10.“壮壮,有客人来了!”/22
11.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早教/24
12.“妈妈,我在这边儿玩哪!”/27
13.让孩子学“艺术”,我曾走进误区/29
14.道德教育就在生活中/33
15.“妈妈让我再玩儿一年!”/35
16.孩子能不能“打”?/37
17.“孩子,对不起!”/40
小学:
爱是鼓励、支持、引导、理解、包容……43
1.儿子上学第一天 /43
2.“主动和老师交流”/46
3.“妈妈,我让你失望了”/48
4.我辅导孩子学习的想法/51
5.妈妈要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52
6.我辅导孩子学习的具体做法/55
7.“孩子,妈妈懂你”/57
8.我要给孩子营造快乐/59
9.把孩子的爱好发展成特长/62
10.教育孩子需要专门的时间去做吗?/65
11.家长应该研究孩子为什么撒谎/68
12.“我要孩子有个好身体”/71
13.男孩子也“整容”/73
14.和孩子一起“议论老师”/76
15.辅导孩子写作文/79
16.学校生活中的“风波”(之一)/83
17.学校生活中的“风波”(之二)/87
18.老师和妈妈的肺腑之言/88
中学:
爱是平等交流、尊重差异、顺其自然……91
1.让孩子骑车上中学/91
2.孩子在长大/94
3.“妈妈,我想要我的压岁钱!”/96
4.“妈妈,我再给你讲一个逗事”/99
5.仍然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102
6.教育孩子不要“早恋”/104
7.记得那年闹“非典”/109
8.壮壮就这样学习/110
9.学习不应该仅是一件苦事/113
10.放儿子离开我/115
下.交流篇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幼儿:爱是点点滴滴\无怨无悔的付出1.我的儿子来了那年7月6日,中午十二点多,经历了两个小时轻微产前阵痛的我被医生检查后宣布:“胎儿脐带绕颈,要马上实施剖腹产,否则母子都有危险。”于是,看着丈夫和家人一阵忙乱,看着丈夫严肃地倾听医嘱,然后是办理手续,术前签字……推我进手术室前,丈夫似乎很激动,就那么俯下身,不顾过往患者医护,抱住大腹便便仰面朝天的我,脸红红的,眼中似乎还有泪。事后他曾告诉我“签字时手发抖”,曾要求大夫“万一不幸先保大人”,他很奇怪一向比较脆弱的我当时竟如此镇定超脱。的确,因为还没有特别疼痛,我的心情一点也不紧张,窃喜朋友说的“剖腹不会像自己生那么疼”,想着几乎延续到分娩前的孕期反应就要结束了,特别是想“孩子快出世了”,眼前就浮现出各种可爱娃娃的形象,心里觉得这实在太好了!于是就那么四平八稳躺在手术台上,眼望天花板等着医生们做各种准备。开始手术了,任麻醉师“今天天气哈哈哈”,听她在旁边对我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心里很清楚她在分散我的注意力,其实早通过刀剪声知道,自己的肚子已经被打开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有一点点发冷——是失血原因还是盖的被单有些薄?有一点点头晕——是麻醉反应还是枕头太矮?有一点点揪扯——是医生在合力取出孩子!“双眼皮!这孩子真瘦”,医生们的议论声听得清清楚楚。忽然听到哭声了,是我的孩子嘹亮清脆的天籁呀!似乎是一种心灵感应,在那一刻,坚定期盼自己会生女儿的我忽然在心里说:“是个男孩子。”仿佛为了印证我的感觉,几乎是同时,医生的大手把个血糊糊的小肉团托给我:“看好了啊,男孩。”好奇怪啊,我的心情很平静,是一种特别快乐又特别平和的宁静。在心里说,我是儿子的母亲了,一点没有遗憾,好像一直企盼的就是这个孩子!当初孕期检查做B超时常常缠着医生,“大夫,是女孩吗”,“大夫,我喜欢小姑娘”。人家总说看不出来,我还乐观地和朋友们一起分析,“医生怀疑我的动机,不敢告诉我是女孩。”可是,为什么没有那种叫做“激动”的感觉呢,仿佛早就知道结果,仿佛早就知道是儿子,仿佛早就知道孩子健康。啊,此刻身心更加放松了,是麻药反应吗?怎么这样困?沉沉睡去……2.“孩子,你是最可爱的”还是在医院里,术后三天了,身体在一点点好起来。医生通知说今天可以喂奶了!那时正值7月盛夏,但产妇房间还没有安装空调电扇,加上产后体虚,觉得自己稍稍一动就大汗淋漓。可还是早早用温水擦拭乳房,早早就坐好了等着。近了,来了!听到推来婴儿车的声音了!“16床,给孩子喂奶!”护士小姐的声音一点也不兴奋,很职业很平静地把孩子抱给我。这是我跟孩子第一次正式见面呀,小心翼翼接过来,先看到的是一张红红的小脸,又看到的确是双眼皮,还看到他的小嘴努力撅着,不是张着嘴找奶吃而像在撅着嘴生气,这真奇怪。不过真是很好看!很可爱!儿子的小脑袋不停地转动,肯定是饿了。于是在护士的帮助下,我和儿子都被调整到正确的姿势,儿子吃到了妈妈给的第一口奶,感觉到孩子吸吮的一刹那,全身都麻酥酥又似有暖流通过,忍不住轻轻抚摸,忍不住轻轻亲吻,不转眼珠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摸他的小手小脚,看他的头发眉毛……这是我的宝贝!这是我的儿子!那一刻我感到了巨大的幸福!虽然奶水不多,孩子还是断断续续地吃了半个钟头。大约是时间到了,看到婴儿车又推过来,一位老护士不由分说上前抱起孩子,“离开妈妈”的孩子马上大哭!几天来一直很平静的情绪忽然没有了,情不自禁对老护士求救般地大喊:“阿姨,我的孩子没吃饱。”嘴里说着,心里一阵委屈,似乎自己的孩子被抢走了,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那个护士哈哈一笑:“没事!这‘小精豆子’能吃着呢,推回去我再喂喂。”我这才松了口气,又忙不迭道谢,才觉得浑身已被汗水湿透,才想起这一屋子十几个产妇,我们和睦相处好几天,大家闲时聊得热火朝天,可刚才我所有心思都在我的孩子身上,没有看任何一位室友的孩子一眼。后来家人告诉我,第一次见到孩子时,看到他只有四斤八两的体重,只有47厘米的身长,瘦瘦小小,干干巴巴,“小脸像老太婆,小手像鸡爪子”。大家都连连叹息,心里充满失望和怜惜,心说这孩子以后可够难带的,只有我浑然不觉,笑嘻嘻地向大家炫耀,“双眼皮,眼睛特别大,还有两个小酒窝”。P2-4
后记
人生短暂,人们都希望把美好的记忆尽量保存起来,以便时时回顾回味。有一次在美国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他妈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录像,里面有那刚半岁的小孩儿穿着不太合身的婴儿服、妈妈扶了半天也坐不住,最后还是只会“四脚朝天”的稚拙样子,有朋友童年时第一次尝棒棒糖、第一天背书包上学的情景,我的朋友激动万分,我们也都为他妈妈对孩子的爱而感动。 中国的父母也是十分疼爱自己孩子的,但这种爱往往表现为持续激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更有竞争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当今变成了简单的,几乎只有一个意思的“现在不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将来为找不到工作而悲伤”,“子不教,父之过”则变成了“我儿子要是没出息,我这个当爸的没脸见人”。仔细想想,这是一种悲哀和遗憾。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如果把所有年轻人都用一个方式来塑造和评价,让他们在一个平台上竞争,那活生生的人和工厂里的零件、产品有什么区别?而所谓的“劣品”又向何处去? 记得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时和妈妈一起到表哥家玩儿。客厅里,我在写暑假作业,隔壁是我妈妈、大姨和表哥在一起翻看表哥小学的毕业相册。我听到他们在谈论着相册上表哥同学后来的发展。耳朵很尖的我清晰地记得表哥当时说:“×××,那会儿学习挺好的,后来一上初中,不行了;××,高一的时候不行了;×××,高三的时候,不行了……”我虽然还小,但也完全明白表哥的意思,家人们不经意的话让我在一旁惆怅了半天。我心里想:我会在什么时候“不行了”呢? 好在,我的妈妈,虽然她肯定比我的“客厅惆怅”更早就知道我“不大行”。但她从来没有对功课一向不大好的我说过“这孩子不行了”一类的话,也不是把我这个“小劣品”强行推上考场,她鼓起勇气放开一直保护我的双臂让我来到美国,她把她的爱变成各种积极的元素,滋养着我因学业打击和环境压力而有些“营养不良”的心灵。 现在回想,一个17岁的孩子来到美国,除了吃饭睡觉还和中国一样,如果非要在身旁找出和中国一样的事物,那只剩下麦当劳和肯德基了。在一个如此不同的环境中,孩子得到快乐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妈妈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压抑着自己思念和担心的情绪,不断地与我沟通给我鼓励。文字的力量是神奇的,多少次当我在国外突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心里一遍遍重复想着“你现在真的是一个人在美国,是真的……”的时候,看看妈妈写的邮件,想想她讲的话语和道理,我就觉得其实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我觉得,出国只是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可能,它并不是我走到今天取得一点进步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交流,一年的分离让我们母子有了更多心平气和沟通的机会,我们交流的内容似乎比国内更深更广了。这是妈妈教育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我健康成长的保障。
媒体关注与评论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璐玫老师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常以母亲和老师两种不同的角色,思考对壮壮的教育行为。既有对现行教育模式、人才评价模式的反思,也有如何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认识,这对于寻找家校教育结合点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成长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命题,其一是寻找自我,其二是寻求意义。“心理养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前者,而后者无疑需要更高层次的养。育,那就是“精神养育”。即通过言传身教,良好沟通交流,实现对孩子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孩子的精神发芽和成长。赵璐玫老师通过她和儿子壮壮的故事,给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养育。 ——著名德育专家 张红养育儿子的过程虽有数不尽的烦恼、操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我用我的文字,记录养育儿子十几年的点点滴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努力和付出不可或缺;我和儿子用我们的文字,记录一对远隔万水干山的母子共同的成长,那是穿越时间和空间阻碍,在尘埃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是我和儿子用心弦弹拨的心灵之音。 ——本书作者 赵璐玫
编辑推荐
《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编辑推荐: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著名德育专家 张红郑重推荐。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个性化养育才是面向未来的养育方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