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视野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漓江  作者:何志平 编  页数:156  

内容概要

  《国学新视野(2011年10月秋季号)》主要内容包括:大家访谈、国学新知、国学争鸣等专栏,收录著名学者李学勤、汉学家赵冬梅的最新访谈,以及陈明、刘笑敢、吴新雷、容若等人的最新学术成果。

书籍目录

作者简介卷首语编者的话大家访谈国学名家陈颖飞:从甲骨文到清华简——李学勤教授访谈录汉学名家赵冬梅:《红楼梦》在韩国——访《红楼梦》韩文版译者崔溶澈教授(特稿)崔溶澈:韩国中国学研究综述沉潜国学黄仕忠:王国维旧藏词曲书籍的归属孙昌武:禅不是佛教!?吴新雷:韩愈弟子区册区弘考专题「儒学与中国现代性」学术座谈会发言纪要人物档案林小安:张政烺先生学术简述国学新知陈明:从骆家辉现象谈文化的意意与边界——陈明答问录杨海文:《孟子节文》是怎么回事?李文娟:儒家视域下的民主主义学术随笔刘笑敢:竹帛研究:稳妥可靠与标新立异黄朴民:千古楷模:贞观之治荟萃栾贵明:秦始皇来过石景山吗?陈飞:海啸岂可掉以轻心?净因:生存生活生命国学争鸣杨利川:别忘了历史逻辑——兼与秋风先生商榷汉字随笔容若:读杜诗识粤语艺苑王中秀:迷茫悟通拓展——黄宾虹画学的演绎历程吴羊璧:悬崖刻石的书法国学网络国学资讯中间彩页吴羊璧:悬崖刻石的书法(文见艺苑)“翰墨苑”专栏黄宾虹画作监赏(文见艺苑)「新山海经」专栏谢春彦:杜弘治之哭与哀

章节摘录

  从甲骨文到清华简  ──李学勤教授访谈录  陈颖飞  陈颖飞先生(以下简称陈):李先生,《国学新视野》编辑部委托我给您做个访谈。  李学勤教授(以下简称李):好的。  一  陈:李先生,您学识渊博,在甲骨文、青铜器与金文、战国文字、先秦乃至秦汉文献、先秦史、思想史等众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着名的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但您在清华大学学的是哲学,您为什麽学哲学呢?  李:小时候,我读书有个特点,越看不懂的就越有兴趣,也就越喜欢,特别喜欢看不懂的符号。报考清华哲学系,是因为读金岳霖先生写的《逻辑》,里面有「介绍──逻辑系统」这一章,都是不认识的符号,便有了兴趣,决定学这个。  陈:看来您对符号有强烈兴趣,您的学术道路是从研究甲骨文开始的,与这有关吗?  李:有的。逻辑学是一种用符号建构的学科,甲骨文是另一类符号,都非常难懂,令我着迷。1950年,我进清华读书的前一年,就开始研究甲骨文了。  陈:李先生,为什麽您在清华大学仅读了一年,便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研究甲骨文呢?  李:我进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研究甲骨,是因为要参与《殷虚文字缀合》这项工作。当时,《殷虚文字乙编》出版,引发了学界对「文武丁卜辞」问题的争论。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就买了一部《殷虚文字乙编》的上辑与中辑,自己整理YH127坑甲骨,研究「文武丁卜辞」问题。整理中,我发现很多片可以拼起来,就开始缀合,尤其注意「文武丁卜辞」的缀合。恰好那时候,上海郭若愚先生将殷虚文字甲、乙编缀合的文稿送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郭先生转交考古所,所长郑振铎徵求陈梦家先生的意见,陈先生看了後说,这书需要再补充,还有一老一小两个专门做缀合整理的人。老的是曾毅公先生,他是外国甲骨文学者明义士(JamesMenzes)在齐鲁大学国学所的助手,专门拼缀甲骨文,有专着《甲骨缀合编》。小的就是我。那时候搞甲骨文的很少,做什麽都知道。考古所便邀我们去参加这项工作。就这样,我离开了清华大学。  陈:李先生,您在考古所工作时间不长,便调到历史所,这有什麽机缘麽?  李:我在考古所主要是《殷虚文字缀合》,从1952年到1953年末,做了差不多两年,主要是修改原稿,并补充一部分。完成这个工作後不久,就从考古所转到历史二所。当时我偶然认识了侯先生。因为家里经济比较困难,我经一位外交部工作的先生介绍,给一位华侨教古文。这位先生认识侯先生。当时正在组建历史研究所,侯先生听说我的情况後,就找到我,问我去愿不愿意去。1953年底,我到历史所报到,当时还没有开展工作。1954年春,正式报到上班,先後在资料室、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还没有研究室。到了夏天,才有研究室,那时叫小组,我便在侯先生领导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组工作。  陈:您在中国思想史研究组工作了多长时间,主要有哪些工作?  李:从1954年进历史所到1963年,我都在侯先生指导下工作,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这个阶段,我执笔了《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唐宋元明)的部分章节,还参与了《中国哲学史略》、《中国历代大同理想》、《中国思想史纲》的编写。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研究,如研究方以智等等。  陈:李先生,您在中国思想史组的这一时期,除了思想史的研究外,在甲骨文  研究吗?李:《殷虚文字缀合》完成後,我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用排谱法研究甲骨文反映的史事和历史地理。尝试用排谱法是受了董作宾先生《殷历谱》的启发,这就是《殷代地理简论》,1954年完成初稿,1959年出版。另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工作是1956年发表的《谈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论证了西周甲骨,认为与《周易》有关。1957年,我围绕分期问题,从考古学原则推导出了一些想法,认为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是两个不同的步骤,应该分开。这一观点後来成为殷墟甲骨新的分期学说的基础。我同期写成了《非王卜辞》一文,在贝塚茂树等先生的基础上,提出「非王卜辞」的概念,并讲了区别「王卜辞」与「非王卜辞」的一些标准。近年的一些新发现证实了「非王卜辞」的存在。另外,我还继续做些缀合工作。这些研究之後,接下来的几年没有时间专心研究甲骨。  陈:李先生,您研究青铜器,也是五十年代开始的吧?  李:是的。这一时期我对青铜器有了兴趣,研究中关注到青铜器的器种和形制,但主要还是研究铭文。1957年前後,我发表了一些青铜器的文章,如《战国时代的秦国铜器》、《郿县李家村铜器考》等。1959年发表的《战国题铭概述》包括了战国金文材料,与此也相关。  陈:李先生,我们知道,《战国题铭概述》的影响很深远,「将战国时代的金文、玺印、陶文、货币文字以及简帛等综合起来考察,导致了古文字学的一个新分支,即战国文字研究的出现」。近几十年来,随着战国简的大量出土,战国文字成为古文字的独立分支,几成显学,学界公认您是这一领域的奠基者之一。您能谈谈当时这方面的研究吗?  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战国文字材料,我研究这些新材料,便写了《谈近年新发现的几种战国文字材料》,这是我最早的战国文字的论文,1956年初发表。之後不久,又写了《战国器物标年》、《信阳楚墓中发现的战国竹书》等文章。1959年发表的《战国题铭概述》是我早期研究战国文字影响最大的一篇,在王国维先生东土、西土两系说的基础上,提出齐、燕、三晋两周、楚、秦五系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但社会的泛商业化、泛市场化,会冲击文化的基本价值,使社会变成失范失德失敬的价值紊乱的社会。一个「文明体国家」的基本文化价值理念,是不会成为过去的。按照康得的说法,道德理性具有绝对价值。我们中国文化中敬、恕、和等价值理念,都是具有永恒性、具有绝对价值的理念。也可以说,这些价值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可以成为和西方的价值理念对话互阐的资源。”  ——刘梦溪(2011年9月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六十周年座谈会发言)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这是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教授9月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六十周年座谈会发言稿的开首语。这一句话无疑是击中了时弊的振聋发聩之言。刘教授在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发言中,还认为中国文化中的敬、恕、和等价值观念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是我们的精神归属和文化家园。刘教授的观点与《国学新视野》的创刊宗旨和取向若合符节。本刊春季号的《创刊词》中清晰地表明传扬国学文化不在形式,而在其核心精神。”  ——潘耀明(特邀主编)

编辑推荐

  1、广阔的学术视野,面向全世界华人的高端国学学术交流平台,2、强大的作者阵容,国内外国学、汉学界的著名学者汇聚一堂,3、精美的装帧设计,每期封面及彩页插图都精心制作、清新典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新视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