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阅美文化 作者:苏羊 页数:167 字数:1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那美 萧望野 我们会被物质世界的美感动,例如在一朵花里面,我们感受到一种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存在。我们感受到它的本质时,却受阻于物质世界的局限,我们只能以一种可以呈现的方式来表达。 在灵性的世界我们及他们把这种使“一朵花”美丽的力量称之为“无限”或者“智慧”。在孩子那里,他们跟一朵花说话、跟一片树叶说话。这是一种真正的认识,可以帮助小孩子学会信任。 物质主义者说:物质真实。他们多正确。如果对精神有认识,就会发现物质有多真实。只有看到这样的真实,才能说:我懂了,物质的确是真实的。当然,相和谐的另一面是: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看到了物质的真实,也才能说:是呀!精神多么真实,祂在每一个物质里展显着。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科学家最后会成为一个精神旅行者。而真正的精神旅行者最后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用精神的钥匙来开物质世界的门。发挥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可能对我们的行为有把握,有方向。理智和爱。 那美是一个特别的开始,在7年前此书的作者原由我们在一个名为那美的山顶上做着跟她一样的服务工作,知道了我们,知道了那美。7年后我们在新的也名为那美的地方见面。几个月后,她告诉我们她会和她的女儿来到那美。 那美是我们认识的地方,也是我们与你们认识的地方。 那美--那儿美----此岸中的彼岸,已到达又未成到达的地方,一个真实存在的那儿美的地方。 在这里、在那里、在藏地、在那美。 普利藏文学校 2006年,8月20日,从北京飞昆明,顺路去看了看大理和丽江古城,随后取道中甸(香格里拉),前往德钦,去普利藏文学校做志愿者。 车子一进德钦客运站,透过车玻璃窗,我就看见一位穿白色藏袍的康巴汉子和一位秀丽的南方姑娘。不用猜,这两位肯定就是阿牛校长和张乔阳(张乔阳是位四川姑娘,为普利藏文学校已经做了四年的义工。负责对外宣传、联系捐赠以及资金管理。她做事相当负责任。学校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她的努力)。 学校离德钦县城虽然只有三公里,但在一个山谷里,不通车。校舍原是一家寺院的仓库,几年前意大利的一个基金会出了40万元将其修葺一新。一楼是教室。二楼最南边的房间留给志愿者的,也就是我将要住的房间。旁边是女生宿舍里,看床铺,也就只有四五个女学生的样子。再过去就是听经堂,里面供奉着佛经、菩萨以及活佛的画像。然后依次便是电脑室(1)、图书室、电脑室(2)、物资仓库以及教师宿舍。教学楼的对面,有一幢矮矮的木楼,一层是男生宿舍,二层是藏文老师们的宿舍。食堂在教学楼的一侧。厕所则在校门外。孩子们种了很多花,连厕所门口都花枝招展的,红的红、黄的黄,煞是好看。在厕所后面有一个塑料棚,里面种着一些蔬菜。这些新鲜的蔬菜也只有这个季节能吃得着,其他的时候,学生只能吃土豆。 住宿条件不错。我一个人独霸20多平米的卧室,卧室很干净,木制的吸顶、漆了红漆的木地板、蓝白相间的水泥墙以及铺得干净厚实的木床。外面还有一个20来平米的厨房。我得自己动手做饭,不过这点小事难不倒我。把行李放下后,稍稍收拾了一下,就去县城采购生活用品,发现这儿的物价并不便宜。学校还要等几天才开学,这几天我就好好休息一下。做晚饭的时候,阿牛校长来看来,他告诉我,这儿冬天很冷很冷,九月底就开始冷起来了。呵,可说句实话,我现在已经感觉很冷,在来的路上下来拍照时,感觉风从膝盖骨那儿吹进去,飕飕的,冷得很。洗菜的时候,手差点被冻僵。他还吩咐我一定要买手电和打火机,因为冬天的时候,这里常常会停电。 “那个时候很难熬的。”每个人跟我聊天的时候必定会提到这句话。 雨、送行及飞蛾 雨一阵阵地下着。停的时候,你以为都要放晴呢,刚这么想着,雨点又重新落了下来。学校在一个山坡上,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大概是因为海拔高的缘故吧,云雾好像成了山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顶始终躲在云雾的后头,几难露面。炒菜时,手里拿着铲子炒两下,一抬头,就可以从窗子里望见不远处的云山。翠的山,白的云,颜色分明得很。吃饭就坐在小矮凳上,吃两口,再看一眼那山,简直连下饭菜都不用了。 因为托运的衣服还没到,去哪里都裹着围巾。吃了中午饭后,洗了头,就索性坐在被窝里看书,看了一会儿就睡了过去,也不管头是不是湿的。 下午5点多,张乔阳来喊我,说是要送几个孩子去康定的藏文学校上学,要给他们践行。说是孩子,其实他们都不小了,年龄在15至21岁之间,因为家庭贫困的缘故,他们读书都断断续续的,直到进了普利藏文学校,在阿牛校长、张乔阳以及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又重新开始了学业。因此,他们几乎都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寒暑假的时候都过来呆在学校里,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都很好,我到的时候,他们忙前忙后的,一个叫此称江初的男孩还陪着我上街买生活用品。 学校刚好又到了几件捐赠的包裹,张乔阳就让孩子们把它们打开,因为据捐赠人说这些都是大人的衣服,也许这帮孩子能穿得上。张说,你们都挑挑,有合适的带到学校里去穿。孩子们都很高兴,一件件地挑着,看见有好衣服先递给别人。这些捐赠的衣服当中有不少都是新衣服,城里的人大概都是这样吧,去街上买一件衣服,穿一下,觉得不合适,就扔在那儿不再过问。能捐出来的,实在是少数啊。 这里有很多飞蛾。夜里开着灯看书,只听玻璃窗外不闲歇地传来“砰砰”声,音量不大,是飞蛾们看见亮光撞击窗玻璃呢。半夜醒来,发现鼻梁处痒痒的,一摸,一个飞蛾。早上起来,发现水杯里有一只正在挣扎的飞蛾。扫走廊,看见地上有好多一动不动的飞蛾一动不动,以为不过只是一些尸体罢了,谁知扫帚一动,它们全都飞了起来。 眼睛晒伤了 停电。下午三点钟都没来,老师们便相约着到城里用餐。回来时,阳光很好,就连远处的明永冰川、面茨姆雪峰都历历在目。总是忍不住看山,看天,看云。因为出门时全副武装:帽子、墨镜、防晒霜一样都没有落下,所以看山、看天、看云的时候难免有恃无恐。 回校后,感觉眼睛有些不舒服。并没有特别在意,洗洗,也就睡去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眼睛还是非常难受,便照了一下镜子,哎,这一照吓了我一跳,在眼球的正下方,长出了一个米粒大小的小白点。跑去让学校里的老师帮我看,他们都说自己以前没见过这样的诊状。想想眼睛要是坏了的话,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赶紧下山看医生。 德钦人民医院没有眼科。大夫们都说,得去香格里拉。我当然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更朵昂加还让我回北京看呢!在小小的人民医院从楼下转到楼上,再从楼上转到楼下,一个病人对我说,可以去看门诊嘛。这个建议连医院的医生都没想到。门诊的医生倒是给出了一个病名:结膜炎。挂了两瓶消炎的盐水,拿了两根眼药水。 在随后的几天里,即便是带着墨镜,眼睛看见亮的光还是受不了,同人说话的时候,眼泪就不知不觉流下来。 还好,慢慢地,一段时间过后,眼睛也就康复了。没有后遗症。 第一堂语文课 原本要来的另一个志愿者,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没来。学校的老师不够,我一个人包揽了三年级汉文班的全部课程。没来之前,我以为汉文仅仅只是指语文。到了以后才知道,所谓的汉文除了语文以外,还包括数学、自然科学、思想品德和劳动技术课。阿妈妈妈妈妈(云南德钦藏族人表示惊讶的口头语)!累死我不说,误人子弟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因为过去从来没有教过书,再加上学校发课本时,连个教材都没有。我每上一门课都要上网找素材、教案、课件,搞得非常紧张(学校的网坏了很久,要想上网,就得步行40分钟)。 第一门课上的是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科书。说心里话,我对这一课选的非常有意见,这篇文章看样子好像是学生的习作,写得既不生动也不美。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肯定是要教的吧。 上课时,我先请学生描述一下普利藏文学校,但不知他们是因为面对一个新老师感到害羞呢,还是因为平时确实不注意观察,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说出关于自己学校超出两句以上的话。这使我有些惊讶,我提醒他们说说种在校园外的那些美丽的花,那些在山头嗷嗷叫的牦牛,那些云雾缭绕的青山以及对面那座神圣的梅里雪山。但学生们似乎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只好请他们坐下,跟他们说了说我来了以后看到普利藏文学校的一些感受,这个时候,他们才活跃起来,频频点头。 正式开始新课,读生词、认生字,直到认为他们差不多都认识了,我打开手提电脑,给他们听我在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也许是因为感到新奇的缘故吧,学生听得很仔细。之后,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开始为他们一段段地讲解课文,每讲解完一个自然段后,我们再一起细细地读一遍文章。 课后我给他们布置作文,要他们写写“我们的学校”。学生很积极,下了课才一会,我刚回到宿舍,就有人过来,拿着作文本给我看。等我接过一看,阿妈妈妈妈,一篇作文只写了几十个字。打回去重写。没想到这个刚走,那个又来了。我刚开始还以为孩子们在利用这种方法同志愿者老师套近乎呢,后来才发现,他们都这个样子,有时候,老师们坐在操场上的苹果树下聊天,就会不断有学生拿着本子过来,一会要问这个老师问题,一会要向那个老师背课文,有趣极了。
内容概要
这是作者历时一年在云南藏区支教时所写的随笔。用一种朴素、真诚、平和的笔调,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生活。通过书中的这些片段,我们或许能够拔开云雾看见世界真实的面目:天黑即眠,黎明即起;一箪食,一瓢饮。简单,却快乐。
“当我远离这些奢侈品,我没有感到自己少了什么。我的世界,反而复原到了它原本的面目:快乐、清平、原始,像一棵巨树的树皮那样,虽然粗糙,却纯朴:天黑即眠,黎明即起;一盘菜、一碟汤、一碗饭就足以填饱我的肚子,并使我感到心满意足,快乐安宁。”
作者简介
苏羊:原名陈旭羊,曾用笔名陈淑雅。浙江乐清人,业余从事小说创作。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德钦县普利藏文学校义务支教一年。
书籍目录
序1:一个人的圣地(丁小村)
序2:那美(萧望野)
自序:有一种思念
普利藏文学校
雨、送行及飞蛾
眼睛晒伤了
第一堂语文课
女生宿舍
受困泥石流
泡温泉
周末
丰盛的晚餐
可怕的夜晚
垂头丧气的向日葵
山里的日子
这周我值班
容易受伤的孩子
捐药风波
幸福如此简单
给您讲个鬼故事
像静静流淌的山溪
在深夜
一只乌鸦
冷兮冷
世界的原本面目
亮亮的繁星相随
冰壶凉世界
山头囡
开学啦
被阳光晒醉
瘦
夜里,有孩子病了
校长阿牛
有了一副结实的身板子
春天来了
春天的诗
你为什么来支教
错怪了一个孩子
收集锅庄
种土豆
停电
春游去
我渴望的不会比这个更多
苦?
有进步了
诗人马骅
巴东记
天使素描
附录
路遇(散文)
后记
章节摘录
普利藏文学校 2006年,8月20日,从北京飞昆明,顺路去看了看大理和丽江古城,随 后取道中甸(香格里拉),前往德钦,去普利藏文学校做志愿者。 车子一进德钦客运站,透过车玻璃窗,我就看见一位穿白色藏袍的康巴 汉子和一位秀丽的南方姑娘。不用猜,这两位肯定就是阿牛校长和张乔阳( 张乔阳是位四川姑娘,为普利藏文学校已经做了四年的义工。负责对外宣传 、联系捐赠以及资金管理。她做事相当负责任。学校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 开她的努力)。 学校离德钦县城虽然只有三公里,但在一个山谷里,不通车。校舍原是 一家寺院的仓库,几年前意大利的一个基金会出了40万元将其修葺一新。一 楼是教室。二楼最南边的房间留给志愿者的,也就是我将要住的房间。旁边 是女生宿舍里,看床铺,也就只有四五个女学生的样子。再过去就是听经堂 ,里面供奉着佛经、菩萨以及活佛的画像。然后依次便是电脑室(1)、图 书室、电脑室(2)、物资仓库以及教师宿舍。教学楼的对面,有一幢矮矮 的木楼,一层是男生宿舍,二层是藏文老师们的宿舍。食堂在教学楼的一侧 。厕所则在校门外。孩子们种了很多花,连厕所门口都花枝招展的,红的红 、黄的黄,煞是好看。在厕所后面有一个塑料棚,里面种着一些蔬菜。这些 新鲜的蔬菜也只有这个季节能吃得着,其他的时候,学生只能吃土豆。 住宿条件不错。我一个人独霸20多平米的卧室,卧室很干净,木制的吸 顶、漆了红漆的木地板、蓝白相间的水泥墙以及铺得干净厚实的木床。外面 还有一个20来平米的厨房。我得自己动手做饭,不过这点小事难不倒我。把 行李放下后,稍稍收拾了一下,就去县城采购生活用品,发现这儿的物价并 不便宜。学校还要等几天才开学,这几天我就好好休息一下。做晚饭的时候 ,阿牛校长来看来,他告诉我,这儿冬天很冷很冷,九月底就开始冷起来了 。呵,可说句实话,我现在已经感觉很冷,在来的路上下来拍照时,感觉风 从膝盖骨那儿吹进去,飕飕的,冷得很。洗菜的时候,手差点被冻僵。他还 吩咐我一定要买手电和打火机,因为冬天的时候,这里常常会停电。 “那个时候很难熬的。”每个人跟我聊天的时候必定会提到这句话。 雨、送行及飞蛾 雨一阵阵地下着。停的时候,你以为都要放晴呢,刚这么想着,雨点又 重新落了下来。学校在一个山坡上,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大概是因为海 拔高的缘故吧,云雾好像成了山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顶始终躲在云雾的 后头,几难露面。炒菜时,手里拿着铲子炒两下,一抬头,就可以从窗子里 望见不远处的云山。翠的山,白的云,颜色分明得很。吃饭就坐在小矮凳上 ,吃两口,再看一眼那山,简直连下饭菜都不用了。 因为托运的衣服还没到,去哪里都裹着围巾。吃了中午饭后,洗了头, 就索性坐在被窝里看书,看了一会儿就睡了过去,也不管头是不是湿的。 下午5点多,张乔阳来喊我,说是要送几个孩子去康定的藏文学校上学 ,要给他们践行。说是孩子,其实他们都不小了,年龄在15至21岁之间,因 为家庭贫困的缘故,他们读书都断断续续的,直到进了普利藏文学校,在阿 牛校长、张乔阳以及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又重新开始了学业。因此,他 们几乎都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寒暑假的时候都过来呆在学校里,为学校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都很好,我到的时候,他们忙前忙后的,一个 叫此称江初的男孩还陪着我上街买生活用品。 学校刚好又到了几件捐赠的包裹,张乔阳就让孩子们把它们打开,因为 据捐赠人说这些都是大人的衣服,也许这帮孩子能穿得上。张说,你们都挑 挑,有合适的带到学校里去穿。孩子们都很高兴,一件件地挑着,看见有好 衣服先递给别人。这些捐赠的衣服当中有不少都是新衣服,城里的人大概都 是这样吧,去街上买一件衣服,穿一下,觉得不合适,就扔在那儿不再过问 。能捐出来的,实在是少数啊。 这里有很多飞蛾。夜里开着灯看书,只听玻璃窗外不闲歇地传来“砰砰 ”声,音量不大,是飞蛾们看见亮光撞击窗玻璃呢。半夜醒来,发现鼻梁处 痒痒的,一摸,一个飞蛾。早上起来,发现水杯里有一只正在挣扎的飞蛾。 扫走廊,看见地上有好多一动不动的飞蛾一动不动,以为不过只是一些尸体 罢了,谁知扫帚一动,它们全都飞了起来。P11-15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苏格拉底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不是文字,是蓝天白云和孩子们的脸。读它的时候,铅字隐去,我仿佛在看一本手写的日记,真诚而动人。 ——田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