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001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刘瑜,易中天,甘阳,周云蓬,胡舒立,欧阳江河,刘再复,张鸣,林贤治  页数:1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博文001》,以开放、自由、平等、谦卑的人文姿态,秉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原则,通过对当下社会百态的深度关注,来寻思文化思想与制度的关联,见证当下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更加呼吁书桌前的独立思考,多种角度的审视,更呼唤对于社会的关心,一种富有生命实感与力度的人生意识。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第一期博文,是由刘瑜、易中天、钱理群、甘阳、欧阳江河、刘再复、韩钢、张鸣、范曾、周云蓬、胡舒立、林贤治等风格迥异、不同声音结集而成的最新力作,听听他们对当下社会的新锐探测,和他们一起徜徉在史海钩沉,共同缅怀流金岁月。“博,大通也”,这不仅是我们创刊之际持有的心态,亦是对阅读本书之后理应有的期待。

作者简介

刘瑜: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学者、作家。作品《民主的细节》《余欢》《送你一颗子弹》。
易中天: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2002年退休后继续与青年朋友以各种方式交流对话,为成长中的学子们打开广阔的精神空间。
甘阳:甘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界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八十年代组 甘阳建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被普遍看成象征当时中国学术新生代的崛起。
欧阳江河:朦胧派诗人,代表作有:《玻璃工厂》《悬棺》《傍晚穿过广场》《汉英之间》《手枪》《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时装商场》《谁去谁留》等。
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暂居浙江绍兴。整张专辑作品优美却不流蜜,简约却不枯燥,黯然却不神伤,深邃却不晦涩,为最具人文气质之作。
胡舒立:曾任《财经》杂志主编,现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胡舒立女士现任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新世纪》周刊总编辑、《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贤治:诗人、学者。在他的写作中,文学和思想批评类的文章最 有影响。他的《五四之魂》与《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曾传诵一时。他早年写作的《人间鲁迅》,以及不久前出版的《鲁迅的最后十年》,都曾引起广泛争论。

书籍目录

Contents
郑纳新 卷首语
观点
刘瑜
民意与伪民意
毛颖颖
万亿国富如何化为国民幸福
蔡慎坤
中国消费者为何去海外抢购
钱理群
呼唤学术自省意识
单士兵
北大会商学生,我们会商北大
人民日报评论部
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人物


邹谠教授
周保松
苏格拉底式的一生——纪念诺齐克
欧阳江河
重读鲍勃?迪伦的抗议民谣
田本相
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


“瞎子阿炳”的真相
往事


回顾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


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


揭秘河北省委大院:程维高曾安排特殊岗哨护院
王金昌
王洛宾逸事
王俊义
军阀刘镇华为什么善待鲁迅
记忆
南方末编辑部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1999年新年献词)
经历


我的自述(大学时代)
林贤治
读热烈的书


一个不合时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
【美】奥尔布赖特
读我的胸针
【美】霍华德?舒尔茨、乔安?戈登 拯救星巴克
情感
周云蓬
老爸成小孩


等你回来刺痛我最美的伤口
访问
胡舒立
钱颖一:冷静认识自己,客观看待世界
李怀宇
江平:我的中国梦就是法治天下


周有光:纵论辛亥革命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场“文革”
林夕、朱耀伟
让流行歌词绵里藏针
专论
易中天
劝君免谈陈寅恪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民意与伪民意刘 瑜在我听到的各种为大跃进辩护的言论中,有一类是这样的:当时人民的积极性很高啊,大炼钢铁一拥而上,人民公社热火朝天,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那是民意!对,还有人在给大跃进辩护,话说这是21世纪。同理当然也可以运用于反右,“文革”等。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隧道,跑到1957年10月的中国做一个民意测验,问民众要不要引蛇出洞揭批反动右派,测验结果多半会是“要”。或者穿越到1967年1月去做一个民意测验,问民众应该不应该修理 “走资派”,给他们戴高帽游街批斗,估计民意也会万众一心地说:应该!岂止“应该”,他们还会在调查表里找有没有“再踏上一万只脚”这一选项。不奇怪。1936年到苏联去,大清洗也是民意。1939到德国去,打波兰也是民意。现在,假设我们是一场选美大赛中的裁判。主持人指着台上光芒四射的美女宣布:“你们有三个选择:你可以选择A,或者A,或者A。” 万亿国富如何化为国民幸福毛颖颖岁末年初,盘点性数据一一出炉并引发热议。 先来看“国”。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77390亿元,增速2倍于GDP。有媒体随之算出:如再加上非税收入—国土资源部官员不久前曾披露,2010年国内土地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去年一年,我国政府总收入超过10万亿元。再来看“民”。本周,央视财经频道发布“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报告,称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11.1%的人感到不幸福和很不幸福。而让大家感觉“不幸福”的因素颇有普遍性,即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

编辑推荐

《博文:社会•人文001》编辑推荐:1. 极具爆炸力的思想和批评,富有穿透力的记忆和分析,一篇篇来自我们熟知的文化名家刘瑜、易中天、周有光、周云蓬、胡舒立、甘阳、刘再复、林贤治、钱理群等人的最新力作,交织成对这个时代、社会和人生的深度解读。2. 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议论、热点问题尽在其中,一些历久弥新的回忆和评述如关于领袖华国锋、戏剧家曹禺、文艺总管周扬、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等等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 3. 值得读,留得下来。《博文》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文字简洁流畅、清新可读的特点,编者试图让最广泛的社会公众喜欢这样一个有见解、有主张、有人情又有文采的作品。4. 最具有表达力和映衬性、阐释性的插图,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画家或珍稀图片,使得《博文:社会•人文001》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博文00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生命的愉悦与幸福,需要多方面的舍得。但是其中的取舍,常常因为自己的无知、事物的纷杂而变得更加混沌、难以捉摸。古人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来自方方面面,可是自然的规律,也可是生命的科学,亦可是历史的走向与总结。总会有一方面是你所好奇的。而好奇心、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知晓世界的重要来源。从网络兴旺以来,群英而起,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民间爱好者皆有平台可坐而论道,如此纷杂的阅读环境,去糟留精对爱好阅读的人来说,是不易之事。正如《博文》卷首语所说的,选择塑造阅读,阅读塑造人生。

    但是我们生长的环境、学习的知识、遭遇的经历都有着各自的不同。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会不尽相同——千姿百态、百家争鸣,在一个世界之中齐声共唱。这是一个悖论么?你既要去伪求真的挑选,亦要采取百家之言论的开敞之势。不是如此,因为文化的多样性,就如同生命的多样性,每一个派别的存在都包裹着一类人的需求与认同。所以,阅读好文章、阅读不同思想的文章,亦是增长自己的见识、见解的重要方式。

    从电子书的蓬勃发展,到手机微薄的流行。速食文化或许正在潮流的前沿,但是纸质文章的触感,以及纯粹而又精良文字的欣喜却是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野与生活。不管都市生活如何的迅速、空间与时间的交替如何的莫测变幻,我们始终无法去忽视那些经典性的作品文字。那些文字,如同生命中跳动的脉搏,让思想的血液流淌全身、激动奋昂。

    “博文”二字取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后来指通晓古代文献。现今的博文是放在手边的一本新兴的杂志。“一本定位于高端人文思想类的文摘型杂志,它以开放、自由、平等、谦卑的人文姿态,秉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原则,通过对当下社会百态的深度关注,来寻思文化思想与制度的关联,见证当下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此段摘自8月22日,北京晚报)
    文字的灵动,与思想的深沉在第一期的《博文》之中得到很好的彰显,从开篇刘瑜的《民意与伪民意》——论述民意的是非,到篇尾的易中天的《劝君免谈陈寅恪》——讲述陈寅恪的傲气风骨。杂志里包含了各方面的内容,取之于我们生活文化的百态,又为读者剔除了其中的杂质,优良的选择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的良好融合——有关于生活思考的“观点”、过往 “人物”的评述、有“往事”的是非讲论,也有“经历”的回顾与探究、亦有“情感”世界的发声、以及“访问”中的讲解,“专论”与“记忆”的专注。

    这里如同一个思想的大舞台,从个人历史的客观痕迹,到社会民生的主观思考;从历史是非的探究思辨,到现实的评讲解析;从流行曲目的文化,到商业聚集的品牌发展等等,都在这里有着自己的表现机会。只要你喜欢观察、热爱思考、敢于畅谈,这里便为你敞开。

    当然,作为一本包含了“独立自由”的新兴杂志来说,我们不能忽视第一期对于其今后发展的影响。所以,这里面的作者、文章可谓是群英聚集。除了之前说到的刘瑜、易中天以外,范曾、钱理群、周云蓬、林夕等人也纷纷到场,而《拯救星巴克》、《回顾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瞎子阿炳”的真相》等文章也同样吸引着读者们的眼球。

    一个读者,当然会因为一个会炒作的编辑去关注、阅读一本杂志。但是真正能够抓住读者眼球并能留住读者的恐怕仅仅依靠炒作是完成不了的。世界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更新的太快,需要时刻的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的精神灵魂有没有跟进上来,我们需要安全优良的食材来保证我们革命的本钱,也需要新鲜有力的思想来充实我们思想的脉搏。

    有人曾说“博学以文方是成圣之道”,的确,文字予我们是知识的来源、信息的索取,文化予我们是精神的粮食、思想的传承。只有两者互相依存,相互扶持才可放射最好的光芒。

    好读书是我们自己的需求,读好书是多方的努力,从作者的用心创作到编辑的细心筛选、再到读者的真心支持,都是我们文化的脉搏得以持续的动力。世界之大、文化之深,学海之博我们的确不可能在这儿短暂的时间之内一一占全,我们不可奢求,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尽可能的去了解,尽可能的去探究、去学习。以深远的眼界、谦卑的姿态、无所畏惧的心境。

    厚实的杂志,精湛的文字,充实的内容,在看过之后,让人回味无穷,亦然有所期待接下来的精彩。
  •   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下子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位它——算是一本期刊呢?还是算作一本文集?如果是前者,它少了应该必备的期刊号,而如果是后者,它又标明了“○○一”字样。且不去管它,算它是一本文集和期刊的混血儿吧。
      
      称为“博文”还是挺有道理的。它分为观点、人物、往事、记忆、经历、情感、访问和专论八个栏目,共计收录了社会、人文方面的文章31篇。所收文章来源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左、中、右的观点兼收并蓄,虽然只有薄薄的175页,却也没有辜负了这个“博”字。
      
      实际上,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是思想的集中营,是灵魂的汇聚地:在刘瑜的《民意与伪民意》中,作者回顾了大跃进、反右以及1936年的苏联、1939年的德国,来说明民意是可以存伪的,然后提出了一个衡量民意是否存伪的标准——不在于民众选择的那一刻是不是真诚,而在于他们在形成意见时讨论是否自由、观念可否多元、信息是否充分;在毛颖颖的《万亿国富如何化为国民幸福》中,作者对巨额的国家财富与国民生活的幸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钱理群的《呼唤学术自省意识》中,这位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为唤醒广大学人的自省意识而大声疾呼;在甘阳的《邹谠教授〈中国革命再解释〉编者前言》中,作者让我认识了一位历史学家,向我介绍了其对20世纪中国革命的另一种解读;在《苏格拉底式的一生——纪念诺齐克》中,周保松让我初步领略了诺齐克的主要思想观点;在老愚的《“瞎子阿炳”的真相》中,他揭露了阿炳的真面目,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在刘擎的《回顾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美国社会是如何看待并接纳一名有缺点的伟人的,这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在韩钢的《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中,作者回忆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华国锋,似乎在还原一种历史的真相;而在王晓的《揭秘河北省委大院:程维高曾安排特殊岗哨护院》中,我们则可以看到两代官场的不同原则,不同面貌,甚至不无惊奇的了解到程维高走向腐败竟由两个哨兵站岗搞特殊化开始;在奥尔布赖特的《读我的胸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的胸针情绪,以及她又是如何利用胸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周云蓬的《老爸成小孩》一文里,我们则会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在心底流淌;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学术超男易中天把陈寅恪精神世界的最高原则归结为“是道德、是人品、是气节”,同时,又对当代学人发出了“顶不住”、“守不住”、“耐不住”的悲叹。当然,那几篇对钱颖一、江平、周有光、何兆武、林夕的访谈,无不传递了他们的思想与探索。
      
      当然,观点或有争论,这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我并不一定同意,在此也不想就他们的观点一一加以评论。我唯一想说的是,读这样一本书的确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启发了我的思维,让我知道了事物的不同维度,看到了不同的争论,了解了不同的历史,认识了不同的人物。所以,这本书的“博”带给我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观点在这样一本书里交汇、碰撞,并在我的脑海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这便是我阅读这本书所得到最大收获。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由“博”想到了“勃”。在当前这样一个日趋开放、包容的大环境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不断陶冶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那么,我们的文化肯定会越来越有生机,我们的社会肯定会越来越有活力,我们的民族也肯定会实现伟大的复兴。由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的大繁荣,思想的大发展,这都将不再是一种虚幻的理想,而可以成为现实的存在。所以,我们正可以从这本书的这种博收、博思、博览中,来看到我们未来文化与民族的勃兴吧。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期盼。
      
      主编郑纳新在卷首语的结尾中所写道的:何谓博文?虽然先哲有言,博学以文方是成圣之道,但我们难有如此巨大的期望,唯想博采天下好文章,为人多的阅读省点时间,省点精力,多点收获,多点趣味,于人生多点关切实用,于社会多点血脉相连。如能由此而激发出读好书与好读书的风气,生活或能渐趋佳境,邦国日进其新亦可期矣。
      
      从我的经验来看,应该说,作者的目的是达到了。
  •   1. 极具爆炸力的思想和批评,富有穿透力的记忆和分析,一篇篇来自我们熟知的文化名家刘瑜、易中天、周有光、周云蓬、胡舒立、甘阳、刘再复、林贤治、钱理群等人的最新力作,交织成对这个时代、社会和人生的深度解读。
  •   第一期的《博文》拿在手里,就是一本朴素的期刊。没有一点花巧的封面,在如今的期刊界倒是异类,也许这反而会成为其吸引眼球的特色吧。而当翻开此书,开始阅读这一篇篇文字时,我发现蕴藏在貌不惊人的外表下的,是一份令人可以回味再三的惊喜。

    书名既唤作“博文”,卷首语中也称本刊志在“博采天下好文章”,可见其首要特色,就在“博采众长”。在书中,有的文字出自我较为熟悉的人物,比如张鸣、刘瑜、易中天,也有的文字来自我未曾认识的作者,却也一样精彩。文章有直陈观点,有描摹人物,有回首往事,有诉说情感,题材可谓不一而足。古今中外,人物事件,都能在书中纵览一番。于是我们可以和刘瑜畅谈民意和伪民意的区别,再听钱理群如何互换学术自省意识;我们可以一边听着鲍勃迪伦的抵抗民谣,一边回顾自由主义大师诺齐克的传奇一生;我们可以从画家范曾的自述中回顾他的大学时代,也可以听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讲述她胸针的趣事……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地铁上,还是在夜阑人静的床头,只要翻开书,读几篇这长短不一,内容各异的文章,就能让人褪去浮躁,以宁静的心情去和书中的每个作者展开一场心灵的倾听和对话。

    不过,如果只是搜罗一些各方面的文章,编成一本期刊,恐怕只是有博而无精罢了。如今网络盛行,各种声音文字早已充塞其间,其广博程度恐怕任何纸质出版物都无法比肩。那么本书又有什么可以自得之处?在我看来,那就是本书并非随意选几篇文章凑数,而是以一种精神贯穿所有的文字。“博采众长”,是为“文以载道”。此“道”为何?那就是一种自由平等,大度宽容的态度,一种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书中文字,涉及方面诸多,但是有一共同点,就是没有那种讨伐文章所显露的腾腾杀气,没有动辄上纲上线的文字暴力。于是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审视金牧师的抄袭问题,或是华国锋的历史作用。这些文字也一样提倡宽容并包的态度,无论是探讨时事民生,还是臧否历史人物,你大可畅所欲言。我也许并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不会剥夺你发言的权利。介绍自由主义哲学大师诺齐克的一生,不是让你就此皈依新自由主义,走进曹禺老人的内心世界,也不是让你对他顶礼膜拜。走近他们是为了更加了解他们,不再局限于标签式的定性和脸谱式的刻画,而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人物,然后让你自己去判断,去思考。也只有真正具备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你才能从书中寻到别样的乐趣。如我自己,这些日子与人在网上就中国经济的性质与出路争论不休,心中难免惴惴。于是读到胡舒立对钱颖一的访谈中,他的“让市场起作用”的呼吁,他对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关键在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权力过大,缺乏约束和监督”的论述时,顿时有一种不谋而合,吾道不孤的欣慰。这样的感觉,岂是只知照本宣科的读物所能带来,又岂是只知囫囵吞枣的读者所能体会?

    只是,这“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道,在如今时代却也仍然稀有。于是连北大也开始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于是张鸣总要感叹自己“不合时宜”。篇末易中天的专论“劝君免谈陈寅恪”,更是看似调侃奚落,实则愤懑又无奈。自由精神听起来名头响亮,可真要亲身一以贯之,却着实不易。你想学陈寅恪,可又是否有他的定力,他的节气,他的决心?如果不能豁出去了,那么终究也只是流于空谈,还不如“劝君免谈”。世上有多少能够做到“豁出去”的人?也许很少,但也并非没有。至少在本书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希望。所以,这本《博文》并不需要用精英,草根或知识分子之类去划分属性,它所属的,是那些热爱自由,独立思考,并希望能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的读者,不管他是来自什么阶层,什么地位。

    博学以文,方是成圣之道。也许先哲的目标太高,但至少我们有了一个起点。需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衷心希望《博文》能够将这条开放、自由、平等的路,一直走下去。
  •    一次热烈的阅读之旅
      评《博文001》
      
      每读一本书,就像一次旅行,跟随着作者的心灵之路,一路前行;在旅途中,你可以欣赏作者的思想与观点,也可以一起品评书中的生活与感悟;阅读过后你会在书中留下你的感想,而书中的观点也在你心中悄然入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的思想,等待着你的下一次旅行。博学以文方为成圣之道,《博文》系列的创刊之作,选取了很多热烈的文章,书中选取了很多战士,和他们写就的热烈的文章,其中饱含热烈的思想、热烈的观点。
      
      自辛亥革命以来,民主、自由之风吹入中国,“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掀起的文化运动、社会运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变革。百年之后的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民主和自由精神却在战争和运动中逐步萎缩;即使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精神依然受到功利主义和威权主义的压迫。在这种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重拾民主和自由精神,为进入攻坚阶段的改革开放提供前进的动力。在《博文001》中,不管是文章的作者还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他们都用一颗热烈的心,书写着热烈的文章;那种对待事物客观、对待人物公正的态度,相信会让我们很多人为之折服。《一个不合时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是一位老师对于学风日下的一种思考,也是对于教育体制问题的一种追问;《北大会商学生,我们会商北大》这是一种对于自由的呼唤,是一种对于过分管制的抗议;《民意与伪民意》更是对威权主义的一种责备,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假借民意号召天下,于是出现了“被就业”、“被代表”……
      
      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对于历史,我们需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中,我们看到作者认为华国锋并不是“两个凡是”的僵化领导者,他的管理还具有自由的风范,他还为两个强权人物的过渡提供了契机。《劝君免谈陈寅恪》展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他不谈政治,专注于学术研究,即使是受到政治力量的逼迫也不为所动,而这种人格力量,正是我们当今时代学术界最缺少的东西。《呼唤学术自省意识》更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我们很多学术界的研究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传统断裂开了;而现在我们最需要完成的,就是去弥合这个断裂,重新举起学术上的大旗。
      
      阿炳的故事,王洛宾的故事,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到他们不为人所知的一面。除了传统的文化继承以外,本书还有一些描写美国人物的故事:马丁路德金的抄袭事件,讲述了美国学术界如何面对学术舞弊;奥尔布奈特的胸针,这位前国务卿对于胸针的热爱,将会贯穿于她的一生。拯救星巴克,不仅是说一个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故事;还说着一种产品背后带着一个故事的故事。
      
      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书籍,能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热烈起来。
  •   这本博文集所收集的都是一些知名人士的博文,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文章都敢于直面现实,文笔尖锐泼辣,且还有一些敏感话题,因此,读起来颇有吸引力,文章短小精悍,观点突出,很富于战斗性,是一本不错的博文集.值得一读,并向大家推荐.
  •   极具爆炸力的思想和批评,富有穿透力的记忆和分析。
  •   看着介绍:“极具爆炸力的思想和批评,富有穿透力的记忆和分析”,很是吸引眼球。
  •   不知道博文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我拿的这册001看样子是创刊号了,很好读,内容也很有味道。编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期待后面继续精进
  •   以为还有博文002。结果没有了?
  •   奔着刘瑜去的 呵呵 挺好
  •   直击社会现实,有深度。。。
  •   最喜欢关于纪念陈寅恪的文章,其实我们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我们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
  •   类似于杂文的文章,很喜欢看着一类的书,开阔眼睛,能够培养人用一种独特的眼光看世界。。。。。。
  •   送给长辈的,值得一读,值得推荐
  •   书中的内容很受好评,所以受人之托就买下了,涅槃的文字很细腻,很不错!
  •   内容广博,征引丰富,都是社会名流的文章,当做消遣之物还可以看,某些观点有可取之处,期待后期的出刊。好评。
  •   不错的书,本人特别的喜欢
  •   一些知名学者的观点,不能说很深刻,但还是值得一看
  •   思想深刻,价格优惠,是本好书。可惜后来没有继续出续本。
  •   物美价廉!部分文章很深刻,本书排版挺好的。
  •   很不错的东西,太值得购买啦
  •   都是短小精炼的杂文,却令人深省
  •   有心人做的有心事,精选博客文章,智慧观点纷呈。
  •   本人推荐,一本不错的书
  •   为什么停刊了 你'买一本肯定就明白了 内容很多很丰富只是有点贵
  •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   了解许多知识。
  •   抢购所得,性价比很高哦!先屯起来,慢慢品读。
  •   都是不错的书,看了有不少收货
  •   “博,大通也”,博采天下好文章,披沙拣金选精粹,正如你们所言,选择塑造阅读,阅读塑造人生。多好的一句话,与周国平先生在读书的选择上,岂不是殊途同归,周国平先生说过:“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一个人平时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上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档次,难道不是决定你这个人的档次吗?

    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你们呼吁书桌前的独立思考,多视角的审视,见证当下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所以说,这本杂志比《小说月报》、《读者》、《青年文摘》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充实,棱角更鲜明,有血有肉,骨肉相连。

    第一期博文,分为观点、人物、往事、记忆等八个专栏31篇文章,分别为刘瑜、易中天、刘再复、韩钢、周云蓬、胡舒立等风格迥异的文化名家的最新力作,听听他们对当下社会的新锐探测,和他们一起徜徉在史海钩沉,共同缅怀流金岁月。

    刘瑜《民意与伪民意》中指出民主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中国人的民主是“家长式”的,而不是“自由式”的,在中国人看来,领导为老百姓着想,那就是民主,民众犯不着自己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那种“自由式”的民主,咱不适用。是喜是悲?自己将事务的参与权拱手让人,让别人评判,是对是错?我们常说自己是领导手中的棋子,任人摆布,任人宰割,这种状况是谁造成的,征求意见时,碍于情面,你不言我不语,缺乏监督机制,岂不给伪民意滋生温床,可悲可叹!

    毛颖颖《万亿国富如何化为国民幸福》从国与民的比较中,看出我国政府总收入超过10万亿元,“2010年经济生活大调查”报告,称8万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11.1%的人感到不幸福和很不幸福。让大家感觉“不幸福”的因素颇有普遍性,即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财政收入增长、国力日益增强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当“国富”再一次得到有力印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44.7%的“国民幸福率”。是人们的期望值太高,还是生存压力太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金钱、健康、名望不能决定幸福,它们只有在使我们对自我感到满意时,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可能会构成快乐人生的障碍。在没房子的时候,要买房子,有了房子,要买车子,人们总在给自己套上笼头,不停地奔跑,欲望是无止尽的。所以人们才会感觉现在社会压力较大,就像歌曲《春天里》唱的那样,我们物质上虽然不富有,但我们很开心、快乐,今天,我们拥有了24小时热水的家,拥有了信用卡、金钱等等,我们快乐吗?再看到烟花绽放时,还有当初的那种激动吗?

    蔡慎坤《中国消费者为何去海外抢购》中指出,中国消费者热衷海外购物的真正原因是货真价廉,同一款的Coach拎包,在北京西单要2000元人民币,但在美国品牌连锁店不到100美元,按照汇率计算,国外价格不到国内一半。据商务部统计,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中国本是个发展中国家,老百姓收入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而许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中国的售价却普遍比外国高。是悲是忧?发展中国家生产,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储蓄,发达国家借债,这怎不叫人心寒?我们劳动存钱,他们借债消费,是何道理?改明再让人民币升值,从外观看人民币值钱了,往深处想,原来的外债有多少缩水了,人民的血汗钱就这样蒸发了!

    奥尔布赖特《读我的胸针》揭示美国国务卿赖特对胸针的嗜好,别小看胸针,它在不同的场合赋以不同的寓意,与加拿大同仁讨论三文鱼工业时,她会戴鱼形胸针;每当要表达措辞激烈的观点时,她通常会戴蜜蜂胸针,寓意美国会尽力和平解决每场纠纷,但如果被逼无奈,有决心也有办法进行反击;热气球胸针代表高飞的希望,而不是过激的言辞;太阳胸针表明希望,而非预期。识人、读心,不仅仅在于肢体语言,更多的在于一些细节,从细节中读人,细节决定成败。

    周云蓬《爸爸成小孩》讲述在岁月的长河中,人是如此渺小。二十多年前,爸爸是浑身充满生产力的强悍棒工人,拍着桌子,酒杯哐啷哐啷响,还放出豪言:你们长大了,都给我滚蛋,我谁也不要,谁也不靠。到如今妈妈说,我们都拿他当小孩,耳朵有点聋,说话不清楚,颤颤巍巍地站在家门口,盼望着我和妹妹这两个在外边的大人早点回家。年青与年老两种境况的对比,让人读后,无不动容,无论你是谁,你曾经如何辉煌,在岁月的注视下,都将老去,是非成败转成空,青春不再,风光不再……
      
    人生如戏,演绎着悲欢离合;人生如梦,醒来方知成空;人生如酒,醉过方知酒浓;人生如书,品读方悟精髓。漫漫人生路,书香伴我行,慧眼读取众生相,亦做谈资悟人生,于是曰:博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一篇篇来自我们熟知的文化名家的最新力作·····
  •   从博文001看,编辑的雄心很大,包罗各期刊各名流的名篇,但不知为什么再无后续了
  •   都是名家写的,值得一读!
  •   不错,每一文都值得读,好书。
  •   整体上不错,只是像王金昌的《王洛宾逸事》与本书的编选宗旨明显不搭,这样的文章也能够入选,实在让人不解。
  •   看了几篇,都是比较严肃的话题,也比较严肃,但可从中得到些信息
  •   喜欢——这本书挺好看的,挺满意。好看!
  •   值得看一下,写的还可以。
  •   感觉有点贵。文章还是很好的。
  •   这本书偏贵,内容一般。
  •   冲着是001而买的
  •   书质量还行,内容不错的
  •   “博采天下好文章”是为《博文》卷首语所言立意。读《博文》确实也感受到广博天下文章之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领域上,政治、经济、民生、文化、文学。而文体上多涉及杂文、评论、随感。其实期刊的初衷极好,文章不拘一格,力求有益,耐读,只是选文上,有点太过参差不齐,好的即便独立篇目,也足已让人称赞,差的味如嚼蜡,实在有失水准。

    全书中最好的是易中天的《劝君免谈陈寅恪》,大家风范尽显,但本不是因为大家而喜欢,实在文理具备,言之凿凿,学识敞亮,理据充沛。即便心存异议,也是挑起了思想的互动。当然这里不排除篇幅原因,此文算的是全书中最长的一篇。

    不过短小精悍有短小精悍的魅力,只是精简有余,内涵却不足。如“瞎子阿炳”的真相,主题很好,写的可是有些不咸不淡。再如周云蓬,如今也算得名人了,但是那篇《老爸成小孩》也过于清浅了,想来如果不是今日之名,这篇未经打磨的文章也难以入选吧。

    不排除我个人对文章类型的偏好,所以我极喜欢欧阳江河的《重读鲍勃•迪伦的抗议民谣》,这里自然有文艺与文学的美好关联,可是更不失作者文字铺陈上的魅惑。

    《博文》的封面另有四个字——社会•人文,其实已经很好的概括出文章的风格。纵观001期,人文的文章即便有《等你回来刺痛我最美的伤口》这样极无味的作品,但是多数还是称得上精彩和有益的。但是社会方面的文章,许多就显得太过清淡了,观点上多温和,少犀利,多平庸,少独特,不免让人失望了。

    今年出现了很多杂志书或者期刊,如《大方》、《天南》和《博文》等,其实各有各的走向,方向选题完全不同,迎合了各自的读者群。《大方》以纯见长,一心经营纯文学的主诣,《天南》当的起专,对本土文学和专题作品非常关注,而《博文》可谓之杂,集观点为一身,旨在广纳百川。所以隶属不同风格的这几本杂志,都是有其养分的一面,并不互为冲突,在我看来也并不存在绝对的竞争,所以如何使自己变的更好就是内部的问题了。

    回到《博文》自身的问题,还是在选题和选文上,在杂志文章如此之多的前提下,自然不可能篇篇都极为优秀,又因着读者的阅读口味不同,也难于篇篇有爱,但是创刊号上还是明显有一些文章实在不精彩,主编们选稿的时候请再谨慎一些的好,不在乎是不是名家,重点是言之有物,内容不空洞。不足够平衡的文章水准,当改进。我相信一定的修正之后,《博文》不仅依然会保持它的博,在精上也会达到更高的水准。
  •   杂文,闲来读读的。基本都是泛泛而谈的,深度和见解性就不能过苛要求了。
  •   学术性的理论较强,读起来应该挺枯燥。
  •   算是为写论文打基础吧,名家名篇
  •   一般般吧,没有预期的好
  •   本书不乏大家的作品,但是良莠不齐,很多作品缺乏可读性,少数文章有所裨益。
  •   有时候我发现,潜心做一名读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其原因,我想是在这样一个资讯异常发达的年代,仍会有一些图书人和出版人,在做着“沙中淘金”的工作,矢志要将“那些不能错过的文字”编辑成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漓江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系列读物《博文》001号,便是其一。何谓“博文”?简而言之,就是“博采天下”的好文章。说心里话,《博文》的创办者,给自己戴的这顶帽子虽然有点高,有点大,却也让人看到了其开阔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几多年来,《读者》等各类文摘占据了绝大多数普通国人的书桌和床头,也培养了一代代“读者”型思维和文笔的“新青年”。我不是说《读者》等文摘办得不好,我想说的是,都这么多年了,也该有点进步了。就像我家儿子喝奶粉,随着年龄的增长,就算不换品牌,但怎么着也要改喝“高三段”了吧!《博文》,让我欣喜地看到了某种改变。应该说,首当其冲的是她“踏实”的态度,和“深远”的目光。“踏实的态度”是指她立足于“网络时代之大众写作”,力图从普通百姓的普通文字中淘出金子来。这和那些花重金购买重量级人物的重量级文章,编给重量级阶层看的所谓高端刊物不同,《博文》是“亲民”的。“深远的目光”,是指她似乎并不满足于《读者》“小思小悟”的“鸡汤”形象,而是有着“生活趋佳,邦国日进”的开阔胸襟。所以,在《博文》的001号文集里,我看到了诸如“观...点”、“人物”、“往事”、“记忆”、“经历”、“情感”、“访问”、“专论”等极具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的栏目,而所刊文章之触角,则涉及“时论”、“历史”、“经济”、“通俗”、“艺术”等各个生活领域。其开卷之作,是刘瑜的《民意与伪民意》,文章说及“鉴定民意的真伪……在于他们形成意见时讨论是否自由,观念可否多元,信息是否充分。”给人以深刻而明晰的启示;而胡舒立、钱颖一的访谈录《冷静地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世界》,更是对国内“大国崛起”和“伟大复兴”两种情节给予了客观的评述,的确是“不容错过的文字”。另外,周云蓬的情感文字《老爸成小孩》,写得很有音乐感,跳跃回旋的文字里,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博文》的出现,预示着一种可能:《读者》过于“普及”,而《读库》又过于“高端”,《信睿》则非常“白领”,正在随着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读者们,实在是需要一本“既下得厨房,又入得厅堂”的读物,让大家在“生活趋佳”的基础上,实现“邦国日进”的共同心愿。《博文》能做到吗?一切皆有可能。* * * 阅读更多 ›
  •   我是看见刘瑜这个名字才买的,原以为会有很多她的文章,后来发现只有一篇,而且还在她的博客上看到过了。不过借这机会欣赏一下他人的文采或时评也不错,还没有看,应该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   假如你是个比较懒的人,不想花费时间在如烟如海的资讯中,假如你是个比较忙的人,时间每分每秒都很宝贵,不能浪费时间在如烟如海的资讯中,又假如,你还想对身处的这个社会有一点切近的关注,有一个比较理性的了解,那么,《博文》无疑是你的首选了。看看作者的名录,刘瑜、毛颖颖、蔡慎坤、单士兵……钱理群、易中天、张鸣、林贤治……周云蓬、林夕……时政的、学者的、时尚的、流行的……尽在其中。
  •   综合各种声音的一本书,很不错~
  •   平时备上这样一本小书,闲暇时翻阅一下,看看当下的时事点评,读读名家犀利观点,真是一大乐事。
  •   文章既有理论深度,又很有新意,读后引人思考。我期待着《博文-社会·人文002》。
  •   一口气读完,真是痛快。刘瑜、易中天、钱理群、林贤治等等众多名家云集,风格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然后才是学者、教授。在这里,借助他们的慧眼睿思,穿透历史和现实的迷雾,可以读懂中国。从人文的角度看社会,角度独特,颇有现实关怀。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   文章很好,有些有点晦涩
  •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朋友借走了,就没有回来了,好可惜
  •   看完了,很喜欢。。。。。。
  •   内容写得不错,但是感觉市面上很多类型。
  •   这本书纯属是我凑运费的,但是没想到真的很烂
  •   喜欢才买,果然喜欢。
  •   太深了,理论行太强了
  •   感觉很实事 浅显易懂 不错
  •   还不错,可以作为睡前阅读但是感觉有点过时了
  •   如果你对时政感兴趣,这会是本不错的读物,写作水平就不用怀疑了
  •   倒不是说文章的水平,是说题材,比较杂乱:有些我喜欢,有些是耐着性子读的。这样汇编类的书就怕这样,不过也难免,好在都是大家写的,是精华。提醒一声:不是速食读物,看着有些费脑力。
  •   还没仔细看,质量还行吧
  •   眼高手低的产物,选稿标准乱七八糟,全是二手文章,还有些是上千万人看过的。浪费纸张浪费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