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法] 安娜·加瓦尔达  页数:269  字数:223000  译者:金龙格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有法国当红女作家安娜·加瓦尔答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和第一部长篇小说《曾经深深爱过》。
陌生的男女街头相遇调情,而好事却意外被搅了;女兽医遭人强暴,以暴抗暴,把对方的睾丸切下来;没有孩子没有爱情的夫妇在周末度假途中无话可说;大兵在生日晚会上获得一份特别的“礼物”;怀孕妇女满怀喜悦地等着孩子出世却发现肚子里是个死胎;一个已婚男人突然接到他的初恋情人的电话;暗恋女同事的男子在终于赢得她的爱情、准备享受云雨之欢时却不知道如何把沙发床打开;梦想当作家的女人在出版社表示无法出版她的作品时突然瘫痪不起……
本书描绘了一对典型的法国小资形象,他们在享受浪漫生活的同时陷入琐碎无聊的想象或绝望的精神状态,他们总想改变生活方式却又无能为力。作品将现实与理想、悲剧与喜剧融合得恰到好处,在法国出后大受欢迎,销量突破100万册,并荣获2000年度RTL-Lire文学大奖。作者也因此被视为“救世主作家”,法国媒体称“千千万万的法国读者像等待救世主一样迫不及待地等着阅读她们新作”。

书籍目录

序言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圣日尔曼大街上的小艳遇身孕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欧宝汽车安波儿休假今日要闻羊肠线年幼无知许多年过去了沙发床跋曾经深深爱过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生活下去就得学会忍耐。但现代的独立女性不再是被动的忍受,她们独立、自尊。有时陷入烦恼,有时承受苦难,但她坚强的面对,而且也从不放弃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是我爱的人,是我的朋友们,祝她们好运!
  •   这是一幅非常逼真、生动的巴黎风情画卷,它让我怀念那座曾经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巴黎。
  •   这一辑法国小说中比较好的就是《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和《灰色的灵魂》。《我》里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没事看看还行。这本小说是走情节取胜的那一派,并非语言优美派,或许与译者功力有关?
  •   正在看,有点意思,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意味深长!
  •   是本好书
  •      刚开始是被这个标题吸引才看这本书的,看完真觉得庆幸当时挑了这本书。
       我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细致的描写,一役中幽默调侃的形式来描绘人物的性格。我喜欢作者笔下的,虽然渺小的,但是却对自己在某方面有着莫名的自信的感觉。
       最最喜欢的是《曾经深深爱过》,皮埃尔的心理变化刻画的入木三分,究竟是选择家庭责任,社会期望,还是和自己最深爱的人在一起,那个让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那个真的爱自己内心的,那个让自己觉得有存在的意义的女人。最终,皮埃尔选择了做个好人,但若干年之后觉得没有给自己“犯错误的权力”而遗憾。同样的问题如今摆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儿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妻子以外的女人,而自己又十分喜欢这个儿媳,所以才有了故事的发展,即通过自己的关心与交心让儿媳同意留下。
       这个故事,从出轨的丈夫的角度出发,将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产生了同情他的情绪,仿佛心理也在小声的骂他,干嘛不选择另一个女人,干嘛不让自己更加幸福呢?为了所谓的社会期望,自己的形象而牺牲了两个人或许更多人的幸福,真是活该你现在成为了个“笨老头”啊。。。可是骂完你就会突然醒悟,自己如果是那个妻子或孩子或没什么关系的亲戚,难道你还会这样认为吗?你可以保证自己不对皮埃尔外遇的行为加以谴责吗?你突然有种被作者骗了的感觉,可是,你还是忍不住替皮埃尔感到惋惜,因为爱情毕竟没有对错的,遇到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又何其艰难。可是作者似乎很喜欢玩弄读者,那个女人竟然也已经结婚,皮埃尔也是她的外遇?结局很意外,也让人充满怀疑。
       作者毕竟对于爱情是充满希望与宽容的,还好绝大多数爱情故事都有个让人惊喜的结局。
  •     
      
      书名:《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作者:(法)安娜•加瓦尔达
      译者:金龙格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天快亮的时候,我刚刚读完《曾经深深爱过》。屋子里的火炉已经灭了,是我忘了续火。我把《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反扣在脸上,长时间地保持微笑的脸容。在中国北方乡下一所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因为这个温暖的故事,我没有觉察到丝毫的寒意。
      天快亮的时候,“笨老头”皮埃尔刚刚给自己的“公主”儿媳科萝爱讲完自己曾经深深爱过的故事。壁炉一直温暖着巴黎乡下那所没有暖气的老房子, “笨老头”没有忘记给壁炉续上木柴。
      皮埃尔准备讲故事的进程并不顺利。皮埃尔的爱情故事一次又一次被延宕。哈罗德•布鲁姆说:“阅读是一种被延迟了行为。”科萝爱对老公公的故事的阅读被延迟,始作俑者当然是预备好好讲故事的安娜•加瓦尔达。皮埃尔和科萝爱“仿佛达成了某种同谋关系”,读者在他们温暖的壁炉旁边焦躁地等待着皮埃尔的讲述。
      皮埃尔跟科萝爱的关系很尴尬,因为他的宝贝儿子亚德里安刚刚为了另一个女人抛弃了科萝爱。皮埃尔这个曾经“梦想坐电梯上六楼看看”的“老笨蛋”,一反往常的沉默冷漠,他一下子说了很多,仿佛一辈子从没有说过这么多话。皮埃尔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去忧城堡”葡萄酒,皮埃尔准备跟儿媳分享他珍藏多年的记忆,有些事情是要借着酒劲才能回忆起来才敢讲出来的。
      科萝爱本以为老家伙带她去平时过周末才去的乡下房子是为了保全面子,是为了给她赔偿——精神损失费——,是为了跟她谈谈钱的数目。可是科萝爱错得一塌糊涂。皮埃尔的灵魂底层有一个年代久远的结,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皮埃尔一次又一次不小心拉了“那根坏线头”。幸好科萝爱没有任皮埃尔把那根坏线头拉下去,她用愤怒伤心可爱一次又一次阻止了皮埃尔犯下的错误。
      当皮埃尔拉对了线头,“老笨蛋”的话匣子才真正给打开,因为皮埃尔的讲述里出现了一个叫玛蒂尔德的女子。65岁的皮埃尔在二十几年前有过一次艳遇——说艳遇对皮埃尔是不敬的——,应该说是爱情,婚姻之外的爱情。“我从来没有这样爱过一个人”,皮埃尔深深爱过玛蒂尔德,然而皮埃尔并没有足够的爱的勇气。皮埃尔选择了表面上忠于家庭,同时继续与玛蒂尔德在巴黎之外任何可能的地方约会,直到他们约定不再见面。
      曾经深深爱过,皮埃尔尚记得第一次见到儿媳的情景,皮埃尔对儿媳与儿子的分手表示庆幸——科萝爱可以不必再忍受同床异梦的苦痛——,皮埃尔答应儿媳要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去最好的餐馆吃饭。在最好的餐馆里,皮埃尔会不会再讲另一个玛蒂尔德的故事,这得去问作者安娜。
      《曾经深深爱过》(Je l’aimais)是安娜•加瓦尔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2年。安娜•加瓦尔达是年轻的法国女作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现在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位毕业于索邦大学的高材生现在是一位中学法语教师。
      除了《曾经深深爱过》,《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这本书里还包括有十二个短篇。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读者在故事之后的品位,在故事之外的猜测。安娜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不止于此,安娜幽默的语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更让曾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会心一笑。
      在《圣日尔曼大街上的小艳遇》这个小故事里,安娜甚至玩起了“不可靠叙述者”的游戏:“又要写圣日尔曼―德―普雷吗?!”“我”甚至还引用了波德莱尔的《致一位过路女子》:“你们明白我爱旁征博引了吧!!!”安娜也承认,她在接受《巴黎竞赛画报》采访时说:“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叙述者的位置,就像一个目击者。”
      《跋》简直就是安娜多次投稿失败遭遇的其中一次。满怀希望被书商叫去,得到了一盆泼来的凉水,“我”瘫了。然而故事依然满怀希望:“我的稿子今后讲留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的手中”。
      《十日谈》里那十位为了躲避瘟疫而聚在一起的贵族青年男女,在夜里为了打发时间,围着篝火讲述了一百个有趣的故事。然而他们讲故事的目的,颇似中国魏晋文人的清谈,毕竟是超脱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们的日常生活的。安娜不一样,她像无数个曾经无数次被出版社拒绝的文学青年一样,她是一个普通人,她接受采访时曾说:“我的作品是写给法国普通人看的,甚至是那些平时不看书的人。”曾记否,那首俘获了很多人的法国歌是这样唱的:“伊莲 / 我的名字叫伊莲 / 我是一个普通女孩 / 像其他女孩一样”。安娜的小说也是这样写的,不信你也试试看。
      
      
  •     昨天去国家博物馆,路过天安门。乌泱乌泱的人,满街摩肩接踵,密不透风的人,一望无际,从四面八方慢慢靠拢来,你不可能不淹没在人堆里,变成一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符号。天哪,世界上的人太多了。就像蚂蚁倾巢出动一般。可是与此同时,他们又跟你有什么关系呢?看看满世界的人,他们的脸色,他们的眼神与你毫无感应,他们摩擦过你的时候,除了本能的躲闪和皱眉之外,又有哪一点会让你产生亲近的欲望呢?
      除非是在人烟稀少的欧洲小镇上,迎面走过的老人也好,青年也好,会向你投来善意的笑容……可是这些也只是从书上、从电视里得到的经验。那种社会倒是我向往的,人的密度不要太高,否则难免有被推搡、被抹杀的危险。
      在北京的这个假期里,我偶然得到了一本书,安娜·加瓦达尔的《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处在旅行中的人,自然有一种幻想,或者说妄想,企图在旅途中遇见什么人,完全新鲜的、不可知的一个妙人。姑且称为“艳遇”吧。这种心情,就像书名一样“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其实这本书跟这个名字没有特别的关系,书中的小说,也没有一篇是以这个为题的。可是为这本书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又相当恰如其分,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艳遇”的对象,它满足了一个旅行中孤独中抑或迷失在爱中的人的妄想,它十分理解你,像一个知性而独立的女性,可以陪你走一段午后到黄昏,陪你踩着石板路上的夕阳,踏着惆怅的树影,给你讲一段故事,说出你心里的话。
      短篇小说很不错,几乎一天就读完了所有短篇——每一个故事都很别致,用一种朴实无华的方式讲述,有关青春、爱情、疯狂、热烈和失望的一切,都显得晶莹剔透,像被精心切割过的有机玻璃,每一个精致的几何形状小切面都反射着平凡而亲切的光泽,它没有钻石般的锋芒,却更为朴质简洁,透着对人性的谅解和善意,它的边缘不会割痛人,只会在皮肤上留下舒服的触感。
      我喜欢那个把自己笨拙地包装起来作为男生生日礼物的女孩子,我喜欢《沙发床》里那个被嘲弄的和姐妹们同居的男孩子,也喜欢《跋》里面那个写了书却无法出版,最后将稿子送给一个陌生而漂亮女孩的“我”。在生活中,总是那么多的烦恼啊,不快啊,失落啊,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所以这些都预先释然了,我们的烦恼是一种奢侈啊!是不必担心生死存亡,不必为金钱烦恼,不必思考什么是安身立命的哲学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这是一种属于少年的烦恼,轻盈的犹如一场梦,梦醒了以后还是艳阳天。
      最后的长篇《曾经深深爱过》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说来好笑,我是躺在宾馆的浴缸里读完这本书的,快读完的时候,听见手机在房间里不停地响。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被丈夫抛弃了,她的丈夫爱上了别人,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走了。她的公公为了安慰她,请她到自己家小住,并且在这段时间向她袒露了自己深藏在心底的一段恋曲。原来公公在若干年前也曾经爱上过一个女人,这段婚外情本来有足够的力量打破他原本沉闷的生活,使他变成另一个样子。可是为了孩子、为了“责任”,为了看似坚强其实脆弱的妻子,他没有那么做。他的恋人也默认了这个选择,做出了最大限度的牺牲……他们的地下恋情维持了五年多,然而最后彼此都还是深深被伤害了,她离开了他,他则不再拥有快乐。公公最后对媳妇说:也许你是幸运的。
      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而展开的整本书,试图从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角度来探讨婚外恋,而这两个人又很巧妙地不会有直接冲突,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存在的因袭和联系。父亲的压抑和儿子的突破作为对比,婆婆的隐忍和媳妇的痛苦作为对比,还有那个“小三”,其实在这样的三角关系中,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感情动物,都有无私的奉献和自私的打算,人性本来如此。谁都没有错,爱情怎么会错?可是还是错了,错了时间,错了人物,错了方式。
      有人曾经问我:爱情和友情的最本质区别是什么?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区别在于是否有独占性。后来我大概也认同过一个人是可以同时爱上好几个人的——比如贾宝玉,就同时爱着好多个妹妹嘛。可是这样的爱对林妹妹来说就太过心累了,她可以允许宝玉和袭人发生肉体关系,却不能忍受他对宝姐姐或者云妹妹哪怕一丝一毫的神往。鲁迅说:人必须首先生活,爱才有所附丽。我想对于林黛玉这样的女孩子,生活倒成了爱的附丽。
      那么林妹妹错了吗?
      这个问题怎么会有答案呢?
      在爱情里,我们除了彼此温暖之外,也在彼此伤害,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弥补伤痕,这所有的一切,就是我们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方式。
      作者宽容地给了每个人一个开放的结局。书中公公有一段话,大致的意思就是:生命自然会跨越重重障碍,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地繁衍下去。
      其实爱情何尝不是如此?爱在那里,即便我们没有彼此遇见,它还是要在别处寻找绽放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绚丽。
      我不知道我会以何种方式去爱,也不知道我会爱上一个怎样的人,更不知道我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可是,我知道,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手机的响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连忙湿漉漉地从浴缸里站起来……
  •     ——纯属杂想,与书无关,祭奠两年前的自己
      
      但愿有个地方有个人在等着我。这是安娜 卡瓦尔达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的名字。这是我在QQ签名档上的留言。
      
      有人问我为什么留这样的话,好像让人产生歧义。我说因为对现状不满意,因为希望能有所改变。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让我在现实中无路可退的时候,还能有所寄托。
      
      小时候,我们家住的房子有上下两层,站在二楼的窗边上,整个小镇的颜色尽收在眼底,可能因为总是在黄昏的时候眺望,印象中的小镇总是灰蒙蒙的,安静的小河和小桥,偶尔在河堤上还有洗衣服的女人,那时候最高的楼是镇中心广场上的电影院,黑色的瓦楞飞扬着伸展向天空。比电影院屋檐更高是电线杆,那些水泥的柱子像金箍棒一样高高地指向苍穹。因为回忆,这些景象现在在我记忆变得愈发清晰起来,却更加让我恍惚的觉得像是一个遥远的梦。梦里主角的那个小女孩,托着下巴靠在窗口,空旷的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电线,追随着一两只孤单的小鸟,变得茫茫然,直到母亲喊我吃饭的声音把我唤醒。很早,我就知道,这样一种状态叫发呆。可是冥冥中,总觉得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我的家,那里的爸爸妈妈也在等着我,等着我回去,等着我吃饭,等了那么那么久……
      
      后来,我们家搬进自己的房子,离开了那幢租的两层楼。四层的居民楼,我家住在最底层,我再没有眺望远方的地方和时间,生活节奏对一个孩子来说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考试,升学,升学,考试,我开始遗忘那个或许存在或许虚幻的远方的“家”。只是在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幻想和想念那些遥远不曾相识的人儿。
      
      我经常感叹生命的神奇,生活中无数的可能性构成了现在的我。或者说,是在我无数次的选择后,我成了现在的我。那多在他的小说中这样解释现实和可能性。每个人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就像以他本人为中心发出无数条辐射线,而现实是所有人的辐射线交汇的那个点。人们总是在感叹,如果当初不怎么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一面又告诉自己这样子的如果是不会再发生的,这样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就不会再有另外一种甚至无数种时空,将我们这个时空中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有没有一双超然的眼睛在注视不同时空中的我们不同镜像的成长,当我们为了一次痛苦的选择反侧难眠的时候,它却始终在轻轻地微笑,而它的名字是不是恰好叫上帝。这样的假设又是很可怕,如果每一个人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衍生出两个时空,那时空将以几何级的速度不断地增长,那不同的时空和时空间会不会发生拥挤,或许我不该以此时此地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时空概念去理解那时那地的所谓“时空”。
      
      是的,我已经开始分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了,究竟是不是相信会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等着我。可是,就像是席慕蓉生命中的那只小白船,重要的并不是它究竟来过没有或者会不会再来,而是它曾经给过我们在等待中的希冀和美丽。
      
  •     初中的时候看的,那是我很早对法国的印象。很喜欢整本书的风格,很诙谐。最后这本书被弄丢了,回书店去找也没有了,很失望。
      很喜欢《沙发床》和《欧宝汽车》,感觉很荒谬中带着柔软的懒散。法国故事都有点戏谑的成分,很是招人喜欢。
      喜欢这本书把戏谑这个度拿捏的很好。很现实,又很遥远。
  •     说实话,其它的故事给我印象都不深,我是只为那一个故事买这本书的;那个故事叫作“很多年过去了”。
      
      文章很短,但十几年的时光却在那些字句中缓缓走过。一次生离,一次死别。抛弃,怀念,悔过。太晚了。
      
      那些平静中的点滴:他开车,总是不由自主地驶向她住的地方;她偷偷跟踪他的妻子,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漂亮,而且很快乐”;她最后一次感受他的气味:“别转过身来,我求求你..."
      
      这个故事,这些情景,也在我们心里发生过。不过在每个人心里是不同的地点,人物,细节。跟随那些文字,再一次走进记忆的深处,了却一个梦。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生活下去就得学会忍耐。但现代的独立女性不再是被动的忍受,她们独立、自尊。有时陷入烦恼,有时承受苦难,但她坚强的面对,而且也从不放弃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她是我爱的人,她们是我的朋友们,祝她们好运!
  •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法国女作家安娜.加瓦尔达的成名作。译后记里说,“此书刚出版时也并没有在媒体上产生多大的反响”,出版安娜作品的出版社“是一个每年就出十来本书、把出版作为业余爱好的小出版社”,“这个出版社的社标就是一只懒猫躺在书上睡觉”。这些倒真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手头的这本书是漓江出版社出的。一共包括十二个短篇和一个长篇。书里的人物书里的故事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整本书里都有一种非常真切的情感在里面,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位作家不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全身心投入在生活里,善于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汲取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并表达出来。
      
      十二个短篇涉及了各个层面的人物:学生、店员、士兵、兽医、怀孕中的主妇等等等等。
      
      《身孕》讲述了一个孕中的主妇,她幸福着她的幸福,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一切顺利。她忙着家事,帮着筹备表妹的婚礼,带大儿子去买开学要穿的鞋子,一切庸常而平实的日常生活。可是快到第六个月时,产检时发现,胎儿停止发育了,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只能做引产拿掉那个已经没有生命的小东西了。“她在汽车上哭了很久,但有一件事她是确定的,她不会把婚礼搅黄。为了别人,她自己的不幸可以再等两天。”婚礼如常进行。她把自己和全家打扮齐整去参加。
      
      “一个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年轻女人兴致勃勃地走过来,她不认识,肯定是新郎那边的客人。
      
      那女人完全出于本能地把手平放在她的肚子上说:‘可以吗?……人家说摸一下会带来好运气……’
      
      你希望她怎么做呢?她尽量挤出一个微笑,显然只能这样做。”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是啊是啊,还能怎么样呢?喜欢这个故事,淡淡的,轻快的,没有撕心裂肺抢地呼天,没有那么戏剧性,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故事,《跋》。一个快活的家庭主妇,梦想做一个女作家,从她开始写作那天起,LG就开始叫她“玛格丽特”。她写着,憧憬着。战兢兢把稿子投出去,然后开始梦想发表的一天。然后,编辑约她见面了,她兴奋,又强抑着,假装平静的过去谈,心里已经设想到了签名售书之类的事情了,想着穿什么衣服的小细节,可是编辑实际上是告诉她,稿子虽然有些可取之处,可是离出版还是有距离的。失望了,多失望啊!她走出来,阳光好得很,广场上坐了个等人的美丽女孩,她走过去,把她的稿子送给了那个女孩――
      “‘给。’我说道,‘是个礼物。你看看它,时间就不会显得特别慢。’
      
      “我相信她向我道过谢,但我不确定,因为她并不是法国人!……这让我很难过,我差点又过去把我那份无与伦比的礼物要回来,后来……我又一想,那又何必呢,我越走越远,我甚至感到很高兴。
      
      我的稿子今后将留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的手中。
      我觉得很欣慰。
      有那么一点。”
      
      嗯,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她的书了?她轻松、自然,简单、快活,没有那么多矫揉造作的东西,也没那么沉重。
      
      后面那个长篇也很让我感动,叫做《曾经深深爱过》。丈夫跟别的女人跑了,不善言辞的公公带着她和两个孩子来到了郊外的别墅,试图安慰她。给孩子们买了她们梦想中的粉红色公主裙子,给她做好吃的意大利面,可是她终于爆发了,“你们家所有人都在伤害我!”终于,她的突然爆发的哭泣引出了公公曾经的一段往事――
      
      “‘那年我42岁,但我已经觉得自己很老了。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老。只有保罗一直是年轻的。保罗永远年轻漂亮。
      ‘可我是皮埃尔。当牛作马,辛勤工作的皮埃尔。
      ‘十岁的时候,我的脸已经像现在一样了。同样的发型,同样的眼镜,同样的手势,同样的小怪癖。在十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吃奶酪的时候换盘子,我想……
      ‘42岁……42岁的时候对生活还有什么期待呢?
      ‘我吗,没有任何期待。我什么也不期待。我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永不停止。工作是我的伪装,我的盔甲,我的借口。我不投入生活的借口。因为我不怎么喜欢它,生活。我觉得我没有生活的天分。
      ‘我为自己想出一些困难,一些要翻越的大山。非常高的山,非常险峻。然后我卷起袖子。我翻越过去,然后又想出别的来。我并没什么野心,我缺乏想象力。’”
      
      公公的外遇发生在42岁。在他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了的时候。我不喜欢外遇这个词,可以的话,我想叫它真正的爱情。公公在年轻的时候碰到一个女孩,然后结婚、生子,然后,在42岁的时候碰到了他生命里的爱情。公公的故事令女主人公平静下来。故事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诸如丈夫外遇妻子该怎么办的答案,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的。作者也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她只是轻轻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也正因为这样才使我更喜欢这本书――《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我也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     一本书得成功总要得利于内容.这本书做到了.虽然畅销仅限于法国,可我要说这确实是不可多的的好书.
      也许这样的书才能吸引我.平凡的力量仍然可以巨大.只可惜我们的作者却注意不到平常生活,纷纷提笔聚焦在不是奇幻便是望族的方面.难道是我们的生活太平凡以至于不得不添加浓郁的调料吗?或者是法国人的生活过于丰富多采而要去寻找一种平凡吗?
      货架上这本书并不好销(这是我看到而且店员也这么说),有很多人没机会阅读它,我觉得是种遗憾(我太喜欢了,而且这本书还包括安娜在2002年完成的一部中篇,同样感人).可能这只是一个过程.没有精美的封面,没有过多的宣传,静静地立在书架上也就没有关注.
      各人有不同的品味,我就不多罗嗦了,不过这本书确实值得一看,或者仅仅是一翻!
  •     每本畅销书都是一个传奇。
      
      请想象:在文化气息浓郁的法国,一位年仅29岁的女作家的处女作,由一家不起眼的小出版社Le Dilettante出版……《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竟不可思议地创下百万销量,并荣获RTL-Lire文学大奖。其魅力究竟何在呢?读完这本由十二个小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你或许就会明白。
      
      《圣日尔曼大街上的小艳遇》讲述了一对陌生男女街头邂逅,却被手机搅了浪漫约会的故事。安娜·加瓦尔达由女性视角出发,频繁的心理描写屡屡猜透男人的心事,幽默嘲讽的笔调将“城市爱情仪式”调侃了一番,远比佛朗索瓦·萨冈写得妙趣横生。
      
      《身孕》、《休假》、《沙发床》则由平淡无奇的生活情境出发——女人怀孕、男人服兵役休假归来、办公室里的暗恋——却在结尾处滑向令人意外的结局:妇科医生的一句“出问题了”带给孕妇不幸;男人的生日礼物竟然是一个美女;正欲云雨的男女却不知如何打开从Ikea买来的沙发床……就这样,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在安娜·加瓦尔达的笔下呈现出其充满历险和意外的一面。
      
      在《羊肠线》中,安娜·加瓦尔达走得更远。遭人强暴的女兽医用羊肠线将强奸者结扎。“手术做得非常认真”,作者如是说。
      
      《许多年过去了》是个略带伤感的故事。旧爱在时隔多年后突然来电,然而她并非要再续前缘,而只是身患绝症,想最后再见他一面。安娜·加瓦尔达在文中不断变换着叙述者的人称,有时是“他”,有时是“我”,仿佛常常从自己创造的角色中抽身而出,从局外人的视点观照自身一样。
      
      《跋》并非真正的跋,而同样是一篇小说。但小说中的人物与作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作品屡遭退稿的女作家竟然瘫痪在出版社的坐椅上,久久无法站起,最后干脆将稿子送给了街上的陌生人,但很不幸那人竟然是个外国人。其不被理解的隐喻藉由这个颇具黑色幽默的结局不言自明。
      
      安娜·加瓦尔达是个描写城市日常生活的高手,她敏锐地发现了许多看来不起眼的体裁,将之放大。她写出了城市人的生存状态、日常生活的仪式感和人际关系的亲密与疏离。正因为此,读者不难在她的故事找到自己,也许这便是她畅销的秘密吧。
      
  •   匆忙过往,如何继续,如何选择,已经变得飘渺,顺其自然要自己想要的。梦或许远,却不能少却憧憬的心。还好,世界还有些人又梦。等待也就成了梦的一部分。
  •   写得真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让我在现实中无路可退的时候,还能有所寄托。 ”我也想有这样一个寄托,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
    生活中是有无限可能,而且下一次选择会更好~
  •   哈哈:)我还没读完呢,你就来写了~~~~
  •   如果真有坚强的肩膀可以依靠,谁愿意做独立女性。
    那样多辛苦
  •   生活是无情的。就算有个人的肩膀可以依靠,谁能保证将来他不会被生活击垮呢?幸运得有个肩膀可以依靠是一回事,独立而坚强又是另一回事。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为什么不自己多掌握一些自己的命运?再说,优秀的人会相互吸引,要想有个好的肩膀依靠,自己也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冲破风雨以后焕发的光彩,更能吸引人们的注目,所以我想浴火重生的凤凰更容易得到幸福。总之,独立自强一点没什么不好,人生会多一些选择,少一些被动。
  •   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太独立。反正都这么独立了,又何妨再走多远一步呢?然后发现这样成了一种习惯,成了自我保护的借口。
    可能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
  •   唉..........LZ是个理想化的家伙
  •   这本书的名字...最迷茫的那段时间倒真是迷恋过
  •   兄弟,你感受很深么
  •   很深呀,生活这潭水就是这么深
  •   有时,真想没那么独立,可以去依靠,心安理得的依靠。可是生活啊,总是会把你逼到某个位置。好还,还有梦想,遥远但愿可及的梦想。
  •   喜欢你的描述,我会找来看看的.
  •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   我想我只是一直静静地等着谁
  •   去年找这本书,今天总算出了~
  •   有幸在我刚期待,它在中国刚出版就买到了,呵呵...
  •   一年前看的,超喜欢这本书
  •   在哪里可以买到呢?
  •   图书馆看到,只因为喜欢这个名字
  •   同上,在图书馆看到,因为喜欢这个名字,其中的小故事也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