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

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德)尼采  页数:336  字数:272000  译者:田立年  
Tag标签:无  

前言

  尼采,一位应该被超越的伟人  莫雅平  面对一座万仞高山,我们常常会有说不出多少话来的感觉。同样,面对德国近代哲学家、诗人尼采(Nietzsche,Friedrichwillhelm,1844-1900),我们也有类似的感觉。这个尼采,他曾宣告:“上帝死了!”使西方世界大为震撼。这个尼采,他大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真正理解他的却只是极少数人——他终其一生都与孤独为伴,像很多不幸的天才一样。曾深受尼采影响或对他极为推崇的,既有弗洛伊德、萨特、加缪、海德格尔、萧伯纳、梁启超、鲁迅等文化巨擘,也有希特勒等反面巨人——希特勒曾亲自拜谒过尼采之墓,并曾把《尼采全集》当作寿礼送给另一位大独裁者墨索里尼。  尼采学说的复杂性,尤其是二战时纳粹分子对其学说某些部分的肆意曲解和利用,一度使尼采几乎成了“恶魔”。然而,尘埃落定,今天我们终于逐步对尼采有了一个更公正的认识。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网上投票选举“千年十大思想家”,尼采的名字便赫然在榜,同时入选的还有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尼采无疑是一位伟人,一位值得我们带着批判精神去学习研究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伟人,一位有待也应该被后人超越的伟人。  尼采其人,首先值得我们研习的是他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永远具有人性光辉的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在精神寄生虫们依附于苏格拉底等古代大师的十九世纪,尼采却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学说表示异议,这当然是需要超群的勇气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西方世界,尼采发现基督教约束了人性,腐蚀了人心,因此他进行“价值重估”,不仅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斥之为“最要命、最蛊惑人心的谎言”,而且还发出惊天动地之语:“上帝死了!”无疑这需要更加非凡的勇气,因为这样做在中世纪意味着上火刑架,即使在相对更开明的十九世纪,也会为千夫所指!  如今的世界,各种理论风行,偶像崇拜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甚至连邪教都能一呼百应——现代社会的症结,就在于物质的发达已使很多人因智性活动的减少或因思想程式化而逐渐失去了个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失去了个人的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今天,我们真应该听听尼采一百多年前是怎么说的:“神是一种假想,但我希望你们的假想别超过你们创造意志的范围。”单从对人类的精神奴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就无愧于伟人的称号。  尼采的学说,精华与糟粕并存,他的“超人哲学”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权力意志”便是如此。尼采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崇拜英雄,呼唤强有力的超人出世,认为普通人是粗制滥造的产品,主张由“高等人”统治世界。在个性受到压抑甚至被泯灭的时代,读尼采是极有意义的,因为他极大地张扬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假如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能自励自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即使是在没有人性压迫的时代,读尼采也同样有意义,因为改良人口素质始终是人类进步所必需的。  尼采的“超人哲学”作为一种英雄主义学说,无疑有其颇为可取的一面。几乎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因为在知识、智慧和胆略起决定作用的特殊时空下,一个英雄或杰出人物常常胜过千军万马。但是,尼采的英雄主义又是极端的、褊狭的。因为与英雄生活在同一天空下的绝大多数人毕竟是普通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没有普通人的衬托,哪里还有“英雄”之说呢?如果英雄与普通人不共戴天,像尼呆主张的那样要向庶民开战,天下必定大乱,英雄也难以继续当英雄。英雄人物善待普通人,这种仁慈即使是出于被迫,也是英雄得以长期自保所必需的。在有奴役的地方,谁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不知尼采是否想到过这一点。尼采说:人应该生活在山顶。假如“超人”或“高等人”是人类之山的山峰,而山峰要摒弃它赖以耸入云天的山体,这不是很可笑吗?  “超人哲学”导致了尼采对贵族政治的极力推崇,这就决定了尼采的反民主倾向。这与历史大潮显然是悖逆的。尼采主张由“高等人”统治世界,希望建立“一个以最严酷的自我训练为基础的庞大的新贵族社会,在那里有哲学思想的强权人物和有艺术才能的专制君主的意志要给千秋万代打下印记”。这作为一种个人信念和主张,本来也无妨。遗憾的是,它被希特勒等进行了别有用心的利用(纳粹鼓吹日耳曼民族为最有资格统治世界的优等民族,其实尼采并不过分赞美德国和日耳曼民族),结果给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灾难。这罪,当然不在尼采,因为尼采只是一个思想者。(只有黑暗专制的社会才把与众不同的思想者作为异端予以排斥和迫害。)  从尼采的“消灭千百万个粗制滥造者以塑造未来的人”的主张看,尼采是缺乏宽容精神的。这或许与他对基督教的“博爱”与“同情”的教义颇为反感有关。他认为真诚、主动的博爱是不可能的,那不过是恐惧的结果、被动的产物:我害怕他人会伤害我,所以我使他确信我是爱他的。假使我坚强一些、大胆一些,我就会公然表示我对他当然的轻蔑。诚然,尼采此说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毫无条件的爱的确是难以想象的——即使只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安慰而行善,其中也有利己的一面,更何况基督教许诺了那么大的一个天堂!然而,尼采主张消灭弱者和劣者,未免过于偏激,谁能在所有方面超过别的人呢?假如人与人的关系只能以敌意为基础,有几个人还愿活在这世界上呢?中国古代政治强人、诗人曹操有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一种植根于孔孟“仁爱”理想的理想性情怀,尼采这位苦坐书斋的教授、诗人恐怕是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尼采的学说具有浓厚的“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色彩。尼采是冷酷的。  尼采对爱与同情持否定态度,这最典型地体现在他对女人的态度上。他向来对女人颇多微词。他说:“男人应当训练来战斗,女人应当训练来供战士娱乐。其余一概是愚蠢。”他在作品中借老妪之口说:“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他是把女人当作劣者和弱者来鄙弃的。不知他对抚育他的母亲持何态度。在他眼中,女人不强也不美。他说:“有什么比赖凶猛而发出光辉的老虎更美的呢?”他崇尚的是强力的美。有意思的是,他视爱为恐惧的产物,以强悍为美,然而罗素却认为尼采对女人的态度折射出了他自身的某种虚弱——尼采终身未娶,有人怀疑他患有厌女症或恐女症。在现实的女人面前,尼采或多或少有弱的一面,尽管他在精神领域完全凌驾在她们之上。古希腊神庙有箴言曰:“认识你自己。”看来这句话对尼采也同样适用。  尼采的著作里颇多惊世骇俗之语,因而恶之者斥之为“狂人”。设身处地想想,我们真的应该谅解他的偏激之处。他自幼身体多病,35岁时已不得不因病退职,44岁时精神失常一,此后大部分时间在精神病院度过,并且至死不愈。他是一个不幸的病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一个病人的偏激呢?相反,我们倒是完全应该对尼采表示充分的敬意。一个病人居然有那么强的生命力、那么可贵的独立人格和那么无畏的批判精神,居然能写出那么多富于独特见解的著作并对同时代及后世的人们产生振聋发聩的深远影响,这难道不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吗?难道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尼采在哲学、美学、诗歌等众多领域都有独特建树。近一百年过去了,时间已证明尼采是一位伟人。同时,尼采本人和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又决定了尼采是一位有待也应该被超越的伟人。尼采说:“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同样,尼采也是应该被超越的,虽然造就一个尼采这种级别的横空出世的人物,光靠个人的努力显然不够,还需要时代的合作。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你们尊敬我,可你们尊敬的人某一天倒下了那又将如何呢?当心啊,别让一根雕像柱把你们压死!”假若有人能在某方面超越尼采,推崇强者的尼采如在地下有知,料想是会感到高兴的。  超越前辈伟人是历史对后人的要求,不然人类还有什么进步的希望?而超越的前提是认识,是批判性的扬弃,对尼采也是如此。彻底地探索和了解尼采的整个体系,无疑是有关学者的重任。但即使是彻底了解了尼采,也仍然是不够的。前不久有朋友极力推崇国内学界一名人,赞其率先向国人引进了国外多种热门理论。我问朋友那位仁兄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体系,因为那更令我感兴趣。朋友说:“你的要求太高了。”在如今的文化界,号称“学富五车”之士不少,而真正具有自已独特独立见解和思想开创性的人却太少了。要想在某种意义上超越尼采等前辈大师,我们多么需要真正的思想者,多么需要尼采向我们昭示的思想者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开创精神啊!这三种精神对我们来说,甚至比尼采的学说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意味着“自由”!  当然,对一般读者而言,读一两本尼采著作,能够对尼采的思想作有益于自己的人生的理解,也就够了。比如说,简单一点,认定尼采的“超人哲学”就是说“人应该自强不息”,然后在人生旅程中实践它,这样也就没有白读尼采了。吸其精华,为我所用,何在乎是否不求甚解!有时候,读书而不求甚解,也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境界。不是吗?  凌晨三点五分完稿于桂林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内容概要

面对一座万仞高山,我们往往说不出多少话来,感到赞辞是多余的。面对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D0),这位德国近代大诗人、大哲学家,我们也有同样的感觉。    这个尼采,他宣告:“上帝死了!”曾经使整个西方世界震撼。这个尼采,他的“超人哲学”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深受他影响的思想文化巨人有:里尔克、弗洛伊德、加缪、萨特、海德格尔、萧伯纳、梁启超、鲁迅,等等。    尼采一生饱受漂泊和病痛之苦,最后是在精神错乱中了却残生。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学说常常受到误解和歪曲。德国纳粹分子曾把他的学说肆意曲解为法西斯的理论支柱。希特勒曾亲自去拜谒尼采之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近代诗人、哲学家。他宣告:“上帝死了!”彻底动摇了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石,他高蹈的“超人哲学”与酒神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之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快乐的科学》、《曙光》、《权力意志》等。尼采既有哲学家的深邃洞见,又有诗人的澎湃激情。深受他影响的思想文化巨人,有里尔克、萧伯纳、弗洛伊德、加缪、萨特、海德格尔、梁启超、鲁迅等。尼采和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同时荣获“千年十大思想家”的盛誉。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田立年前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章节摘录

  8  变形。——拉斐尔天使手巴人类划分为三类:痛苦不堪的可怜虫,自以为是的梦想家和热衷于超自然事物的疯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已经改头换面,拉斐尔天使也当刮目相看:他将看到一种新的变形。  9  所谓习俗道德。——与人类千百万年来的生活方式相比,我们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相当不道德的时代:习俗变得如此惊人地没有力量,道德感变得如此稀薄和高高在上,以至于我们可以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随风消逝了。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要想得到对于道德起源的真知灼见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就是我们得到了这种真知灼见,我们事实上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它们,因为它们听起来是如此有伤大雅或有可能葬送道德!例如,下述基本命题就是这种情况:道德完全是(因而也仅仅是)对于作为行为和评价的传统方式的任何可能习俗的服从。哪里不存在传统,哪里也就不存在道德;传统决定生活的程度越少,道德世界的范围也就越小。自由的人就是不道德的人,因为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他都一意孤行地依靠自己而不依靠传统:所有原始状态的人类都把“恶”与“自由”、“个人”、“任意”、“异常”、“新奇”和“不可预料”等当做一回事。以这些初民社会的标准看,如果一种行动之发生不是传统使然,而是出于其他动机,例如出于对于个人有用的动机,它就应该被称做不道德的,而行动者本人也觉得它是不道德的,因为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服从传统。何为传统?传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我们之所以听命于它,不是因为它命令的内容对我们有利有益。而是因为它命令。——对于传统的这种感情与一般的恐惧感的区别在于,它是对于一种发号施令的更高的智慧的恐惧,对于一种不可理解的无限的力量的恐惧,对于某种超个人的东西的恐惧——一种迷信的恐惧。在古代社会,举凡教育、保健、婚姻、医疗、耕种、战争、开口讲话和保持沉默,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神之间的沟通等等等等,无一不属于道德的范围:它们要求个体服从指令而不考虑作为个体的自己。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习俗是无所不在的,谁要想从中脱颖而出,他就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去做立法者、医士和某种神人:这也就是说,他必须自己动手创造习俗——一件可怕至极和危险至极的工作!谁是最道德的人?首先,是那些最经常地服从律令的人,他们像婆罗门一样,不管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律令,随时准备鞠躬尽瘁,一显身手。其次,是那些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服从律令的人。最道德的人就是为习俗做出牺牲最大的人;但是问题在于,什么是最大的牺牲?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几种不同的道德类型;不过,最经常服从的道德和最困难服从的道德的分别仍然是最重要的分别。那种以最困难的服从为标志的道德的动机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让我们还是不要自欺欺人吧!自我克服之所以必要,不是因为它可以为个体带来有益的结果,而是因为只有这样,习俗和传统的暴政才能够在个体愿望和个体利益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牺牲个人——这就是习俗道德的残酷无情的命令。另一方面,那些追随苏格拉底的道德论者,他们提供给个人一种自制和节制的道德,作为个人谋求他自己的利益的手段和打开幸福之门的私人钥匙,实为异端邪说——如果我们觉得并非如此,那是因为我们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慢慢成长起来的:他们相继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代又一代习俗道德的卫士的眼中变成了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割断了他们自己与群体的联系,成了不道德的人和最深刻意义上的恶人。因此,对于每一个真正的罗马良民来说,所有“汲汲于他自己个人的拯救”的基督徒都是邪恶的。在所有存在群体因而也存在着习俗道德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相信对于伤风败俗行为的任何惩罚,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都是有关的群体:这是一种人们在其面前如此诚惶诚恐地加以探究,而其表现形式和限制条件又如此难以理解的超自然的惩罚。群体可以强迫个体为其行为造成的直接伤害赔偿另一个个人或整个群体;它也可以因为个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假定的后果、所引起的神的震怒而对个体进行某种报复——但是对它来说,个体的罪过首先是它自己的罪过:它接受惩罚作为对它自己的惩罚。——“如果对于这类行为听之任之,”所有人都痛心疾首,“习俗还算什么习俗?”每一种个人性的行为和每一种个人性的思想方式都唤起了恐惧;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由于被人——确实也被他们自己——目为坏蛋和害群之马,那些出类拔萃的和充满创造力量的不可多得的人才所忍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在习俗道德的统治下,每一种创造性都不得不背负起良心的十字架;因此,直到目前这个时刻为止,最优秀的人一直生活在一片本来不应该那么暗淡的天空下。  10  道德意识和因果联系意识的此消彼长。——道德意识随因果联系意识的增加而减少:人们一旦认识到事物的必然结果、知道如何从所有偶然的和不重要的结果中把它分离出来,那么,迄今为止被当做习俗基础和被人们信以为真的无数想象中的因果联系也就不再能够存在了——实在的世界远远小于想象中的世界——随着世界上的焦虑和限制的减少,对于习俗的敬重相应地也就有所削弱:道德正在经历一个衰落的过程。另一方面,谁要想增强道德,他就必须知道如何使结果成为不受人们控制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个尼采,他宣告:“上帝死了!”曾经使整个西方世界震撼。这个尼采,他的“超人哲学”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尼采,一生饱受漂泊和病痛之苦,最后在精神错乱中了却残生。在这部著作中,尼采一如既往地激烈地批评了我们时代的道德思想和道德状况。你将看到一个工作在地下的人,一个挖掘、开采和探索地下世界的人,他谨慎、不动声色和不可动摇地向前推进,拯救自己的曙光……

编辑推荐

  在存在主义的演讲过程中,尼采占着中心的席位。如果没有尼采的话,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并且,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结论,听来也像是尼采遥远的回音。——考夫曼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尼采的学说,诚然是驳杂不醇,有些地方很危险,然尼采仍不失为大哲人。他的道德论超人说,多少含有几分真理。他的艺术论和科学将来问题,宗教将来问题更显得他有哲人的天才。——茅盾《尼采的学说》  《曙光》是尼采反基督教“道德”与“真理”的力作,副标题是“论道德却是偏见”。该书由富于洞见与睿智的格言和精辟的论断组成,文辞凝练隽永,风格狂放不羁,常常以四两拨千斤,是尼采的代表著作之一。  《曙光》涉及社会人生的众多方面,从结婚问题到基督教,从教育问题到爱国心,从道德奴性到灵魂的拯救,无不从人性入手,发微掘奥,振聋发聩。虽然是唯意志论者、唯心主义者,然而在《曙光》中尼采却有很浓的唯物色彩。此书作于1881年,尼采的“永恒轮回”的思想便成形于此时。“永恒轮回”在尼采哲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想深入理解尼采,《曙光》不可不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曙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