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黎乔立 页数:295 字数:390000
前言
读中小学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追溯原因,往往是因为早期家庭教育停留在表浅层次。因此,在孩子尚处于幼儿期,从事深层教育的“动力教育”就应当开始。 “动力教育”,几年前我曾在《广州日报》理论版提到过。现在,这本书将要系统地介绍这个教育思想。 但要介绍这本书的思路,还只好从我国多年的教育改革谈起。 主张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已经在我国搞了30年,现在学生的素质是不是比上一丽代人好得多了?不见得。 那么,这30年的教育改革,能称为成功的改革吗? 答案恐怕是:不能。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很多。据调查,不是没有工作,而是缺乏“适合”的工作。于是,“啃老族”大量出现。“啃老族”的大量出现,对中国的教改绝对是不良信号。 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调查表明,这些未来的劳动者相当普遍地缺乏自信,缺乏理想与雄心,缺乏迎接挑战的顽强毅力和必须具备的创造精神。 能够大学毕业,从教育的测量看应该是成功者了,但从社会需求的测量看却仍有大比例属失败者。 失败的人太多了,教育,你的问题在哪里? 反思教育,总结失败教训,时候应该来临了! 本书提出的“动力教育”,是这个反思的结果。 “动力教育”的反思,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育理论。这一方面又分为两个部分。
内容概要
《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动力教育》由黎乔立著,这本书涉猎很广,众多教育心理的理论著作都被关注。作者井非简单地罗列这些著作,而是从自己的深入理解出发,抓住要害,揭示这些影响颇大的论著之精髓以及其中不足。更为难得的是,黎乔立批判、继承前人论述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编 “动力教育”的理念
第一章 “种植学习热情”的提出及其在网上引起的讨论
第二章 动力教育的性质和方法
第四章 动力教育对教育与游戏关系的新观念
第五章 动力教育也是心理能量学的教育
第六章 为什么动力教育要求教育者补上深层心理学的课
第七章 动力教育的教育原则
第二编 保护我们民族的宇宙蓝精灵
第一章 品德的开端
第二章 自卑感与成就动机
第三章 个性——群性
第四章 保护我们民族的宇宙蓝精灵
第五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
第六章 学龄儿童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
第三编 从家庭到学校
第一章 “德智体”的素质目标应该改革了
第二章 对幼小衔接的建议
第三章 减负之后怎么办
第四章 我们的孩子不能做笼中小鸟
第五章 小班制教学是对经济转型的投资
第六章 教育改革应当是我们民族传统的革新
第四编 云霞的采撷
第一章 赏识教育——一种有待展开的动力教育
第二章 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第三章 本书对皮亚杰认知结构阶段论的补充及潜结构问题
第四章 动力教育与审美生理学的关系
后记 我不是分数挂帅的“受惠者”
章节摘录
“捅到了美国的痛处”这句话其实很不准确。因为能够代表美国教育思想的美国教育专家们恐怕不会为这本书而感到痛苦。不过这本书确实会引起许多普通美国人担心,担心在人才竞争上美国搞不过中国,更担心自己的孩子竞争不过华裔的孩子。 的确,对一般美国人来说,这个“虎妈”是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大学教授的“战歌”如果是文化上的挑战,如果挑战的对象是一般教育水平的美国父母,不少人被她的来头吓倒,是一点不奇怪的。他们大概未必知道,一位名牌大学的法学教授,心理学的知识可能无法超过一名普通小学教师。 “虎妈”蔡美儿在心理学上的缺点是缺乏深层心理学的观念。在她看来,美国人普遍重视的儿童的自尊是毫无意义的。她逼7岁的孩子学钢琴,弹不好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她自呜得意地告诉记者:“我每时每分都得软硬兼施,用尽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一切办法,让她们做一些现在不乐意、但将来有益处的事情。”(《羊城晚报》2011年2月9日)这种损伤孩子的教育法,显然是基于一个观念:孩子没有自尊可言,即使有自尊,这个自尊也没有尊重的必要,因为父母有充分理由这样做,这个理由就是:只有这样孩子将来的人生才能顺利成功。 这似乎是中国传统的“严师出高徒”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主张。这些主张虽然也曾有过辉煌,但毕竟这些主张里没有注意到儿童“自我”的存在和“自我”的动力性。这在本书的前面已经批判过。 有人会说,这种中国式的复古教育看来在今天仍然可行。蔡美儿的两个孩子不是教得挺好吗?然而这样说的人没想到,按这种教育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会好的。因为这种教育法对儿童是极大的压抑,孩子会训练得“乖”和“听话”,却缺乏交际能力与创新能力。蔡美儿说过,等女儿长大后,会把选择权还给她们。还说,她最近同意女儿辞去乐团里的第一小提琴职务。看得出的是,她女儿现在已即将是大学生了,但妈妈不同意的事情仍然是不敢做的。这样缺乏独立性的青年人,又怎能有创造性呢?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