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集林,李喜所 等 著  页数:716  
Tag标签:无  

前言

  留学是一种异国教育,即别国的学生留在某一国家学习。唐朝时期,日本来华的遣唐使常带一些青年学生来中国读书,为了系统而深入地研讨中国文化,这些遣唐使回国时总要留下不少青年继续学习,习惯上就称他们为“留学生”。久而久之,留学生就成了中国人出国学习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其中虽然也有“留洋生”、“游历生”、“洋学生”等各种称呼,但只有“留学生”一词被普遍认可。要溯源中国的留学生,出现得并不晚。早在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东来,常有一些高僧往印度研习佛学经典,开创了中国留学的先河。但毕竟人数少,影响也有限,没有形成气候。宋元明时期,极个别的中国青年通过特殊的渠道,也有涉足海外求学者,来华留学的外国人也偶尔有之,但相关记载甚少,描述他们的足迹相当困难。清代前期,一些青年往欧洲学习神学,和传教士关系密切,不过人数也少得可怜。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留学,或者说把留学作为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留学教育只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  1847年,容闳、黄胜、黄宽在美国传教士布朗(Rev.S.R.Brown)的帮助下由香港马礼逊学校往美国留学。黄胜因身体原因,提前回国。黄宽后又往英国留学,成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是中国西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容闳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则产生了“留学教育救国”计划,即选派优秀的中国青年往美国留学,借西方之学术来改造中国,使古老落后的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然而,当容闳返回祖国实施其计划时,却遭遇到重重困难,经过18年的艰辛努力,才在1872年得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决定4年派120名幼童,由容闳带领往美国留学。与此同时,清政府又于1877年从福州船政学堂等校选派严复等80多名青年往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学习海军、制造、矿业等科学技术。1896年,还选派13名学生往日本留学。

内容概要

  留学是一种异国教育,即别国的学生留在某一国家学习。唐朝时期,日本来华的遣唐使常带一些青年学生来中国读书,为了系统而深入地研讨中国文化,这些遣唐使回国时总要留下不少青年继续学习,习惯上就称他们为“留学生”。久而久之,留学生就成了中国人出国学习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其中虽然也有“留洋生”、“游历生”、“洋学生”等各种称呼,但只有“留学生”一词被普遍认可。

书籍目录

总导言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二、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三、中国留学生研究的历史轨迹四、本书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想绪论晚清留学教育史鸟瞰一、“留学”与“游学”词源考二、晚清留学教育的分期与进程三、晚清留学教育的特点与地位上编 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第一章 源远流长:晚清以前的宗教留学生一、佛教留学生1.留学概况2.佛教留学分析3.留学贡献二、基督教留学生1.留学概况2.基础教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3.基督教留学生与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第二章 孤独的先行者:晚清中国留学教育的开启一、晚清自发留学的出现1.第一批西式学校与“马礼逊学堂”2.近代中国最早的三位留学生二、容闳与晚清中国的留学教育1.颇为曲折的留学经历2.开放的中西文化观3.致力于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第三章 幼童赴美:中国最早的官费留学教育一、幼童留着的促成1.洋务运动中对美国的认识2.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推动3.留美幼童的选拔与训练二、留美幼童的留学过程1.幼童生的日常生活2.留学管理与文化冲突3.中途回撤与留美中断三、幼童留美教育之认识1.留美幼童的历史贡献与地位2.幼童留美教育的历史意义与问题第四章 习武欧陆:以军事留学为中心的留欧教育一、陆军留欧生1.淮军武弁的留学经历2.军事学堂的留欧生二、海军留学生1.留欧海军教育的筹划及其前奏2.四届海军生的派遣3.留学生活与管理4.海军留学生的学业成绩三、早期军事留学牛的影响1.成就与局限2.御侮中的贡献第五章 留学散兵:洋务时期的教会资助及民间自费留学生一、留学概况1.人数估计与留学途径2.留学生活3.群体分析4.最早的吣位女子留学生二、典型代表1.颜氏父子2.辜鸿铭3.何启4.伍廷芳5.孙中山中编 维新与新政时期的留学教育第六章 蜂拥扶桑:留日教育的开启与20世纪初的留日热潮一、留日教育的启动1.日本近代化与甲午战争的影响2.维新思潮与留学救国思潮的推动3.中日两国政府的意向4.早期的留日学生二、留日热潮1.鼓励留学的政策2.日俄战争与留日洪流3.成分复杂的留日生群体4.留日生的学科特点5.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6.中日双方的留学管理三、晚清留日教育的成绩1.深远的历史影响2.留日教育的缺失第七章 星布欧罗巴:留欧教育的广泛开展一、取向各异的留欧概貌1.19世纪末的留欧点滴与20世纪初的留欧教育的新局面2.20世纪初欧洲各国教育概况3.赴欧过程与群体特征二、留学生活剖析1.日常生活2.群体风貌三、得失之间第八章 美利坚的召唤:20世纪初臼渐升温的留美教育一、从留美细流到留美热1.留美热的兴起2.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3.赴美概况及特点二、留美学习与生活1.出国过程与生活费用2.专业分布与学业成绩3.团体生活4.各领风骚三、群体特点与归国情况1.群体特征2.归国表现第九章 异军突起:大厦将倾中的庚款留美教育一、庚款留美的由来1.留美现状与文化争夺战2.梁诚对庚款留美的贡献3.比较选择中的留美需求二、庚款留美生的选派1.晚清三批庚款留美生的选拔过程2.三批庚款留美生的群体分析3.庚款留美生的留学生活三、早期庚款留美生的历史地位1.对中国教育的影响2.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第十章 鼓励与控制:留学政策的演变一、鼓励留学的政策1.多样化的留学渠道2.留学资格的宽松3.传统功名的许诺4.官员游历与贵胄游学二、整顿与控制1.“留学热”中的问题……下编 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社会第十一章 留学生与晚清政治变革第十二章 留学生与晚清军事近代化第十三章 留学生与晚清西潮东渐第十四章 留学生与晚清的移风易俗第十五章 留学生与晚清教育近代化第十六章 留学生与近代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创立第十七章 留学生与晚清的中学西传结语 晚清留学教育的反思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报人身份的黄胜还撰写了大量报刊评论文章,其本人曾任《华字日报》主笔。《华字日报》由陈氏任主编,英文《德臣报》印刷发行,是当时香港影响较大的中文报纸。黄胜和他的朋友王韬积极为该报写稿。《申报》在介绍《华字日报》时,曾经特别提及黄胜与王韬:“其主笔为黄平甫及王君紫诠,飞毫濡墨,挥洒淋漓,据案伸笺,风流蕴藉,盖二君留心世事,博通中外之典章,肆力陈编,宏备古今之渊鉴,政刑措置,尽托闲谈,朝野见闻,总归直笔,不第供夫乾巽志夫虞初而已也”。  黄胜因对西学西艺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尤其乐于钻研洋枪、洋炮,所以广采相关西书加以翻译。他赞成中国应当学习西方,支持洋务运动,鉴于西人当时在中国翻译格致之书,包括天文、算术、舆地和医学等,“独于制器造炮一事未及一言”,因此“译自西书,问参管见”,撰写《火器略说》,函呈洋务要员李鸿章和丁日昌。王韬于1882年刊印《火器略说》时记道,“此书甫成,余即缮录真本上呈丰顺丁大中丞,中丞击节叹赏”。足见丁日昌对该翻译的赞誉。以致李鸿章后来在上海创办新式外语学堂广方言馆时,点名请黄胜前来执教。  出版翻译之外,黄胜亦从事过教学工作。1863年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 Alien)被邀为英文教习,半年后由黄胜继任。同文馆第一届学生张德彝记述上海广方言馆时提及黄胜,“此馆系官设,又名贡西文馆,内分三馆。提调额设一员,姓叶名承铣字秋萍。汉教习额设三名,英文教习额设一名,姓黄名达权字平甫,系广东人,能英文,曾往来合众国六载”。黄胜在上海广方言馆前后约两年,期间培养了一批西学人才。如首批学生之一的汪凤藻,1868年被选送京师同文馆,几年后任副教习,1891年至189,:1年为出使日本大臣,后任上海南洋五十九公学校长。席淦,先在京师同文馆任算学副教习,1866年升任教习,任教近30年,成为继李善兰之后最有名的算学教习。严良勋在校时已和外交教习合译西书,他译的《四裔编年表》,以年表体例编辑各国帝王、总统年代,被时人认为是了解世界各国缔造、变革、种族、政教和战争的必读书。19世纪70年代,严良勋在广方言馆任教,后任福宁、泉州、福州等地知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