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傅建明 页数:280
前言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但并不是什么知识都可以进入教科书,而是编写者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精心选择的结果,其选择的知识都有特定的价值取向?此外,语言文字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思想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因此,选择什么,舍弃什么,自然地成为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可以说教科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的文本表达。 一、教科书作为价值选择的文本表达 1.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标准 教科书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经过严格筛选的文化精华的承载物。可以说,教科书是特定文化的精选本,是一种浓缩的文化。人类创造文化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但也具有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功能,所以在客观上具有育人性。不过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是其直接的、根本的功能,而是间接的、派生的功能。正是由于文化有这么一种间接的、派生的育人功能,才使我们有可能从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并使其具有直接地、专门地、根本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化了的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不是原生性的文化,也不是从繁杂的文化中割取一部分,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精华,是再生性的、简洁性的文化。 世界上的文化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加以学习。一般地,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是知识与经验,这种知识和经验隐含了人类在创造它们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情感、兴趣、动机、理想等一系列精神活动,它们凝结在知识和经验中,成为维系知识和经验的一条不同于认知逻辑的“非理性链条”。不同的文化蕴涵不同的价值,而且这种文化由于创造主体的多样性、主体认识能力方面存在着水平的差异,一般都是以“点”的状态生成和存在的,呈现出散乱的状态。很显然,这种点状的知识与经验如果不经重组是不能够在学校教科书中出现的,因而要使教科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重组,使学习者在系统地学习相应的教科书后,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也能感悟和体验到创造知识的主体及课程设计者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感情,进而获得丰富的文化价值及人生体验。
内容概要
《内地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的内容从宏观上分为两大类: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内容比较及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呈现方式比较。微观上分为六个专题:①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比较。分别从政治取向与文学取向、生活取向与经典取向、儿童取向与成人取向、历史取向与现代取向八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②教科书编排结构的比较。分别从教科书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两个维度进行比较。③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比较。分别从选文作者、课文主角、课文人名、插图人物、职业角色等角度对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频度分析,并从教科书的语言、故事主线、工作性质、心理形象四个角度对两套教科书中男女的形象塑造进行质性分析。④教科书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分别对教科书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进行比较与分析。⑤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比较。主要从主副题、插图、思考与练习、教学目标、单元主题等项目对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进行频度统计,并对热爱祖国、保护环境、聪明智慧、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等五个类目进行内容分析。⑥教科书科学教育要素比较。从科学素养的结构分析着手构建科学教育要素比较的操作框架,而后对两套教科书进行频度比较与内容分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教科书选文标准比较一、教科书选文标准比较的分析框架(一)学者眼中的选文标准(二)文件规定的选文标准(三)本文使用的操作框架二、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文本比较(一)政治取向比较(二)文学取向比较(三)生活取向比较(四)经典取向比较(五)儿童取向比较(六)成人取向比较(七)历史取向比较(八)现代取向比较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第二章 教科书编排结构比较一、语文教科书编排结构的分析框架(一)国外学者的分析框架(二)国内学者的分析框架(三)编排结构分析的实践框架二、内地和香港语文教科书形式结构比较(一)宏观结构比较(二)微观结构比较三、内地和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一)语文知识比较(二)相关能力比较(三)思想品德比较(四)内容结构诸要素的关系比较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第三章 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比较一、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比较的分析框架(一)前人的分析框架(二)本文的分析框架二、内地和香港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的频率比较(一)选文作者比较(二)课文主角比较(三)课文人名比较(四)插图人物比较(五)职业角色比较三、内地和香港教科书男女形象塑造比较(一)语言分析(二)故事主线(三)工作性质(四)心理形象四、结论与诠释(一)结论(二)诠释第四章 教科书人物形象塑造比较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框架与分析技术(一)分析框架(二)分析技术二、人物的外在形象比较(一)性别比较(二)年龄比较(三)时代比较(四)国别比较(五)民族比较(六)身份比较三、人物的内在形象比较(一)古代人物形象比较(二)现代人物形象比较(三)凡人形象比较(四)伟人形象比较(五)科学家形象比较(六)文学家形象比较(七)女性形象比较四、人物形象塑造的总体审视(一)共同性(二)差异性(三)诠释第五章 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比较一、道德教育要素比较的操作框架(一)国外学者关于道德内容构成的论述(二)国内学者关于道德内容构成的论述(三)教科书德育要素分析的实践框架二、内地和香港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频率比较(一)主副题比较(二)插图比较(三)思考与练习比较(四)教学目标比较(五)单元主题比较(六)综合比较三、内地和香港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内容比较(一)热爱祖国(二)保护环境(三)聪明智慧(四)热爱生活(五)热爱科学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第六章 教科书科学教育要素比较一、科学教育要素比较的分析框架(一)科学素养的结构要素(二)科学教育要素分析的已有框架(三)科学教育要素比较的操作框架二、教科书科学教育要素频率比较(一)主副题比较(二)插图比较(三)思考与练习比较(四)教学目标比较(五)单元主题比较(六)综合比较三、教科书科学教育要素内容比较(一)生命世界(二)求真求实(三)观察(四)开拓创新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教科书选文标准比较 从表面上看,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方便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一种工具,但语言文字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思想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如果从深层分析,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体现统治阶层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文本表达,所选择的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特征。教科书是由一定的内容组成的,但选择什么内容,舍弃什么内容,这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如果把课程本质限定为一种文化选择的过程,那么,作为课程的主要因素的教科书自然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经过严格筛选的文化精华的承载物。如此而观,教科书可以看作是文化的精选本,是一种浓缩的文化。不同的教科书所采用的不同的选文标准,可以揭示出不同的价值取向。香港和内地同处于一个文化圈,但各自的社会形态却不相同,因而在教科书的选文标准上也不尽相同。本书选取内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及香港新亚洲出版社2003年版的小学语文《学会中国语文》作为分析样本,比较两套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异同。 一、教科书选文标准比较的分析框架 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依据怎样的标准,具体包含哪些要素,这些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一般地,选文标准的问题可以在学者的论述中发现,这些标准是比较理性或者说是比较理想的;另外,可以在国家的相关文件中寻找,这些标准是在现实中实施的。本文从学者的观点与文件的规定两个维度,对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标准或者说是要素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建构研究的分析框架。
编辑推荐
《内地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确定一个分析框架,即具体的分析类目,然后从构成教科书的选文、主题思想、插图、练习、人物、作者等项目进行逐项统计,并作相应的质性分析与归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或解释。其中,频率统计主要是通过对内地、香港两套语文教科书的各种价值取向类目的频率进行量化统计,进而梳理两地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共性与差异分析。质性分析,即对教科书中的课文内容进行个案分析,寻找其中蕴涵的价值取向,比较内地、香港的价值取向内容的差异与共同点。归因分析,主要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政治经济、社会差异等角度对内地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归因分析,试图探寻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优越之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