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风暴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杰夫·尚拉  译者:李春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最后的风暴》内容简介:1945年春,美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发起了对日本的破门之战——冲绳战役。这场为时三个月的战役以前所未有的惨烈程度成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冲绳战役给美军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致在最终胜利后也没有进行庆祝?
10万冲绳平民殉葬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可怕秘密?
美军是在怎样的激战与斗争中最终决定开启“秘密武器”?
……
美国著名军事小说作家杰夫•尚拉走访了近百位冲绳战役的幸存老兵,以真实辛辣的文笔还原了太平洋战争最后的风暴,独特的视角反思战争带来的影响,在最悲壮惨烈的斗争中感受人性的冲突与挣扎。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杰夫•尚拉(Jeff Shaara) 译者:李春江杰夫•尚拉(Jeff Shaara),美国最畅销军事小说作家。《最后的风暴》以真实辛辣的文笔还原了太平洋战争最后一役——冲绳之战的惊人真相,被《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图书馆评为2012年度好书。

书籍目录

导言 001第一部 登陆冲绳岛 001对伤员来说,这些岛屿的名字萦绕在他们的脑际,让他们从噩梦中惊醒,战友永远地倒在那里;排长或中士带领整个野战排冲向敌军,直至无人幸存。第二部 决战冲绳岛 161这是一场极为艰苦的战斗。升起国旗的时候,我们为那些在战斗中倒下的队友致敬。当我们一路杀向东京,取得最后胜利时,一定不要忘记他们英勇光荣的战斗!第三部 最后的核战 289很多人认为,那两颗炸弹只是人类巨大悲剧的序幕。人类最美好的希望就是,既然序幕已经这么恐怖了,那么,最好把接下来的表演都取消掉。后记 367致读者 381史料出处与感谢 384

章节摘录

版权页:“艇长,雷达屏幕上出现亮点。”戈登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抓起麦克风,放到嘴边,按下了按钮。“什么事?小戈?”“240方向发现敌舰……嗯,不是,是040方向,对方的航速是十节。”戈登有个该死的毛病,每当看到目标出现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一阵兴奋,在没有做出精准计算之前,习惯性地做出估计。“上尉,你急什么?敌舰离我们有多远?”“对不起,长官。还有一万七千码。”戈登顿了一下,“确认对方航速为十节。”“小戈,准备好。叫法隆过来。”“是的,长官。”他的双眼扫过方向盘,潜艇正朝着北方前进,他盯着雷达屏幕上亮点移动的方向,对方位于他们的左后方,大概有十英里,仍然看不到。但是,对方正大致朝他们的方向前进,很快就会赶过来。航速十节,这是超慢的速度啊!肯定是个大家伙。他突然精神抖擞起来,心中盘算着一个新想法。也有这种可能,它只是在巡逻,想发现猎物而已,没什么战斗力。要是那样的话就棒极了。要是我们能拦截并登上日军的战舰,这要比击沉那些满载粮食的日军运输舰更有收获。法隆是一个年轻的艇员。他接到命令后,赶到了舱门。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小伙子对计算精度有着极强的天赋,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挡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法隆僵僵地站在那里,低声地说道:“长官!”“里奇,你到目标距离传感器这儿来看一下。现在敌军离我们还很远,看不到它的身影。但局势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了。”“遵命,长官。”法隆走近指挥塔,那里挂着一架高精度的双眼望远镜。海员们都管这玩意儿叫“目标距离传感器”,望远镜通过电路连接到舱下的显示屏。这个处理系统功能强大,潜艇上每位军官对此都印象深刻,这个系统被称为鱼雷数据分析运算处理器。这个处理器是个大家伙,放置在雷达站附近,与雷达系统是相连接的。通过这个系统,潜艇可以知道目标的航速与航向,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当潜艇在发射鱼雷的时候,应该保持怎样精确的航向与速度。他从来都不会不懂装懂,这些都是他所不了解的东西。只要有艇员知道如何操作,他是不愿去操这份心的。这艘潜艇已经击沉了七艘日军商船,要是那个发明鱼雷数据分析运算处理器的家伙希望他对此赞美一番,他是绝不会吝啬赞美之辞的。他伸出手,看了看手表。“里奇,现在是三点三十分,也许还要两小时才能见到目标吧。我现在不想坐等了。”他拿起了麦克风,按下了开关。“舵手,朝左方向前进,航向是270,保持十五节的航速。”“遵命,长官。朝左方向,航向270,保持十五节的航速。”“戈登上尉,密切留意雷达的动向。”戈登一直在等待着命令,马上给予了回应。“收到,长官。”他心想,真希望敌人不要收到我们的信号。日军舰艇的装备不是很先进,但他们应该也能收到该死的雷达信号吧。他靠在上下舱处过道的钢铁栏杆上,心想:现在还是静静等待吧。只要敌军不改变航向,我们就能赶上。潜艇来了一个大转向,他双手抓住钢铁栏杆,法隆也是如此。他不想看方向盘,因为舵手自然会密切注视。之前,他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远处到底是什么东西啊?那只是一艘船吗?现在还太远了,但很快我们就会赶上的。我们要关闭雷达二十分钟,然后重启雷达,迅速扫视一遍。霍克利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电光石火之间就能发掘出一些东西。要是我们速度再快点儿,日军就不能安全回去了。我真希望是好的消息,让坏消息见鬼去吧。他朝着那艘隐藏于茫茫大海之中的舰艇前进的方向望去,思绪开始脱缰。到底是什么?要去哪里?兄弟,这片大海是我的,你给我滚远点儿。他往下走到拥挤的指挥室,指挥室紧挨着雷达台。他一定要亲眼看一下才放心。戈登在上面替他在露天的走道上观察情况,年轻的法隆也与戈登一道。紧绷的情绪弥漫在紧闭的空间里,身体分泌的油脂与汗臭味一如既往的熟悉,一如往常的那么难闻。年轻的海员把双手放在方向盘与控制键上,每个人各司其职,到处都是死一般的寂静。他知道,在他脚下的控制室里情况也大体类似。虽然控制室比指挥室大一点儿,但也挤得够呛。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随时等待着长官的命令。他弯下腰,眼睛死死地盯着黑色的屏幕,想了片刻说:“霍克利,启动雷达,只开五秒。”霍克利快速翻转了一下方向盘,圆形绿光屏上的亮点闪得越来越厉害。他俩专心地盯着,屏幕上显示的点越来越清晰了。“长官,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还有八千码的距离,对方航速十节。敌方舰艇就在我们前面。”“关闭雷达。我知道它要往哪里去。十五分钟后,我们应该就可以看到它的样子了。”他走到声呐定位仪前,年轻的吉福特在那里,头上戴着耳机。吉福特闭着眼,神情极为专注,他知道吉福特在干什么,所以没有上前打搅,而是耐心地等待。吉福特突然睁大眼睛看着他,点点头,低声说:“长官,是运输船。音量太低,不可能是驱逐舰。因为螺旋桨吃水太深了。”吉福特突然停顿了,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而他正焦急地等待着吉福特的更多分析。“长官,听起来更像两艘船,有两种不同节奏的声响。”他又抬头看了看雷达屏幕,语气坚定地说:“开启雷达,只开五秒。”雷达屏幕上的绿光扫过小小的屏幕,他清楚地看到只有一个点。“关闭雷达。该死,怎么只有一个点?难道两艘船叠在一起了?”“对不起,长官。但是听上去的确是两种不同的声音。”“吉福特,你敢确定不是你的耳屎多了?雷达只显示一个点啊。”燥热的空气里,吉福特的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也看出了吉福特的沮丧。无法估算到底是一艘还是两艘啊。日军的船会因为它们航行的速度与引擎的大小发出不同的节奏与音调。但他深知,自己潜艇上的仪器也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他们经常所能依靠的,就是负责声呐仪器的艇员的耳朵。这不是能够训练出来的,绝对不是。在潜艇上,每个艇员都有艇长所看重的特殊技能。敏锐的耳朵能够将混杂的声音一一分辨出来,特别是在有多艘船只靠近的时候。虽然吉福特现在只有十九岁,但是他已经在最近的几次巡逻中参与实战了,并且取代了他之前不忍心放弃的一位艇员的位置。吉福特也许在这方面真的有天赋,但他知道此时还不能开火。沮丧感在他的心里慢慢地滋生,越来越强烈。他抬头望着舱门,应该很快就可以看清楚了吧。要是敌人也在注视着我们,他们应该也会发现我们。吉福特双手抓紧耳塞,再次紧闭双眼,摇了摇头。他焦急地望着吉福特,心想:孩子,这次一定要准确啊,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啊!吉福特又抬起头,望着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那是缺乏自信的神色。“我发誓,长官,应该有两艘船。”他拍了一下吉福特的肩膀,说:“没关系,那我们就搜寻这两艘船吧。不久,我们就清楚了。”他沿着梯子走上了露天的舱道,从烟熏般的密室里走出来,温热的风阵阵吹来。戈登给他腾出了一点儿空间。“长官,什么也没有发现。”“上尉,耐心点儿。”一旁的法隆双手拿着连接目标距离传感器的望远镜,神情紧张,一动不动,他知道,自己的工作需要极为缜密的操作。他知道,无论前方是什么,自己肯定是第一个看见它进入视野范围的人。艇长往东面走过去。地平线上有点儿灰亮。他心想,好吧,这场演出确实需要一些光。他对戈登说:“上尉,你到下面看看,随时听我的命令下潜。根据声呐所做的分析可能是错误的,可能不是一艘运输船。我非常确定不想和一艘驱逐舰在海面上进行正面交战。在发现目标前,保持现有的航向。还有两千码,我们就会与敌舰交叉而过,但我们要在那之前见到它的身影。当然,鬼子也会见到我们。”戈登走到舱门处,走下楼梯,简洁地回答:“长官,遵命。准备下潜。”在他旁边的法隆似乎也要跳起来,双眼凑近高高的望远镜。“长官,发现目标。”法隆知道之后的流程,他迅速地走到一边,艇长靠近,双眼死死地盯着望远镜。他一定要亲眼看一下。视野里似乎有一个低矮的、灰色的轮廓。他感觉自己的心怦怦乱跳,法隆也十分兴奋。第一眼见到敌军的身影,那种兴奋感是别的事情无法比拟的。目标出现后,他心里总忍不住想,这回应该是狐狸与猎犬的斗争。也许,情形对我们更为有利,我们是凶猛的狮子,对方则是一只小鹿。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好了。他感觉喉咙里似乎有块东西堵着,一时无法言语。他注视着远方的船,对着麦克风低声地说:“启动雷达,但只是测量一下距离,一定要快。”

后记

关于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时的那段故事,我们今天了解的简单史实,与不少读者想象中应有的模样存在着微妙的差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六年后的今天,有不少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自然而然地结束的。但也有一些人心存疑惑,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或以更道德的方式来结束这场世界大战吗?在美国人心中,这些争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持续下去,但本书不会提及这些争论。    这本书是我讲述欧洲战场故事的三部曲的最后一本。这几本书涉及美国对德宣战,希特勒第三帝国覆灭等内容。同一时期,地球的另一边正上演着一场更为惨烈的战争,美国面对的敌人所占领的疆域比希特勒占领的还广,被占领地的人民被迫与文明隔绝。假如日本成功地建立了所谓的帝国(他们差点儿成功),范围将包括亚洲大部分地区,中国、朝鲜、印度、泰国、缅甸、马来群岛,都将成为大日本帝国的疆域;这个帝国甚至还可能包括澳大利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至夏威夷,北至阿留申等数以千计的岛屿都将成为日本帝国的一部分。当然,下面这些只是假设性的问题:假如日本准备侵略美国呢(这也是日本占领阿留申岛链的重要原因,可以充当侵略美国的一个跳板)?抑或,日本能否在所控制的岛链上获取充足的原材料,足够他们穿过印度,或是挥军侵占南美或是中北美呢?    和希特勒对盟军构成的威胁相比,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行动则显得威胁不够。即便是在日本突袭珍珠港的战争挑衅下,即便国家面临奇耻大辱,美国政府,特别是罗斯福总统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即将对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领土展开的占领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所以,美国军工厂制造的武器大部分都流向了欧洲战场。但是,太平洋战场形势的恶化也让美国不得不认真对待。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了不起的壮举:同时在两个战场,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对抗两个迥然不同的敌人。    虽然我曾打算以欧洲战争的结局来作为这一系列书的完结,但对于发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故事,我认为不能就这样一笔带过。我不时会收到海军陆战队队员的信件,他们的信件给予了我许多灵感。他们一致认为,“忽略”他们的故事是不恰当的,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些老兵在信中表示,对于我不打算写另一部完整记录太平洋战争的书籍的想法,他们感到非常沮丧。我做这样的打算是有理由的,因为出版商也不让我这样做。我想遵循《胜利之光》(No Less Than Vitory)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大致按时问顺序来做编排,时间跨度从1945年春天开始,到日本帝国垮台那个夏天为止。因此,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美日在冲绳岛展开的殊死决斗,还有接下来的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美国对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关于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故事中有些人物是我们熟悉的,包括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而其他一些人物的知名度就没那么广了: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上校、牛岛满(MitsuruUshijima)将军、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上将。有一些名字则是读者们根本没有听过的:海军陆战队一等兵柯雷·亚当斯(Clay Adams)、日本医生波见下(Okiro Hamishita)。正是这些不知名的人物发出的呐喊激励着我更深入地讲述这些故事。    假如你想在这本书中寻找为投掷原子弹欢呼的论调,或是美国为自身非道德行为道歉的内容的话,你恐怕会一无所获。本书是以这段历史的见证者的角度来阐述的。书中人物们的想法、所做的决定乃至阅历都深刻地反映在当时所发生的事件中。本书没有任何后见之明的判断,也不掺杂个人的道德评判,因为这绝对不是我要去做的(我也永远不会这样做)。图书馆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卷宗,读者可以从政治或是其他角度,就这场战争该如何结束,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我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我努力以求真求实地记录历史的态度让阐述的内容趋于精确。那些曾在战争中做出决定的人,那些曾发号施令的人,那些勇敢作战、永不懈怠的士兵,正是他们发出的声音告诉我该怎样去记录这一切。对他们来说,只能存在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消灭敌人。这也是我想说说这个故事的原因。    当年参与战争的老兵们一天天离我们远去。每当与老兵们交谈的时候,他们总是提醒我,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关于他们的那段记忆就会随他们远去,正如一个老兵所说的,除非有人愿意把这些“该死”的故事记录下来。而我愿意为此努力,这就足够了。    杰夫·尚拉    2011年4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令人震撼的小说,这是尚拉最好的作品,是任何从那场战争中活下来以及后继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杰作。——纽约时报不管对于普通读者,还是体验过战争的人,这都是一本最优秀的军事历史小说。——西雅图邮电报

编辑推荐

《最后的风暴》编辑推荐:全景展现太平洋战争最后一役的巅峰力作!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美国和日本都不堪回首的噩梦;美国总统奥巴马鼎力推荐。美国亚马逊年度最畅销军事小说;《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图书馆年度好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风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书里满篇全是日军的上校,勃朗宁自动步枪在扫射,美军的女巫战斗机在盘旋,出版社能换个知道使用常用军事术语的编辑校正修改下吗,我都怀疑这书是不是用翻译软件处理出来的
  •   没有看过原文, 有好多人物想来想去的, 是翻译自己加的吗? 看到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个翻译差...!
  •   面对历史,面对战争,谁的对错已经无法更改,只能在沉重的历史中哀叹曾经的过往,再吸取一些教训吧。作者40万字洋洋洒洒详细叙述了这段战争史,再现血雨腥风的太平洋战争。日本毫无胜算投入这场硝烟的战争,这或许也是罗斯福下的一个圈套,诱使的结果,而最终还有两颗原子弹的阴谋,不知那些日本高官可曾真正后悔过。
  •   而且译者毫无军事常识,有些术语翻得让人目瞪口呆.
  •   纯粹收藏目的,还没看~
  •   刚买的书,看封面的时候还挺兴奋的,感觉不错,翻开之后就失望了,首先翻译一般就不吐槽了,其次180至184页缺失了,192至195页的右上角也缺失了,影响阅读,本来想退货,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懒得折腾,算随便看看算了
  •   开始还以为是纪实的呢,其实是部小说……
  •   太垃圾的翻译,一本好书竟被翻译成这样垃圾,你对得起作者吗、
  •   充斥海量的书中人物的主观活动及对话、苍白的描述、蹩脚的翻译。不是最烂也是极烂。痛苦挣扎中才读毕。B29那段稍可读。
  •   不行啊,里面没图片呢!
  •   最后的风暴”或者是看的最完整的军事小说,太平洋战争不再是历史上的一行字。人不为仁,沦为战争机器,苟延残喘交织着绝望命运,没有绝对正义与邪恶,只有动物本能的掠夺资源与进攻反击,世世代代,如此而已。焦灼在破晓时分的冲绳岛…
  •   我开始买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有介绍关于中途岛居民被迫自杀愿意。但是书中没有详细的介绍,也没有图片,所以很失望。
  •   内容感到很真实!其他还可以吧
  •   这场战争还算离我们很近的,所以觉得写得很真实
  •   本次购买的图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了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