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往事

出版时间:2012-8-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凤凰书品  页数:234  字数:22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
  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权威特质。
  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
  应舜仁(蒋介石侍卫)讲述蒋介石在台岁月;陈履安(陈诚之子)讲述陈诚晚年在台湾的生活;白先勇(当代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白崇禧之子)讲述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蒋孝严(蒋经国私生子)讲述蒋家门外的日子;孔令仪(孔大小姐)讲述作为家族最后的守望者的历史;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亲历金门炮战;陈明忠讲述作为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的日子。

作者简介

  凤凰书品
  口述历史
  主持人:曹景行 陈晓楠
  凤凰卫视金牌历史文化节目,口述还原真相,细节撼动心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应舜仁:蒋介石在台岁月 
第二章 陈履安:主政台湾的“陈诚伯” 
第三章 白先勇:白崇禧的孤寂晚年 
第四章 蒋孝严:蒋家门外的日子 
第五章 孔令仪:家族最后的守望者 
第六章 郝柏村:亲历金门炮战 
第七章 陈明忠:最后一位政治死刑犯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应舜仁(蒋介石侍卫):他从台中赶回来,先到官邸,夫人说你到荣总。他赶到荣总,(遗体)已经放到冰库了,他要拉出来看。一看他就跪下来,阿爹,我对不起你,我没有送你。眼泪就流下来了。其实老先生等他等了很久。纬国先生后来讲,他一生最遗憾的是没有给阿爹送终。——《台湾往事•蒋介石在台岁月》应舜仁(蒋介石侍卫):听到楼上有哭音,是夫人的声音。夫人一哭,我很惊慌,怎么夫人会哭?接下来是经国先生的声音,救救我阿爹,救救我阿爹。我心里明白,老先生一定不好了。接下来就是一阵大雷雨。那天晚上明明月亮很大的,怎么就下雨了?雷雨像倾倒一样下个不停。——《台湾往事•蒋介石在台岁月》应舜仁(蒋介石侍卫):纬国先生不在,没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到处打电话找,后来找到在台中,他去给姚夫人扫墓。找到以后在电话里又不能讲,因为还没有宣布蒋公过世,就要他回来,他问回来什么事?告诉说,你回来就知道了。这样一句话,他心里就有数了。——《台湾往事•蒋介石在台岁月》孔令仪(孔祥熙与宋霭龄长女):皮肤病我想是敏感,也是很多事情搁在心里面,不能够讲出来。她(宋美龄)有很厉害的皮肤病,发风疹溃烂,全身发痒,都不能抓。只可以躺在那个洗澡缸里面洗热水,那时候真是蛮苦的。——《台湾往事•家族最后的守望者》孔令仪(孔祥熙与宋霭龄长女):令伟真是可怜。她小时候穿女孩子的衣服,天气热,生得一粒一粒疥,头上也是。蒋夫人跟我母亲说,你怎么搞的,给她穿那么长的衣服。蒋夫人把她头发也剃了,给她穿短裤子。这样一穿,后来就改不过来了。在这一点上蒋夫人对她很遗憾。——《台湾往事•家族最后的守望者》孔令仪(孔祥熙与宋霭龄长女):跟夫人那几年总是有pressure。老人家,你总是想要照顾到,你总是想有没有我们没想到的地方。这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我跪在她(宋美龄)床前,握住她的手,她看了我一眼,就闭上了眼睛。她在等我,你知道吗?她留最后一口气等我。——《台湾往事•家族最后的守望者》孔令仪(孔祥熙与宋霭龄长女):他(孙中山)是广东人,吃饭的时候,四个菜一个汤,他先喝汤。我们中国人并不是先喝汤的,但是他总是先喝汤,然后再吃饭。四个菜,上面有一条咸鱼盖在上面。他用的碗是暖碗,底下隔水的,上面放菜,他比较西洋化。——《台湾往事•家族最后的守望者》《台湾往事•白崇禧的孤寂晚年》白先勇:毕竟那个时候,李宗仁已经到大陆了,台湾岛内也没有任何紧急情况,没必要对我父亲下手。况且要加害我父亲的话,不必等到那个时候。我父亲一向有冠状动脉心脏肥大的症状,其实我们整个家族都有心脏方面的问题。我也有心脏病,开过刀,我哥哥心脏病也开过刀。白先勇:传言说我父亲喝了一杯酒,酒里下了毒。我父亲确实习惯晚上喝点药酒,那天喝的药酒大概还有一半剩没喝完。有的说药方什么的,我想不会那么笨吧,还留药方下来?要害一个人,有很多方法,很容易的。还有很多很多说法,其实都是传言。白先勇:我父亲不是唯唯诺诺之人,他在蒋先生面前不是“Yes Man”,而是犯颜直谏,该讲什么就讲什么,有时候根本不顾他的颜面。蒋先生有时候会听他的,但也常常犯了蒋先生的忌。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没有真正处好,是很大的一个遗憾。白先勇:我父亲力主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哈尔滨、齐齐哈尔,把东北打下来,把林彪打出东北。我父亲希望能够在东北亲自督战指挥。就在这时候,蒋介石任命他为国防部长,要求他立刻返回南京。我父亲跟我谈过三次这个事,每次谈到都跺脚。他觉得这是战略上最大一次失策。蒋孝严:经国先生过世后第四天晚上11点,安排车子载我跟孝慈一起到荣总医院,我们绕过灵堂,到冰柜那边,孝勇把他抽出来,那是见父亲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我跟孝慈泪如雨下,跪在那面磕头,总算见到了最后的一面。——《台湾往事•蒋家门外的日子》蒋孝严:跟孝武见面更频繁。他一到新加坡去,我等于是他的长官——我是“外交部次长”,主管亚太事务。他每次回来我都去接飞机,我们处得非常好,很快就找回以前失去的那种兄弟的感情。他从新加坡调到东京做代表,又马上邀我们全家到东京跟他一起过年,我们处得很好。——《台湾往事•蒋家门外的日子》蒋孝严:一直到我们结了婚,还跟王升要求,说希望跟父亲见面,但都没有结果。我们当然失望,心里面也有挫折,可是我们还是吞下去。孝慈这方面受压抑比较深,所以他身体一直比我差,血压一直很高。聚餐的时候,他去点歌,《心事谁人知》,唱到后来他自己掉眼泪。 ——《台湾往事•蒋家门外的日子》蒋孝严:王升将军每次过年会到新竹来,开一部吉普车,停在离远一点的地方,怕引起注意。他一来,第二天就有鱼有肉,生活改善一些。后来有段时间情况很差,连米都没有,我跟孝慈还到东门市场米店去赊米。一直到我们高中毕业,都没有见过电灯泡以外的电器。——《台湾往事•蒋家门外的日子》《台湾往事•主政台湾的“陈诚伯”》陈履安:我记得出殡那一天,许多人自动跪在路两边,祭拜他。好多从中南部来的农民跪在地上哭,不肯走。那时候台湾最热闹的一条街叫衡阳街。当时俞大维很感慨地讲了一句话:“辞修啊,这个时候走,在衡阳街下车了,我们将来在哪里下车,不知道啊!” 陈履安:我父亲去世之后,我看到一个名单,他做副总统的特支费居然分给33个人。这些人我一个个去拜访,其中一个在大陆上做过省主席,一生傲骨,绝不求人,单身到台湾卖烧饼,任何人帮助都不接受,就我父亲给可以。这些老部下他保不住,也没办法,心里很痛苦。陈履安:从年轻就在前线作战,操劳过度。加上那个时代的人都喝酒,大碗干杯,胃也不好。抗战胜利之后在上海把十二指肠割了。1964年开始身体不行了。他从来不讲痛,医生看到他皱着眉头,就帮他打一点止痛针,他也不拒绝,还是军人性格,死都不怕,还怕痛啊?陈履安:我想那时候我父亲就不想做了。我本来就不要做,你一定要我做,跟这些人来往又有什么罪过呢?当然胡适之先生话也特别多,他告诉人家,等我父亲做总统,他就到台湾去定居,行李都打包好了。这当然也使老总统不高兴,他不喜欢这些人。陈履安:修改《临时条款》,把部署都做好,报上去给老总统。老总统不讲话,直到当选了,一句话不讲。后来讲你以前跟胡适之、梅贻琦、王世杰、蒋梦麟一起到中南部去,我就不放心。这些人怎么能搞在一起?他把连任理由说成我父亲跟文人在一起。陈履安:父亲把孙立人找到我家来,孙立人说绝对没有这个事,我们军人出生入死,一个“忠”字是最重要的。马上把衣服拉开来,全是伤痕——我父亲也是,被子弹打的,刀砍的都有。我怎么会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呢?往往这种事都不是本人,是他部下。我父亲就力保他。陈履安:孙立人他是不服人的人,他对我父亲还算不错。他对黄埔系统的不太看得上,那有什么,一两年就毕业了,他觉得很土。他是(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出来的,很彪悍、很帅的那种军人,带兵也很严。结果他被人告密要造反。陈履安:我在初中的地理、历史老师,居然都是大学教授。那时候大学位置不够,他们都到中学来教书。历史老师不照课本教的,上来就跟我们说王安石变法。还有北大的一些高材生,在课堂里教着教着就哭起来了。为什么?忧国忧民。国家怎么办?民族怎么办?

媒体关注与评论

1.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   凤凰卫视2.以国民党政要人物,亲口讲述那些年的隐秘往事,揭露最为真实的蒋介石、宋美龄等。——   凤凰卫视

编辑推荐

《台湾往事》编辑推荐:1.有国仇,也有家恨,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2.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最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具有权威特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湾往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就是电视节目的文字版
  •   首先说,这本书是正版书籍,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把它全部阅读完了。可以说,这是一部口述历史吧。有的时候,这样的历史似乎更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如果想通过这本书就了解整个台湾的历史,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作者只是在这本书里通过几个特殊人物来简单的提及台湾史的一小部分,大多还是讲了这些人物在台湾的生活往事。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口述历史”这种形式很少,值得推广,其次是因为这些人物都是我喜欢并感兴趣的。
  •   内容很客观详实,可信度比较大,从侧面反映历史人物的客观事实
  •   正在看,内容不错,就是书的印刷真有点差
  •   這本書的封面就比較吸引我,很有歷史感.從書中可以看到比較真實的歷史,不像以前有的只是一面之詞吧......
  •   还可以,在看。感觉写了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   内容很客观,有很多以前不太了解的历史常识。
  •   很喜欢,算是对民国历史的一次科普。
  •   感觉就是广告做得比较响亮而已,内容没有多大的新意,就是一般的访谈,谈话内容都蛮官方笼统的。
  •   另一种眼光看历史,看民国时期的人事
  •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了解到很多不知道的台湾往事,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的那段历史,就不自觉的哭了起来。
  •   很多历史回顾,喜欢看这样的集子
  •   送给小伙子的,他很喜欢
  •   开始阅读的第一页就看到错误的地方了,那一句话根本就看不懂,完全是随便几个字乱拼凑的。这本书不是说的台湾的历史,主要说的是回忆蒋介石那一代人的事,包括一些小八卦。
  •   不同的人生,一样的唏嘘。就是觉得书挺不错的
  •   不错的书,记录历史!
  •   最近台湾旅游风靡一时,没机会去旅游,但是很想了解台湾的历史。这些伟大人物的介绍会为你展现全新的台湾
  •   内容不是很有整体性。介绍的不是很详细。像流水账一些样叙述了当年那个时间点的事情。一般般啦。
  •   很感人的回忆录!字里行间渗透了那个时代伟人、强人的人格魅力!
  •   本以为是一些轶闻趣事之类,结果大出我之所料,值得一看,推荐!
  •   介绍很详细,历史弥香~~~
  •   台湾往事
  •   总体内容不错,值得阅读
  •   讲历史的微博
  •     如果看历史方面的书的话,我总是尽量挑非本国人作者写的书,希望叙事客观,少些主观评价。因为1000个人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这本书是台湾凤凰网的书,以当事人或见证了当事人生活的身边人口述为素材来编写的,所以我觉得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上面都有了保障。
      
      蒋家--有感动
      
      感触最深的就是老蒋的一句句“混账”,让我不禁的想到自己那个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姥爷,竟有一种亲切感。得知自己被联合国除名后,一贯坚强的委员长竟然流下眼泪。
      
      
      
      陈家白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里的萧何就是老蒋,大半辈子,为了祖国为了抗日为了国民党打仗上前线,打了胜仗,位高权重又怎样,还不是被“一人之上”的疑心所加害。所以两章结尾处写两老汉的失望而终,让我很动容。一辈子忠心耿耿,换来的还是--不相信!也怪不了老蒋,自古帝王都这般嘛。所以这章看完之后,我就觉得当年彭大将军等的遭遇,似乎也是可以被理解的。老毛是伟人,但不是圣人。
      
      
      
      宋家孔家--女人当自强
      
      没记错的话,“女人当自强”这句话好像是宋美龄讲的。我们现在常常把“女权与平等“挂嘴边,殊不知其实在他们那个年代其实已经有女人有自强的意识并且“自强"了,当然前提是有其的资本。我个人觉得,倒是后人当中绝大多数的女人太软弱,而使得“自强”的这个意识渐渐被淡忘。 宋美龄,智慧与胆识兼具,与蒋介石的婚姻也很美满幸福,在我的理解,这样一位女人才称得上是一位好女人--于夫君在工作 生活及心灵上都是伴侣。 老蒋与前妻离婚后迎娶宋夫人,两人相伴一生,再无娶嫁 ,不禁让我反思--是什么人,才会遇到什么人 。没学识,没胆识,没知识,单单外表的话,是留不住人的,太容易被取代了。
      
      
      
      228、陈明忠---历史与政治的牺牲品
      
      228、白色恐怖,和我们当年的天儿安儿门及文化大革命如出一辙阿!以前得知党的所作所为很气愤,不能理解,但是现在看看国军其实也是这样阿!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段,倒是让我更容易接受历史,不那么愤青了。
      陈明忠让我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而是他竟然能咬牙熬过那四个阶段的酷刑!什么老虎凳,什么灌水,什么拔指甲用针扎,他竟然都能过要牙挺过来,这是什么样的意志力!而且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他竟然还能够考虑到什么样的说辞对自己有利,真的是太让我佩服。
      
      
      章孝严、孝慈---难得一位好姥姥
      
      与他们两个自强不息、认祖归宗的心酸相比,更打动我的是章家老太太的不容易。女儿生下这两个儿子后就也去世,孩子的特殊身份让她没法讲太多,为了生,只能忍气吞声,自己带两个外孙。蒋经国的特殊身份,也只能让他有心无力,这章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无可奈何、身不由己。好在结局还算完美,孙儿出息、兄弟们和睦、得以认祖归宗。老太太应该也会放心了吧。
      
      
      故事的大配角--美国,完全就是一个墙头草跟风倒搅SHI棍的感觉呢,当初若不是他那片面的保卫条约,也不至于现在的台湾问题牵扯到日本,最可恶的是,在目前的台湾问题上他竟然又帮日本。。。真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典范!可能他也有他们的考量,东南亚这些都团结了,老美就没安全感了,所以不得不搅。
      
      。
      。
      。
      。
      。
      
      2014第一本书,24年来第一次书评。
  •      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今年买了一本关于台湾过去历史的故事,后来一直搁置没有看,在10月份过去的时候,看看今年读完的书60本都没到,拿出了最后2个月的读书计划,争取冲刺冲刺,所以,在这样的潮流下,把《台湾往事》看完了。
       这本书刚开始我以后是讲国民党撤离大陆,也就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其实不然,通过一些国民党元老后人回顾了那时候一些历史点滴,确实很多事情,我读完在这本书才了解。
       比如蒋经国居然有两个私生子,这个我以前都不知道的,还有金门菜刀为什么这么火,原来是金门炮战弹片很多收集起来大量制作,还有对陈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党国的高级将领中也是很多有理想有追求的。而辽沈战役蒋介石未采取白崇禧的建议乘胜追击,最终形势发生逆转,这样的事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会。当然,还有关于四大家族的互动来往,通过孔祥熙的女儿孔令仪视角展现,以及当事人讲述的台湾那一段白色恐怖,等等这些,确实让人知道了更多以前并不知道的事情。
       读历史方面的书,在跟随里面的主角起起落落的同时,自己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一番体会,尤其是今年十一去庐山玩的时候,从庐山仙人洞前行,于山林隐蔽处见标有“谈判台”字样的独立小屋,铁门铁窗,便是当年马歇尔特使与蒋介石会谈之所,习称“谈判台”,所以感觉更是不一样,不管怎么样,人的血脉一直在传承,前人的故事一直在延续,或是被正解,或是被歪曲,谁又能真正知晓呢?
  •     这本书有七个小故事,都是关于中华民国以及台湾地区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在近代现代史上熠熠生辉的大人物,而这些历史事件也足可以写入历史教材,但是我读完这本书,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重大史实或者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是那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温情的一面,蒋公和宋美龄之间令人动容的爱,蒋孝严兄弟俩一生未能见到生父的悲痛,蒋公对孔令仪的关心,孔令仪对小姨宋美龄临终之际的孝顺。历史人物也是人,纵使人民日报评价蒋介石为“敌人”,白崇禧,蒋经国在大陆地区评价也不高,但是他们在生活中这些温情的一面也足以令我们感动。
      历史是人写的,而故事也不是事实的真相,只要从人口中叙述出来,都会经过内心的加工,作为一本通俗历史类书籍,该书讲故事的手段是“口述”,不是常见历史书中的宏大叙事。这些也许是经过讲故事人加工过的历史,但是,作为历史教材的补充,或者我们想了解历史人物的另外一面,充满人性的一面,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
  •     读凤凰卫视的#台湾往事#,里面关于蒋介石的部分提到,蒋先是娶了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最后在孙中山家中见到宋美龄立刻展开热烈追求。但直到西安事变后宋出现在蒋面前,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悄然发生了变化。宋美龄认为“开始没有爱情,但是我认为现在有爱情了”。随后的岁月里,二人始终携手共进。
      
      第二篇是陈履安讲述其父亲陈诚的一些事,但基本上都是功,我无法全面了解此人。不过陈诚有几个说法做法我还是非常认同的:军人不怕死,文人不要钱,政府有救国家有救民族有救。国民党在大陆失败是失去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支持,是因为土地政策的失败,所以陈在台进行土地改革保证农民生活。
      
      读#台湾故事#里的桂系当家白崇禧让我颇有感叹。一是白认为自己的一生所追随的是国民党而不是蒋介石,因此他明知蒋对自己的猜忌依然去了台湾,最终郁郁不得志终此一生。二是他对妻子的一往情深,甚至在妻先逝后,"有时好像茫然有所失,一副在那里寻寻觅觅的模样"。三是他对伊斯兰教的信仰非常虔诚。
      
      第四篇是蒋经国与秘书章亚若的私生子蒋孝严讲述在认祖归宗前的一些经历。我无法认同蒋孝严对母亲之死的推测:凶手是父亲的下属,在未经父亲及祖父同意,为维护父亲的声誉自作主张杀害母亲。也无法理解:孝严孝慈家一直生活得非常艰难,工作后还有被打压,至蒋经国去世才见到父亲第一面。
      
      第五章是介绍孔祥熙和宋霭玲长女孔令仪的故事。从以往的历史教育中,四大家族一说深入人心: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但孔令仪认为,其父为了国民革命事业奉献良多并非贪官,而且历史可以证明。除此,作为蒋宋孔家族第二代最后一个死去的,孔令仪最后的人生路也让人唏嘘。
      
      最后两章很沉重,一是金门炮战,二是台湾的白色恐怖,两个阶段都长达数十年。借用文中的一句话感叹:动乱时代的人,不如太平时代的狗。感谢凤凰卫视的#口述·历史#栏目,总有一些事情需要被后人知道,并引以为戒。
  •     我们无法重新定义历史,也无法一一揭开历史的谜团。我喜欢读历史,是因为在里面可以看那些离我们遥远的人,发生离我们近的事。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白崇禧等等,这些曾经牵动整个中国的人物,如今已飘入天际间,他们的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他们权倾一时,他们富可敌国,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我们的多倍,多多倍。所以,想成功,势必要承担比他人更多的痛苦和磨砺,哪怕是一次一次的死亡。成功的人,不一定开心,因为担当的多了,国家兴亡,发展大计,都让历史名人们无法感受真正的幸福。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庆幸没有饥荒,没有动乱,没有战争。我弱小的身体,只能在这个平静的年代中,慢慢品尝过去的故事。往事,也只是往事而已。
  •      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打中国人,有什么意思呢?
       进入军队真的很可悲,职责就是做一杆枪,指哪儿打哪儿,没什么可能讲对错,国民党军在金门部署了那么久,修了那么多军事防御工程,最后都在八二三被打的乱七八糟,解放军在下着大雨的天气里运了那么多炮弹,部队战士被害的那么苦,最后不过是用这些武器来伤害自己人,有什么意义呢?不过都是所谓的首脑大笔一挥嘴巴一动的事情。
       想起来恋恋风尘里面男主角当兵时候的那个插曲,大陆的渔船被台风吹到台湾,台湾士兵纷纷拿出食物和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开始渔民还担心有毒,可是最后却带着一堆东西放心坦然的回去。这样一来,毛主席金门炮战的决定又是多么的残忍,无聊。
       普通人物的命运就这样被政治操弄,看着实在是无奈。
       那些权势们费尽心机的东北西走,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不过是在所谓的历史舞台上出演了又走。汪精卫当时那么拥护国共合作,基本上可以算和中共有着共同的敌人,最后还是被大家说是大坏蛋;白崇禧一生戎马那么风光,可以算得上是拥护中华民国到最后的人,晚年也并不尽如人意;蒋介石奔走了那么久,最后也没有斗过毛泽东。人生也不过如此,不过是西西弗们做着推石头的无用功,看完这本书我在想,那些人,为所谓的理想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并没有改变什么,究竟值不值得。
       真相永远都不是历史的标签,只能说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观念上,不同人的选择有着不同的理由。所以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得到尊重,更应该让世人都洞悉了解。
      
  •   搅SHI棍。。。用词不当
  •   还有他的身边人不都是本国人嘛,怎么就有保障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