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屋

出版时间:2012-7-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 角田光代  页数:315  字数:300000  译者:马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树屋,是一间没有根的房子。虽然树木有根,但树屋却只是攀附、寄生在树上的东西,只拥有不完全的根。
  对于良嗣而言,家一直是一个缥缈的概念,是一个简易的落脚点,是疏离冷漠的亲人,是人来人往的翡翠饭店;而活着,就是逆来顺受的忍耐,是随遇而安的混日子。
  直到亲眼目睹了祖父的死亡、叔叔的自杀,良嗣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活着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于是,他陪祖母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寻根之旅。随着祖母的记忆回溯,他看到了在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里,祖父母求生的不易,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也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支撑藤代家族一直延续下去的根。

作者简介

  角田光代:日本著名小说家,先后荣获“海燕”新人文学奖、野间文艺新人奖、坪田让治文学奖等,2005年凭借《对岸的她》获得第132届直木奖。角田光代曾三度入围芥川奖,三度入围直木奖,与吉本芭娜娜、江国香织并称为当今日本文坛三大重要女作家。代表作有《第八日的蝉》《对岸的她》《空中庭园》《树屋》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祖父的葬礼
第二章 八重与泰造
第三章 保田之死
第四章 回国
第五章 翡翠饭店
第六章 慎之辅
第七章 基三郎
第八章 结婚
第九章 太二郎
第十章 逃跑
第十一章 秘密基地
第十二章 希望

章节摘录

  良嗣下楼洗漱完毕后,便去找一般都应该在家的祖母,却不见人影,他又确认了父母和太二郎叔叔也都不在家,就晃到厨房想吃点汉堡喝点牛奶,并打开电视。电视里的画面和刚才几乎完全一样,又出现了那辆公共汽车。他翻找着可以立即果腹的食物,时不时地看一眼电视,但是,先前的兴奋劲儿不知在何时已经荡然无存,没什么意思了。好像也没什么能直接管饱的食物,“切”,良嗣咂了咂嘴。为了去便利店,他返回自己的房间换了衣服,拿上钱包,跑下了楼。良嗣可以直接跑去便利店,却不知为何,看了一眼隔着厨房和走廊对过的祖父泰造的卧室。半年前心力衰竭的祖父被送进医院,医生说他已经不行了,他又不服输地缓了过来,好点儿后回了家,可是,初春的时候又患上了肺炎。医生劝他入院治疗,祖父却顽固地宣称宁愿死在家里,有一段时间医生和护士上门出诊。祖父几乎都是卧床的状态,可也并非一卧不起,虽然花点儿时间,但还能独立上卫生间,还能任性地不断要求想吃月饼。祖父如平常一样睡着了。自动调节靠背的护理床靠背的角度一如往常,搭在床栏上的毛巾和抹布没什么变化,窗子也和平时一样敞开着,里面像是没有人似的薄毛巾被也是如常摊开着。良嗣停下脚步看向熟睡中的祖父。窗子的四角好像闪着白光,正冲着窗户的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近处传来阵阵蝉鸣。沿着窗户抬头向外望去,隔壁家的银杏树闪着碧绿鲜艳的光泽,毛巾被下露出的祖父的白发仿佛也浸润着神圣的光彩。没有什么反常的地方,可原本打算向大门走去的良嗣又踏入房中。之后思量起来,良嗣那种感觉,其实就是一种不祥的预感,后来却成了向家人炫耀的谈资。  祖父没有开空调,但这间和室的通风很好,轻风从窗子吹进来抚摸般拂动着祖父的头发。良嗣站在床边,低头看熟睡中的祖父,祖父微张的眼皮下露出一丝眼白,数根银白的鼻毛钻出鼻孔,微微张开的嘴里溢出黏稠的痰。良嗣用纸巾拭去黏痰,开始自言自语似的和祖父聊天:“公共汽车被劫持了。”“这么热得见鬼的天气,还真有人敢干呀。现在放暑假,一定又是小屁孩干的,多半又是些想要报复父母的无聊理由。”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凌乱的毛巾被重新盖好,然后察觉到了祖父那过分缓慢的呼吸。吸咝咝咝咝咝咝,呼呼呼呼呼呼呼。这么慢啊,良嗣就这么低头看着,不久,吸咝咝咝咝咝咝,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吸之间似乎有了间歇。吸咝咝咝咝咝咝,沉默,呼呼呼呼呼呼呼,沉默。不知为何,这一呼一吸的停顿使得良嗣心绪不宁,觉得似乎有什么了不得的事就要发生了,他不希望自己在场偏偏就立在了当场。吸气,呼气,之间的停顿渐渐延长了。蝉鸣声就这么不识趣地回响着,清风穿过树梢的摩擦声仿佛是谁在发出的笑声,邻居家传来的电视声音清晰可闻。  “哎,爷爷!”他终于叫出了声,“那个,呼吸,你别不吸气呀!”良嗣说着,意识到自己正在说傻话,然后他一溜烟地冲出房间,跑下楼梯。由于势头太猛滚落了数个台阶,他也完全没有感觉,就这样冲进了饭店。站在昏暗的店里,他才发觉今天是定期休息日,于是返身跑上楼梯。“奶奶、老爸、老妈、阿太……”虽然已经确认过家里没人了,他还是无声地呼叫着每个平常应该在家的人的名字。老爸每次都不在,老妈也还没回来,想到阿太也不在家,“奶奶,奶奶,奶奶……”他便一迭声地呼唤着祖母,打开卫生间的门,冲上楼去拉开父母寝室的隔扇门,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一直想着,直到拉开壁橱的槅门才发觉这样做也无济于事。就在他打算再次跑下楼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藤代家至今还是黑色拨号盘式的电话。丁零零,丁零零,尖锐的电话铃声回响着。是接电话,还是去找家人?良嗣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后者,他跑下楼,忽略了背后金属撞击般的铃声,向着烈火骄阳下的大门外跑去。  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柏油马路泛着不吉祥的白色。良嗣叩响了邻家的门,“老爸,老爸!”良嗣大声地叫着,出来的是田山家的奶奶,良嗣又问道:“我奶奶呢?”听到“没来过哦”的回答,良嗣立刻飞也似的离开,在大街小巷里东奔西走地寻找。良嗣这么找着,体味到了仿佛回到童年的错觉。他想起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曾这样奔走呼唤寻找过家人,但那到底是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对于拼命钻牛角尖想回忆那件事的自己,良嗣觉得不可思议。  祖母在后街小巷的日向甜品店里,正弓着背抬头看着电视和日向家的奶奶闲话。良嗣语无伦次地要她立刻回家,就跑出店去奔向位于十字路口附近的“白马”咖啡馆,向坐在靠里面位置正看着报纸的太二郎也说明了情况,接着又出了咖啡馆沿街奔跑,打算到东口的“扒金库”游戏厅看看。沿途栽种的树木形成浓郁的林荫,几台轮廓泛着光的车子驶过街道。在人行道上走着的,有按扶在护栏上的老妇人,穿着整齐西装的几个人的小群体,还有挥舞着游泳池袋子的孩子们。以“扒金库”游戏厅为目标玩儿命奔跑的良嗣突然觉得炎热无比,他停下脚步,感到有一种呕吐般的干渴,那一瞬间,汗水从手臂、太阳穴、前胸、后背喷涌而出。  到底在干什么呀?这些家伙!良嗣突然傻了似的转身往回走,气喘吁吁地缓慢踏上来时的路。为什么我必须要一个一个去找?又不是小孩子。现在就算急急忙忙地把他们叫回来,爷爷也没了气息。踩着林荫和阳光投下的斑驳影子,良嗣忽然想起了劫持公共汽车的事。犯人被抓住了吧,也许公共汽车上有熟人呢,万一就是基树或别的人在上面呢?不,或许基树就是劫持公共汽车的犯人呢?想到这里,良嗣独自偷笑起来。目睹祖父的死着实受了些刺激,如今才有所察觉,如果不是受了刺激,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想到什么公共汽车之类的事情,不会把忽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哥哥和公共汽车劫持事件联想到一起。不过,在往家走的途中,良嗣真的有了一种哥哥基树就是犯人的感觉,离家越近就对这种想法越肯定,他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莫非,我受了什么刺激?净想些稀奇古怪的事?”他一边拼命打消那种念头,一边慢吞吞地走着。  ……

编辑推荐

  写给总觉得自己人生哪里不对劲,或者以为只要不是待在原地,而在遥远的彼岸,就一定会有很精彩的事发生的所有读者。  诚恳地说,《树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作品,而是默默讲述着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坎坷,但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角田光代把人生沧桑之中的平凡与不平凡都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正是书里的这些平凡人和事在传达着角田写作的核心理念。在角田光代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见的不只是动人的故事;在她纤细的笔触之下,同时藏着强而有力的意念,默默地传递着她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爱与关怀。  一部直视人生绝境的温暖疗愈小说!  比起努力地活着,有时候逃避更需要勇气!  日本三大女作家之一角田光代文坛二十年巅峰力作!  日本产经新闻大阪本社晚报连载一年,大获好评!书店一致推荐!  荣获2011年伊藤整文学奖!  台湾知名作家朱天心感动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树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9条)

 
 

  •   文\Shirleysays
      
      历史袁老师说,中日十年之内必有一战!还要再打仗吗?上世纪的那场战争好像至今还没打完。战争的硝烟从历史里冲出来,被中日两国人民吸进肺里,心脏里,头脑里。死亡的阴影依然笼罩着祖辈、父辈和我们这一代。其实,两国平民都很疼,可居然还要在疼里分出对错,挺难。中国人疼在恨太多,日本人疼在拒不认错。两国人民还有力气再打一仗吗?哪怕我们天天都看《南京、南京》、《靖国神社》和《金陵十三钗》。
      
      战争,从来就没有赢家,永远应该被谴责。这个道理,今天仍然有的国家不懂。战争是个空泛的词汇,它不懂疼,可置身于战争中的人却有血有肉,疼痛自知。你无法用战争这个没有温度的词来表达战争中所有的情感,只有恨,没有爱?只有仇,没有情?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在《树屋》里讲述一个日本普通家庭老少三代的家族故事,而其以这场战争为背书,可谓独树一帜。女作家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战争,给战争添点人情味儿。一个人在战争里的确渺小,可它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繁衍、一个族群的世代。家与国,轻与重,渺小与伟大,在许多时候无法相提并论,因为这取决于你从翘翘板的哪端望过去。
      
      历史背景
      
      不管政府之间如何博弈,中日平民之间的友谊与交往从来没有间断过。一个很重要的群体成为连接两国关系的纽带,那就是日本战争遗孤,也就是当年日本战败后留下来的孩子,有的出生在日本。其中还包括“满洲开拓团”的子弟,有的就出生在中国。提及“满洲开拓团”也许年轻读者没有太深的印象,但是有一件事儿或许有所耳闻。2011年轰动媒体的“5人赴黑砸‘日本开拓团’碑”事件。黑龙江方县投资50万建了两块碑,一块上面刻的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另一块是“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就这么两块碑被从远道风尘仆仆而来的五壮士给砸了。事后,居然还有人给五个男人每人发放了二千元奖金。奖他们什么?奖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砸烂别人的感情?被害者永远可以理直气壮地发泄愤怒,背着侵略者名声的受害者必须从历史里消失?五个男人都不算老,他们肯定没有亲身经历过日本入侵。那么,他们的大无畏的勇气从何而来?
      
      如果他们读过这本《树屋》就好了,是不是那样的话就可以平息一些心中的怒火? 书中的男主人公泰造和女主人公八重,他们一直在试图从战争里逃离,从日本的乡下逃到中国的满洲国。因为有人告诉泰造,那里有田种,还是以免掉在日本欠下的租税。泰造来到中国后才发现,哪里有又多又好的地种,许多地都打不出粮实来,只好去抢中国人的地种。为了逃避被日本军队征兵,泰造不惜男扮女装。八重是被一个许诺的男人骗到火车站要一起去满洲,结果男人没来,八重独自踏上火车。在满洲,她怀了日本青年的孩子,青年战死。泰造与怀着遗腹子的八重结合,两个拼命逃跑的人躲在一家中国人的餐馆里,先是躲日本征兵,后是躲苏军杀戮。最后,俩人逃回日本,开了家中华料理店,“翡翠饭店”。
      
      战争的经历,注定了他们将拥有一个奇特的家族文化,“逃”成了生存的主题,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逃跑需要勇气,而服从最轻松”,角田光代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性中的“灰”情感,有力的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胁迫平民参与战争的恶行。我们见识过太多战后日本的崛起文化,饱满的重建家园的日本情绪。比如桥田寿和子的《阿信》,在国内轰动一时。顽强勇敢求生存的阿信,仿佛是日本民族不屈的身影。像《树屋》这样,将巨大的战争创伤淡化为后战争时期根植于日本国民内心痛楚的作品,是我们很难读到的,让人眼前一亮。
      
      家族情结
      
      我们总是讲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其实,还有一个我们不常提的家族文化。日本摄影大师荒木经惟说,“比起孤单的人,有家族的人比较快乐,这是写真教给我的事情。”可见,家族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家族荣辱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藤代泰造家却偏偏脱离了这条轨道。小说的开头,通过孙子良嗣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如此的家族影像:父亲慎之辅一早就出了门,去了东口的游戏厅;母亲文江去买菜;无业闲暇的二叔太二郎去了咖啡馆;祖母八重也不见人影儿;良嗣失业三年闲呆在家里。这个早晨给人的印象是散淡的,平凡的,无所事事的,完全看不到日本人的忙忙碌碌,个人奋斗。这样的日子不会发生像日本上班族一样,因劳动强度过大而导致的过劳死。只有祖父泰造因心脏衰竭而死去。
      
      祖母八重在祖父死后只说了一句:我要回去。良嗣、太二郎和八重踏上了“满洲之旅”,寻访当年收留八重夫妇的中国夫妇。角田光代以回溯家庭史为主线,寻访故人为辅线,为读者回放的不仅是当年“开拓团”的生活,而且着重描述了战争对战后日本第二代、第三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变化。战争的杀伤力是有可延续性的,它在杀死肉体之后,仍然在摧残后代的精神。战争促使社会的反思。时至今日,德国人都不敢大肆地上街庆祝狂欢。1996年,他们得了欧洲杯冠军,球迷上街彻夜狂欢。第二天,媒体就质疑是否“纳粹复活”?弄得德国人以后一直都低眉顺眼。
      
      在《树屋》中,角田光代将日本社会的大动荡浓缩于藤代小家族里。是人生在选择他们,而他们从未自主地选择过人生。 小人物沿着时代随波逐流,这是祖父泰造的处世哲学,不主动不拒绝。他一辈子都在逃跑,年轻时逃避战争,年老了逃避责任,拒绝教育子女,任他们长成任何一类人。 “自由”信条下所掩盖的是“逃避”,这就是藤造家真正的家族文化。
      
      然而,三弟基三郎参加“赤军”后自杀身亡,却是家族成员寻求不同世界观所付出的代价。只有八重才能够理解基三郎所说的,谁是“失去祖国的人”?他们的家族像浮萍一般,是寻不到根的。祖国变成了恶魔,同时吞噬着自己和别国。日本当年将他们骗到满洲,而如今只有“伪满洲”,真正存在一切仿佛是过往的一场梦,一个“伪”字抹掉了她和泰造大半的人生。二儿子太二郎加入“奥姆真理教”。有知识有文才的东京大学高材生愚昧到被一个魔鬼洗脑,这是他对时代失望的一种表示。
      
      战后的日本,空气里隐隐地埋藏着各种暗器,随时在找机会伤人。所以,如果你反抗,你就会受伤,反抗成为藤代家族的咒语。反而是大儿子慎之造选择子承父业,勇于承担责任,来延续“翡翠饭店”,是支撑家族枝繁叶茂的养份。这里,角田光代并未脱俗,强调责任担当,是大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     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一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一个“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从日本本土的贫苦农民中招募到东北垦荒,美其名曰“开拓团”。本书的主人公藤代泰造就是这些日本贫民中的一员。当年中国华工坐船到金山淘金前的期望,在年轻的泰造脑海中也有类似的幻象,他似乎可以感到自己拥有一片土地后的满足,什么战争、什么荣誉、什么国家,对于一个只想生存下去的人来说,那些都是扯淡,只有自己拥有生命才是最为迫切的需要。然而等待他的只有幻象的破灭,艰苦的环境,苛刻的约束,恶劣的饮食状况,同样满怀憧憬的同伴的相继死亡,让他逃出了“开拓团”成为了一个“没有根”的人。而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泰造遇到了另一个失根者——被骗至东北的日后成为了自己妻子的田川八重。
      
      在战乱和痛苦中挣扎的两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经历了战乱、疲敝、困顿和丧子之痛,并非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切不过是为了生存下去的意志的体现。在他们挣扎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中国一家人的帮助,这使得他们懂得了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爱,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却感受到了的亲情。保留着这份内心的温暖,他们辗转回到了日本并开一家“翡翠饭店”。
      
      小说是从藤代家的第三代传人良嗣的视角开始的,良嗣见证了祖父藤代泰造的死亡,在办理爷爷丧事的过程中,他开始有心追溯自己家族的历史。由此,三代人之间的生活状态逐渐通过交错的时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的确,每当家人逝去的时候,后人往往会有所感触,说是追忆也好,说是缅怀也好,但无论如何称呼总有一份怀念的情绪和对不熟悉事物的好奇。良嗣正是在这份好奇中,开始陪同祖母回到中国,并希望由此来了解自己祖父母的“根”,希望由此来解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其实每一代人的处境都是一样的,尤其是普通人,在他们的生活中,那最为宝贵的东西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在这个家族的第二代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同一代人的生存状态:曾经热心漫画的慎之辅最后成为自家饭店的厨师,相信真爱的太二郎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而想寻求出路的基三郎最终选择了自杀来了解人生,不良少女今日子因不能生育而回到娘家,曾今热心学生运动的文江却成了贤妻良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人无所适从,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外,但有都了自己的去处,这是一群“失去了祖国的”的人,他们过着的是一种“浮萍式”的人生。
      
      以前曾听过一种软木塞的人生理论——仿佛人生就是酒瓶上的软木塞一样随波逐流,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即便是软木塞也终归有其去处。关键在于是否有那种自我的觉醒!在第三代人的基树、良嗣、早苗身上,唯有良嗣具备了这种觉悟,他在了解了祖母在中国的经历后,他从祖父逃跑的经历和祖母的回忆中,认识到了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顺从地接受了时代的给予”,只是有的人一度丧失了全部,失去了根,就如祖父母一样——不再努力探寻那些令人困惑的事情,不再关心生命外的纷扰,只求有一个落脚点,只求有一个立锥之地,只求有一个维持生存的家园。然而,在战时逃离“开拓团”的行为,固然可以看做是一种勇气,但在家庭生活中,这种逃离的气氛却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阴暗处,先后两代人一直都生活在得过且过的氛围之下,直到良嗣的觉醒。
      
      良嗣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树屋”之根,培育这个根的是自己的祖父祖母,是自己了解的父亲、叔叔和姑姑,无论从他们身上获得的是哪种经历,都不能改变这个家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根的事实!这个属于自己的“树屋”已经开始了欣欣向荣的成长——摆脱了束缚地成长。
      
      本书中的三代人,没有一个人成为名噪一时的大人物,他们也没有做出令人难忘的大事,但他们以他们的生存经历,展示了普通人的命运。
      
      从小说的开头,到小说的结束,我们读不到惊心动魄的情节,作者淡淡的描述,达到了一种疏离的效果,随着时光的交错,那些文字仿佛也把我们带入到了一种“浮萍”的状态之中。掩卷之时,不禁让人扪心自问:我是否是也是一片“轻易被时代洪流吞没”的浮萍?
      
      
  •     一直以来,我们的历史中都存在着两种叙事方式。一种是大历史,所谓的大历史,是轰轰烈烈的时代洪流,讲述的是大事件、大开阖的格局。讲述的是帝王将相权力场上的争夺,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心念一转足可颠覆整个天下,几千年来,我们也不过是记住了寥寥数人的丰功伟绩,回首看来,竟有种他朝两忘烟水里的蒙昧之感;另一种历史,是个人的家国史,个人不过是沧海横流的时代中一粒恒河沙数,似乎从来不能在流传的历史中占得一席之地,它不过是存在于个人或家族的记忆中。可是,当大历史拐了一个弯重新纳入正轨,个人的生命却早已打上历史的烙印,逐渐成为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创伤记忆。当风流人物俱往矣,面目模糊的普通民众仍然要挣扎求存,他们,是大历史的亲历者,也是真正的受害者。
      
      从小,良嗣就隐约感觉到,自己的家庭与他人不同。别人的家庭是大树,是知根知底,不能搬家的群体。虽然,他们祖孙三代一直就围绕着翡翠饭店打转,但是他就是觉得不一样。别人的家庭如果从枝丫的尖端开始追根溯源,会有强壮的树干,顺着树干往下,是扎入土里的树根。他觉得自己家完全没有树干和树根,虽然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可是,总少了点什么,就像是长在一棵树上却又各不相干各自凋零的树叶,只能远远地遥望对方,却给予不了温暖。如果要脱离这棵树,却像是没了营养的树叶,迅速地被风带走,这是一种自杀式的、无望的逃离。
      
      良嗣的爸爸慎之辅曾经想过,这是不是跟自己的父母都舍弃了自己的家乡,在异地生活的缘故呢?从来没有见过别的旁系的亲戚,也不知道父母以前做过些什么,似乎隐约知道中日战争的时候在中国,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父母却是绝口不提。良嗣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全家人似乎都是没什么干劲没什么感情甚至没什么梦想的纯粹现实主义者,他们似乎永远可以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任何变故,无论是祖父去世、小叔游手好闲从不工作、姑姑离婚,亦或是姐姐未婚先孕等等,全家人似乎都不会惊讶,只是默默地把脊背转过来承受重击的那种麻木的样子。他们一直太忙了,似乎忙得没有时间去考虑任何东西,也忙得没有多余的情感可以释放给自己的亲人。他们似乎,只是在生活而已,对,就是单纯地活下去,不管发生了什么,就是活下去的那种偏执。
      
      距离伪满洲国到现在,真是好长的时间啊,都快一个世纪了。这几十年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来说,都是风云变幻身不由己的几十年,我们自不用说了,日军侵华、抗战、国共内战、建国、镇反、大跃进、十年内乱、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与之相比,日本普通民众经历的满洲开拓团、中日战争、珍珠港事件、苏军解放东北、还乡、艰难求存、积极腾飞、学生运动、泡沫经济等等。可说是中日两国隔海相望同奏的一曲悲歌。大历史的洪流中,裹挟了多少身不由己的普通人,他们自始至终,不过是想求一个安稳日子而不得罢了,我想,如果把良嗣祖母想要寻找的那家中国饭馆主人的生活也写下来,没准儿,又是一部《闯关东》的大戏。
      
      良嗣陪伴年近九十的祖母回到东北的历程,是寻根的历程,是想把看似摇摇欲坠的“树屋”夯实根基的历程。看似坚强的祖母,其实也一直是用坚强的面具来伪装自己的可怜人。前几天看到了关于中国失独家庭的报道,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如果事先有人告诉了这些家长们这样的结局,恐怕家长们早已失去生存的勇气。而良嗣的祖父母,正是生存在这样的恐惧中,在长春的时候,有算命先生为他们算过,告诉他们这一生会有六个孩子,但是只能剩下一半。开始的以为笑谈,随着两个孩子的去世慢慢成为家族的梦魇,看着日渐长大的四个孩子,即将失去其中一个的恐惧,足以将任何人击垮。
      
      当家族中唯一追求梦想、寻求改变而又积极参与到社会潮流的孩子基三郎离开人世之后,这个家被彻底地改变了。大家开始更收敛自己的感情,因为怕失去,还是先不要去在乎和付出吧。原先期望做漫画家、积极投入女权运动的众人,也似乎再也没有力气去追逐梦想了,他们都龟缩到饭店这个小小的壳里,想以此对抗外界的风雨侵蚀。说到底,他们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应该教授给孩子的方针策略,一概没有,怎么教呢?时代如此,个人可以改变什么呢?
      
      在他们看来,是没有大历史的概念的,就像良嗣的祖母回到东北,也只是想找恩人报恩而已。他们只是顺从地接受了时代的给予,无论好坏,就这么一口吞下而已。他们虽然一生都在逃离历史的洪流,执着地相信有比自己现在所在更好的地方,不加深思的就把那里定为目标,虽然得不到想象中的东西而反复灰心失望。可是,也只能活在今天,活在当下而已。
      
      当寻根的历程尘埃落定,一家人找到了自己的根打破了禁忌重新开始寻梦的时候。我想起了莫妮卡·克罗利给尼克松撰写的传记《水门遗恨》的结尾,她说:“尼克松多年来建立的事业成为20世纪的标志,象征着美国人的特性:原始的凌云壮志,献身于辛勤劳动、忍耐、成功与失败。我们伟大的传统和迷失的歧途、我们最光明与最黑暗的时刻、我们的善良与卑劣——一切似乎都在他的个人经历中得到体现。”《树屋》中泰造和八重建立这个家的历史,也可以概括为20世纪日本人的个体家国史,虽不壮观恢弘,却直指人心。
      
      而我们的家国史呢?会由谁来书写?大概,我们也只能忙于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却无力书写吧。
  •   树屋(一部直视人生绝境的温暖疗愈小说,直木奖得主角田光代巔峰力作,知名作家朱天心感动推荐)
  •   树屋(一部直视人生绝境的温暖疗愈小说,直木奖得主角田光代巔峰力作,知名作
    家朱天心感动推荐)
  •   首先赞一下这本书的品相,可以看出出版方很用心。作者介绍写的很诚恳,的确,《树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作品,而是默默讲述着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坎坷,但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角田光代把人生沧桑之中的平凡与不平凡都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
  •   先谈谈作者,角田光代。她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女作家,笔触细腻,观察入微,表象着重于女性与家庭,文章深处却孕育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你可以看到许多她嵌入小说的作为一个当代女性敏锐挖掘的,具有独特视角的真实事件。比如《第八日的蝉》,《沉睡在森林的鱼》,还有这本《树屋》。《树屋》十分有高度,写历史,写时代,写人情冷暖,写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战乱中人们的人生起步,一直影响,蔓延到此时此刻。‘逃’是整本书的一条主线,爷爷,父亲,我三代人都在逃,折射到了现实生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在逃,只是我们没有知觉罢了。我承认,我也是,我也在逃,许多许多事。所以阖上书心中百味杂陈,逃,如果可以选择我会选择不逃?不敢肯定,太不确定,没有把握。
  •     泰造和八重的命运轨迹,显然不符合那段的主旋律——那段日本人民认为应该有的主旋律。大和民族认为,去战场的人,必须要挥舞着兵器去战斗才对,而这对夫妻,两个人不但没有去战斗没有死,反而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了,而这个国家是不欢迎失败的逃兵的。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如果没有战胜就是战死,这才是至高的荣誉。多少人在这一信条下马革裹尸,就算没有被记住,至少还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掉队,泰造和八重,在他们的视野里,简直就是叛徒是耻辱,他们的祖国不欢迎他们,这也是这些“归乡团”为什么那么互相帮助,也许并非出于善意,而仅仅是取得点群居的支持感,让自己被边缘被抛弃的感觉能够淡化点,虽然,这是自欺欺人。谁都知道,一个丢掉“根”的人是可鄙可悲的,于是,藤代一家,从那个时候起,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负罪感——帮助别人,也是减轻罪恶的一种方式吧。
      泰造和八重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他们的一生始终都不愿意面对的是,自己被自己的祖国抛弃而认他乡为故乡的现实。于是,在泰造死后,八重的潜意识更加的清晰了——她想要去寻根,而这寻根之旅,居然是去国外。在历史的大环境中,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很微妙和复杂的,大的历史方向没有记录这些,而这些也看起来和主旋律的历史记载并不吻合。日本人不愿意承认,被他们侵略的国家的人民还那样的帮助他们救助他们,爱国情怀却逼他们漠视这样的恩情,但是,内心的良知却无时不刻的啮咬着内心。当八重在一个陌生的酒店泣不成声的道谢,她的“根”也找到了。每个人,都不是生在浮萍之上的,我们的一生,有很多需要感谢的人,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来处,才最终能找到自己的“根”,藤代家的“根”已经扎根于此了,从他们离开祖国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被抛弃,已经被连根拔起,如果不是因为善良的中国人,或许,连这样的“根”也没有了。
      我想起了中国远征军老兵,他们为国捐躯,反而流浪异乡。没有国家承认他们,他们成为了失去身份的人,最终需要用自己做炮灰来换取下一代的拘留身份,这是何其的可悲。如今耄耋老人的他们,最伤痛的却还是感情上的“连根拔起”。这个世界上在贫穷的人都是有出处的,没有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藤代一家的种种表现,家人之间的疏离和不关切,都是因为无根而造成的恐慌。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先被爱才会学会爱别人,而不会感恩的人永远也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爱”。八重终于轻松了,哪怕是不能报恩,至少也要面对才能解脱。他们的一生,在颠沛流离的大背景下成为了惊弓之鸟,除了“逃走”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去抗争,但是,这样的不负责任也遗传给了家族中的每一个人,藤代家的人,其实都是不会爱比人更很难爱自己的人,他们的血液中有一部分被抽离了。好在,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结尾,我们都需要长出的根,更需要,为自己的根补给营养,这也是角田光代的希望吧。
  •   在角田光代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见的不只是动人的故事,在她纤细的笔触之下,同时藏着强而有力的信念,默默地传递着她对他人、对世界、对社会的爱与关怀。封面上的这句话正能概括我看完《树屋》之后的感觉,的确是很棒的一部作品。
  •   这本书较之角田光代以往的作品都更加能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虽然是描写藤代家族的故事,但却是整个社会背景下所有跟他们一样默默生活着的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碌碌无为的混日子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就像封底里的作者简介里所写的那样,“活着,就是逆来顺受的忍耐,是随遇而安的混日子。”但是,看完这个故事,会让人对人生,对活着的意义有新的思考。
  •   我觉得角田光代《树屋》真是很动人,温暖疗愈人心,在人生的困境里如何逆生长?书里各种典型的小人物的生活轨迹,给了我们多重启示。
  •   角田光代不愧是直木奖的获奖作家,《树屋》这本书兼具故事性和社会人文关怀,在温润的文字背后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不同于那些快餐式的小说,《树屋》不仅给人以厚重的时代感,同时也让会让人思考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活出积极而璀璨的生命。
  •   树屋,是一间没有跟的房子。虽然树木有根,但树屋却只是攀附,寄生在树上的东西,只拥有不完全的跟,整部小说很温暖,看完后,觉得对于人生更有动力了,更积极了。
  •   一树一树的花开,繁花怒放,角田光代的力作《树屋》非常感动人心。在中日战争中,为了寻找新生活的祖父和祖母,几乎是逃到新天地里,以为这样可以有新出路,谁知生活并非如此,一样的艰难,他们的困苦和挣扎,在大时代的环境里,小人物的悲欢都写得十分透彻。
  •   一直很喜欢角田光代直指人心的作品,这次的《树屋》也没让我失望。一家三代的家族史,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和个性都生动自然,作家的掌控力很好。
  •   角田光代的书我买过好几本,简直是如数家珍,《第八日的蝉》《空中庭园》《森林中沉睡的鱼》,现在是这本《树屋》,她的文笔一如既往地细腻动人,也很有情节感,我很喜欢。
  •   角田光代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日本作家,故事很精致,人物也很突出,文笔很不错。前面的几本书都是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这次《树屋》更加现实主义,写的是家族史,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力量。
  •   书中的良嗣在不安中寻求着家的真正意义,其实真正支撑一个家族的并不是所谓的根,而是希望,真正让平凡人不那么庸庸碌碌的也是希望。这正是《树屋》这本书中所传达出的一种主旨,就像全书的行文那样,温润的文字中满溢着不灭的希望之光。
  •   看到很有品质的封面,就觉得《树屋》肯定是本好书,角田光代的文笔看似温吞,只要静下来好好阅读,人生的沧桑感就会扑面而来。很有力量的小说。
  •   这本书从包装到内文的排版用纸都非常精美,作为封面控,必须收藏,作为文学爱好者,这本书的内容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看完之后,感触颇深,确实是一部只是人生绝境的温暖疗愈小说,私以为,这是角田光代截止目前的作品中最好的一本。
  •   《树屋》是一个跨越祖孙三代的家族故事,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坎坷,但也同样适用于当下的社会。活着究竟是该逃避还是该面对?不得不说,这部温情的小说蕴藏着激励人心的巨大能量。
  •   不是第一次看角田光代的作品,但这本《树屋》我认为是角田光代作品里得分最高的一本书。书中所传达出的那种孤寂无依的感觉让人感同身受,《树屋》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读懂了角田光代这个作家。
  •   角田光代的《树屋》,一个逃避现实的处所,一个寻找历史的家庭,一段不完整的家族史,是战争的造就?还是每个时代都有的缩影?
  •   《树屋》最让我感动的是祖母和祖父的坚忍和顽强,他们对于生活的思索也许不够深入,确实最能代表普通百姓的典型,日复一日地劳作,为生活奔波,也想寻找逃避的出口,但总是被生活的洪流吞没。
  •   树屋 这本书通过描写自己祖父祖母的过去看到的情境 让主人公更觉得支撑下去的整个家族的力量
  •   一直比较喜欢日本文学,虽然不像欧美小说那么快节奏,但字里行间总是给人以抚慰和疗愈。在书店陈列的一堆书里,一下子就看到这本书,白色的封面上两张小图形成鲜明的对比。直到看完这本书才明白这个设计的用心。即使在看不见未来的不安中,也要为自己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和希望。
  •   《树屋》这部小说涉及中日战争,并没有大篇幅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翡翠饭店”的夫妇来衬托出人性的美好,祖母八重和祖父的故事,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故事,都是普通而又震撼的。
  •   一直很喜欢日本小说,无论是村上、川端还是角田,总觉得相较于中国浮躁轻夸的文坛,更喜欢日本笔触直达人性深处的小说。高中毕业了,然而人生才刚刚开始,品咀卷帙之间,与心灵对话。
  •   看到《树屋》这个名字,本来以为是讲的崇尚自然什么的小说,翻开一看,原来是有更深刻的含义,虽然家如同在树屋一样的悬空状态,实际上仍然扎根大地,有生命的力量。
  •   绝对值得一看的小说,小说是不是好看有时候不在于他表达了多么高深的思想,写了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他吸引你的就是里面的某种调调,无意角田光代的调调是最能打动我的
  •   之前在图书馆看过 才决定买回来收藏 也因为这本书 才开始关注角田光代 喜欢上日本文学
  •   一眼看到《树屋》精装的封面,就感受到了出版方的诚意,确实是本好书。故事很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看完能够思考,绝对不同于那种看完就忘的小说。
  •   树屋,是一本好书,一定要慢慢阅读,慢慢被感动。
  •   角田光代的书都喜欢。
  •   第一次看角田光代,希望能带给我惊喜
  •   我特别欣赏《树屋》这种叙事方式,在回忆与现实中"跳跃"着,令人回味!
  •   不用说得奖不得奖的,是真好看的,总会被发现吧。写的的确很不错的。一个蛮简单的故事,蛮简单的一家人,但是背后的意义并不简单,折射的人生道理一样不简单。逃避到底是什么?勇往直前又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最真实……值得深思的……
  •   一个没有根的家庭,占着别人的家,并开始生根发芽,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都至少被迫接受服从,看的时候在为主人公们揪心的同时,也能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文章可以说用插叙的手法来写吧,时而讲述现在的生活,时而回到遥远的战争年代。
  •   很厚的一本书,典型日本的文学作品,有孙子陪着奶奶重游东北开写,倒叙插叙写了一大家几代人之间的故事,平淡的语言中却让人感觉如同经历了他们的一生,
  •   阅读进行中,小人物家族的不平凡人生,故事很棒,让人思考许多。。。
  •   如果不去探求自己所在家庭散发出来的不曾有深刻归属感的原因,也许一代既往一代,都只能这样无根地存在着。那个年代里的逃跑才是希望,时代无法选择,但人要活下去才有希望。而在和平年代,怎样才是希望?还是这样回避过去吗?这本书结构很棒,历史跨度大。即便一个家庭也能横截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人生绝境温暖治愈小说啊~~~挺感人的
  •   = = 我们同事都错把这本书叫做《村屋》,我顿时汗颜了。。。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无论开始时这条根怎么样,我们都要紧紧抓住他同时让他长得更好
  •   有的时候觉得日本人很不可思议,读他们写的书也是如此,不知道这本会怎么样!
  •   平淡的叙述,但是一直想看下去,作者视角独特,直指人心底层细小的问题,喜欢。
  •   这写的很好,日本人的书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   好看。树的质感很好,内容吸引。
  •   角田女士的书一向描写细腻,文字不做作,充满人性关怀。
  •   日本治愈系小说总是让人安静又平和。
  •   可能写到中国有种熟悉感以穿插的写作方式来写能更好的理解和体味人生
  •   像看日剧一样看完了刚好十二章好看但总觉得还可以有点什么翻译很精彩很像知道译者的情况可惜目前查不到希望还能看到这位译者的其他作品很期待
  •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看过之后仍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谓的逃避事实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抗争,很激励人心的一部大作。
  •   其实日本有很多很棒的文化人,很多很棒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多学习对方的优点
  •   值得一看的小说,强烈推荐
  •   这部小说真的是很治愈。。。一家三代,跨越两国之间的感人故事,牵动着你我的心
  •   期待的日本小说
  •   买了有点后悔。。因为是日本作家,但还不错的
  •   挺喜欢日本文化的,虽然是对手,但知己知彼,百战那不殆。人家好的东西,该学就学
  •   有时候逃避也是一种勇气
  •   在我看来日本的文字总是带着以神经质,但是这种神经质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会让你全身麻痹
  •   觉得略沉重,是因为看完不得不想到些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其实自己也是一直在逃的人...
  •   很好的,一直在当当买书。我家都放不下了
  •   虽然喜欢推理小说 那种畅快淋漓的推理 让人很是过瘾 但是一本让你沉静下来的书 确实值得收藏的~
  •   好书!!!值得推荐!!!
  •   文笔很温暖
  •   一部让所有正常人都能落泪的书
  •   自己还没看到,看了以后再说吧。
  •   首先是包装,很满意。大致翻阅了一下,纸质很喜欢。最后是内容,刚开始觉得一般般,看着看着就静下心来了,挺不错。
  •   读了一半了,觉得书的内容还不错,只是翻译的不是很流畅。
  •   喜欢治愈系的小说。
  •   书很好 写论文要用
  •   基三郎到底是不是我很好奇
  •   精装包装,还没看,应该不错
  •   太可怕了!!半夜看了只发抖,第二天心有余悸!
  •   非常好看,值得人深思。
  •   内容充实,封面好看,借给好些人看了,物流给力
  •   可能需要读第二遍
  •   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   非常好看,表达出来社会的残酷人心的险恶…
  •   这部书是别人介绍的听说很好
  •   书还行,到货很快,谢谢!
  •   书质量很好。很漂亮
  •   书很好,内容还不知道呢,纸张不错
  •   第一次在当当网买书,感觉送货很快呢,而且纸张质感很不错,还没有看。很满意
  •   书很好,纸张质量不错。发货、送货速度很快。
  •   很治愈的一本书。。。内容很温馨~
  •   还没来得及读。包装很不错。
  •   挺好的,不出所料。 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
  •   给同学买的 同学灰常满意
  •   还没看,不过一直很喜欢角田光代的书
  •   很本书温馨又充满哲理,很深刻。作者的文笔和思想都很好,是比较适合坐下来慢慢品读的的一本好书!
  •   挺不错,喜欢~
  •   纸质,价格等方面给我的感觉都不错!!算得上是物有所值啦!!
  •   这个是随便买的。。。
  •   书屋,很好的一本书,很满意,很温馨
  •   好喜欢她的细腻的写法,生活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的幸福。
  •   很喜欢!!!!!!!!!!!!!!!!!
  •   还没看,等有时间好好品读。
  •   很治愈的一本书~~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