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安意如  页数:351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日月为明,容光必照  我将以磕完十万长头之心,写完此书。  《日月》应是我五年来,写得最漫长和投入的作品。  当这个故事在心中逐渐成型,当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显现,我便知道,这是注定的因缘。  完成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啻于另一种形式的朝圣,如书中的尹长生--索南次仁一样,回到故土,发愿磕完十万长头。  这是一次心灵的完整回溯和超拔。  若说这五年来我最大的改变,不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成为畅销书作家,不是身份际遇的改变,而是,我逐日确认了自己内心的归宿,找到可以信受奉行的信仰。  这是有福的。如我在书中所言,在这浪游的尘世,多少人心醉神茫,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心灵的皈依之所,无论是一地、一人、一事,即是至深福德。  这一切的改变,与那雪域高原隐秘关联,与那茫茫轮回之中的因果,更是密切相关。  我对西藏的感情,超越我的生养之地,超越所居的任何城市。这感情一旦被唤起,渐渐成为一种血脉里沉涌、跌宕,终至静默的情感。它与宗教、民族、信仰、经历无关。  西藏,在我的意识中,亦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不再是一个符号,不再是一个一相情愿的避世之地,我见的它的好和不好。辉煌和残败,均不能减损我对它的情感和虔诚。  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欲说还休,欲休还说。写作的过程中,我始终沉湎于这般深重的感情中。我对西藏的感情,不可言尽。这一本书,不是终结,只是起程。  《日月》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我二○○七年八月第一次入藏,在珠峰脚下的老定日,遇见了一个极伶俐的流浪小孩。一面之缘,是他触发我的灵感,由此构思出这个故事,这是此书的缘起。而今思来,却不知他身在何处,际遇如何。一面之缘,恐难再遇,人世茫茫,浮生之嗟,莫过于此。  初时只想探讨人的出生和成长的问题,以及一路行来,所目睹的现代商业文明对古老文化的侵蚀问题。渐次变成了探讨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讲述一个人摆脱世俗的束缚、内心欲念的执障,寻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觉悟之途的故事。  我实质是愚笨的人,从构思到故事成型、写完,我花了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我不断地游走各地。每一次,回到西藏,都是一次整理和剖白;每一次,匍匐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前,都是一次检点和回望。  无论我在做什么,我的心魂是与这个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联结在一起。他们行走的每一处地方,都是我曾亲身走过、驻足观望的。  体验无常。这书写的历程,犹如书中提及的转山之旅,本身即使不具备赦免人罪的能力,亦可使人付出长久的耐心和耐力,无形中成为我对自己的检点、自省和修度。  游走中,我将自己想象成尹长生、尹莲、苏缦华、谢江南、范丽杰、Sam,这书中若隐若现的每一个人,试图在自己和所见的每一个人身上,找到光明和觉悟的契合点,剖解人性与生俱来的矛盾。  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谅解他人;唯有,宽悯他人才能解脱自己。开始懂得,我与众生,众生与我,并无分别。坚信,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的部分,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和光同尘,它终将被人证得。即使此时,我所知悉的不是究竟的答案。  从今开始的修行,允许自己困惑、怀疑、时时折转、退还反复,但心中,不存倦意、懈怠。  听到遥远而清晰地呼唤。心中渐次升起的正念、正信、正觉,是来自纯真本我的召唤。我寻回它,即将奉持它,如奉持心中的莲花。  故事的男主角--尹长生,藏名“索南次仁”,亦是长生之意。这个名字,来自李白的那首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在许久之前,我已认定,这是我小说里必将用到的名字。  尹长生的故事,可以看做仓央嘉措的现代版。两人都是突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一无所有变成应有尽有。但又心有不足,存在种种挣扎。生命的矛盾在于,不是满足了物质和地位,心性就能得到彻底的自由和圆满。心识的混沌正是现代人所有精神疾困的根源。  市面上有很多写仓央嘉措的书,很多人谈论仓央嘉措,解析他的诗或人。仓央嘉措是不可解的,起码不可单纯作为一个情圣、情僧来理解。  我将仓央嘉措写入故事,塑造了长生这个角色,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诠释“仓央嘉措”这个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和价值。  仓央嘉措存在的意义,不是浪漫和叛逆,颠覆了众人对活佛的理解,迎合了众人对爱情的喧嚣期盼,他昭示人性的自由广阔和觉悟的可能。他的境遇和状况,他的痛苦,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只是方法和形式不同。  我所擅长的不是写情节,因此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亦不算跌宕起伏,靠的是文字所营造的意境和意蕴。意图写出人物在不同的时段,对生命的理解和困顿。  生存的价值和方式该如何抉择?人所寻觅和追逐的最终答案是什么?孤独感与生俱来,焦虑感与日俱增,物理的乡关和精神的乡关混淆不清,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无论是生活在何方的人,爱与救赎,死亡与再生,纠缠与解脱,幻灭与真实,拘禁与自由,都是命定的主题,这也是这个故事要探讨和应答的内核。  微言大义,我所能给出的不是答案,是属于个人的理解。  对爱心存执念,生死大关,觉悟超越--这是我在这本书里书写的内容。  人性有种种弊端,亦有种种珍贵。得到和放下,同样不易。修行是希望和失望反复交递的过程,是可能终此一生都无法抵达和完成的事。  从当下开始,比永远踟蹰不前要好。  修行,不仅是佛教徒所为,它应属于每一个升起觉悟,试图超越烦恼拘禁的人,以自身真诚认可的方式,对生命做出的探讨和回应。  日月为明,明者为觉,觉而后悟。生而为人,不应泯灭本来的灵性之光。  慈悲喜舍,是这本书传达的意念核心。  如我当年借红楼一梦中贾惜春这个寥寥数语的人物,写出了《惜春纪》,那是一个关于女性,自证觉悟的故事。我自信表达了自己当时要表达的理念,即使它并不完善圆满。但我深信,懂得的人,会懂得,喜欢的人,会喜欢。  而今这部小说,背景放在现代,主角为男性,和《惜春纪》遥相呼应,如日月交辉呼应。  《永嘉证道歌》言:“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栽莲终不坏。”信然!我的小说,从来只与自性的觉悟相关。  超越性别、出生、境遇、种族、信仰,超越这人世交付给我们的种种身份标签,认知的困缚,宕开胸怀,接纳无常变幻,做一个真实坦荡、端正敬直的人,获得长久的安宁和喜悦。  慈悲的爱人即自爱,此生纵不能无憾,亦求无悔,问心无愧。在自省中觉悟前行,度过短暂的一生,这便是此时我所认知的“长生”和“永恒”。

内容概要

  这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作者简介

  安意如
  作家,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众熟知。《日月》是其最新作品。私家标签:文字修行、避世之心、无常、远游、隐居、诗茶相契、西藏云南、过往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惜春纪》
  最新作品:《日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尹莲与长生启程离开甘丹寺当天,天空出现的景色让人驻足,那是长生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日月同辉的奇景。空气清冷干燥,天空非常蓝。当金灿灿的太阳从山后喷薄而出,月亮高悬天空,色泽淡白,如一面沾满霜露的镜子。
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肉身缠斗的场面,对成人而言具有裂帛之美。撕开伪装,裸裎相见。若是以真心做引,肉身作伐的告祭,将引渡彼此到言语无法企及的彼岸。那种深邃宁静之美,与万物生长蓬勃衰败的秩序遥相呼应。
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他身姿挺拔,面部轮廓如刀刻。喧杂阳光越发显得他静默。那是一种积累了时间和沧桑的俊美。在明澈的阳光下,眼眶不知不觉被泪水积满。苏缦华被强光钉牢当场,舍生忘死地看着她的佛。她的佛,自西而来。
第四章 年来多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他曾不止一次想过逃离这里,在他年轻激越的时候。然而,等到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二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再一次被迫离家的孩子,才真切感觉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眼前长生和桑吉并立,皎如日月。此时她确知自己领觉到两股亘古存在彼此呼应的强大力量,豁然到达,流经了她,清除了内心的尘垢。缦华心有所悟,那一瞬间仿佛走入一个从未看见的天地,体验到清净充盈的法喜。
第六章 山河岁月空惆怅,今生今世已惘然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
  看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
  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
  就像激流冲下山脊
  匆匆滑逝
终 日月为明,容光必照

章节摘录

  引  长生,我写下这个故事给你。  感谢你,成全了我。  我原本支离破碎的感情,即将涣散的元神,因你而凝聚重生。  所以,长生,你是我的佛,你来度我。  在梦里,我又看见你了。  在湖边。你的背影,绛红袈裟,火一样烧穿了我的眼睛。我眼中无泪,血已干涸。  未曾相见已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我对你的感情,就是这样莽撞,惊心动魄,来势汹汹,不清不楚。  你,坦然受之。  山峦。深谷。  你衣袖边流连的白云,隔断了,我的望眼欲穿。  你在看云。我在看你。  心若清空。我懂得了,什么是咫尺天涯。  一开始的距离,到最后也无法逾越。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壹  1  他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在他的一生中,如此决绝的离去,只发生过两次。如同脱离母体出走,除非藉由死亡化去行迹,否则再也无法回转。这一次离开,他三十七岁,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三十一年。离去时与初初到来时一样,他一无所有。  长生。他仿佛听到有人唤他。睁开眼。四下无人。壁灯依然亮着。他看到墙上的钟,指向四点  五十分。凌晨。他坐起来,拿起笔。纸就在眼下,竟无从落笔。想想。还是留了几句话--“姑姑。我走了。愿你今后一切好。诸事我已托付杨律师。你回  来可找他。相忘。勿念。”无署名。他在夜色中离去,悄无声息,像一滴水融入大海。  若摩天大楼轰然倒塌,若世间一切貌似井然的秩序崩猝,若你与我,尘霜满面,相见不相识。我们所持守的信念是否能护持我们各自安然,孤身走完必经之路。  去了这城市的新车站,宽阔明亮齐整,处处显露刻意修饰后的崭新堂皇。记忆里的老车站看上去灰蒙蒙的,肮脏而残破。那时的火车是黑绿色车皮,样子很蠢笨,到站时又很嚣张地口吐浓烟。列车员身材粗壮,清一色是大嗓门,一脸严肃挥舞着小旗。乘客下车时,接站的人不比坐车的少,常常是一堆人一拥而上,簇拥着一个人,指指点点,大声说话。  但那时连忙乱无序都满蕴温情。不似现在,有气势但寡清。  “返老孩童?”他脑中陡然冒出这个词。听说人老了才容易心事重重,一不小心就跌回回忆里。一念闪过。自失、自笑,哪里是变回孩童,不过是内心逐渐退守旧日。如人老去时重返故土,难免心有微澜。虽然只有三十七岁,但他已不自觉地用老来定义自己。  三十一年前,他随同尹莲进入这个城市的第一天,差不多也是这个辰光--这也是他为何挑选这个时候离去的原因。  上车之后,不管身后人怎么推挤,长生一直固执站在门口,不往里走。说不清在抵抗什么,仿佛脚下是仅余的一块阵地,断不能失。直到身后咣当一声,车门关闭。他心往下一沉,如同被一股不知名却极为强大的力量推入另一个世界。列车渐渐驶快。他站在那里,望着窗外,景色模糊。心里一片荒芜,脑海中不断闪现往昔的片段。记忆像一地的碎玻璃,无声却冷硬地存在于那里。他才知道,自己原来记得那么清楚。  记忆如此霸道、持久、鲜明。那些以为被遗忘的过往,是潜伏的汹涌巨浪,瞬间呼啸而来,将他吞噬。这种感觉竟似当年溺水一般,挣扎只会越陷越深。无望之中的心,却是静的,一星一点死灭。  他眷恋的,抑或是决意遗忘的那些人,那些事,都随同时光一起,无可挽回地离他而去了。  只是为什么?千帆过尽,木已成舟了,兀自情难割舍?  2  一九七九年春。  三月高原,清寒天气。  尹莲开车进藏,到达孜已经是下午,离拉萨还有几十公里。一边是拉萨河,一边是嶙峋山体。山上被雨水洗刷,冲去泥土,凸出坚硬的碎石,像是随时会掉下来。路面狭窄倾斜,路况惨不忍睹。这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被碾出的一道道土痕。坑坑洼洼,颠簸起伏。路极难走,估计到拉萨得很晚。  尹莲一边开车,一边看路。前方泥石随时有可能掉落来。每过一个弯道,总是既兴奋又紧张。从车窗看出去,入眼皆是黄黑的山脉,连绵不绝。秃山顽石伫立在河两边,莽撞地拥到眼前来。山上没有植物,山石粗糙地泛着光,并不秀丽。  路边的树,青叶未发,光秃的枝桠裸露在寒冷的空气中,不屈不挠指向天空,好像誓要讨个说法。拉萨河水轻缓清澈,如青绿相间的碧带。河洲上的红柳,一簇一簇,是眼前触手可及的亮色。  空气里有一种仓皇的味道,叫人顿生寂寞。天空清澈斑斓。明湛的蓝色,饱和得像要滴下来,看久了的话也会令人很疲惫的。  春天的气息虽然寒凉,高原炎阳直射过来,仍是逼目刺眼。远方的山和路都像在水汽里蒸腾,车仿佛开着就会开到水里,或撞到土坡上去。尹莲心里一阵躁郁,拉下遮光板,带上墨镜,看世界暗淡了一层。开得累了,下车来休息,在路边的摊子上买了几个野果,讨了水洗了,靠在车门边吃着。  从这路上就能远远地看见甘丹寺。半山腰一片庙宇,从高处逶迤而建,层层叠叠,回环起伏,如展开的金色哈达,气势不凡。  五彩经幡摇动,白塔鲜明,金顶灿烂,阳光下辉煌夺目。太真实的目睹,反而像海市蜃楼的幻梦。  尹莲想起入藏之前做的一个梦。梦里是一座藏式的寺庙,如眼前这般恢弘、沉静。法音梵唱,韵律齐整动人,似有神秘力量召唤。她攀着狭窄木楼梯,走上二楼。楼上一眼望不到边,数不完的转经筒中间有一座高高的佛塔。辨不清眼前的光明是酥油灯光,还是灼灼的日光,总之让人心生暖意。  许多人在转经。她顺着人潮走,看见人群中有个小孩沿着转经廊走。她心里觉得莫明亲近,居然就一路跟着那小孩,走到她都觉得很累了,依旧追不上,她又累又急又不肯放弃。  一时人潮退去,那小孩回头,居然是谢江南年幼的样子。她大吃一惊,站住了,正迟疑间,却见那小孩顽皮笑着招手,感觉上是谢江南在说,我在等你呀!带我走吧。  她心中又喜又悲,再看自己,也变成了年幼时的样子。因为追不上谢江南,眼看他消失,待在原地,哀哀地哭。  醒来时她脸颊犹带泪痕。明明感觉此梦未完--这个梦使她念念不忘,一度她企图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白天都在使劲回想追溯,想找到契机回到梦里去,延续梦中的情节。看清楚那个小孩到底是谁,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尹莲确信那小孩说的是:“带我走吧!”但最后到底是谁带谁走,她混淆了。那个梦如一闪而过的惊鸿,再也没有回来过。  以后的梦里,绕满经幡的白塔,红墙巍峨、金顶绚烂的藏式寺庙一再出现。就连拉萨,年幼时行过的古旧街巷,残破的青石土路,灯火昏黄、笑语喧腾的小酒馆,都久久存在于她的念想中,一心探究的情节却从此下落不明。  梦中,铺天盖地的阳光,像永不熄灭的璀璨火种。沐浴在这样的阳光里,灵魂好似被照亮,变轻盈,整个人不再沉痛,悲哀羞耻地无处藏身。  得知谢江南结婚的消息,两人深谈之后,尹莲知事无挽回,亦深知他的绝情。潜在是想逃避,自我放逐,最好一人远至天涯海角,人迹罕至。她甚至想过死在外面,天地之大,人身渺渺,连尸骨都不被找到。  感到冥冥之中宿命的指引,尹莲有强烈的心愿要回到藏地去。寻回什么?是当年的谢江南,还是当年的自己,还是曾经相爱,无所畏惧的赤子之心。  是。你拥有他的现在,而我拥有他的过去。尹莲这样宽慰自己,亦与那不曾相识的女子交言。  如果能够,藉由这趟藏地之行,洗去内心的尘垢。如果能够,勘破,解脱……留在这里,哪怕是死在这里……无论结局之后的结局如何,算是给自己一个彻底的交代和慰藉吧。  沿途也参拜了不少寺庙。此时,面对着甘丹寺,尹莲隐隐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好像回到了久违的亲近之地。  寺主甘丹赤巴是父亲尹守国的故交。一九五一年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尹守国奉命率军进驻拉萨,对甘丹赤巴和寺中僧众多有照顾,甚得敬重。尹莲年少时多次到甘丹寺,对这个寺庙和这里的人比较熟悉。  车开到寺前就停下,尹莲一路走上去。从半山腰往下看,眼前是一片平坦开阔的腹地,欣欣然有绿意。群山莽莽,山间的青白炊烟,像千百年不曾消散过那样漂浮着。墨黑丛林隐于其后,明净苍穹悬于其上。  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是僧侣的居所。那墙上的白色因为年久而泛黄变脏,窗户和门上都长出了野草,却因此增添了几分沧桑的情调。  寺庙里,身着绛红僧衣的古修拉,手持念珠静然走过。他们与这时日无扰。措钦大殿门口的石阶上,有两个年轻的英迥拉坐着聊天。他们抬头看了尹莲一眼,两双眼睛寂寞而宁静。  尹莲向他们合掌示意,跨入了昏暗的大殿。  尚待整修的大殿与她记忆中略有不同,然氛围如旧。肃穆,略显阴沉。经堂正中放置着僧人讲经上课时用的卡垫。  佛前长供香花、净水、明灯。有信众往大缸里添酥油,喃喃自语,将头贴在法座上躬身礼拜。毡垫上打坐念经的古修拉僧衣耀眼如火,与佛案前跳跃的烛光交相辉映。他面目黝黑、沉静。偶尔抬头看一眼,又低头翻阅面前的经卷。  绕佛三匝,行五体投地大礼。虔诚礼拜。额头重重叩上地面,匍匐在地时,泪水夺眶而出。依次礼拜毕,尹莲跨出大殿。  黑暗像一道闸门,切开了内外两个世界。外面阳光盛烈,劈头倾泻下来,与殿里的幽暗形成强烈对比。她一时适应不过来,站在石阶上好一会儿,方敢举步往下走。  日色倾泄得一地斑驳,心中也似波影颤晃。踏上台阶的那一瞬,尹莲心头一震,谢江南突兀地浮现在眼前。她悲哀地意识到,这个人从没一刻远离心间。他如影随形,他就是这无所不在的阳光及阴影。  尹莲绕到后面僧侣居住的地方,连比带画地打听了一圈。幸好自幼熟识的罗布次仁还在寺中,现在已升任堪布。几经周折,尹莲随英迥拉到了罗布的僧房。  罗布听她报出姓名,脸上露出惊讶神色,忙从榻上下来跟她顶礼,问,哦呀!贝玛,你怎么来了?  哦呀!我来看你了呀。她笑着回应他,献上准备好的哈达。  3  罗布见尹莲笑颜明净,觉得亲切如昨。时光显然未能将她变得粗糙、暗淡,她较以往更为清雅明艳。  上次见她,是十四年前。十岁的尹莲入藏陪伴父亲,在甘丹寺认识了他们这群小孩。大家年纪相仿,嬉笑玩闹甚为投契。罗布当年还是侍奉仁波切的英迥拉。现在,当年的那些玩伴,早已各奔东西。  罗布无法形容心中对尹莲的感觉,像当年一样,他看见她第一眼就觉得舒服、亲切。他仿佛从不记得她,然,纵多年未见,亦未忘怀。那青嫩的时光又再随眼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女子,摇曳到心头来。  当年仁波切为尹莲取名贝玛,亦即藏语莲花之意。此时他唤起她的藏名,尹莲听了好不亲切,挨着他坐下来,笑问,这些年,你还好吗?罗布多年未说汉语,一时找不回语感,只能笑着频频点头。英迥拉一看两人确实认识,默默施礼走掉了。两人互叙寒温,说着别后境况。寺中做杂役的小孩,提着一壶酥油茶掀帘进来,他从柜子里取出两个碗,擦干净,恭恭敬敬为两人倒茶。尹莲合掌致谢,正要端起茶,手忽然一抖,茶险些洒在衣服上。罗布注意到,她的目光乍一触及这孩子的脸,像捕捉到遗失多时的真相。尹莲喃喃自语,怎么这么像?他是谁?罗布问,怎么了?尹莲稳了稳心神,笑容变得勉强。她喟叹,流露些微伤感,没什么,这孩子像我一个朋友,像得让我有点吃惊。话虽如此,她的眼光却再也放不开,紧紧锁住那孩子。罗布说,他叫索南次仁,按照汉人的习惯,你也可以叫他长生。罗布用藏语唤次仁,叫他过来。那小孩乖巧上前见礼。尹莲看见一双清澈、温顺的眼睛,心中百转千回,说不出怜惜。一见尹莲盯着他看,次仁慌慌地低下头。索南次仁……尹莲不住默念这名字,注意力一下全转到这个初初见面的小孩身上。忍不住又追问罗布,他,是从小在寺里吗?两人说话时,这个叫索南次仁的小孩,一直低着头站在那里。罗布用藏语温言交代他,次仁,你出去玩吧。  见次仁放下暖壶,退出去,跑远了,罗布才说,是。他叹了口气,长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被父母遗弃在寺外。罗布用手比画着,我捡到他的时候,他才这么点大。  尹莲怔怔地听着,不由自主落下泪来。罗布疑惑,不知这孩子为何这般触动她心肠。  沉默。注视她良久,罗布轻声问,贝玛,你有心事?我感觉到你悲伤,深切。  他说话那样慢,连语意都有裂缝,似在思索。可她听得出他不减的关爱。尹莲抬头看他,罗布的眼神一如十多年前清澈宁静,没有沾染岁月的尘埃。  面对着儿时玩伴,如兄长般的罗布,在这间温暖房间,她终于可以放开抑压已久的情绪。  坐在那里,泪肆无忌惮地涌出来。罗布轻轻伸出手来,给她安慰。  尹莲的泪水滴落在他僧衣上。容她说出来,亦不过是寻常情事。不过是爱的人要结婚了,新娘不是她。  尹莲哀哀低语,像一只受伤的燕子,在栖息,呢喃。罗布就似那檐下听燕语的人。  她说,换做其他人,其他事,或许我都有一争的余地。唯独是面对谢江南,我只能服从。不能争,只能逃。我为什么这么爱他?连一句狠话也说不出,只能狼狈而逃。  罗布怜她哀苦,却无言以对。世间情爱他本无经历,只能纸上谈兵。他甚至不知,这名唤谢江南的男子,是怎样的面目和来历。  过了许久,尹莲泪眼婆娑地看着罗布。我想在这里住几天,可以吗?我想留在这里一段时间,可以吗?  罗布正在沉吟。英迥拉进来请示可以开饭了。罗布拍拍尹莲的肩膀,你饿了吧?我们去好好地吃东西。  他指指脑袋,吃饱了,这里才有力气想别的事情,贝玛,相信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的。看着罗布平静坦然的脸,尹莲想,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罗布陪她走去饭堂,合掌念佛,目光深深,只望佛无所不在的慈悲能化解她的伤痛。  4  汪渡尔山。穿插着青草野花的小路。没有云的天空。凛冽的蓝色。直视久了会不由自主地流出眼泪来,在泪光中看清它的绚烂和清明。  山风呼啸。尹莲常常独坐在山坡上,凝望天空、云朵、星辰,直至月色满怀。誓言是沉睡的种子,她将自己和它同埋在孤独里,等待它开出莲花。她又常常深深厌世、绝望。没有什么厮守是恒常的,就像她和谢江南,情投意合,山盟海誓,亦逃不开离散的结局。  她在山上经常能看见那唤作次仁的小孩提水,捡柴,看管牛羊,拾牛羊粪,喂狗。他很勤快,甚少有闲的时候。山路上,总能看见他身边跟着一条神情倨傲的大狗,他唤它阿宝。  次仁干活的时候,阿宝总是不远不近跟着。他歇下来的时候,阿宝才会走到他身边趴下来。好几次尹莲经过,都听见他在和阿宝说话,看见尹莲来,就抿紧嘴,露出腼腆的笑容。  山间有牛羊经过,次仁挥着柳条,吆喝着,绕着牛羊跑来跑去,闪闪跳跳,拿着草逗弄它们--这是他难得的娱乐休闲。尹莲看着他,会不由自主微笑,想起小时候,她和罗布也是这样玩闹,亦想起谢江南曾告诉她,他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天天帮大人干活,放牛、放羊是最轻松的。  她始终默默观察。细看次仁,发现他有极俊秀的面容,眉锋英挺,眼角微上挑,双眼温顺宁静,清澈如湖水。笑起来,嘴角隐带忧伤,或许是源于他与生俱来的伤感及不安。  这幼小孩童,对尹莲仿佛有魔力,致命吸引。看见他,总有冲动想亲近他,想抚摸他的脸。她有满心爱意无处倾泻,她有满腔相思欲诉衷肠。索南次仁就是年幼的谢江南,如此生动鲜明,是她来不及去看到的谢江南,是她已经失去,却想寻回的谢江南。  然,她清楚知道,次仁不是谢江南,因此她必须克制,三思而行。不能举动莽撞,惊吓到孩子。  因着对次仁的关注,尹莲总在找机会接近他,跟他说话,试图帮助他。看着他吃力地拎着水桶上台阶,会涌起一阵辛酸。她想起梦中的情景,他对她招手,言犹在耳,你带我走吧。  她真有冲动带他走。一个六岁的小孩,就要开始劳动,这在尹莲生活的环境里是不可想象,对于高原上的孩子,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吧……不单大人,连孩子本身也习以为常,不以为苦。她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与周遭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平等相待,慢慢成了自然中不可分割的自然了。  次仁。她远远叫住他,赶上去想帮他一把,却被拒绝。小小的孩童,摇头,一脸正色,不行!你提不动的。  尹莲笑起来,比了一下两人的身高,说,我比你多多的大。  次仁不为所动,护住水桶,态度坚决地表示,这是我的活。你是罗布拉的朋友,尊贵的客人,你,不可以,不可以。  他的话中藏语夹杂汉语,要不是尹莲有在藏区生活的经验,连蒙带猜,还真不知他叽里咕噜说的是什么。  提到罗布,尹莲就无计可施了。她深知罗布在寺中的威望。他是尊贵的上师,对虔诚的藏族人来说,上师、活佛的言教都是必须要遵照奉行的。  不单是次仁,寺中其他人对她同样奉若上宾。她想偷着干点活,帮帮手,一被看到就被劝止。不是说厨房不许女人进去,就是说我们人多,不用你帮忙。  她鄙视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自己。  这时,大一点的英迥拉跑过来帮忙。尹莲只好作罢。不晓得为什么,她知这细弱孩子暗藏倔犟,不可勉强。尹莲只得惆怅地站在原地,看着次仁摇摇晃晃走进寺里的厨房。进进出出,来回往返多次。  ……

编辑推荐

  ◎《日月》是安意如在西藏获得灵感,历时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关于现代仓央嘉措,关于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在书写本书的历程中,安意如在色拉寺皈依,成为一名格鲁弟子。  ◎作者在展开主人公的故事和命运的同时,亦将自己对于藏传佛教哲理的感悟和理解贯穿其中。  ◎本书代表着安意如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标志着安意如由一个古典散文作家向长篇小说作家的转变和过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2条)

 
 

  •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   一直很喜欢安意如的作品。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世有桃花》《惜春纪》,那清新的文字所流露出的古典诗词的典雅韵味深深吸引了我。我其实并不太懂诗词,但对于古典诗词一直有种特别的热爱。我很庆幸品读了安意如的作品,让我认识了诗词,了解了诗词。《日月》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安意如,让我看到了她内心的丰富和深邃,让我们读者进一步了解了安意如。《日月》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我从主人公长生身上看到了仓央嘉措,那个雪域之王,那个世间最美的情郎,他们身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安意如由一个古典散文作家向长篇小说作家转变。我们在《日月》中看到了长生的成长,也看到了安意如的成长。《日月》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却犹如一片文字优美的草原,还似内涵深厚的河流缓缓流入我们的心灵。人生纵不能无憾,亦求无悔。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谅解他人;唯有,宽悯他人才能解脱自己。”
    ——安意如
    订单号:4008973160
  •   其实读《日月》是在逛当当是无意间看到的,又因为是安意如的第一本小说。安安以前都是以写散文,“感文”为主的,现在写小说,让我有了想看的冲动。其实喜欢安安的文,开始也是在上高中时逛书店时,无意看到。记得是那古韵的包装吸引了我——《陌上花开》。说句大实话,我高中的语文是年级最差的,但是看完《陌上》后就是高考,语文虽不是最好但也是打破惯例啊!!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本一本的买,一本一本的看。
    起初看《日月》,当尹莲到达西藏,见到长生,带走长生。让我不禁想到了七堇年的《大地之灯》,也是把一个西藏的小孩子带离。但是,起因却不相同。一个是因为自己的私欲,一个是同情。
    长生跟尹莲走是因为爱。说实话,这里,我都不太明白,到底是亲情的爱,还是爱情。虽然,后文写长生的心理、表现都像是恋人之间该有的。但是,我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人的占有欲罢了,感情纠结啊!
    文章中设计的人物,看完的人看定是认为主角是尹长生和尹莲,其余的人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点缀,也是他们的另一面。如谢江南是都市熏欲下的长生,sam是羞涩隐忍的长生。范丽杰则是功利之下的尹莲,苏缦华是隐逸下的尹莲。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个人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不管是谢江南还是sam,范丽杰还是苏缦华,他们的存在都是自己的活法。就像佛说,你就是你,无可代替。所以,他们在故事中只是生命的交集,就像4条线,是相交还是重合。
    记得《日月》的简介是这样说的,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整体上看,故事就是如此。臧佛,讲究的是心无杂念,能够清心养性。但是,情、爱都是很微妙的。不是说能不顾及就不顾的。就像长生对桑吉的依赖,缦华对以行的爱。也许,你会说,我们要大爱。但是,是人都是凡人,有七情六欲,爱恨情愁。只是看的深浅不同,理性程度和控制能力高低之分而以。就像罗布对尹莲隐隐约约有着爱意,但是因为自身的责任和强大的自控力,也就不了了之了。
    讲到这里,或许也可以引出“慈”、“仁”、“善”等。这也都是宗教一直在宣扬的。
    在去年的央4频道的中国新闻就一专题,专讲西藏的佛文化。看到那一幕幕谦诚的人们跪拜在寺前,仰望菩提,期颐保佑。我真的被震撼到了,安安你是亲眼所见吧!那应该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吧!其实,我母亲是信佛的,也总是在方方面面对我进行熏陶。普通的佛教与臧佛是有区别的,但大同小异,都是宣扬“真、善、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是相当有道理的。真当自己为了什么事而烦恼时,如长生被自己的情感而折磨,就会有个清醒的人为你解惑,可能是亲人、朋友,或许是陌生人,如罗布对尹莲,桑吉对长生,长生对缦华。
    谢江南,一个好感不够强烈的人。但是应该也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要不尹莲怎么会爱他如此至深,长生、范丽杰也对他感叹。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中,谢江南是代表。他,优秀,自强,有眼光。就算放在现代,他这样上进的人,未尝不是大家所追捧的,企业家啊!在最后,不管是利益改造了他,还是他被私欲吞噬,造成那样的结果。但是,他也未尝不是受害者。爱情面前,作为男人,长生就算是个孩子,但也是竞争对手;身世前头,他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角色,只有靠自己才能证明自己;事业方面,无论做什么,各行各业都存在对手,如范丽杰。
    Sam ,其实是同性恋患者吧!安安在这里好含蓄的。但是,他也是值得佩服的。有好的家事,他,不要。只为追寻自己的那片小小天空。在爱情面前,他也敢于面对,敢于把爱说出来。即使最后被拒绝,他也依然爱着他,直到最后。
    周以行,怎么说呢?他与缦华相爱,是命运的安排,是心性的相吸。虽然相爱的时光短暂,但却是他俩生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大家是没有权利说道不是的。不好听的说,缦华在这场爱情中充当着小三的角色,但是看过匪大的《千山暮雪》就知道了吧!爱情面前,他们是对的。哎!最后没在一起,就像汪苏泷的《因为理解》中唱到,因为理解,所以离开。就算不愿,但理解后,就会释然。
    缦华的父母,一对被爱还惨的夫妻。父亲,因爱而放弃爱;母亲,为爱而禁锢爱。或许,都退一步,海真的会变阔,天真的会变空。这样也就不会有一段孽缘了吧!
    范丽杰,女强人一个。公私分明。面对事业,当断则断,不托泥带水,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行;爱情当头,或许对自己太自信,想着用自己的手段来得到,方式不对,所以结果也就随之错误了。这也就是,有怎样的因,就结怎样的果吧!
    尹守国,由名字都不难看出是一个政治家。但他是我整本小说中最喜欢的人。他,是现代生活中的智者。当然不排除他的私心,把长生当作自己儿子的替身,抚养长大成人。但在对待长生时,他又是把他视为成人。他是位慈父,在尹莲涉于走私时,他默默地帮助着女儿。最后,在生命的终点,他依然指引长生回到那个生他的地方。
    整个小说可以说就是回忆录。以不同人的身份来讲述,这样蛮符合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经历后才能懂得。这要我想起,很多父母为孩子操办,都想让孩子少绕些弯路,在成长路上能走得更好、更远。而那些不愿依照父母的想法的孩子,则被称为叛逆。或许有的人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在年长后回忆,那都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因为那是自己走出来的路,无怨无悔。这也是长生的体会吧!当初的离开,和现在的归来,都没有错,是人生中的各个转折点,是宿命的安排。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俩句话,一是长生对尹守国说的“她喜欢就好”。看似简单,但却成就了尹莲和谢江南的爱情。不难看出长生心中的纠结,可是还是说了出来,同时也写出了他的伟大。其实,说深一点,也体现出了佛学的伟大。长生明白,尹守国也明白。
    二是书的最后长生对缦华说的,虽说含蓄,但却道出了俩人的心声。爱原来如此简单!
    感谢安安的这本《日月》,真如其名照亮了书中的故事,也映承了我整个暑假。看书是件美好的事,希望安安写更多更好的书!!
    seasonxi
    2012年2月
    订单号:4013487869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一年我非常执迷地写仓央嘉措,反复地听“仓央嘉措情歌。”


    去到西藏,对着布达拉宫,不能自制的流泪了。
    ——摘自《陌上花开》
    ……


    初看《日月》便是在阅读完《陌上花开》后。《陌上花开》中淡淡却清幽的情感如同风中轻飘的柳絮,悄悄的飞过,落在心头,绽出一片花海。翻阅《日月》时,似乎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看到了另一种的情感。

    喜欢安意如轻灵文字中淡淡的感悟,书中人物的情感如同在千年后依然渗透入心底,似乎在追寻着古人不灭的情感。就是在这种追寻中,期待着安意如每次的出版。《日月》
    就是如此。还记得初到手时,轻轻捧着,如同碰触到了历史的尘埃。慢慢地触摸着书,唯恐手汗会弄脏书本。拆开书的封皮,里面的藏文让我一下子越到了西藏。

    也许安意如适合西藏淳朴的美丽吧。在书中,除了人物故事,还有那些未经渲染却灵气逼人的山山水水,如同映着这个女子,写出别样的感情。依旧还是能够在书中那些轻灵的文字间,寻得作者的感情。不似厚重的浓墨山水,反正初融的冰川流水。

    有人说,作家的作品会美,是因为笔下有魂。有人说,西藏的空灵,在每个人看来都不一样。而《日月》则兼备了这两点。朴素清雅的语言文字中,隐隐透出对西藏的感悟,透出别样的成长。似乎在人物的身上就映射出了作者的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西藏。

    我也是一个学生,也许无法体会到社会的贪婪与欲望。却终究是在书中得到了静谧。看着身边的人渐渐的成熟,同学间的勾心斗角,却愈发觉得西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似乎心灵开始渐渐失去故土。然而在书中却慢慢的找到了心灵间的寂静。还记得儿时父亲去西藏拍摄回来的照片中,西藏的天空似乎永远都是空灵的蓝,蓝的似乎不被渲染。

    在书中,我寻得了那样的一片天。体会着作者笔下的西藏,笔下的人。能够看出西藏在改变着作者的生活态度,在感悟中得到收获。手捧一杯清茗随意翻开书,里面飘出的都是文字精灵,承载着作者的感情,平复着心。反复的经历与对人生细微的感悟,瞬间就与《日月》连接在一齐,似乎书中有力量扯动着灵魂。

    看完书时,太阳刚好下上,疏影斜横中,那座圣城似乎也没有那么遥远了。忆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以及年长后渐渐的欲望,越发觉得心中的西藏是那么重要,忆起很多久远的记忆,那些童年琐碎的要求,多么让人真系的纯真。

    返璞归真。

    这本书就是有着这样的力量。淡淡的,在清雅中盛开出一片花开,引领人朝拜自己心中的西藏。唤起那些沉睡的回忆。兴许每个人旅途的终点都不一样,但是这本书却让我知道,每人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西藏。它能够承载着记忆,承载着梦想,唤起良知。

    无法写出作者在游历西藏时内心的感受。因为在书中的文字中,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愉悦。想必作者在西藏收获胜多。没有多余的文字,充满禅意的故事间流露出的还有作者对西藏的留恋。轻散的文字间,错落着光与影,在阅读时,一度误以为自己就在作者旁,看着她笔下的主人公在踏入西藏,洗濯灵魂。亦看着作者对着主人公泛笑。

    浮沉之中谁都会失去什么,但是却能够在书中找到聊以自慰的西藏,也许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亦在指尖,只是稍不注意就是流逝在成长中。

    正如书上扉页:一部告别欲望、重返净图的灵性之书。牵动灵魂的,是西藏,是纯洁,是作者在笔下不经意流露的情感。慢慢的,使人释然。

    伴随着丝丝的惆怅,我知道这本书带给我的,会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未来的度量。

    牵动灵魂的细腻、深入心底的惆怅。作者的写作水平之高,以及优美词句的应用也却是是高。细腻细腻,却萦绕牵魂。笔下的不是索南次仁、不是仓央嘉措,而是一个宁静浩远的灵魂,折射出人性之美。

    订单号:4021872526
  •   作者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这部长篇小说,一个藏地青年的沉浮与回归,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
    本书是一首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   身着绛红僧衣的桑吉坐在八廓街的转角抱住长生:“次仁,你回来了!”,他坚信长生一定会回来。
    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 接受命运的安排,被尹莲收养,从而离开西藏三十余年。于是,西藏、北京、深圳、香港一站一站出现在他们的命途中。
    作者用4年时间沐浴藏地的纯洁宁静,仿佛悟得文字般若,字字敲击读者的心灵。尹莲的执着与圣洁宛如隐世的莲花;长生带着特有的灵慧践行在浮华的现代都市;长生与缦华结伴对古老西藏圣景四处饱揽的感悟,又倾注于现代文明中,也进而对谢江南、星野、范立杰、SAM、尹守国等各个人物命运特征如天空星宿般尊重和描述;桑吉与长生一次次的交流与对话,又仿佛佛陀普度众生......
    “生命的矛盾在于,不是满足了物质和地位,心性就能得到彻底的自由和圆满。”
    谁是谁的宿命,谁又成就了谁,转山转水转经轮,冥冥中自有安排。长生命运挥洒的淋漓酣畅与力不从心,正是促使他发现真我本性的契机。直到长生最终回到西藏,寻根朔源,欲寻回自己的生身父母,又如他所说,能否寻得到这个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回到了他的心灵安居之处。一切印证罗布当初的断言。
    长生做回索南次仁。长生是否今世的仓央嘉措?他们是一个符号,昭示着人性的自由光辉。而人性的矛盾,有如日月,有光明有晦暗,只需理解和接受这份规律。
    “人需自赎,而非枯坐等人救度”,每人心里都有一块宝玉,但需要自己映得光辉。
  •   “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误落尘网,兜兜转转,索南次仁还是回到了属于他的高原,那片只属于他的净土。可,不是每一个人都像长生这般幸运,蓦然回首时,还寻得了最初的信仰,更多的是沉浸在世俗的名利中不愿苏醒。普通人终其一生,所经历的,不过是仓央嘉措的前半段。
    相对于长生,其实更怀念那个六岁的藏童,怀念他初见尹莲时怯生生的表情以及透着灵气的眼睛,稚嫩中带着白莲一样的纯净、质朴、没有一点杂质,透着佛的清亮。三十年后的次仁,历经了繁华,即使再次回到最初的起点,已然背负太多的包袱,也再不是那个单纯的小僧。可有一种修行是去经历世事。世间万事万物,有得必有一失。索南次仁不是佛,不能将所有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可正正是他内心与外表落差,才让人体会到仓央嘉措当年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是羡慕缦华的。她终将找到自己的佛,心中的仓央嘉措。亦能伴他左右,听他将一路经历与佛偈缓缓道来。如日如月,如影随形。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幸运,得以在有生之年,遇上终其一生寻寻觅觅的那个人。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日月有明,容光必照。愿你我亦能寻回最初的信仰,勿失勿忘。
  •   人的欲望与生俱来,从呱呱落地,每个人便开始生命的加法,从无到有,由少及多,欲望与情感,悲欢与离合,很多人是背负太多的苦难沉浮一世的。并非无人知晓减法,放下身外之物,解除身体疲惫,让欲念归零,还心以清凉。奈何红尘杂念,取舍极难。来自西域佛国的索南次仁(尹长生),虽自幼受佛以加持,受上师罗布次仁耳提面命,比常人多几分持重和清醒,少几分放纵与迷失,但受欲望之挟裹,情感之困惑,仍不断叠加生命的沉重。即便在去意已决,远离世俗那一刻,仍不得不做最后的加法――为金钱出卖发小赵星野,以换取远遁――减法之减何其难矣。
    种种机缘巧合,让六岁的索南次仁成为尹长生,随尹莲自雪域去京。入世是一种洗炼,经历是另一种修行。尹长生长于高官府第,书香熏染。世事入眼自高于常人,红尘之诱欲多于市井。一切业力始于起心动念,欲望之躯难免堕落。他自幼依赖尹莲,她非至亲却胜似至亲,非恋人而爱至肌胞,对她的情感常令他难于自拔,目睹她从独身到热恋,从不幸婚姻到孩子出世,种种的潮起雨落,令他悲喜莫辩心碎滴血。百般复杂,万般无奈。
    行走世间,最难逃避的莫过于情感和金钱。尹长生自大学毕业置身于商场,于两项物事中挣扎,日陷弥深。为逃避对尹莲的爱,他堕入声色;为让公司起死回生,甘愿牺牲色相交易。谢江南的防戒与禁锢,范丽杰纠缠与恩威,让他厌恶而倦惫。
    人生的加法,令他背负太多的沉重,挣扎于情与钱的沼泽。许是尘封已久的佛心唤醒了他,许是魂牵梦绕的故乡的召唤,他的加法终止于三十七岁那年。
    老子的“复归于婴儿”当是减法的极致与境界,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拂去世尘而明心见性。尹长生的人生减法,自凝望大昭寺时始。那一刻,他又回归为索南次仁。立于转经道上,默念六字大明咒,长头及地,开启自赎之路。路漫漫兮,虽远犹近。
    缦华的出现,在那时那地,虽显突兀,却也巧妙。她是他修行的升华池,是他减法的另一页。萍水相逢,命运相近。同宿而无欲,牵手止于心。缦华不是他心中的问号,是他减法的另一入口。跏趺而坐,菩提心生,参悟仓央嘉措,解读世间最痴的情郎,凡俗的种种误解,于减法中开悟到情爱的真正答案。
    安意如四年磨一剑,我以为此当是她写得最苦的一部。文风婉约不见华美依然,小说的人物尹长生、尹莲、谢江南、范丽杰、缦华、Sam等人,无一不在世俗的迷茫中挣扎,使作品有了厚重与承载。也凸现了作者的痛苦而挣扎的心路历程。但作者显然不擅长叙事,每每故事推进之时,文笔便匆忙而失从容。开篇序言的“剧透”,也让读者少了几分诱惑。
  •   西藏——高原净土,一个中国人一生向往的美丽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他们的生活哦,与自然融于一体和谐安详。闭上眼睛仿佛我们自己就是那里的人就在享受那里的一切,与世隔绝。藏民们信奉着藏传佛教,仓央嘉措则是当时的六世达赖,但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仓央嘉措在西藏是一位非常伟大并且具有无法被替代的崇高地位的人,我们现在这个浮华的时代究竟能否拥有这样一位内心如此干净空灵的人呢?但安意如的小说《日月》中真的有一位当代的仓央嘉措,也就是男主人公,伊长生。这部书读了以后,心理上有很大的震撼,是能引起人共鸣的一本书。赞
  •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关于现代仓央嘉措,关于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这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   这是一幅渐次打开的画卷,藏地绝美的风光与深蕴其间的禅意物语相谐相生,让人痴迷陶醉;这是一首慢慢步入佳境的诗章,宛转清新,那些浓情至深的语言,那些满怀爱与包容的情怀尤其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读《日月》,仿佛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与洗礼,又仿佛是纯爱的升华与绽放;
    读《日月》,让心进入一片开阔浩荡的天地时空,在那诗情禅意的讲述中物我两忘,如醉如痴;
    读《日月》,让置身于红尘中生命不再纠结,哪怕风雨如晦亦可以波澜不惊,从容不迫。便如书中高僧桑吉所言,一切都是修行路上必经的考验。
    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尹长生(藏名索南次仁)和苏缦华各自经历了浮世的繁华,相逢在拉萨。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这里共同感知到心灵的契合。他们相伴行走于日喀则、林芝、新措、南迦巴瓦、拉姆拉措、加查、阿里、普兰……他们一起走遍了雪域高原山水寺庙,在壮丽奇异的风光与禅音袅袅中追寻印证生命里的已知未知,也不断回望各自曾经的过往。放下痴缠于心中的欲念,走向灵魂的超越与新生。他们在更高的精神领域中相知相爱,发出圣洁的光辉。当他们共同并立仰望神山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时,犹如明亮的日光和皎洁的月色,相映生辉,容光相照。
    小说不仅意蕴丰富深刻,文笔亦是极为优美抒情。
    从古典诗词中走来的安意如笔墨依旧落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对西藏风物的描摹,更是美轮美奂,非亲历者不能道出。让读者不知不觉沉浸其间,如醉如痴。除此之外,又因多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宗教认知让小说更多了一份深沉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关怀。


    订单号:9144422011
  •   在《日月》的引子里,看到长生的名字,心里微微一动,仿佛一个微小的气泡从平静的湖水深处浮上来,然后不易察觉地破碎。是这样熟悉而期盼的一个名字,两年前,它曾经出现在《美人何处》里,而那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劫,尽,飞灰》,它和《眷恋》一样,只是很小的两个短篇,却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以至于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期待能在安的下一部作品中,读到她允诺要写的长生和尹莲,或是慕容和清颜的长篇小说。

    不同的是,在《美人何处》的短篇中,长生离去时充满不甘和怨恨,他并不是放弃,而是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被迫妥协,就象《劫,尽,飞灰》这个名字一样,尹莲是他生命中难以逃离的劫数,他从八岁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对她的情意,这汹涌而幸福的情意几乎占据他生命的全部,耗尽他所有的热情,而此时尹莲的婚事对他无异于晴天霹雳,将他所有对未来的期盼和想象化为飞灰,于是,一切在长生的颓然放弃中戛然而止。

    那时他的爱情,象夜空中闪烁绽放的烟花,在瞬间的灼热和璀璨后归于寂静。而十六岁以后的长生,他将带着怎样的心情去生活,又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安并没有告诉我们。

    所有未完结的故事和未了的情缘,在《日月》中,都有了自己的归宿。翻开《日月》,在阅读的最初,我再次为长生对尹莲的情感所深深触动。我喜欢长生,那个清雅冷峻的男孩,他对尹莲的情感中蕴含了太多复杂的情愫,既有着母亲的依恋和信任,温暖清宁;又有着对恋人的占有与守护,甜蜜欢喜。尹守国对长生的喜欢则令这个故事更加温馨,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甚至以为一切可以永远定格在那幸福的瞬间,假如,假如没有谢江南的闯入。

    是的,假如没有谢江南的闯入,我几乎要忘记,这表面温暖的情感后面隐藏着的可怕危机。长生有理由恨谢江南,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谢江南却并不是他和尹莲间真正的障碍,他只是以有形的存在方式让长生看到自己情感上的不可跨越和支离破碎。事实上,即使没有谢江南,长生和尹莲间依然横亘着无法跨越的年龄和道德障碍。对长生而言,尹莲永远是生长在河水中央的一朵莲花,明媚,鲜艳,高贵,却只能远远观望,无法泅渡也无法拥有。

    面对这份残酷而无望的感情,长生却依然不离不弃,心甘情愿地守在尹莲身边,为她打理一切,只为她一个微笑的表情或赞许的眼神。爱情对他来说,早已超越生死与拥有。在三十一年漫长的相处中,他默默允许并习惯着那份暗藏于心的守护。他对尹莲从无所求,所有的痛楚和敏感,依恋和欢喜,都只不过是自己内心中隐秘的珍藏。

    只是,我心里却一直堵堵的,我对他的幸福念念不忘,每次读到他不动声色的面容下那些激烈而酸楚的情绪,总是伤感而难以释怀。长生纠结的过往和苦涩的人生,一直以来就是我无法跨越的魔障。

    所幸还有缦华,缦华的出现是长生生命中一个令人欣喜的奇迹。她是那样温润如水的一个女孩,历尽沧桑却未沾染任何的世俗之气,恰到好处地契合了长生清朗俊雅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她喜欢长生,这份喜欢甚至丝毫不会输给长生对尹莲的感情,生活的磨炼给了她一份不同于寻常女孩的成熟和睿智。而这一点,恰恰是对长生而言最重要的。缦华能帮助他走出过往,遗忘那些对爱情的执念和对物质的欲望,她给他的幸福,不是大风大浪或狂喜心动,更多的是一份洗尽铅华后的淡泊与从容。

    这本书在安以往细腻唯美的文风之上,更多了一份洞悉与觉醒,沉静简炼中带着淡淡的伤感,散文般纯美的语句令人心绪宁静,象夏日里一杯透明的柠檬水,微微酸涩的甘甜在口中渐渐化开,仿佛步入一个自我的清凉世界。

    安说,《日月》是她五年来,写得最漫长和投入的一部作品。在我看来,它是一本能令人在瞬间安静下来,忘记浮华人生的喧闹与混沌,从欲望与情感中解脱,重新审视自我的超然之作。

    历时四年的文字创作,从构思到执笔,其间不断地思索,修改,回望,最后终于成形,《日月》对安来说无异于一次涅磐后的重生,也是她写作生涯中颇具颠覆性的一部作品。安的成名始于《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后陆陆续续出版的《思无邪》、《当时只道是寻常》、《观音》、《美人何处》、《世有桃花》等作品,也只是展现了她对于古典诗词、历史及戏剧的解读方面具有独到而细腻的功底,却鲜少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故事。而我一直期待的,就是能读到一部可以摆脱解读性质的,完完全全由她个人构思完成的独立作品,而今这本《日月》,则完美地契合了我的想象和需求,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文笔,抑或是叙述方式,都非常喜欢,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转型作品。

    希望在下一个故事里,能看到慕容和清颜。
  •   一直很喜欢这个心思细腻,才情横溢的女孩。喜欢她独特的笔风所展现出来的如流水一般的境界。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惜春纪》,从《观音》到《世有桃花》。我一路跟随,领略了爱情的忧伤和喜悦,走进了小女子心目中另一种红楼故事的无奈。
    不得不佩服这有着忧伤,明媚,又略带犀利的女子。或许从她身上看见了另一种我的存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写感动自己的故事。只是我自己仍然囿于红尘,只能从安意如的文字当中去体会另一种人生的精彩。感谢安意如,让我在滚滚红尘中至少阅读时能跳出三界,只做纯粹的自己。
    逛到当当上,发现她又有新书了,既惊且喜。喜的是,安意如又有新书了,惊的是居然是我旅行的下一个目的地——西藏,而且还与我崇拜的仓央嘉措有关。如何不惊喜?
  •   期待总是慢长的,我明白很多事急不来。看了安的书,我知道了纳兰容若、仓央嘉措,也去拜读了他们的作品,很喜欢他们,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欢喜从来都是安静的,正如我会躲在家里翻阅着安的作品,一篇篇的看完,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直都在关注着安的作品,直到《世有桃花》的出现。很钦佩安的文笔,清新脱俗,人们都说文字都是有灵性的,会跟着人的喜忧而变化无常,我不知道,看了那么多安的书,渐渐地喜欢上古典,喜欢上关于古典的一切,唯一不变的是坚持了七年的信念都没有变味。很庆幸能够与文字结缘,让我品读了安的作品,前几日**当网输入安的名字时,网页所列出来的是一本新作小说《日月》,有些高兴,又有些失落,多古典情有独钟的我,突然看到安写小说了,心里很是纠结,对于古典情的钟爱,小说显得有些落寞,思索了几日后,还是觉得买来看看,一个是出于信任,一个是出于钟爱,我知道,网上有很多关于安的舆论,这些我都不管,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指责往往都是无凭无据的由人云亦云开始,而这些不过是某些人心里嫉妒作祟而产生的质疑罢了。我只是一个忠实的读者,我信我的选择,信我的作者,这样或许已经足够了,还要有什么理由呢?就好像是安喜欢旅行,喜欢西藏一样,那西藏也好像在我的心头跳动,我期待着有天也能够如安踏上那片故土,或许那里才是我心里的天堂。
    订单号:9154867279
  •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总喜欢在书桌前放一本安意如的书。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总喜欢在看得见的地方写上一首诗。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总喜欢纳兰容若的多情与舒缓的诗,
    不知是什么时候总爱在个个书店里寻找安意如的新书。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这个富有灵性的女子。
    她的文字流露出一种深厚与深情,
    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探索,
    一种对自我的审视与超越。
    最喜是日月。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小说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犹如一片文字优美的草原,还似内涵深厚的河流。
    西藏。
    一个多么遥远的地方。
    我是一个长在南方的人。
    从来不曾见识过那辽远的远方。
    我不曾体验过那恶劣的环境。
    我不敢踏出自己的世界。
    在《日月》里。
    我似乎看到了西藏人日日月月的生活。
    我自叹不如
    这是一本最具灵性的书。
    在学校旁的书店里买下它作为送给自己新一年的礼物。
    我喜欢里面淡淡的情绪。
    我喜欢里面的幽幽灵性。
    我喜欢西藏的日日月月。
    我喜欢里面的超越与觉醒。
    我喜欢它是洗涤我心灵的良药。
    安意如的《日月》是我心中的日月。
    敲进我的心里。
    我将它收藏在心里的最里面。
    爱她亦爱它。

    她说: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
    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谅解他人;唯有,宽悯他人才能解脱自己。
    ——安意如

    订单:4107502444
  •   终于等到了这本《日月》,在家的时候就下单了可是因为到达新疆的时间那时我已经在学校便退了订单。到了终于可以买了,没读之前全是凭着心中的念想想看想体会想真正的行走到那片土地上洗涤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中,总是会听到或者看到关于西藏的文字。最开始是因为安意如书里面所讲的仓央嘉措,那本书是《陌上花开》,大家兴许有人读过。 絮絮叨叨了很多无关的话题,只是因为她让我去想走去西藏的欲望和心越来越汲汲。本身身为女生,家长自然不放心我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自然这些话只能自己偶尔念叨下。走了20年,成长了20年,却和最开始的人生渐行渐远。自然是希望能有一天自己可以背起行囊,放下心中的不愿和那些本身就困扰自己的烦恼,走进最纯净的远方,若能携一世的虔诚,那必然是最好的,还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去年曾就想10后一定自己行走去西藏,到了今年还有9年,在这些日日夜夜的琐碎中,愿所有的事情工作都能顺利完成。在我还年轻,还有一颗血热的心的时候行走完儿时想去的地方。这不仅是西藏,还有那些琐碎的细小如尘的城市或者地方。离开家的距离渐行渐远,离开学校的时间却渐渐越来越近,只盼望能继续肩负着嘱托,行走在炽热的土地上。只盼这心还依旧如初的相信,支撑着走过这残忍的人间。
    订单号4114906688
  •   我亦只是我,不是尹莲、长生、谢江南、苏缦华、桑吉、还有Sam等等,那些已经重返净土或在俗世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悲欢离合,说来也只不过是那般内心的纠葛。打不开心结,或系成了死结。尹莲牵系于谢江南,长生牵系于尹莲,缦华又牵系于长生。环环相扣,只不过是一结锁住了另一结而已。毕竟,总有一些人,使自己心安、心静。每一个人都不同,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追求所执着。他们亦是平凡人,亦只是想抓住一些,想要拥有的东西。
    看《日月》时,虽不如其他的武侠言情一般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但是我在阅读时,却感到,世界都静了下来,只有我,和书中的他们。我仿佛看到他们就在我的眼前。他们的眼神交错,在顷刻之间感到了对方的瞬息万化。没错,他们都是不能心静的人,亦还有想要的东西,始终不能脱离世俗。
    来到西藏的人,有那些被现实所迷惑,迷惘存在于世间的人,他们来到西藏,来到寺庙,面对着佛祖的金身,磕了数十、数百、数千的头,他们希冀在佛祖面前,能够找到曾经丢失的自己,曾经心境如明,简简单单的自己。因为那样的自己,不是痛苦的,不是迷惘的。
    其实我觉得缦华的父亲是最心静的。在不该离开的时候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在他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只身一人离去,去寻找佛祖的真谛,抛开世俗,而去修道。如无上菩提。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西藏的仓央嘉措,被神化成爱情的使者,可他的一生,却在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的背景下生活,身为达赖喇嘛的他,必须肩负自己的责任,可是悟性最高的他,却不愿被他人所摆布。他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最终却离开了这人世间。长生就是缦华的仓央嘉措,那个一直看着就可以心安的人。他在佛祖面前磕完十万长头,为的只是想回到这里,变回曾经的自己。

    《日月》的迷人之点,在于它能使浮躁的人变的平和,大彻大悟,在觉悟中继续前行。
    原来嗔痴,也不过如此。







    订单号:3990035949
  •   第一次接触这位作家是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日月这本小说更吸引我 西藏是个神秘古老的城市 那里有被世人遗忘的文明 仓央嘉措 这位我最爱的诗人的故乡 安意如把我们带回一个梦境般的古都
  •   她的每一本新书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购买,这本也如此。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世有桃花》、《日月》,每一本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爱上了中国古诗词,《思无邪》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悸动,《世有桃花》让我在红尘喧嚣中悟到了爱的本真。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喜欢西藏那份蓝蓝的天空,喜欢仓央嘉措那空灵的情郎,喜欢安意如那绽放在岁月静好中的女子。 订单号:4024665705
  •   昼夜交替,长生看见时间在眼前低落,日居月诸,山河静待。
    看安意如的《日月》,几度泪湿眼眶,悲痛难当。看着长生对尹莲的爱,那种爱而不得,更是刺痛我心。深有体会,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长生在幼小时既遭离弃,童年因缘际会,遇着尹莲,同她一起来到大都市北京,从此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与仓央嘉措的境遇有点儿相像,反差极大。
    在京生活二十多年,最终选择重回西藏,是因为他相信在那里他能找到他心的归宿。
    看完《日月》,更坚定了要去西藏一次的心。西藏是一个神秘之所在,灵魂之寄托之所。无心向往之。
  •   当初偶然的机会买了安意如的书 静静的感觉
    不管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是《当时只道是寻常》都有种莫名的魔力吸引着我
    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看到这本《日月》更是喜欢 抱着不愿撒手
    那种安静 那份恬美
    西藏 总有一天我会征服你 那神圣的地方。。 最近还看了另外一本书 对西藏更加的向往
    现在就想上路了。 。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订单号:4032815168
  •   看过一些安意如的书,无论是纳兰还是诗经,我总觉得安意如一直在写着别人的故事,自己置身世外,看着他们的悲他们的喜,字里行间没有关乎于自己过多的悲喜,理性的剖析别人的故事,没有过多的赞美也没有过多的职责,最后一句话也不过是淡淡的感慨,你无法看出悲喜,只不过是当时的心境,亦或是一种人生姿态。
    其实我有些好奇,是怎么的一个女子可以这样随意的穿梭于那些词曲里淡然的讲述着他们的故事,那样随意安然的姿态,一个午后一杯清茶一本她的书,这样的日子很好。
    我没有看过关于她写的故事,我觉得一个用心写的故事可以体现一个作者的灵魂,内心深处那些隐秘不为人知的东西,不是可以体现而是自然流露。一个自己导演的故事赋予了太多关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
    想买一些书,但是那么多的书真的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无意中看到这本书,看了开始的几张,一个被活化的仓央嘉措,一个属于西藏属于安意如内心世界的一个故事,又或者是属于太多对那个朝圣的地方有特殊情节的人们的一种心灵旅途。
    还没有拿到书开始看,不过我想我会很喜欢的。
  •   之前就很喜欢安意如的诗评,她的诗评本身就像一首诗,很喜欢很喜欢。这是第一次看安意如的小说,还是长篇的,很期待。看书的简介,写的是关于西藏爱情故事——仓央嘉措式的爱情故事。西藏我所向往,本来11年暑假是要去的,未能成行。。。仓央嘉措的诗,也是我所爱,他的故事我亦动容。所以真的很迫不及待的想看完这本书!
    安意如,我想对你说:你是我的精神偶像,你的文章我喜欢,你的经历也是我的向往。今生恐怕我不能像你一样走走停停,旅行,弹琴,对自己谈心。但忘不了是你让我喜欢上了纳兰性德,是你引我爱上了诗词。真的谢谢你!
  •   安意如一直都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现在的《日月》,她的每一本书我都会买,这本书只看了一半,已经让我觉得震撼了,一直以来浮躁的心也慢慢的跟着宁静下来。这本书我个人觉得跟她以前的书大有不同,觉得她的书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在慢慢长大慢慢成熟。我一直都有西藏情结,喜欢那个神圣的殿堂,我渴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去看看曾经有过仓央嘉措的地方有着怎样的风光。看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生对追求又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再一次的陷入了沉思。期待安意如的下一个作品
  •   喜欢安意如许久,一本书一本书的收集。喜欢的理由是让浮躁的心安静,许多的人物镜头感十足并跃出纸面,除了惜春,每本都收集在架上,每本都爱。

    2011年有幸去了西藏,被那块神奇的土地吸引,深爱。哪怕是一片云,也会让我落下泪来,沿途所有的景致都深触我心,明白了土地的神奇与大自然的真正魔力。

    当离开拉萨、林芝,在机场寻找有关西藏的书时,曾在心里划了一个超大的问号,为什么安意如不写写《仓央嘉措》,因为我太想看看安的眼中仓央嘉措是哪般英骨、哪般柔情。
    终于在当当上看到《日月》的消息,感觉她和我是心有灵犀,急不可待预订,苦苦等待。

    纵人间有千般心绪,得有人明白,付于文字。感谢安意如!

    愿长生!
    愿永恒!
    愿寂静1
    安好
  •   我如收藏邮票一样收藏安意如所有的书、以及这些书所有的版本;我如中毒一样向往着西藏那片灵圣的土地,尽管心脏的病症让我终身无法实现踏上那片土地的愿望,也正是这样我就中毒更深了;我迷恋仓央嘉措,这样一个柔软、温润的圣贤。所有的一切让我发狂一样的等待着将《日月》拿到手上,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见解独到的安意如如何细致的体悟西藏、如何诗意的解读繁华喧闹与清远空灵,很像早些看到现代版的仓央嘉措如何成长、升华、顿悟.......
  •   应该是安意如写的第一本小说吧,一直爱着西藏这个传奇的地方,和仓央嘉措这个传奇的人物,在安意如笔下,他,不再是那个充满感情,却又无处可发的达赖,而是一个少年,一个在我们之中的少年。日月,真的很美
  •   一直很喜欢安意如的书,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情感。这本本书我还没有看完,正在慢慢地看。刚得到这本书,以为讲的是西藏如何如何,讲他们的信仰之类的,但仔细想想,这不符合安意如的一贯风格,他以前写的诗词系列,她也说过,她不喜欢将一首诗或词按照创作背景、思想感情、艺术特征来写,这样过于俗套。她说,每首诗,每首词,她只是看做每段故事的注解,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让后人了解到诗人的情感。打开这本书,看了一下下,我以为是讲一个爱情故事,然而看到后面,才发现并不完全如此。这本书有着双线结构,一条是从索南次仁到长生,这是主人公从一片净土慢慢地融入到你现代都市中,他的一路成长,欲望也慢慢的膨胀,直至迷失了自己。其实他的迷失,何尝不是没一个普通人走过的路。另一条则是感觉到自己的迷失,他慢慢地找回了自己,从长生回到索南次仁,这也是心灵的净化过程,渐渐的抛弃欲望,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由于书没有看完,暂时只有这一些小感悟。
  •   极具西藏色彩的封面,素白的纸张泛着淡淡的香,《日月》比我想象当中要好的多。如果说最初买它只是因为作者,那么现在我想说作者也因这本书而得到了升华。这是不同于安意如以往作品的一部,它的独特的视角,简单却又深刻的叙述,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藏族男子的前半生,同时又让我们隐隐看到了一个永生的生命——仓央嘉措。几百年前,这个男子被命运安排到了某个巅峰,却又因着这份荣耀失去了一份情感,如今的长生,亦有着相似的命运,只是毕竟他还是幸运的,他选择的人生是不一样。“日月”一样的人生,须得慢慢体会。
  •   喜欢西藏,喜欢仓央嘉措,喜欢安意如,所以订购了这本《日月》。---不介意做你的影子,只要能与之相伴。无所谓谦卑,无所谓委屈,只要你以你的方式存在,就于愿足矣。。。
  •   最近迷上了安意如,看来她的作品挺有感触。这本书写了关于很多人向往的西藏,还有隐藏在其中的仓央嘉措,同时安意如的作品总能给我一种沉着宁静的感觉,让我浮躁的心能够静下来。
  •   刚在微博看到安意如又出新书了,就忙去看,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到后来的《观音》《 美人何处》每一部作品都是那么的韵味深长..... 从她的文字里,感觉她就像一位从未谋面的老朋友,陌生又那么的熟悉。《日月》这本小说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藏文,感觉是那么的神秘。 安意如用她四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行走的意义。西藏,一个心开始的地方。
    繁华过后,心归何处。希望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我一直都很喜欢安意如的文字,总感觉能够这样娓娓到来的姑娘,一定是心中有佛的信徒。
    西藏想必也有很多大同小异的片段记载,大概全是把它神化了,其中以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为最。但安意如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解答。
  •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喜欢上了安意如,后来她的每一本书我都有收藏,记得那年在广州《观音》的签售会上见到的安意如本人,长长的头发,灿烂的笑容,她说她很爱研究星座,还分析了她书里写过的历史人物都是什么星座,看起来就像个邻家姐姐在和我们聊天。我多想和这样的女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江南小院里,坐在桃花树下品茗谈天。
    后来她就讲了她独自去西藏发生的种种,我想她肯定会写有关于西藏的故事的。果不其然,几年后的现在就有了《日月》。长生和尹莲的故事安意如在《美人何处》里就有写了,不过只是一小章,当时也是意犹未尽的。
    谁是我的劫数,我又是谁的劫数?其实谁是谁的劫数又如何,在我看来爱总归是没有错的,即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爱,却在还是在那里,不会消失,只会随着日月的沉淀越发的令人回味无穷。
    《日月》我还没看,只是看到编辑推荐上写着我们写的评论有可能会给安意如看,我只想说:“我真的很喜欢你的文字,希望你以后还会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来,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的,加油!”


    订单号: 4106728027
  •   这本书挺好的,我昨天下午收到书,晚上就熬夜看完了,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让我一口气读完,小说的情节非常的流畅,里面的情感很真实,能够看出作者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最让我觉得应该推荐这本书的是这本书的包装也很精美,让我拿在手里面感觉十分的舒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题材很有意思,讲述的是一个现代人身上发生的仓央嘉措式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我看到了一种西藏带给人的强大力量,正是这种我们丢失了很久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的主人公踏上一段新的路程。
    很感人!
  •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安意如的文字,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和她一样,笔下可以描绘出,那么灵动的文字,这本书,看了后,让我对仓央嘉措更加心疼,对西藏更加的向往、、、
  •   喜欢安意如的文字。看完十分想去西藏,去研究仓央嘉措...
  •   看完书很久了,一直想来写点评论,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被书中动人的句子和故事情节深深迷住了,我喜欢里面的那些历史人物,喜欢他们的爱情故事,凄美但也勇敢,这些故事在安意如的修饰下,显得是那么美丽动人,就像发生在我眼前,就像我自己的体会,然后买了她的《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等,现在读的这本《日月》也是很喜欢,我想安意如也真的是在角色中变幻,感受故事中主角的一切,但是长生的忧郁让我有些悲伤,看到他的悲伤,我真的希望,没有带他离开西藏。
  •   “这一世,他不是仓央嘉措,他是索南次仁”我被这句话瞬间征服了,原来很少看安意如的作品,无意间我看到了这句话,果断拿下。没想到还有送手链的活动,心水! 订单号:9164048218
  •   今天书终于送到了,感觉很漂亮,拿在手里面的感觉很舒服,我收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比安意如之前的作品感觉都诚恳,是一本能够让人在阅读之中找到力量的书,尤其是书上面写的那句现代版仓央嘉措吸引了我,希望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订单号:9164022656
  •   很喜欢安意如的作品。她的所有作品都买了,并且都在第一时间读了,每一本书都读了不止一遍。喜欢她对古典诗词的体悟,一种很细腻的感悟,不像她这个年龄所具有的,有一种沧桑感。《日月》是作者的第二部小说,星期一刚收到就开始读,本以为很快能读完,但却读的很慢,虽然情节很简单,但所蕴含的内容却很多。从喧闹的北京回到静谧的雪域高原,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一次心灵回归的旅程。读完此书更坚定了我对西藏的向往,今年一定去一趟,也来一次朝圣之旅。
  •   一直都知道安意如,知道她的文很美,人也很美,可是那种诗情画意的美好文字,虽然喜欢,可是难以安静的读下去,第一眼看到《日月》的时候,觉得封面很漂亮,一看,安意如的,突然就觉得是时候安静下来好好感受一些东西了。然后,喜欢仓央嘉措,想要了解,他是怎样写出那种令人心悸,即使忧伤也觉得美好的诗句,我会好好去感受,那字里行间的情谊,愿一切日月安好。


    订单号:4045962928
  •   是去年的某一个时候开始接触安意如的作品,没想到她那么年轻,却写出那么好的文字。读她的“古典诗词系列”和“漫漫古典情系列”,都十分得让人怦然心动。安的文字宁静、祥和,不仅温暖、温情、温馨,而且富有诗意,尤其是对古典诗词和古代故事、人物的熟稔,真是令人钦佩。读安的书是一种绝妙的享受,如品名茶、醇酒,味道好极了。因无意中看到安又出新书了,而且是长篇小说,又是关于在西藏的故事,真是让我充满了好奇。买是肯定的了。另外看到这本书有抽奖活动,于是便也参与进来,不过好险,今天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但还是被我赶上了,所以也算是幸运者之一吧。当然,参与进来不单单是为了这份奖,更主要的是对安的喜欢,对安的支持,因为喜欢没有理由不支持!而且获奖后还可以得到安的签名,这是一份难得的荣耀,所以我很珍惜,并期待着。喜欢就是最好的理由。继续关于安和她的书,永远! 广东读者:张晓辉 此次订单号:4115406348
  •   今天终于拿到我心心念念的《日月》,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西藏吸引我了,还是安意如的文风吸引我了,总之我买了。看安意如的第一本书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好唯美,像是在谈诗词,可是却无处不透着风月。好喜欢。
    趁着工作空闲时间,迅猛翻看,却发现原来《日月》并非单单是一本故事性超强的小说,不是随便翻看,快速阅读的书,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书,感受安意如的感悟,来审阅自我。
  •   最喜欢的一句诗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就是这句诗而认识到安意如,但未曾读过她所写的文章。虽然身边也不乏安意如的读者,但总觉得还未触动到我心去读。
    但逛着当当时,发现了这本新作——《日月》,我不解思索地就去预购了,买到手了。首先,是出于自私的原因,只因日月两字整好是明,也就是我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日月为明。明就是日月的化身,也是自己一直引用的名字,所以,一看到书名就买了。另外,当然是书的主题,说的是神秘的西藏之旅,今生也许不能到达那个神圣的地方,那么也能从别人的文字中体会那里的深奥。
    这确实是值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分,一个人坐在床上,捧着书,静静地看着里面人物的人生,想象他们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书的内容也不多提了,有些东西是需要自己去体会,领悟的。人生的事情有时是缘所堆积而成的,一切的一切都有自己的定数。
  •   昨天看完《日月》最后才明白,我看的不是尹长生,不是索南次仁,不是尹莲.... ....而是仓央嘉措。人生归去来,爱和爱情终归是两回事,我爱你,这却不是爱情,如佛爱世人.... ....要的只是你的慈悲、宽容。伊说:若非死别,绝不生离。关于无常,看透生死。
  •   因为仓央嘉措,而买了这本书,安意如的文字,很适合写他的故事
  •   很久没看到这么一本让人感动的小说、里面的人物总是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从一开始就被长生吸引,从一开始跟随尹莲到城市生活到回归自己的原本生活、其中发生的一切…… 太多让人感动的事情。长生又如仓央嘉措,如果不离开西藏,他会成罗布。

    还好、还好,他最终还是回到那个他终舍不得的地方!
  •   安意如的文章是美的,如日如月,仓央嘉措,禅意在这里。
  •   体悟西藏之灵性,书写现代的仓央嘉措
  •   终于等到安意如写仓央嘉措了,不过似乎和其他人写的角度不同,书刚拿到手里,还没有看,不过我想应该会很喜欢吧。因为一直很喜欢安意如的文笔。
  •   喜欢仓央嘉措的诗,更爱读如仓央嘉措般的人。当然安意如的文字也是极美的!
  •   来到在这繁华的城市,开始的好奇狂热,后来的适应与努力,逐渐的厌倦低落。总喜欢忙中偷闲离开一段。去过也有不少地方。远去西藏还是5年前的一个秋天,对于刚升职的我来说正是心情大好。来西藏还是很偶然的一本书《当初若只如初见》那是我第一个女朋友送给我的礼物。她告诉我,她读了3遍 告诉我希望我也读读 让我们每次相见都 像我们一见钟情似的。我欣然答应了她,那时我我觉得她就是我的全部。后来我们分手了。今天在网上又看到了安意如的新作品《日月》,鬼使神差的买了下来。虽未阅读 但心已无法安宁。我愿与日月交换年岁 换回我那份虽懵懂也狂热的爱,我心即明
  •   一直都很喜欢安意如的文章,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思无邪 当时只道是寻常 都看过 日月这本书需要细细的品味

    很不错封面上是西藏的布达拉宫

    喜欢~~~
  •   我读初二,从最开始从同学那儿看到安意如的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就深深喜欢上,然后开始自己从网上买来阅读,从《思无邪》到《美人何处》《陌上花开》再到《当时只道是寻常》《日月》我体会良多,也为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对于我们正在读书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美好的,谢谢安意如,让我从不喜欢阅读到深深沉思文章的每一句话,《日月》中罗布的那句话:没有永恒,当你得到时,你已经失去,让我一直想,终还是想不到,不过这本书让我一直边看边发现自己的不足,个性的缺点,我爱安意如的书,不是只爱看,而是喜欢体会,希望以后能够再多看到安意如的书。这仅是对于我一个初二学生期盼。
  •   深刻的禅理,人生的归宿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因为无事可做于是上网进入了当当网网页,浏览图书,看看有什么新书可以购买。当当网是我最喜欢购买图书的网站,我家里中的书有一半都是从当当网购买的。
    在耐心的搜索下,我看到了安意如的这本《日月》,详细看了下对于这本书的介绍后,再加上我之前曾读过安意如的一些作品,于是便毫不犹豫的将《日月》加入了我的购物车点击了结算。收到书以后,我细心的将这本书慢慢读完,有点感想想说一说。
    安意如的文字是细腻、优美的,但在这本书中我感觉最深的却是深刻二字。平心而论,这本书的整个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有点简单,然而它所描述的事情却能深深在细心读者的心中留下烙印,这个烙印很难拔出,弄得不好会一生一世留在你得心中,直到永远的永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生与归宿,无论你走的再远,到了最后你的结局往往还是会回到你的原地,回到你的归属地。这既是书中长生的命运,然而,细心一想,这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命运?佛家讲究因果,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的,种善因才能得善果,便是此意。如果真的能理解这一禅理,每个人也就都是长生了。
    感谢安意如带来这部极其出色的作品,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如果要阐释的话,可以写一篇长篇论文,在这里也只能就此打住了。再次感谢安意如!
  •   最近刚读了仓央嘉措,日月又是和他有关的,很是巧合。喜欢她的文字,想必这本书也是她对自己内心的自省,对西藏继续向往之。
  •   第一次接触到安意如的文字,是在书店中打发时间的时候无意间翻到的,书名叫做《思无邪》。
    那些文字如夏日的清风,轻轻掠过,却让人回味无穷,从那之后便一直无法割舍,安的每本书都成了我的珍藏,每次总喜欢一个人安静的阅读,静静回味。
    这段时间忙于四处奔波,一直都没时间来看看,前几天回来才发现《日月》这本书,便觉得与这些文字的相遇每次都像是一份惊喜,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缘分,这样想着心中就有着淡淡的欣喜。
    书中写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的部分,如日如月……”这让我想到一个词“接受”。
    存于你身上的,那些好的,坏的,如日如月,缺一不可。你要接受它们,正视它们。
    它们在一起才是完整的,鲜活的,独一无二的生存于世的你自己!
    推荐此书……


    订单号:4044646606
  •   安意如不用说了很喜欢她的文风最爱仓央嘉措
  •   安意如,无论传言几多,其文笔才情我不忍错过!仓央嘉措,自诩多情损梵行,一代活佛天命我!才女,情郎。哀婉,狷狂。如此交映、契合,我难抗拒。
  •   从惜春纪开始,就一直等着安意如的小说,无疑,日月的出版让我兴奋不已,我渴求一个能让心灵震撼的故事,渴求一个能让我在生活中无法意会的故事,渴求一个让我能得到升华的故事,日月做到了!这是一个徘徊于佛教边缘的爱情故事,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于现实的爱,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领悟佛祗、感悟生命、超脱自然的故事,是安意如给我们讲授的一个法会,是她授予我们的更广袤的人生课堂!
  •   再次拿起安意如的书,心里总是充满了期待。文字依然那样优美,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看完这本书,有了想去西藏走走看看的冲动,去看看笔者眼中西藏的婉美。心情随着主人公长生的变换而变换着,细细体悟书中所道出的佛教真谛,感悟生活。
    相信喜欢安意如的读者,依旧会喜欢这本书,这个故事。
  •   尹长生的故事,可以看做仓央嘉措的现代版。两人都是突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一无所有变成应有尽有。但又心有不足,存在种种挣扎。生命的矛盾在于,不是满足了物质和地位,心性就能得到彻底的自有和圆满。心识的混沌正是现代人所有精神疾困的根源。

    订单号:9164248938
  •   对于西藏总是有些莫名的憧憬,当听说了安意如的《日月》时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拜读拜读,总想看看这样一部有关西藏的小说,在安意如的笔下会是怎样一幅景象。
    拿到书后,更是一番惊喜,安意如的语言就是她的语言,就算是小说,读起来也是属于她的味道;非常喜欢那张图,那雪峰,是不同于城市的宁静。希望在书中可以品味这份寂静,收获感悟……
    订单号:9161816796
  •   安意如的作品总是离不开诗集 这本确是个例外 这大概是她第一本长篇小说了吧 但是一改之前的诗文通篇 这次的故事完全就是一个很平和很安详的叙述方式来诉说一段关于西藏的纯美爱情故事 现实的名利与世外桃源的安宁 你会选哪个? 这大概是我读这本书来 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   初初捧一本《日月》,蔚蓝入目,顿觉简静。一瞬间仿佛有很多念头掠过,想去捕捉,但终是水中捞月,于是,便不想再打草惊蛇,期望用一种更缓慢平和的方式去将它们一点一滴妥善收藏。

    一张明信片很快占据了我的视线,嶙峋苍山之巅,白云肆意弥漫,深沉的湖水边,遍地黄花跳脱,红衣僧人缓缓前行其间。似乎巍峨大气,又仿佛清秀明媚。一时间竟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美,更遑论它带给我的触动。

    我暗示自己不要急于去表达什么,不妨先让自己沉淀下来,随着作者的笔触,似品一杯意蕴莫名的香茶一般,慢慢接近那个对我来说神秘向往之地。每每当身边的人谈到西藏,不论是说它的美景还是宗教,我总是闭口不言的。只因它在我心中是至为纯净之所在,更兼一种近乡情怯之感,我迟迟畏缩于它的门外,不敢前行,怕自己的鲁莽会亵渎了它,于是总绕过不提,但又不能真的做到弃之不理,终于,这一次,在精神的领域里,我也随作者一起,踏足西藏,只觉暗香萦怀,步步生莲。

    如遇知音,手不释卷,喜不自胜。繁华的石头森林中,人们追名逐利,乐此不彼,仿佛这是性命攸关的绝顶大事,不得不狠下心肠,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一切被用数字来衡量,越来越忘记去思考什么是生之所重。非死不悟。人,本是生而有灵的动物,如今,却任由这点灵光被厚厚的灰尘覆盖,经年累月,锈迹斑斑。

    一直认为,人到这世上不过是为了去经历,经历该经历的,这一生便是值得。长生最刻骨的经历是尹莲,尹莲最刻骨的经历是谢江南。在我心中,长生才是真正的莲花,无时无刻,洁净清贵。他从未真的忘记过本源,天山的皎皎雪莲,又怎可在俗世中巍巍绽放。若一个人的心性过于高洁,是无论如何不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的,那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之美。幸而长生并为让俗世将他吞没,他终于回到了属于他的藏地,找回了他的信仰,他的心之简静。

    若非拿起,谈何放下。人生在世,总是劫难重重,然只要我们能够始终加持住心灵的洁净,便能安然过渡到彼岸。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西藏是我神之所向,它是我心间涟涟静绽的雪莲,感谢它,使我的知觉不至于麻木,思想不至于污浊。《日月》,亦如是。

    订单号:4024285800
  •   喜欢安意如的作品,以往的作品都有买。这部小说文字优美,只是故事脱离了平常人的经历,长生的成长、超越、觉悟是建立在优越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之上的,他完全可以抛却俗世追求精神上的宁静。
  •   一直就很向往西藏,在超市见到这本书就马上到当当订下,同时因为作者是安意如,听说她写的书很好看。这是安意如历时四年写出的长篇小说,也是她四年的体悟,相信在读完此书后,我的想法会再次升华。
  •   安意如的这本新书《日月》文字非常美,我听说是因为作者用四年的时间行走西藏从而写出来的,我觉得非常的不易,因为能够很明显的在小说中看到作者的确是下了功夫的,能够看到很多具有西藏特色的元素,非常的美,我觉得这是所有关于西藏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
  •   心之向往是西藏。看书的过程中,感觉心上的尘埃一点一点被扫除,能放下的牵绊也越来越多。没有失望的一本书,安意如的所有书当中最爱的一本。期待她的下一本小说。现实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尹长生,有着太多的执着和牵绊,我想心有执着的人都应该看看,或许你会懂得,用另一种方式来守候,也是一种温柔。
  •   日月(安意如长篇小说,体悟西藏..”
  •   这次是买来送人的,相信每位看到这本书的人都想去西藏,都想去了解仓央嘉措。
  •   挺有意境的一本书。看过之后,对仓央嘉措充满了好奇,对西藏充满了向往。
  •   毕业工作也有6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渐渐变得急功近利,习惯于戴着各种伪装的面具,这几年也会学习也会看书,但都是和专业相关的书。这本好像是我这两年看得第一本“课外书”吧。对我触动挺大的,让我日渐浮躁的心静下来许多。于我自己而言,我的真身,我的本源就是我的仓央嘉措,我的索南次仁。
  •   索南次仁,尹长生,仓央嘉措,浓郁的藏族文化,回归心灵的纯净……
  •   尹长生,索南次仁,仓央嘉措,佛陀
  •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今年过年回家就决定带上这本书了,我觉得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十分想看看现代生活中究竟是否有如仓央嘉措这样的人,并且他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非常的期待!


    订单号:9164187274
  •   关于西藏,关于仓央嘉措,我都没有抵抗力
  •   这是安意如五年来最新的一本小说,还记得上一本是《惜春记》,而这本则是发生在现代的故事,我正在看,故事挺吸引我的,个人非常看好这本书,毕竟这是关于西藏题材的最让我期待的一本书,从预订的时候就在等了,推荐!

    订单号:9164033314
  •   其实关注安意如已经好久了,读完这,心中的感觉非言语所能形容。去年刚刚去了一趟西藏,这本书不仅仅唤起了我对雪域高原蓝天白云的记忆,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感谢诸佛慈悲,我今年刚刚正式皈依,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归宿。“日月皎然,寂静欢喜,愿你我,都获得至深智慧。”
  •   《日月》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了一些期待,也有一些茫然。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对于安意如的书,印象最深的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惜春记》了,这是我年少时的回忆。还记得那时,并不怎么懂诗词,对于历史对于古人,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阶段。直至后来,朋友借了我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一下子迷住了,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那仿佛是一个个生动的灵魂,一姿一态都在我的眼前浮现……
    《日月》,带着日月同辉的气息,我期待着……

    订单号 9153970814
  •   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安意如的作品了,但是《日月》带给我的震撼真的很强烈。可能是对西藏有着向往,也可能真的是安意如的文笔能带给我沉淀和思考,这部作品不单单是小说,对心灵也有一种启迪,真的需要一种信仰,净化自己的心。。。
  •   一直憧憬着某一天自己能做一个背包客,行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重新的去认识最真的自己。而旅行的第一站就是想去西藏。知道安意如的新作品发行后,在第一时间阅读着。于是,安意如的文字带我领略着我的目的地,找回了我那丢失了的灵魂。也许这种心情旁人无法领会,但就是那一瞬间我仿佛卸下了重重铠甲,宛若新生。

    在旅途中,最美的也许并不是风景,可能是那些我们遇到的陌生人以及我们看到的或是与他们发生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值得感激,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看看这个世界。行走在旅途中,用心去感悟,用梦想去装点,还自己的心灵一片净土……

    订单号:9161939395
  •   这书是帮朋友买的,她对仓央嘉措推崇倍至,五体投地。帮她买了这本书,没多久,她开始在QQ空间里也搞起来文学创作,还带动办公室的其他人也开始发表文字了,看来此书灵性十足呀。
  •   安意如,很欣赏的一位作家,这本日月是一本小说,读了之后真的会有心灵的启迪,很想去西藏看看,将来一定会去。
  •   这本书前几天还在网上看呢,十分的期待,因为安意如是一位我看了很多年书的作者,非常的期待她五年来的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现代人在西藏找寻自己的故事,非常的感人,我觉得这本书一定会卖好的,因为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故事是我们现在都市人在紧张的生活之中所缺乏的,我们的心中没有这样的一块净土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安静和坚强,这是我们现在最可悲的地方,我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内心最强大的力量,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好书,十分推荐!

    订单号:9167064112
  •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人生如日月,你我同性中。爱恋意如的文笔,清新脱俗。
  •   这是我第一次看安意如的书,她的名字我已听了很久,她的微博我也关注了很久,《日月》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想和我爱的人想共赴西藏去看一看,那是我们的梦想。《日月》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书中明信片的那句“人之一生,要明了的是爱,不是爱情”,这句话度了我和我爱的人,是从心灵上的一种解脱。我还喜欢这句“修行是希望和失望反复交递的过程,是可能终此一生都无法抵达和完善的事,从当下开始,比永远踟蹰不前的好。”

    订单号:4009535024
  •   第一次看安意如的作品,对每个角色的心理刻画的很好,让人身同感受。西藏,圣洁的地方以后一定要去一次。那木措,圣洁的莲花。
  •   以前看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喜欢作者 喜欢西藏 喜欢这本书
  •   这是安意如五年来最新的小说,在微博上面看到她说自己为了写这本书,前后四年多次去到西藏,体验当地的生活。我想,就是冲着这份认真我就买一本书来看看,这年代能够如此认真写书的人已经不多了,这本书很精彩,我个人很喜欢。
  •   很喜欢跟西藏有关的书,安意如的这本小说故事情节不太曲折,不过对生活的感悟挺值得学习的。
  •   书的质量很好,因为很喜欢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看到她的新作,加上自己对西藏也颇有兴趣,所以买了,但内容,不是我想要的那种
  •   一如既往的,安意如还是比较擅长写心境而不是情节,觉得还是《惜春记》情节更丰富,这本书相比称作小说,可能叫它一本参禅的感悟更好,它反映了安意如去西藏四年来的心境。虽然有些没有相同的体会,所以有些看不懂,但总的来说文笔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美啊,何况它应该算安意如的第二本小说吧~~
  •   安意如的文字空灵、华美,诗一样述说着主人公内心成长的过程,让人看了一扫心头的浮躁,这本书一度成为我的睡前必读,每天读个3、4页,让我不由对西藏充满了向往。内容注重描写,而非情节,刻画细腻。
  •   夜不能寐,心意阑珊,怀揣这本书,迟迟不肯开启,因内心自知,此书一读,便是修行一遭。西藏,是我内心隐匿而渴望的处所,世间种种,似至此都朝圣而神秘,不自知更不为他知。从毕淑敏到七堇年再到安意如,一个个内心细腻的女子用这片大地特有的禅意向我诉说着故事,百转千回的平凡,因加入情感,总悲喜不由己。头顶苍穹,足踏黄土,读书亦是修行,瞑目静默,幡帜飘摇,转经声声,我亦是这世间匆匆的行僧。
  •   喜欢安意如是从她的一本《陌上花开缓缓归》开始。
    看她婉约行文,字里行间都是灿若桃花的明媚与独特灵气。

    一直到现在,安意如出了《日月》。
    信仰。皈依。虔诚。前世今生。
    觉得心有一匊绿水,在阅读的时候渐渐心思清明,觉得静好祥和。

    人在途上,且行且省。
    一个人,能够在尘世里保持自持自省,多么难得。

    安意如,望一直安顺静好,执一支清明笔,写尽人事春秋。
  •   书写现代版仓央嘉措,安如意写纳兰 写仓央嘉措?
  •   喜欢安意如的文字,第一次接触是《人生如之如初见》但诗意的文字把心都给诗意了。《日月》虽情节简单,但主人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静水流深的性格却神神地吸引着我,文中的主人公都如同天使,即使看似反面的人物也如此,如佛,潺潺流淌于心间。
  •   安意如的文笔很细腻,这一本也跟她其他作品的写法不太一样,故事是一个浮在现实之上的故事,对于西藏有特殊感情的人太多,关于西藏也有很多好故事,但是这个让我挺让我感动的,虽然不真实,但是写得很真挚。喜欢不喜欢西藏的都可以读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