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那多 页数:280 字数:17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4年年末的印度洋大海啸余波未息,在印度的马哈巴利普兰,曾经汹涌的海水缓缓退去,露出原本深藏在沙下的大片遗迹。两千多年前的遗迹石刻重见天日后引起一片哗然,被海水侵蚀却依稀可辨的古老文字令人毛骨悚然,莫非这场防不胜防的大海啸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预言?
那多在浮水的遗迹中发现了巴利文字,他将蕴涵密码的东西发上论坛,希望有人能够破获。那多招来故友梁应物
、路云、叶添锦、水笙等,在他们的帮助下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神秘人物张明有着与人不同的触觉,,这到底是为什么?
真的存在神?神的密码到底是什么?看那多如何抽丝剥茧,逐一破解“神的密码”……
作者简介
那多,原名赵延,知名青年作家。作品始终致力于探索世界无限的未知,代表作品有《那多灵异手记》系列。《那多三国事件簿》《甲骨碎》《清明幻河图》等。被国外媒体称为“最有灵气和发展潜力的中国原创作家”。
书籍目录
神的密码
楔子
第一章 马哈巴利普兰预言
第二章 神秘的来访者
第三章 密码现身
第四章 谜面
第五章 那多的邀请
第六章 地球大搜索
第七章 再见张明
第八章 谜底
坏种
楔子
第一章 不合常理的铁器
第二章 外星人遗址
第三章 降魔勇士
第四章 圣室
第五章 “母体”
第六章 史前文明
第七章 撤离
第八章 坏种子
第九章 软禁
第十章 神秘消失的族人
尾声
章节摘录
每一篇的手记开始,我都会把新闻放在最前,作为上海《晨星报》的一名记者,我接触到了隐藏在这些新闻背后的事件,这些新闻就好像一株株藤蔓,顺着它们,我摸到了深藏在地下的、巨大而惊人的果实。于是,我从这些人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的新闻开始,有所保留地讲述你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故事。这次的藤蔓,有两株。今天,任何一个生活在人类文明世界里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第一株藤蔓,相信就算在一百年后,都会有许多人记得这场浩劫。而第二株藤蔓则弱小得多,它在前者巨大的阴影里生长出来,作为这场浩劫的副产品,或许并没有太多人关心。我是从新浪网上看到那片从海水中露出的遗迹的,对于这类带着古老神秘色彩的考古发现,出于个人的兴趣,我一向都比较留心,所以很认真地把整篇新闻看完。仅此而已,对一名记者来说,看绝大多数新闻都一扫而过,或只看个标题就足够了。所以我当然不可能料想到,不久之后这片遗迹会变成一株小小的藤蔓,可是我顺着它摸到的并不是果实,而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让我意识到了第一株藤蔓,是的,那竟然不仅仅是一场劫难!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一切。可是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真相的果实,巨大、庞大、浩大?我只能试着用对比的方式来表达,与之相比,这场席卷人类世界的海之狂澜,算不了什么,毫不夸张地说,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我愿意从头说起,希望你们有些耐心。再狂暴的飓风,它的边缘末端也只能微微吹动衣襟。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晚上,我点开大洋网新闻的时候,才看到这场让全世界震动的海啸事件,距离海啸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那天是周日,我没去报社,所以知道得晚了。那时我看到的数据,就是我在上面列出的第一则新闻里的数据:超过三千人死亡。这已经足够让我在显示器前呆十几秒钟了。这些年来,在一般意义上文明世界里所发生的地震、飓风、洪灾,死者达到三位数的已经算得上大灾难,可是这次竟然有三千人。两个月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三十万。这场让人类再一次意识到自己渺小的灾难,却让我在二○○五年春天有了一次免费海外旅游的机会。为了加速被海啸重创的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印度政府组织中国各大报社旅游条线记者印度游,好让他们回来多写稿子,促进旅游业复苏。十天的游程,有多条路线可供有限度选择。所谓有限度选择,就是说不能有些线挤太多记者,而有些地方没人去,目的是促进国内旅游业,当然要搞搞平衡。旅游版的记者跑不开这么久,所以极其郁闷地把机会上交给了报社,领导决定让报社最辛苦的机动部出名记者,算是借印度政府之手犒劳。至于回来要交差的那篇吹捧稿,是个记者都会。这个美差最终落到了我的头上,虽然我很想说因为我是机动部最劳苦功高、众望所归的一个,但其实只是我手气好,抓阄抓到了那张写着“印度阿三”的纸片。和普通旅游不同,这次可供选择的十几条线路,每条只去一到两个景区。印度旅游部门希望我们这些记者把去的地方写深写透,而不是走马观花。我选择马哈巴利普兰。其实对于没去过印度的我,许多地方都很有吸引力,但前些天那个在退去的海水中出现的遗迹为我的选择投下了最终的砝码。我知道那些报道里对遗迹用的许多诸如“神秘”、“谜题”之类的词语,仅仅只是为了让这则新闻更好看,可我无可救药的神秘情结啊,只这一点点挑拨便已足够。二月二十三日,我和众记者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登上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班机,在新德里我们会根据各自选定的旅游线路转机。我的同行者是《扬子晚报》三十多岁的旅游版编辑王嫱,之前从未谋面的同行,并不热情,飞机上基本处于睡眠状态。从新德里转马德拉斯,在马德拉斯机场等我们的印度方面陪同叫尼古拉,这个肤色黝黑的微胖男人操一口流利但不标准的英语。由于我的英语既不流利也不标准,所以交流起来很费神。顺便说一句,王嫱的英语似乎比我更糟糕,所以只好由我这个次糟糕的人出来现眼。我们会在马德拉斯这个海港城市逗留一天,次日傍晚驱车前往马哈巴利普兰。尼古拉问我们为什么会选择马哈巴利普兰,王嫱的理由是看过朋友拍回的照片很漂亮,而我则说了那个原本深埋在海底的遗迹。我的理由让尼古拉有些意外,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提醒我说,因为那个遗迹,在当地的个别老百姓里有些传言,希望我们不要理会。我当然知道在这种官方语境中“个别”的含义,就细问尼古拉。“新露出来石头上的文字使民众产生了误读,一些人认为在一千多年前刻下这些字的人就预言到了不久前的海啸,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情绪,这实在是太荒唐了。”尼古拉说。我的眉毛耸动了一下,是预言吗?尼古拉没有说得更详细,不愿说,或者他也并不十分了解。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听起来荒唐得很,可如果只是流言,却连政府都惊动了。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前,我没有深想下去,只是对马哈巴利普兰更多了一分热烈的期待,以至于在马德拉斯观光的时候,对那片漂亮的海港都视若无睹,拍照片的劲头和王嫱相差甚远。马德拉斯当然也经历了海啸,不过这个港口城市的设施比普通的旅游景点坚固得多,至少我没有看见海啸留下的痕迹。第二天,我们在马德拉斯港一家靠海的餐馆里吃过便宜的海鲜大餐后,尼古拉就开着一辆福特载我们去马哈巴利普兰。王嫱犹在抱怨说应该在马德拉斯多待一天,坐在后座假寐的我,其实心里已经急不可耐了。我们入住的酒店叫Quality Inn Mgm Beach Resort,准四星。尼古拉将在第二天一早领我们参观一圈马哈巴利普兰,介绍这里的旅游业情况,或许还会给我一份新闻稿,然后他的任务就结束了。如果我们没有特别需要的话,就可以安静地在这个小镇上度八天的假。王嫱不愿意和我一起去逛夜店,她要早点睡觉为明天储备精力。一个城市的魅力绝不是看看风景就能领略的,当然我不会和初识的王嫱说这些,记下酒店的名字和地址,挎了个背包就出去逛了。马哈巴利普兰并不大,对于我这样的游旅者来说,晚上值得去的,也就是离酒店不远的几条酒吧街和周边的街区,那里有许多有趣的小铺子。马哈巴利普兰的旅游设施虽然已经恢复,但观光客依然很少,不然印度政府也不会请我们来。那些酒吧在旺季应该是人声鼎沸,不过现在一家家都有些冷清,在里面喝酒的多是当地人,我走在街上也看不见几个游客,是不是游客一看穿着就知道。我就这样在街上慢慢地走着,想等到腿酸的时候,再找一家酒吧坐进去。可是在某一个时刻,我心里忽然生出不对劲的感觉。我不知道这种我经常产生的感觉算不算第六感,每次这种感觉出现,一定是周围有什么值得我注意但被我忽略的东西。我曾经专门和梁应物讨论过这个问题,应该是我的潜意识有所觉察,可主观的思维没有跟上。人的潜意识和大脑息息相关,都属于人类勉强能称上一知半解的领域。我重新认真扫视周围,最终把注意力放在走在我侧前方的一个人身上。这人一身当地人的打扮,不知是否是夜色的关系,皮肤看上去也挺黑的。在这里,游客和女性比较能引起我的注意,而这个人原本和其他许多身边的当地男子一样,被我的感官自动忽略了。可是现在,我的脊背一阵发冷。因为他的背影很像我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已经死了。
后记
当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那些一小时前还清晰逼人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又都成了遥远的回忆。 我将大沓的新闻纸与叶瞳送给我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羊皮卷都夹在了我的记事本中,将它们亲手塞进随身带的皮包或是锁进办公桌的抽屉中。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个迷宫般的巨大办公室中,没有谁会注意到我在写什么。而所有的真相都将淹没在主流媒体那些浩如烟海却无关痛痒的文字中,我的《那多手记》也一样。 我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鼻中立时涌入一股令我厌恶的烟味。 这个四平八稳的房间就在我眼前铺开。与羊皮卷不同,它并没有什么可发掘的秘密,有时我羡慕它的平凡,有时我又厌恶它的乏味。 无论如何,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踏足青海那片土地了。 这个故事——我称它为“故事”并不表明它是不真实的,恰恰相反,它已经真实到了传奇的地步——应该到此为止了。 就在我以为终于可以解开心中的郁结,轻松一下的时候,那该死的、藏身于我办公桌上杂物深处的电话再次响起: “那多,好久没联系啦,你身体好点了没?我和朋友约好下星期出发去西藏,你一起去吗?”——叶瞳的声音。 还记得吗?我对你说过,好奇心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情绪…… 那多 2003年
编辑推荐
《那多灵异手记之神的密码》编辑推荐:作家那多最具想象力的灵异手记惊魂海啸,两千年前竟已被预言!神,真的存在吗?抽丝剥茧,逐一破解“神的密码”那多版的《X档案》,带你探究世界的无限神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