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湖南文艺  作者:林语堂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    孔子的人文主义能否叫中国人感到十分的满足呢?答复是:它能够满足,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假使已经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欲望,那么就不复有余地让道教与佛教得以传播了。孔子学说之中流社会的道德教训,神妙地适合于一般人民,它适合于服官的阶级,也适合于向他们叩头的庶民阶级。    但是也有人一不愿服官,二不愿叩头。他具有较深邃的天性,孔子学说未能深入感动他。孔子学说依其严格的意义,是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人具有隐藏的情愫,愿披发而行吟,可是这样的行为非孔子学说所容许。于是那些喜欢蓬头跣足的人走而归于道教。如前所述,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人生观则是消极的。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学说则为一大“肯定”。孔子以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    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性。老子却轻蔑地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一个摩登的孔教徒大概将取饮城市给照的A字消毒牛奶,而道教徒则将自农夫乳桶内取饮乡村牛奶。因为老子对于城市照会、消毒、A字甲级等等,必然将一例深致怀疑,而这种的城市牛奶的气味将不复存在天然的乳酪香味,反而氤氲着重大铜臭气。谁尝了农家的鲜牛奶,谁会不首肯老子的意见或许是对的呢?因为你的卫生官员可以防护你的牛奶免除伤寒菌,却不能免除文明的蛊虫。    孔子学说中还有其他缺点,他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中国人民是稚气地富有想象力,有几许早期的幻异奇迹,或称之为妖术及迷信,及其心理仍存留于中国人胸中。孔子的学说是所谓敬鬼神而远之;他承认山川之有神祇,更象征地承认人类祖考的鬼灵之存在。但孔子学说中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天神的秩位等级,也没有创世的神话。他的纯理论,绝无掺杂巫术之意,亦无长生不老之药。其实处于现实氛围的中国人,除掉纯理论的学者,常怀有长生不老之秘密愿望。孔子学说没有神仙之说,而道教则有之。总之,道教代表神奇幻异的天真世界,这个世界在孔教思想中则付阙如。    故道家哲学乃所以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之一面。一个民族常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与天然的经典风尚;个人亦然。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确实,道教是自始至终罗曼史(romance)的: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异幻象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之神话。    中国人曾被称为实事求是的人民,但也有他的特性的罗曼史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比现实的一面还要深刻,且随处流露于他们的热烈的个性,他们的爱好自由,和他们的随遇而安的生活。这一点常使外国旁观者为之迷惑而不解。照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民之不可限量的重要特性。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那是很有兴味的,你要知道道教之创造中华民族精神倒是先于孔子,你再看他怎样经由民族心理的响应而与解释鬼神世界者结合同盟。老子本身与“长生不老”之药毫无关系,也不涉于后世道教的种种符箓巫术。他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老子把人类文明看做退化的起源,而孔子式的圣贤,被视为人民之最坏的腐化分子。宛似尼采把苏格拉底看做欧洲最大的坏蛋,故老子俏皮地讥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继承老子思想,不愧后起之秀者,当推庄子。庄子运其莲花妙舌,对孔教之假道学与不中用备极讥诮。    讽刺孔子哲学,固非难事,他的崇礼仪、厚葬久丧并鼓励其弟子钻营官职,以期救世,均足供为讽刺文章的材料。道家哲学派之憎恶孔教哲学,即为浪漫主义者憎恶经典派的天然本性。或可以说这不是憎恶,乃是不可抗拒的嘲笑。    从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出发,真只与浪漫的逃世而重返自然相距一步之差。据史传说:老子本为周守藏室史,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一去不复返。又据《庄子》上的记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从此以后,道家哲学常与遁世绝俗,幽隐山林,陶性养生之思想不可分离。从这点上,我们摄取了中国文化上最迷人的特性即田野风的生活、艺术与文学。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在我看来,这一本著作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它的理由至为简单,盖如是则不受人之注目,故不受人之攻击,因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又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    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个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如见于《野叟曝言》及一切中国伟人传记,每劝服一个强盗或隐士,使之与家庭团聚而重负俗世之责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学理论;至遁世绝俗,则都出发于老庄的观点。在中国文字中,这两种相对的态度称之为“入世”与“出世”。有时此两种思想会在同一人心上掀起争斗,以期战胜对方。即使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或许此两种思想也会此起彼伏,如袁中郎之一生。举一个眼前的例证,则为梁漱溟教授,他本来是一位佛教徒,隐栖山林间,与尘界相隔绝;后来却恢复孔子哲学的思想,重新结婚,组织家庭,便跑到山东埋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    中国文化中重要特征之田野风的生活与艺术及文学,采纳此道家哲学之思想者不少。中国之立轴中堂之类的绘画和瓷器上的图样,有两种流行的题材,一种是合家欢,即家庭快乐图,上面画着女人、小孩,正在游玩闲坐;另一种则为闲散快乐图,如渔翁、樵夫或幽隐文人,悠然闲坐松荫之下。这两种题材,可以分别代表孔教和道教的人生观念。樵夫、采药之士和隐士都接近于道家哲学,在一般普通异国人看来,当属匪夷所思。下面一首小诗,它就明显地充满着道家的情调: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此种企慕自然之情调,差不多流露于中国所有的诗歌里头,成为中国传统的精神一主要部分。不过孔子哲学在这一方面亦有重要贡献,崇拜上古的淳朴之风,固显然亦为孔门传统学说之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农业基础,一半建筑于家庭制度,一半建筑于孔子哲学之渴望黄金时代的冥想。孔子哲学常追溯尧舜时代,推为历史上郅治之世。那时人民的生活简单之至,欲望有限之至,有诗为证: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掘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样崇拜古代,即为崇拜淳朴。在中国,这两种意识是很接近的,例如人们口头常说“古朴”,把“古代”和“素朴”连结成一个名词。孔子哲学对于家庭之理想常希望人能且耕且读,妇女则最好从事纺织。下面我又摘录一首小词。这是十六世纪末期陈眉公(继儒)遗给其子孙作为家训的箴铭的。这首词表面上似不属于道家哲学,而实际上歌颂素朴生活无异在支助道家哲学:    清平乐·闲居书付儿辈    有儿事足,一把茅遮屋。若使薄田耕不熟,添个新生黄犊。闲来也教儿孙,读书不为功名。种竹,浇花,酿酒;世家闭户先生。    中国人心目中之幸福,所以非为施展各人之所长,像希腊人之思想,而为享乐此简朴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谐地与世无忤。    道家哲学在民间所具的真实力量,乃大半含存于其供给不可知世界之材料,这种材料是孔教所摈斥不谈的。《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学说中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更没有什么精魂不灭的理论。他解决了人类天性的一切问题,却把宇宙的哑谜置而不顾。就是解释人体之生理作用,也属极无把握。职是之故,他在他的哲学上留下一个绝大漏洞,致令普通人民不得不依赖道家的神学,以解释自然界之神秘。    拿道家神学来解释宇宙之冥想,去老庄时代不久即见之于《淮南子》(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他把哲学混合于鬼神的幻境,记载着种种神话。道家的阴阳意识,在战国时代已极流行,不久又扩大其领域,参入古代齐东野人之神话。据称海外有仙山,高耸云海间,因之秦始皇信以为真,曾遣方士率领五百童男童女,入海往求长生不老之药。由是此基于幻想的立脚点遂牢不可破,而一直到如今,道教以一种神教的姿态在民间独得稳固之地位。尤其是唐代,道教曾经长时期被当做国教,因为唐代皇帝的姓氏恰与老子同为“李”字。当魏晋之际,道教蔚成一时之风,其势力骎骎乎驾孔教而上之。此道教之流行,又与第一次中国文学浪漫运动有联系,并为经汉儒改制的孔教礼仪之反动,有一位著名诗人曾把儒者拘留于狭隘的仁义之道譬之于虮虱爬行裤缝之间。人的天性盖已对孔教的节制和他的礼仪揭起了革命之旗。    同时,道教本身的范围亦乘机扩展开来,在它的学术之下又包括了医药、生理学、宇宙学(所谓宇宙学大致是基于阴阳五行之说而用符号来解释的)、符咒、巫术、房中术、星相术,加以天神的秩位政体说,以及美妙的神话。在其行政方面,则有法师大掌教制度——凡属构成通行而稳定的宗教所需之一切行头,无不应有尽有。它又很照顾中国的运动家,因为它还包括拳术之操练。而巫术与拳术联结之结果,产生汉末的黄巾之乱。尤要者,它贡献一种锻炼养生法,主要方法为深呼吸,所谓吐纳丹田之气,据称久炼成功,可以跨鹤升天而享长生之乐。道教中最紧要而有用之字,要算是一“气”字,但这气字未知是空气之气,还是嘘气之气,抑或是代表精神之气。气为非可目睹而至易变化的玄妙的东西,它的用途可谓包罗万象,无往而不适,无往而不通,上自彗星的光芒,下而拳术深呼吸,以至男女交媾。所可怪者交媾乃被当做追求长生过程中精勤磨炼的技术之一,尤多爱择处女焉。道家学说总而言之是中国人想揭露自然界秘密的一种尝试。    ……

内容概要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于风趣中见睿智,前所未有地“以庄解老”,将老庄思想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抛开烦琐的训诂考辨,用人生的阅历、生命的觉悟去品味老庄哲学,将那原本生涩难解的文字赋予血肉,给予全新的灵魂。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
  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书籍目录

绪论
序文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一章  论常道
第二章 相对论
第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德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谷神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七章  无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十章  抱一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第十二章 感官
第十三章 荣辱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道废
第十九章 知所属
第二十章  人与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第二十七章 袭明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第三十章  戒用兵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第三十三章 自知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第三十八章 堕落
第三十九章 全道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第四十三章 至柔
第四十四章 知足
第四十五章 清正
第四十六章 走马
第四十七章 求知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民心
第五十章 养生
第五十一章 玄德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第五十三章 盗夸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五十七章 治术
第五十八章 政闷
第五十九章 如啬
第六十章 治大国
第六十一章 大国和小国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第六十三章 难易
第六十四章 终始
第六十五章 大顺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掩饰
第七十章 不我知
第七十一章 病
第七十二章 论罚(一)
第七十三章 论罚(二)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
第七十五章 论罚(四)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六章 强弱
第七十七章 张弓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
第七十九章 平治
第八十章 理想国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

章节摘录

版权页:孔子的人文主义能否叫中国人感到十分的满足呢?答复是:它能够满足,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假使已经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欲望,那么就不复有余地让道教与佛教得以传播了。孔子学说之中流社会的道德教训,神妙地适合于一般人民,它适合于服官的阶级,也适合于向他们叩头的庶民阶级。但是也有人一不愿服官,二不愿叩头。他具有较深邃的天性,孔子学说未能深入感动他。孔子学说依其严格的意义,是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人具有隐藏的情愫,愿披发而行吟,可是这样的行为非孔子学说所容许。于是那些喜欢蓬头跣足的人走而归于道教。如前所述,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人生观则是消极的。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学说则为一大“肯定”。孔子以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性。老子却轻蔑地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一个摩登的孔教徒大概将取饮城市给照的A字消毒牛奶,而道教徒则将自农夫乳桶内取饮乡村牛奶。因为老子对于城市照会、消毒、A字甲级等等,必然将一例深致怀疑,而这种的城市牛奶的气味将不复存在天然的乳酪香味,反而氤氲着重大铜臭气。谁尝了农家的鲜牛奶,谁会不首肯老子的意见或许是对的呢?因为你的卫生官员可以防护你的牛奶免除伤寒菌,却不能免除文明的蛊虫。孔子学说中还有其他缺点,他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中国人民是稚气地富有想象力,有几许早期的幻异奇迹,或称之为妖术及迷信,及其心理仍存留于中国人胸中。孔子的学说是所谓敬鬼神而远之;他承认山川之有神祇,更象征地承认人类祖考的鬼灵之存在。但孔子学说中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天神的秩位等级,也没有创世的神话。他的纯理论,绝无掺杂巫术之意,亦无长生不老之药。其实处于现实氛围的中国人,除掉纯理论的学者,常怀有长生不老之秘密愿望。孔子学说没有神仙之说,而道教则有之。总之,道教代表神奇幻异的天真世界,这个世界在孔教思想中则付阙如。故道家哲学乃所以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之一面。一个民族常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与天然的经典风尚;个人亦然。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确实,道教是自始至终罗曼史(romance)的: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异幻象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之神话。中国人曾被称为实事求是的人民,但也有他的特性的罗曼史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比现实的一面还要深刻,且随处流露于他们的热烈的个性,他们的爱好自由,和他们的随遇而安的生活。这一点常使外国旁观者为之迷惑而不解。照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民之不可限量的重要特性。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那是很有兴味的,你要知道道教之创造中华民族精神倒是先于孔子,你再看他怎样经由民族心理的响应而与解释鬼神世界者结合同盟。老子本身与“长生不老”之药毫无关系,也不涉于后世道教的种种符箓巫术。他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老子把人类文明看做退化的起源,而孔子式的圣贤,被视为人民之最坏的腐化分子。宛似尼采把苏格拉底看做欧洲最大的坏蛋,故老子俏皮地讥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继承老子思想,不愧后起之秀者,当推庄子。庄子运其莲花妙舌,对孔教之假道学与不中用备极讥诮。讽刺孔子哲学,固非难事,他的崇礼仪、厚葬久丧并鼓励其弟子钻营官职,以期救世,均足供为讽刺文章的材料。道家哲学派之憎恶孔教哲学,即为浪漫主义者憎恶经典派的天然本性。或可以说这不是憎恶,乃是不可抗拒的嘲笑。从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出发,真只与浪漫的逃世而重返自然相距一步之差。据史传说:老子本为周守藏室史,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一去不复返。又据《庄子》上的记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从此以后,道家哲学常与遁世绝俗,幽隐山林,陶性养生之思想不可分离。从这点上,我们摄取了中国文化上最迷人的特性即田野风的生活、艺术与文学。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在我看来,这一本著作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它的理由至为简单,盖如是则不受人之注目,故不受人之攻击,因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又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个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如见于《野叟曝言》及一切中国伟人传记,每劝服一个强盗或隐士,使之与家庭团聚而重负俗世之责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学理论;至遁世绝俗,则都出发于老庄的观点。在中国文字中,这两种相对的态度称之为“入世”与“出世”。有时此两种思想会在同一人心上掀起争斗,以期战胜对方。即使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或许此两种思想也会此起彼伏,如袁中郎之一生。举一个眼前的例证,则为梁漱溟教授,他本来是一位佛教徒,隐栖山林间,与尘界相隔绝;后来却恢复孔子哲学的思想,重新结婚,组织家庭,便跑到山东埋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中国文化中重要特征之田野风的生活与艺术及文学,采纳此道家哲学之思想者不少。中国之立轴中堂之类的绘画和瓷器上的图样,有两种流行的题材,一种是合家欢,即家庭快乐图,上面画着女人、小孩,正在游玩闲坐;另一种则为闲散快乐图,如渔翁、樵夫或幽隐文人,悠然闲坐松荫之下。这两种题材,可以分别代表孔教和道教的人生观念。樵夫、采药之士和隐士都接近于道家哲学,在一般普通异国人看来,当属匪夷所思。下面一首小诗,它就明显地充满着道家的情调: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种企慕自然之情调,差不多流露于中国所有的诗歌里头,成为中国传统的精神一主要部分。不过孔子哲学在这一方面亦有重要贡献,崇拜上古的淳朴之风,固显然亦为孔门传统学说之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农业基础,一半建筑于家庭制度,一半建筑于孔子哲学之渴望黄金时代的冥想。孔子哲学常追溯尧舜时代,推为历史上郅治之世。那时人民的生活简单之至,欲望有限之至,有诗为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崇拜古代,即为崇拜淳朴。在中国,这两种意识是很接近的,例如人们口头常说“古朴”,把“古代”和“素朴”连结成一个名词。孔子哲学对于家庭之理想常希望人能且耕且读,妇女则最好从事纺织。下面我又摘录一首小词。这是十六世纪末期陈眉公(继儒)遗给其子孙作为家训的箴铭的。这首词表面上似不属于道家哲学,而实际上歌颂素朴生活无异在支助道家哲学:清平乐·闲居书付儿辈有儿事足,一把茅遮屋。若使薄田耕不熟,添个新生黄犊。闲来也教儿孙,读书不为功名。种竹,浇花,酿酒;世家闭户先生。中国人心目中之幸福,所以非为施展各人之所长,像希腊人之思想,而为享乐此简朴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谐地与世无忤。道家哲学在民间所具的真实力量,乃大半含存于其供给不可知世界之材料,这种材料是孔教所摈斥不谈的。《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学说中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更没有什么精魂不灭的理论。他解决了人类天性的一切问题,却把宇宙的哑谜置而不顾。就是解释人体之生理作用,也属极无把握。职是之故,他在他的哲学上留下一个绝大漏洞,致令普通人民不得不依赖道家的神学,以解释自然界之神秘。拿道家神学来解释宇宙之冥想,去老庄时代不久即见之于《淮南子》(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他把哲学混合于鬼神的幻境,记载着种种神话。道家的阴阳意识,在战国时代已极流行,不久又扩大其领域,参入古代齐东野人之神话。据称海外有仙山,高耸云海间,因之秦始皇信以为真,曾遣方士率领五百童男童女,入海往求长生不老之药。由是此基于幻想的立脚点遂牢不可破,而一直到如今,道教以一种神教的姿态在民间独得稳固之地位。尤其是唐代,道教曾经长时期被当做国教,因为唐代皇帝的姓氏恰与老子同为“李”字。当魏晋之际,道教蔚成一时之风,其势力骎骎乎驾孔教而上之。此道教之流行,又与第一次中国文学浪漫运动有联系,并为经汉儒改制的孔教礼仪之反动,有一位著名诗人曾把儒者拘留于狭隘的仁义之道譬之于虮虱爬行裤缝之间。人的天性盖已对孔教的节制和他的礼仪揭起了革命之旗。同时,道教本身的范围亦乘机扩展开来,在它的学术之下又包括了医药、生理学、宇宙学(所谓宇宙学大致是基于阴阳五行之说而用符号来解释的)、符咒、巫术、房中术、星相术,加以天神的秩位政体说,以及美妙的神话。在其行政方面,则有法师大掌教制度——凡属构成通行而稳定的宗教所需之一切行头,无不应有尽有。它又很照顾中国的运动家,因为它还包括拳术之操练。而巫术与拳术联结之结果,产生汉末的黄巾之乱。尤要者,它贡献一种锻炼养生法,主要方法为深呼吸,所谓吐纳丹田之气,据称久炼成功,可以跨鹤升天而享长生之乐。道教中最紧要而有用之字,要算是一“气”字,但这气字未知是空气之气,还是嘘气之气,抑或是代表精神之气。气为非可目睹而至易变化的玄妙的东西,它的用途可谓包罗万象,无往而不适,无往而不通,上自彗星的光芒,下而拳术深呼吸,以至男女交媾。所可怪者交媾乃被当做追求长生过程中精勤磨炼的技术之一,尤多爱择处女焉。道家学说总而言之是中国人想揭露自然界秘密的一种尝试。

编辑推荐

《老子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用阅历与觉悟,品味老庄超越的人生智慧,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一代国学大师,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子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6条)

 
 

  •   老子的智慧(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品味老庄超越的人生智慧很喜欢书的内容,不错。
  •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这本书,但是就是在今天我把这本书看完了。从刚开始阅读时的艰辛,到看完后的平淡,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以致现在都开始疑惑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决心把如此晦涩的一本书给啃完了的。也许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人在读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时,开始总是感到烦躁,甚至会达到痛苦的程度。在此我不得不承认《老子的智慧》是属于伟大作品这一类。 提到这本书,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是这本书的作者,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也是最早将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传播到海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还有便是这本书的主角,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创始道家学派,倡导无为而治。 《老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撰写的一部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全面的揭示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将老子的《道德经》重新分为七篇,以期给读者诠释一个全面、深刻、栩栩如生的老子。针对道德经的注释,则采用了老子学生庄子的解释,语堂先生从七万多字的《庄子》一书中选择精华,来说明老子思想的意蕴。此乃本书最具特色的一点,庄子——老子学生,是距离老子最近,同时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古代思想家,两人并称“老庄”,因此,选取《庄子》一书中的解释来诠释老子的智慧,实属再恰当不过了,比起今人通过臆测与推断来主观还原老子的思想这一做法更具真实性与客观性。 看完这本书,孔子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位高居庙堂的大圣人,而老子则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浪人。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在孔子的理论世界当中,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都有一颗仁慈的心,有义气,讲礼貌,守信用,这也许是孔子向往的世界中的完美人物形象。他提出了很多塑造这些德性的理论,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身先士卒,成为道德的典范。与此相反,老子则更加崇尚一种重返自然的状态,强调本性,正所谓“天然的才是自然的”。在此,就形成了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约束人类迈向高尚的路线;还有一种便是回归自然,放逐本性的路线。二者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便能概括,在此我们也是博采二者之长,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来看待这一龙争虎斗。 对于老子的智慧,本人精选出几句最能代表老子思想的箴言,以期大家能够对老子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思想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便是无为而治,强调发挥人的本性,而不要过多的去加以束缚,国家制度框架的设置,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相反,使人心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倘若不标榜贤明,人民便不会起争心;不以奇货可居,人民便不会起盗心;不凸现名利的诱惑,人民的心思便不会被惑乱。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思想与当今的世界已不合拍,倘若没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人类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社会便不会进步。老子的思想描绘的更像是共产主义社会那种物质财富足够丰富的水平之下,政府和人民的一种存在状态,那时没有利益的驱使,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此时的无为,便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此时的世界或许就是老子所描绘的理想国的现实版。
  •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品味老庄超越的人生智慧
  •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非但不令人激奋,反易磨损人对精神方面的渴慕,及幻想飞驰的本性。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开了另一扇门,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两千年来,抚慰了无数创伤的灵魂,使得人们在世俗努力挣扎时,有可回旋的余地。
  •   一直以来对老庄的智慧神往已久,而林语堂更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由他亲自解读,更是带给人直抵心灵的感触。
  •   同林语堂一起品味老庄超越的人生智慧。写得好!!同林语堂一起品味老庄超越的人生智慧。写得好!!
  •   看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感觉他对道家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所以买了《老子的智慧》,以庄解老,很独特 ,还没开始看,等待
  •   看过不少关于老子道德经方面的书,林语堂先生的《老子的智慧》,语言是最优美的,以庄解老,独辟蹊径,文学价值是最高的!严重推荐!
  •   对于古典文学及著作,一般都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的本子,这本书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印刷的品质也不错,内容自然不必说,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本子,是2011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很不错,值得阅读和收藏!
  •   文学大师林语堂精选的老子《道德经》以及其他道家经典,再加上自己的注释、评点,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它是精装的,纸张、封面都很舒服。不过太精美了,如果被弄脏就会很不舒服。
    感觉最近几十年中国作家没有写出什么能够流传的作品,但本书值得一看。
  •   很喜欢林语堂对老庄的解读之前在图书馆买过这个系列的《金华烟云》很不错印刷很好,字也很大买了!别犹豫!!!
  •   品味老庄超越的人生智慧 。
  •   《老子的智慧》以朴实的语言阐释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精髓,让身处浮躁都市的人们得到心灵的舒展与宁静。作者进而指出,内心的自由和安宁才是最大的智慧。众所周知,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晚年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样是人类哲学的重要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之一。《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1000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老子的智慧》是一本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通俗易懂的好书,赵启光通过老子这个载体向世界展现了古代中国“真的历史与生活、活的文明与智慧”。阅读《老子》是一件很轻松、很愉悦的事情,是一剂心灵的解毒剂。老子要求清心寡欲,要求认真且平静地审视自我,这对今天的我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建议。《老子的智慧》为人们重新认识本真的自我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它助于我放下浮躁的心态,认识世界,贴近世界,即把自我融入自然,来取得一种超然的体验。书中还告诉我们,人应当顺应大自然,要想做成事,除了丰富的知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力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真做事,不去想自己的得失。这样才能超脱自我,达到悠然的境界。(周天意)
  •   很精美的印刷装帧。偶尔一瞥,即可颠覆从前被灌输的林语堂的印象。无论想跟着大师的脉络品味老子,还是想重新认识林语堂,此书不可多得。推荐。
  •   老子的智慧,深邃很难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的感悟,大师的作品值得一看。
  •   当林语堂遇到老庄思想瞬间产生了更为巨大的火花,相当有价值
  •   一直很喜欢林语堂的书,也很喜欢老庄的道家思想,很不错的一本书~~
  •   老子的智慧是哲人的智慧,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感悟一 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人生就像一场木偶剧,总是被无数根线操纵着,追逐金钱,就会受金钱的束缚;追逐功名,就会受功名的束缚。只有抛开名利,才能超脱于种种名利之外。
    大道看似无为而有为,看似无形而有形,看似无眼而有眼,它时刻关注着世间万物的一举一动。不管我们的行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大道都看得一清二楚,他都会有反映和评判,而且它的反映都是自然而然的,它的评判是公证不偏的。
    平平淡淡才是真。淡然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吧,你会从宁静的心境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的。
    感悟二 凡是不要做过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老子这里是说,道是用虚柔和谐的方式来作用于事物,其做法从不激烈,不极端,不盈满过甚。
    人生没有极致的快乐,我们都知道乐极生悲的道理,当一个人什么都知足了,他也就丧失的奋斗的目标,这时他心灵的空虚与落寞也会接踵而来,也就渐渐失去生活的乐趣。我看过一些资料显示,说一些发达国家,像瑞典,日本等,他们的自杀率要比中国高,因为中国人,从懂事那天起,大部分人就要为了生存忙碌奔波,要不然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当一家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全家人的生活改善时,你说这种奋斗的过程难道就没有幸福的感觉吗?在瑞典,就算是最坏的打算,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他的收入也很可观,所以,他们有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到底上帝要他降临人间是来干什么的。其实生命中奋斗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不要感叹自己的不如意,世界上感受幸福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有钱人,一个人幸不幸福在于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发现,乐观生活,你就会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布满阳光,知足的生活,就能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
  •   借用林语堂大师充满智慧的经典名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好......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   看了很多有关老子的书籍,但都只是浮于表面的单一的解释老子,有关《道德经》,有关老子智慧。似乎都是一样的流派,一样的笔触。让人读不出真谛,读不出另一番境界。而林语堂的这本书,不止是简单的谈论老子,还有种种,包括作者自己的感想。对人思想的启发很大。
  •   林语堂从自己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老子的智慧,所谓出世入世很多时候也许就是人的一种意识。
  •   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视角解读老子,林语堂大师的书值得一看。
  •   看着不错的,一直喜欢老子,加上林语堂大师的注解,
  •   林语堂大师解读老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相较于孔子更喜欢老子的思想,艳羡他田园派返璞归真的自由自在,崇尚他驾青驴畅游天地间的情怀,推崇他无欲则刚的智慧!老子是我眼中的中国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鼻祖!喜欢林大师对他的解读,轻松风趣之间诠释的是人生的智慧!
  •   老子很有智慧的嘛,林语堂一直很喜欢的
  •   还没看呢,不过是冲着林语堂的智慧,相信他会正确地老子的解读智慧。
  •   老子的智慧,请看林语堂是怎样的解读的。
  •   对老子的一个观点解释得很清楚,还会用好几篇庄子的文章来阐述,不错。而且从序中就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的实力
  •   看孔子入世,看老庄出世~体味人生智慧
  •   可能是政治上的原因,林语堂这本书被开发的太少了,一部关于老子和庄子顶级的讲解被埋没的太久,建议读者仔细翻阅一下,现在的一些关于老子的所谓解读,可束之高阁了。
  •   老子的超凡智慧,国学大师的讲解,值得拥有。
  •   收到第一天 看来四分之一 林语堂的文笔很细腻 分析很透彻 老子的思想初看觉得可笑 细看觉得很有深意
  •   朋友推荐的,相信林语堂老先生对老子的解读一定很到位
  •   大师作品,老子智慧,启迪人生
  •   一直喜欢老子的《道德经》,买过若干人的解读,这次看看林语堂的解读。大体翻了一下,是喜欢的类型。
  •   大师的作品!问题是林语堂咱就不直接用中文写呢?
  •   老子的书,林语堂的意。毋庸置疑。学习中
  •   林语堂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 淡淡幽默和从容 这本书是以庄解老 直白浅近的部分有 深刻哲理的部分也有 总之一句话 非常好
  •   木心先生对老子推崇,而林语堂解读老子具有独到的见解。
  •   冲着林语堂的名号去的,一直想看看孔子和老子的书,但是没有哪一个专家写的能够比较经典!比较期待林语堂了!
  •   林语堂果然是大师,书很好
  •   林语堂的文字总是充满了睿智和幽默,喜欢
  •   老细的智慧,由林语堂先生解读出来确实能让人感受到智慧。
  •   看看国学大师对老子的品读。
  •   我喜欢苏东坡,喜欢林语堂,大家说我像老头
  •   林语堂不予余力的用英语书写,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文化系统的不同,最终阅读者还是华夏儿女
  •   全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   有时候看到的只是社会的表面,在很多事上的处理比较浮躁,几千年的文化能流传至今,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其实读这本书,只是因为林语堂看问题比较透彻,文字又很亲切,没事的时候读一读感觉还是蛮轻松的。
  •   睿智,一直追崇林语堂
  •   可以先初步了解老庄思想
  •   买这本书很偶然,看完后很惊喜.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正是因为他有不一样的见解,能指点云雾中的我们.看之前以为整本书会是林先生的自我见解解说,看后才发现,是庄子的解说.林先生没有用一句自己的话,却用庄子的话解释了老子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佩服啊佩服~!
  •   本人对孔子兴趣不大 喜欢老庄
  •   不错的书,推荐林语堂的另外一本《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可以更好的了解其对道家的理解。
  •   跟着大师学国学,更睿智
  •   林语堂先生的经典作品 无需多说
  •   林语堂的作品很棒,道家的学说值得研究
  •   林语堂的作品,喜欢。
  •   林语堂的作品,值得一读,
  •   有国外学者认为老子的智慧是最高智慧,我同意。本书作者功底深厚,学识渊博,谈论老子的时候,纵论孔子,庄子及诸子百家,洋洋洒洒,很耐人寻味。
  •   很好,逐段释义,再引用老庄其他文章,发散思维,深入浅出,比起另一本什么弼写的好多了
  •   内容十分丰富,与老庄的书结合来读,知根知底
  •   每个人对事物看待的问题不一样,但是林语堂的书不容错过。
  •   细细品味吧,林大师的智慧
  •   老子智慧的精华,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   这是我买的第二本 林语堂先生的书 慢慢品读
  •   林语堂的书,非常精彩, 值得好好看看呢
  •   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书,文笔很好
  •   包装的很好,刚好和家里的林语堂是一个系列的。刚好当地有货,订货第二天就送到了~~
  •   林语堂老师的解读非常新颖,都是自己的切身感悟
  •   林语堂的书,差不了
  •   一直很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书
  •   还没读,但林语堂先生的思维和文笔,不能差到哪里去
  •   林语堂的书,中文版不容易啊。翻译很重要。
  •   品味人生智慧
  •   《老子的智慧》是林老先生写的一部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道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全面的揭示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读罢此书,至少可以了解老子的主要思想。
  •   中国的文化是老子与孔子交织的文化!从文化着眼,读出大智慧,收获大人生!!!
  •   老子的书看过好多版本这一本林大师写的很好
  •   三十六计一本买给自己,一本买给孩子看,老子的智慧则让人细细品读
  •   喜欢古代哲学,所以买了这本,老子的思想很深奥,好好学学。
  •   用庄子入老子。每篇的篇幅不算长。推荐!
  •   书还是不错的,老子和庄子的文章对比解读,有利于更深入理解道家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历经千年确永不凋零,道家的学说总是值得学习与观摩的&;hellip;
  •   大智慧,要多学习学习老子的智慧。
  •   看看老子,学点智慧。还是有用的。
  •   还没看,但是对老子的智慧很欣赏
  •   希望看完老子的智慧之后,老子我也能长点智慧。。
  •   老子的智慧
  •   林老告诉你到底老子是怎样的智慧
  •   真好,老子的智慧学不完
  •   林大师著作,很有味道,该细细品味。
  •   喜欢老子多过其他的中国古人哲学家,
  •   读老子的入门好书,不生涩不枯燥,必藏书。
  •   大师对道家智慧的理解
  •   最喜欢老子的哲学
  •   是本好书,很喜欢老子的处事哲学。
  •   读来有点困难,很喜欢老子的处事自保哲学,但因资质太浅,尚无法透彻领回
  •   以庄子解读老子 ,很好,很喜欢。
  •   以庄子诠注老子
  •   顺便看了庄子和老子,值,^_^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