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汤姆•富兰克林 页数:346 字数:243000 译者:子文
Tag标签:无
前言
译后记 读到这里,故事已经完结。感谢大家,陪我一起在富兰克林先生平实真朴、意境饱满的文字中畅游。希望我的翻译和转述,能带给大家最接近原著的一手体验。 不知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样,被这个充满悬疑色彩但又并非纯粹悬疑的故事深深吸引和打动。开篇发生的一场谋杀案(面具杀手对拉里开枪)引出几日前的两起失踪案(蒂娜·卢瑟福和M&M),又牵带出多年前的谋杀案(辛迪遇害)。当谜底揭晓,真相大白时,我对辛迪一案的简陋和粗线条略感失望——虽做足铺垫,但竟毫无技巧性和设计感可言,全然不像其他的凶案桥段。然而,由此引致的误解和冤情,又是多年后这一连串罪案的根源祸首。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回味,是引人入胜的…… 密西西比是美国那片并不古老的土地上的一个神奇、富有特色的州。州名来自印第安语,意为“大河”。在密西西比河沿岸,有大片森林,也有大量黑人。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经济是该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想必那传说中的种植园经济和棉花庄园,大家都不陌生。在南北战争之前,密西西比州是全美第五富裕的州。而如今,该州人均收入位列全美之末。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成为美国尖锐突出的社会问题。很多州都有种族隔离的法律,黑人被剥夺了被选举权,在政治上毫无平等权利。20世纪40年代开始,黑人运动逐步展开。大家想必都在历史书中读到过著名的黑人运动及案例,譬如:小石城运动、“自由乘车”运动等。1963年,在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二十五万黑人向华盛顿自由进军,争取就业、争取自由。金牧师在林肯纪念塔前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 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密西西比州,将情境还原到上述历史、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中,其厚重的时代感即刻显现。一切都始于拉里和塞拉斯在寒冷冬日里的初次见面,但一切又都早已在上一代人的青春岁月中埋下伏笔。记得中学时代的语文课上,老师反复强调,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内容。当初并不理解,只觉得这论断简单到可以过目不忘,但又隐隐地怀疑其真实性。后来才逐渐懂得,有些道理,就是可以精辟到如此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最基本的“矛盾冲突”框架,是这对 “黑白”兄弟。起初,冥冥中有一股亲情的力量将两人拉近,共同玩耍、分享快乐,撇开世俗偏见,度过了一段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后来,在更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纠缠和作用下,他们终究难逃社会和命运的作弄,近乎反目。结尾,在身世之谜和凶案之谜顺利告破后,拉里和塞拉斯终于相认。暗夜里,窗口的灯光和汽车的亮光散发出暖意,淡淡的,却充满希望。翻译时,不知不觉中,我几次热泪盈眶。 主人公拉里是一个普通的白人,也许他也不明白,自己是怎样被卷入那么多无奈又莫名的“矛盾冲突”。他不打架不滋事,却被同龄伙伴排斥,认为“不合群”;他爱读书喜安静,却被父亲嘲笑,认为“不成材”;他感情内敛思想单纯,却被辛迪鄙视,认为“不潮酷”;他本分淡定守规矩,却被全世界唾弃,认为是“杀人犯”。在重重误解和洗不清的冤屈中生活,一晃就是二十几年。也许大家都忍不住会想:“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办?” 拉里的生活规律有序,从容坦荡。对待工作,他本分经营,尽忠职守——接过父亲的汽修铺,按时上下班,守着那摊萧条到近乎停业的“家族”生意。对待家人,他宽容尊重,体贴关心——定期去养老院探望母亲,陪她聊天,为她祈祷,愿她顺利走过人生最后一段历程。对待朋友,他抛却成见,仗义相助——想将自己的修车技能传授给华莱士,帮流里流气的华莱士回归正途。对待社会,他履行义务,安守法纪——配合定期上门调查的法兰西探长,容忍不定期上门滋事的年轻人。对待爱情,他遵守诺言,退出成全——不以出卖辛迪的秘密作为洗清自己嫌疑的手段。 他不负他人,他人却负了他。 他做到了所有的一切,却偏偏被世界遗弃。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上班下班,与书为伴。没有同事,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只有回忆和信仰。 相比之下,拉里的兄弟塞拉斯却是命运的宠儿。他有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有几位要好的同事,有知冷知热的爱人。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当年的无心不语和简单逃避,让拉里成为背负罪名的替罪羊。拉里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去的青春”和“失去的二十五年”。 当矛盾冲突乱成一团麻的时候,我们艰难地理清头绪,却发现很难找到万恶之源。要怪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武断反应,还是道德舆论的沉重压力,抑或是法制纪律的失衡不公?也许,这个世界本就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幸好,法律赋予了他“无罪推定”的权利,制度给了他生存的空间,让他有机会参军,有机会学习技能,有机会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那“失去的二十五年”里,支撑拉里的,是信仰还是义务?或许,兼而有之。 不放弃,就是最执著的坚持。 坚持祷告,坚持生活。 终于,上帝听到了拉里的心声,为他带来了生命中“特殊的朋友”。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拉里始终能够听到自己的心声,保持内心的力量。 文字在拉里的安眠中收笔。所有的喧嚣和躁动,都消散在乡村的暗夜里;多年的恩怨和情仇,也都消散在郊野的凉风中。如此简单,不着痕迹。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时光呢,是否也该消散得如此简单?是否也会消散得如此不着痕迹? 合上书本,留下的是绵长的思考。反复咀嚼富兰克林先生的故事,便能体会到回味无穷的魅力,在这个躁动的时代里,感受到抚慰和治愈的沉稳力量。人生路上,无论精彩与挫败,无论幸福与孤寂,始终要保有的,是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仰。 译者 于2011年立秋
内容概要
这是无可预知亦无法掌控的命运,这是万分凄苦又万般无奈的人生,每个读者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都是这孤寂社会里“被遗弃的人”。
20世纪70年代的密西西比小镇,少年的拉里和塞拉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初次相逢。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白人少年和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黑人小子,从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拉里性格木讷,在学校里并不受人欢迎,塞拉斯的到来,让他有了生命中第一个朋友。善良怯懦的拉里对塞拉斯照顾有加,二人情同手足。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生性木讷的拉里成为众矢之的,好友塞拉斯也远走他乡。
二十五年悄然过去,拉里依旧在众人的指责和非难之中凄凉度日,塞拉斯重返故乡,成了一名警察,却始终不敢面对曾经的好友,直到一起失踪案件的发生。心怀愧疚的塞拉斯一心想要帮助拉里,却不得不先解开自己的心结。可是,已经深埋了二十五年的秘密,要怎样才能说出口?
作者简介
汤姆·富兰克林:美国当代文学领域最受推崇的知名作家之一,以强大的叙事能力和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卓越天分蜚声文坛,曾获“爱伦坡奖”和“古根海姆”奖,现执教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富兰克林暌违七年推出的新作《被遗弃的人》不仅成为《纽约时报》畅销小说,而且获得了《洛杉矶时报》年度图书奖,被评为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小说、巴诺书店最佳小说,并已入围2011年金匕首奖、爱伦坡奖和安东尼最佳小说决选。
书籍目录
第一章:事发的那一天
第二章:警官塞拉斯
第三章:友情的开端
第四章:迟到的留言
第五章:母亲的祈祷
第六章:照片里的秘密
第七章:改变命运的约会
第八章:树林里的小木屋
第九章:特别的朋友
第十章:塞拉斯的秘密
第十一章:最无辜的人
第十二章:告白
第十三章:令人绝望的伤痛
第十四章:响尾蛇的主人
第十五章:我们都很孤独
第十六章:兄弟
第十七章:那么多的歉意
第十八章:安吉的礼物
第十九章:回家
致谢
译后记
章节摘录
一年后的今天,拉里扛着步枪走在树林里,回想起那段往事,仍感到羞愧难当。当晚,父亲用鞭子打他——因为他从秋千上跳下来的时候,弄破了衣服。“那衣服是我辛辛苦苦挣钱买的!”第二天,他走到杰姬面前,嘟囔着向她道歉说对不起,她却转身走开了。 他朝塞拉斯和母亲居住的小屋走去,渐渐到了树林尽头。来到田野的边缘处,拉里向冰冻的田地里张望,看到小屋的烟囱冒着黑烟。 他在一块树桩后蹲下来,荆棘正好遮挡了他的脸,屋里的人看不见他。他认识那栋小屋,以前去过。推开拴着毛皮铰链的门,屋里满是灰尘,阴暗处漏进几缕阳光,清晰地照在腐朽的木板上。屋里没什么东西,一张木桌,几张猎人们用过的单人床,一个洗脸盆。角落处有个炉子,炉门敞开着,管道直通向屋顶的烟囱,顶端处是被熏得发黑的铝管。还有一个沾满灰尘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只有死蟑螂和老鼠屎。 拉里远远地看着小屋,心里想也许塞拉斯正借着炉火做作业?小屋没有自来水,必须去田地另一端的小溪打水。拉里琢磨着也许该离小屋更近些,而最近的是六点钟方向。拉里在十二点钟方向,离六点钟方向还有一百码。四周全是空荡的田地,只有一棵白橡树直立冲天。还是晚上走比较保险,他想。他们肯定没养狗,否则早就该听到叫声了。今晚再来,他要走到屋前,趴在窗户上张望。 “嘿。”一个声音在拉里背后响起。 他拿着枪,回过头。塞拉斯站在他身后,抱着一堆柴火。 那一瞬间,塞拉斯迅速扔掉柴火,举手做投降状。他身穿拉里母亲给他的旧衣服,头戴拉里的旧棉帽。 塞拉斯张嘴说道:“你要杀我吗?” 拉里放下步枪,说:“不会不会,你吓了我一跳,鬼鬼祟祟的。” “我没有鬼鬼祟祟。”塞拉斯放下手。 “对不起。”拉里说。他把枪放在树下,犹豫了一阵,然后上前跟塞拉斯握手。拉里的父亲常常这么做。塞拉斯也犹豫了一下,迎上去握住拉里戴着手套的手,因为树林中没有其他人。 他们互相注视了对方一会儿。然后,蹲在地上捡柴火。拉里把木柴堆在塞拉斯怀里。塞拉斯说了声谢谢,然后离开。就要走出树林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拉里。 “你来这儿干什么?” “这是我父亲的土地”,拉里指着放在树边的枪,说:“我来打猎。” “打到什么了?” 拉里摇了摇头。 “我根本没听到枪声。” “我在打鹿。”拉里说。 “如果我有枪,就用来打松鼠,然后拿回家给妈妈做菜。” 拉里伸手去拿自己的枪。 “下次我能借你的枪用用吗?你父亲肯定有很多把枪吧?”塞拉斯问。 拉里的父亲确实有很多把枪。拉里之所以选择这把,是因为与那些12、20甚至口径更大的枪相比,它的后坐力不大,噪音也相对较小。 “你们现在怎么去城里?”拉里问。 “妈妈有车。” “从哪里弄的?” “不知道。你爸爸的车是从哪里弄的?” “买的呗。” 他们站在原地。塞拉斯朝小木屋的方向张望了一下,然后扔下柴火,指着拉里的枪说:“让我试试吧。” 拉里看了看小木屋,问:“你妈妈不会听到吗?” “她正干活呢。” “我以为你妈妈是上早班的。” “是的,她还在福瑟姆的餐厅里上晚班。来吧。”塞拉斯说着,向前一步,从拉里手中拿过枪。拉里并没有阻拦。“怎么装子弹?”塞拉斯问。 “已经装好了,你上膛然后开枪。” “怎么开枪?” “你从没开过枪?” “我从没摸过枪。”塞拉斯说。他端着枪的前托和后托,就像举着个没有重量的哑铃。 拉里抬手,比画了一下该如何瞄准。“你平时习惯用哪只手?” “怎么了?” “左手还是右手?我用右手。” “左手。” “所以咱俩的姿势正好相反。看到那个小锤子了吗?向后拉。” 塞拉斯照做了,拉里看他把枪举到自己的右腮边。“把脸放在木托上。”拉里说。 “好凉啊。”塞拉斯说。 “现在,闭上左眼,用右眼瞄准。看到那个小环了吗?用它瞄准你想射击的目标。” 塞拉斯瞄向小屋附近的某样东西,扣动扳机,枪声在树林里回荡。 “噪音不大。”塞拉斯说。他放下枪,望着自己打过的地方。 “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我能再打一枪吗?” “没问题。” “你有多少发子弹?” “这种枪用的是22点子弹。” “能打22次?” 拉里笑了,说:“不,22是枪的口径。可以装长子弹或者短子弹,我今天带了长的。” “有多少发呢?” “足够你打的。” 塞拉斯举起枪,看着枪管,扣动扳机。枪没响。 “得用那个杠杆。”拉里边说边比画。 塞拉斯拉了杠杆,打过的空弹壳弹了出来。 “看到子弹是怎么上膛的了吧?现在可以再打了,小心。” 塞拉斯小心翼翼地举着枪,弯腰去捡弹壳。 “烫手。”拉里说。塞拉斯捡起弹壳,握在手心里。 “这个有什么用?” 拉里耸了耸肩,说:“没用,扔了吧。” 塞拉斯闻了闻弹壳,说:“味道不错。” “火药的味道。” “火药的味道。” 他们注视着对方。 然后,塞拉斯再次举枪,抡起枪杆指向田野和小屋,划了一圈回到拉里面前,枪口对着拉里。拉里看着那规则的O型和塞拉斯的眼睛,浑身僵住了。 “现在我们扯平了。”塞拉斯说。 然后他又举起枪,继续转圈,最后瞄准一棵松树,开了一枪。他抬起杠杆,抓住空弹壳,放进手心里空空作响。然后,塞拉斯把弹壳放进衣兜。拉里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伤——这样一个视空弹壳为宝物的小孩。 “拿去用吧,这枪。”拉里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塞拉斯笑了,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真的可以吗?” 这是拉里第一次看到塞拉斯的笑容。“过些日子你再还给我,怎么样?说话算数?” “我就用它打几只松鼠,”塞拉斯说,“你还有子弹吗?” 拉里打开衣兜,掏出两个小白盒,递给塞拉斯。塞拉斯小心翼翼地接过,放进自己的口袋。拉里教塞拉斯如何装子弹,如何瞄准和射击。这些都是父亲曾教给拉里的。当他给塞拉斯讲完如何清洁步枪的时候,树林尽头的天边泛起了红晕,小木屋的烟囱也不再冒烟。 “噢,天哪,”塞拉斯说着,一只手抓起柴火,一只手拿着枪,“炉火灭了的话,我妈会杀了我的。” 他抱着参差不齐的柴火朝夕阳奔去,直到无法看清步枪与柴火后,拉里才转身走回树林。夜幕开始降临。拉里很享受夜色,也享受这空气。他摘下手套,捡起一根Y形树枝,将它插在落叶下面寒冷的护根上,在每个枝杈上挂一只手套。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被遗弃的人》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误解和偏见怎样毁了一个人的人生的故事,人物形象饱满,场景描写逼真,故事情节动人心弦,实现了悬疑小说和文学作品的极佳结合,并探索了文学作品所有的创作可能性。 ——《波士顿环球报》 爱伦坡奖获奖作家汤姆·富兰克林在《被遗弃的人》这部情感丰富、技艺娴熟的作品中展示了优美的文笔,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奉献了又一部文学佳作。 ——书单 精彩绝伦的新作……如果你想看一本故事精巧,又兼具文学深度的作品,《被遗弃的人》将是你的首选。 ——《华盛顿邮报》 一部催人泪下的悬疑作品,同时又具备文学作品的美丽面向,随着作者极富影视画面感的场景描写和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塑造,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切地被书中的情绪所感染,强烈推荐! ——《图书馆期刊》 汤姆·富兰克林的新作出版对广大读者来说总是令人振奋的事情,这部《被遗弃的人》更加值得读者期待,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是这个时代最受推崇的小说家带给我们的又一部杰作。 ——畅销作家:丹尼斯·勒翰 文学创作大师汤姆·富兰克林的新作《被遗弃的人》,以优美流畅的笔触、身临其境的场景描写和直击人心的对白,成就了本年度感人至深的杰作。 ——畅销作家:乔治·皮利卡诺思 当我脑海中闪过今年所阅读过的所有小说时,最令我回味的还是这本《被遗弃的人》,这不仅是一个一流的故事,更是一部极具创作才华的高品质文学作品。 ——普利策奖得主:理查德·罗素 最近我常想,如今这个时代,每一本新书都恨不得被鼓吹炒作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然而,传统经典所讲究的三要素——天赋、投入以及入木三分的叙事方法却越来越鲜见。终于,我等来了富兰克林先生的《被遗弃的人》。阅读此书的诸多乐趣之一莫过于看富兰克林同时游走于几条写作钢丝,却没有弄洒一滴手中温热的密西西比啤酒。这是大师级的表演,技巧娴熟,带给人身心的愉悦和满足感。 ——著名作家:戴维·弗罗布莱夫斯基 拉里·奥特和塞拉斯·琼斯注定会是本年度所有文学作品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汤姆·富兰克林笔下的他们仿佛就活在我们中间,那些纯真的少年时光,那些无助的隐忍凄凉,那些在背叛和救赎中的挣扎和迷茫,等等,让我们牵肠挂肚,让我们热泪盈眶。《被遗弃的人》也注定会成为一部被人们永远记住的作品,它进一步彰显了富兰克林先生作为全美最优秀作家的创作才华。 ——著名作家:罗恩·拉什 总有一些小说让人不忍释卷,它像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你一页又一页地看下去,无法停止;你会一整天都惦记着书里的内容,你会匆匆处理完手头的其他事,只为腾出时间来阅读这一本书。汤姆·富兰克林的新作《被遗弃的人》就是这样一部让人难忘的作品,它讲述了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历程,它穿越世事的凄凉与沧桑,为我们留下了一部萦绕心头的经典之作。 ——著名作家:安·胡德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同时保持了富兰克林作品中惯有的深度和文学传统。那可怜的主人公,作者将他的生活和遭遇描述得细腻饱满,让他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逆转,生活的残忍,在背叛和救赎中挣扎的无奈,以及一个普普通通的绰号怎样剥夺了一个纯净善良的人几十年的快乐人生。每个学校的英文课都应当将此书作为阅读材料。 ——著名作家:尼尔·怀特
编辑推荐
2011年金匕首奖、爱伦坡奖、安东尼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畅销小说,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小说,巴诺书店最佳小说; 富兰克林先生一直以强大的叙事能力和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卓越天分蜚声文坛,继获得爱伦坡奖之后,暌违七年推出的这部《被遗弃的人》,更是将主人公的凄凉孤苦和命运跌宕演绎得动人心弦、引人落泪。身为寻常百姓,都曾体验过这个社会的冷漠与凄凉,都深知命运的无奈与沧桑,所以,也都会理解一个二十多年含冤莫白的人,心中有着怎样的苦楚与隐忍。但是,谁能做到,像书中的主人公拉里那样呢?二十多年凄凉孤苦,二十多年含冤莫白,二十多年隐忍无奈,他,却始终不曾改变。一如当初那个善良怯懦的少年,怀揣一颗最温暖纯净的赤子之心,独自向善。人们都在说,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好了,可这是谁的责任呢?任世事沧桑,岁月变幻,其实最应该保持的就是纯真的内心和坚定的信仰,因为,只有我们的不放弃,才能成就这世间的美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