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荷] 阿德里安·范迪斯 Adriaan van Dis 页数:252 字数:162000 译者:管筱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范迪斯2007年的新作,用范迪斯式幽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上层社会的绅士,遇上了一只下层社会的狗。
穆尔德先生是位典型的上流人士,他从荷兰远赴巴黎,过着衣食无忧的遁世生活。直到某天夜里,他目睹了一场发生在非法移民公寓的火灾。
火灾中一只幸存的狗跟上了他。狗改变了安静的生活,它拖着这位新主人遍寻自己的旧相识,由此,穆尔德先生进入了一个由酒鬼、乞丐、小贩所组成的全新世界里……
《遇上一只狗》是作者移居巴黎后对移民和社会问题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批评中带着温厚与幽默,他所偏爱的文化冲突的主题更在此得到充分的彰显。
作者简介
阿德里安·范迪斯(Adriaanvan
Dis),1946年出生于北荷兰省的贝尔亨小镇,荷兰著名作家,文化访谈与旅游电视节目主持人。
范迪斯的父亲是印尼出生的荷兰人,母亲来自荷兰布雷达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们在印尼相识,后在荷兰组建成再婚家庭。范迪斯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白种孩子。缺少殖民历史的亲身经历,范迪斯成为家庭中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纠结长大:有如远方天堂的热带印尼,以及战后灰暗阴冷的祖国荷兰。独特的成长经历让“文化冲突”成为令他着迷的主题,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范迪斯做过报社编辑,1983年,凭借中篇小说《内森·希德》(Nathan
Sid)确立了在荷兰文坛的位置,并赢得“金折页奖”最畅销处女作文学奖,此后,他佳作不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均得心应手,代表作品包括《印度尼西亚花园》(Indischeduinen,1994)《遣返》(Familieziek,2002)等,其中,《印度尼西亚花园》为他赢得“金猫头鹰奖”和“《忠诚报》公众奖”两个大奖。范迪斯还曾获得“金鹅毛奖”、“胡润曼语言奖”等多项荣誉。
章节摘录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那一天正是他出生的日子。纯粹是偶然。守护天使换了个班:一个从最后的呻吟里得到崇敬,另一个则在第一声啼哭中露出鼻尖。他努力想象这位烈士死时的场景,在这条狭窄的街道……穆尔德的家庭也被战争打上了烙印,因此,他才在散步途中不止一次在一位面对敌人倒下的战士纪念碑前停步,在城里一些楼房的正面墙上,还放置着几百块这样的纪念牌。巴黎每年一次,用勋章和鲜花来展开对这些死者的回忆。鲜花。穆尔德经常看见,每到这些牺牲者的殉难日,纪念牌后面就被人塞了鲜花。这是街区某位怀有感激之情的居民所为。不过失火楼房上的这块大理石牌子,却被住在这座阴暗破烂楼房里的所有人遗忘,因为他们自己也被全社会遗忘。必须来场大火,才会引来人们的再度关注:那块石牌,和那个名字——尼古拉·马丁。一个镌刻在石牌上的名字。当穆尔德沉浸在思想中,久久凝视石牌时,那个名字就浮现出音容笑貌。那还是解释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吧。 “您知道这样做是犯法吗?”警官问他。 警官决定抓住这点不放,就把护照上的个人信息录进了电脑。穆尔德先生接下来就得把一切情况交代清楚:住址,职业,他这个荷兰人为什么在巴黎安身,昨晚十点时他在哪儿,他在火灾现场干了什么,经常与哪些人来往,如此等等,如此等等。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行又一行文字在电脑屏幕上跃动。警官把录入的内容满意地重读了一遍,说:“好了,在我们看来,您的眉目才基本清楚了。只不过有一点……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问题?” 他大声读着某些回答,并把它们改成斜体:独身。 “一直独身?” “没见到机会。” 警官偷偷微笑。再说,他也想知道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无业。 这位先生靠什么维持生活?是不是某家法国银行的客户?在此期间,他的鞋子,胸前的衬衣标牌,长裤的褶线,丝质领带,都被用来估计判断……这种目光,这分猜疑。穆尔德根本不想告诉这家伙,一份遗产的金钱收入使他可以住在巴黎——他还在读大学时,就曾领略过这个城市的幸福。他已经从此人身上嗅出一丝社会积怨的气味。不过,他还是忍受了这份耻辱。或许他更愿意说谎,马上编出一份职业。有用。尼古拉·马丁的特别秘书。是啊,他觉得这个好。或者他的狗的秘书。他喜欢写信。至少,他本可以通过他的卑微身份来让警官接受:“我是它的嘴巴、它的手、它的翻译。”可是,他只是愚蠢地耸耸肩膀,说: “我什么也不做。没有工作。” 警官把最后这些回答录进电脑,把他的护照复印了一份,擦擦覆膜的页面,用嘲弄的语气说: “006型,也许不是第一次用吧。” 接着,他抚摸一下狗,说: “我们拿你怎么办呢?送你到寄养处去,愿意吗?” “既是这样,我宁愿由我来养!”穆尔德生气了,叫道。 “在看守所吗?” 穆尔德一脸变得煞白。 “您明白,我希望您还在这里留一会儿。” 警官打印了文件,挖苦地看一眼穆尔德,说: “别烦躁。别烦躁。”他是这样开心,以至于伸手在写字台上拍了一掌。 “您也可以走,但是要让我们知道你们在哪儿,您和狗。我们还会需要您,还有它的鼻子。重要的目击者,是它。可惜它不会说话。” 来到外面,穆尔德叹息一声,吐出心中的闷气。这个借用的名字,他终于把它摆脱了。可是他还没有转过街角,就有一个街道清扫工叫他:马丁先生,那条狗情况怎样?尼古拉·马丁曾让大家看到那条狗,现在,狗也让他变得打眼。 他们一个用的是别人的名字,一个是别人的狗,现在,他们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德里安·范迪斯是一位低调的大师,对那种面对世间苦痛试图“做点什么”的愿望进行了微妙的反讽。这部小说非常成功,让读者在阅尽世事之后深感不安。 ——《新鹿特丹商报》 《遇上一只狗》是无助与愤懑的见证,也是西方都市社会磨折与苦痛的共鸣。 ——《共同日报》 《遇上一只狗》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源于范迪斯式的灵动风格。流畅的语句,优雅而不失尖锐的用词,对人物的精准塑造,淋漓尽显。 ——《布拉班特日报》 这是一本关注当下、提出问题的话题小说。时空的统一营造出叙述的紧凑感,而语言上的节奏与流畅控制得恰到好处。 ——《爱思维尔》
编辑推荐
它就那样望着你,让你不得不直面这个世界,支离破碎,又不乏脉脉温情。荷兰文学基金会、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鼎力推荐。作者范迪斯是最受瞩目的荷兰文学新一代王者,屡夺荷兰最大文学奖项,包括“金折页奖”、“金猫头鹰奖”、“金鹅毛奖””、公众奖、胡润曼语言奖等,极有望问鼎诺奖。 作者在荷兰家喻户晓,兼做电视节目主持人,人气超高,每本书销量都超过10万册,其作品在国内总销量已超200万。本书单在荷兰已售超15万多册,畅销8国,首次登陆中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