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

出版时间:2011-8-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安妮宝贝  页数:368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所有想说的话,已写在小说里。故事中的人分别说出我想说的话。  写至小说临近尾声,北方空气已有凉爽之意。白杨树林持久蝉鸣无法停息,整个夏季写作这个故事。在郊外农舍几近与世隔绝,全日工作,写累时在旁边沙发上短暂入睡,醒来又写。有时深夜出门迎着月光跑步。如此,与人世两相遗忘。  若缺少人的参加、介入、发言或行动,万物照旧寡言兴盛。微小人类所持有的不过是自身存在。譬如,我记得午后时有雷阵雨,雨声在二楼屋顶发出暴烈声响,排山倒海,天地如同融合一体。站在窗边凝望白茫茫雨雾,世间此刻超离现实。在雨声中读书和入睡。瞬间,云团漂远,天色放晴,阳光重新逼人眼目。我珍惜每一刻这样的感受,持重心情如同它们将不复再来。  蝉鸣,午后雷阵雨,俯身采摘西红柿嗅闻到的芳香,风吹过时树叶掠动,清晨竹叶尖端的露水,孩子的笑容,一朵即将开至沉堕而不自知的花,一个以此遗忘世界的亲吻,以及黑夜中无人知晓的泪水和心碎……所有本真的存在令人内心振颤。没有其他人世的方式,能比这些更使人觉得美和哀愁,更能感受到生存的谦卑和尊严。  有人说,如果不知道回去哪里,心就如同无根的兰花。口号和概念组成的世界,使人忘却根本所在。情感变幻无常,却是突破规则界限得以让人接近自我的稀少机会。喜悦,抚慰,需索,依赖,分隔,决裂,性爱,自我发现,寻找,放弃,宽恕……种种组成试图让人明心见性。  时间有限,追索生命的诚意和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我想写一个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的原因。  这个小说,讨论经由情感和行动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与自我、外界关系的见证。这个命题我感兴趣。它其实是关于人的个体存在,关于叛逆心灵置身及对峙工业化社会和堕落时代的代价。最终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是精神的故乡,而非一个俗世的时代之中的位置。  这个小说,目前写过作品中篇幅最长。它并非一个流畅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无关的话,说得太多,有关的话,又说得太简。全无章法,随心所欲,阅读需要更多耐心。这也许是一种任性,成年人的任性,其属性是一意孤行。我未曾想大幅修改这个小说,事实上,越到后来越觉得它无法修改。就让它以固有的个性和气质,坦然存在。  文中有多处城市和山村的虚构和重复,人名的重复,具体时代的隐没,不必一一对号入座。时空界定对这个故事来说不重要且可被忽略,它们不存在。我想以此表达人世的命运有诸多相通之处。  书中故事和青春或憧憬已无什么关系,也并非浪漫愉悦。呈现更多的是成年人的阴影、考验、损伤、辗转反侧、困顿冲突及难以言尽之处。人与时间并行,渐渐看清心灵的复杂褶皱和层次。也只有历经世事之后,理解力才能够穿透表相抵达本质,并试图给予一切宽谅。写到《春宴》,内心清朗。这并非指它是属性清朗的作品,相反,它代表的是一条于黑暗中穿行的道路,黑暗本身是它的内容,且这黑暗部分也是容易引起误解以至不悦或不适的。人在对苦痛和阴影有所承当有所体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净自若的光。  我在小说中并不倾向给出结论。即使是有所违背逾越和挑战的感情,尽处也隐藏多面难辨的人性暗涌。深邃,错落,明暗对半。这同时也是一种美。  《以赛亚书》说,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杂质。一个故事的发生,在于印证心所需要经历的冒险:独自支撑,摸索前行,穿越迷途,在道路尽头瞭望光亮深长。以肉身和情感遭受试探的方式,而非其他肤浅虚假的方式。  写作10年,加诸身上的标签无数,我对外界言论无兴趣,也很少发言或说明。书的读者年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跨越成分复杂。在不同年龄、身份、地域、国度的人与人之间,自有一种深沉、朴素而靠近的内心理解,是各自情感和记忆的联结。如同万物同归的沉静属性。这是我写作的动力所在,也是它应该抵达的本源之地。  这个故事,给予所有期待、行进、破碎或完成的恋人、情人、伴侣们。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谨以纪念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的每一个爱与被爱的人。他们带来的种种,一切均是为了帮助我们行进、生长、完善、纯净。这是相爱的使命。  阅读如同照镜,各人担当自己的担子。只希望你在故事中有所得。  谢谢!  安妮宝贝  2010.8.25  晨8点51分  北京

内容概要

《春宴》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
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作者简介

安妮宝贝,作家。曾任职银行、广告公司、网站、出版社、杂志社。
1998年起发表小说,题材多围绕都市中游离者的生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
至今共出版9本著作,均持续进入书店系统和全国文艺类图书畅销榜,拥有大量读者。现居北京。
博客:http://blog.sina.com.cn/babe
微博:http://t.sina.com.cn/1162178432/profile
出版作品:
2000年1月, 短篇小说集
《告别薇安》。
2001年1月,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
2001年9月,长篇小说
《彼岸花》 。
2002年9月, 摄影散文集
《蔷薇岛屿》。
2004年1月,长篇小说
《二三事》。
2004年10月,摄影图文集
《清醒纪》。
2006年3月,长篇小说
《莲花》。
2007年9月,散文及短篇小说集《素年锦时》。
2009年5月,音乐合作小说 《月》。
2011年3月,主编杂志书
《大方》。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歧照。书信和写作
第二章 庆长。白鸟
第三章 信得。月山梅枝
第四章 庆长。一座消失的桥
第五章 信得。清远山
第六章 庆长。秉烛夜游
第七章 庆长。揭开丝绒布
第八章 信得。夜航与书
第九章 庆长。爱是深沉的幻觉
第十章 信得。看不见的存在
第十一章 庆长。这里如此之美
第十二章 歧照。孤岛

章节摘录

  那年春天,他开车带她们上清远山赏花。  每逢季节转换,上山游玩。春天看山樱,夏天听蝉鸣,秋天看红叶,冬天泡温泉。住在临远的人,慢慢成为有情有意的闲人。桃花和樱花盛开时,大堆旅人来到临远,拥挤在湖边看桃红柳绿,这是每年春天临远必有的节日。琴药另辟蹊径,带她们去别处看花。  山路曲折迂回伸向远处。她在车后座困倦而眠。断续醒来,每一次睁开眼睛,看见前面一对男女,驾驶座上开车的男子,手持方向盘,另一只手牵住女子的手。他们不时俯身短暂亲吻,空气闪闪发亮。山谷背面。渐渐看不见游人如蚁的风景区和城市楼房,只余蜿蜒起伏的暗绿山峦。公路山坡上汇聚大片花树,人迹却寥寥。小山樱和海棠正在盛期。粉白花朵密密绽放,弥漫谷地。  他们走向花丛。他转身寻找少女,把她横抱起来,一路奔向山坡芳香绚烂云霞,她发出的惊喜尖叫,使树上栖息的红色鸟雀振翅而去。在花树下铺开大块布毯,是贞谅用织出的碎布拼接缝制的,颜色淡雅古旧。提前预备好的酒和食物,羊毛毯子。她躺倒在地,仰面看脸上簇簇花团,满眼晃动眩目阳光和花枝。风过时落英缤纷,丝丝光线,缕缕芳香,每一抹色彩,每一阵轻风,每一片花瓣,沉醉酣畅。空气中的暖意和芳香,如同包裹全身的薄棉被,让人懒洋洋昏昏欲睡。  那也许是当我们在一起,最好的时候。她说,他们相爱,我在成长。我渴望与他们相爱。一簇簇正当盛放的花树在此刻相会。世界在碎裂,我们在漂浮。时间貌似凝固静止,其实一刻也不停留。不为欢愉停留,也不为损伤停留。  她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因为某种伤感和不安而觉得困倦,于是入睡。置身花海之中沉沉睡去。这睡眠像一次由黑洞进入的旅程。安宁,冗长,完整。只能回归倒退,而无法期待未来。  醒来时天边日落。暮色深浓,空气清冷。酒喝尽,食物吃完,人空虚无着。夜色凝重转冷,白霜般月色倾洒下来,天边星群逐一浮现。一场春日宴席接近尾声。布毯叠满层层花瓣。有无知觉的死,才有这般肆行尽兴的生。不对死持有对抗性的态度,生,才能具备洒脱而热烈的情意。贞谅坐在海棠花树下,面容青涩轻盈如同少女,眼神清亮闪烁。始终如男人般沉默和专注工作的成年女子,整个人披上一层湿润光泽。如同在浪潮中跃身而起,超越现实。  原来女人的生命,需要感情来做血肉支撑。否则那只是一副坚硬空洞的骨架。  她询问,贞谅,你可快乐。贞谅微笑不语。  她又问,你觉得琴药会否爱一个人长久并且有始终。  贞谅说,那你觉得我会吗。  她说,我不知道。你仿佛可以随时离开。也可以随时留下。  女子说,人与人在一起,有两相厮守的现在就已足够。时间有限,获取当下哪怕只有一刻欢愉,都是财富。此刻拥有伴侣,并肩面对良辰美景,人生即使是一段迢遥长途,通往无底深渊,也暂且放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所有创痛和离别把它推远,推远,推到下一刻边缘。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长苦夜短,何不秉烛游。说得也不过就是这些。  那一刻,琴药卧倒在她身边,身上盖着毛毯。贞谅用手轻轻抚摸男子的耳鬓和额角,脸颊浮出红晕,喝得微醺。一头浓密黑发长长倾泻下来。她记得贞谅脸上这种熟悉的表情,脸上淡淡含笑,眼神里却有无尽深沉的哀恻。  她说,不知为何,我后来很少想起那一天。但属于它的记忆,有时会突然刺入梦魇,让人浑身一凛,不知道人生已经行至何处。我记得那些簇簇白色花树,融入夜色发出光芒。满山遍野的花朵,失去白日急躁剧烈,在月色中沉寂如同大海。晚出觅食的夜鹭,在远处湖边发出刮刮深沉叫声。一轮皓月,无限清辉。人与花,花与月,月与地,地与空,两两相望,意兴阑珊。只觉得所有语言俱化为乌有。天地浑然一体,万物昌盛寡言。恋爱中的女子,笑中带泪,容忍和观望生命无法自控而又甘心情愿的沦陷。  我知道天下所有的宴席都有终结。但依然希望这一刻,这注定破碎成空的丰美和悲哀,永无停顿。  ……

编辑推荐

  专注情欲/灵魂/生命之书  这一次安妮努力走进了“他人的世界”,直抵他人内心情欲的秘境。——评论家 郜元宝   ★《莲花》之后历经五年酝酿,安妮宝贝最新30万字长篇小说。  ★首印120万册隆重上市。  ★安妮宝贝首次亲自出演华丽封面。  ★随书独家附赠《春宴》全媒体资料片,内含120分钟广播剧、音乐短片、5款主题墙纸。  浅读此书,你遇见的或许还是安妮一贯的风格、情致、文辞、服饰,乃至中国、老挝、澳洲、英伦、欧陆等地频繁的空间转换。深读此书,你会看到一个成熟的作者对眼前时代的百忧交集,看到被她纤弱而坚定的手撤去丝绒帷幕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深渊,惊悚于这个暗黑所在与各人所呵护的肉身与灵魂之间,竟是那么逼近。  这是一部让我们时代充盈的情欲自由表达的书,也是试图用这种方式解构情欲的反省和忏悔之书,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春宴》人物的言行思虑,公然遵行情欲的逻辑,不消说与历代传承的道德诫命甚有龃龉。安妮不是用道德诫命来衡量情欲,而是事先承认诫命的无效,一任情欲在完全拆除诫命的新状态下充分释放,好在释放的结果上认明情欲的本质。  所以《春宴》并非以炫耀之心摆设一场颠倒众生的情欲盛会,它恰恰是要勘破情欲的本质,呼求情欲之上圣善之灵的临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春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3条)

 
 

  •    这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此书为安妮宝贝2011年最新长篇。之前定于2011年3月21日出版,但因出版流程以及此书含有浓厚宗教意味的问题,后推迟到5月,但最终确定的日期是8月6日。《春宴》是安妮写作史上字数最多的一部,近30万字。   一个成熟作者对眼前时代的百感交集,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让我们一起读下去。   《春宴》主人公是背景不同的两个年轻女孩,她们在追求感情道路上,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主要讲述爱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并传达‘爱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的观念。”这部作品,内心强大,笔法精湛。在30多万字的作品中,有味道有哲理的句子俯拾皆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一以贯之的是,这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关系的感悟。在书中,安妮宝贝描写了两个普通女子信得、庆长,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象和暗示文字。   安妮以一贯自控和敏锐的人性优美文体,呈现出她对文本叙述道路的重新发现:观察、沉思、分析、检验。所展现驾驭文字的技巧与能力,再次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部完整体现作者哲学世界观与情爱观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安妮对人生的感悟,文中哲思的火花俯拾皆是,随处可见精彩至极的格言金句。她的文字,单纯,自然,读起来总有一种忧伤,但却不绝望,她在告诫你悲剧的同时,又给你看了些希望,所以,只有对她的文字热爱的人,而没有为此沉溺不振的人。   《春宴》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浅读此书,你遇见的或许还是安妮一贯的风格、情致、文辞、 春宴
    服饰,乃至中国、老挝、澳洲、英伦、欧陆等地频繁的空间转换。深读此书,你会看到一个成熟的作者对眼前时代的百忧交集,看到被她纤弱而坚定的手撤去丝绒帷幕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深渊,惊悚于这个暗黑所在与各人所呵护的肉身与灵魂之间,竟是那么逼近。   这是一部让我们时代充盈的情欲自由表达的书,也是试图用这种方式解构情欲的反省和忏悔之书,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春宴》人物的言行思虑,公然遵行情欲的逻辑,不消说与历代传承的道德诫命甚有龃龉。安妮不是用道德诫命来衡量情欲,而是事先承认诫命的无效,一任情欲在完全拆除诫命的新状态下充分释放,好在释放的结果上认明情欲的本质。   所以《春宴》并非以炫耀之心摆设一场颠倒众生的情欲盛会,它恰恰是要勘破情欲的本质,呼求情欲之上圣善之灵的临到。
  •   浅读此书,你遇见的或许还是安妮一贯的风格、情致、文辞、服饰,乃至中国、老挝、澳洲、英伦、欧陆等地频繁的空间转换。深读此书,你会看到一个成熟的作者对眼前时代的百忧交集,看到被她纤弱而坚定的手撤去丝绒帷幕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深渊,惊悚于这个暗黑所在与各人所呵护的肉身与灵魂之间,竟是那么逼近。
    这是一部让我们时代充盈的情欲自由表达的书,也是试图用这种方式解构情欲的反省和忏悔之书,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春宴》人物的言行思虑,公然遵行情欲的逻辑,不消说与历代传承的道德诫命甚有龃龉。安妮不是用道德诫命来衡量情欲,而是事先承认诫命的无效,一任情欲在完全拆除诫命的新状态下充分释放,好在释放的结果上认明情欲的本质。
    所以《春宴》并非以炫耀之心摆设一场颠倒众生的情欲盛会,它恰恰是要勘破情欲的本质,呼求情欲之上圣善之灵的临到。
  •   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安妮宝贝2011年最新长篇,之前定于2011年3月21日出版,但因出版流程上的问题,后推迟到5月,但最终确定的日期是8月6日。《春宴》是安妮写作史上字数最多的一部,近30万字。 《春宴》主人公是背景不同的两个年轻女孩,她们在追求感情道路上,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主要讲述爱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并传达‘爱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的观念。”这部作品,内心强大,笔法精湛。在30多万字的作品中,有味道有哲理的句子俯拾皆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一以贯之的是,这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关系的感悟。在书中,安妮宝贝描写了两个普通女子信得、庆长,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象和暗示文字。 安妮以一贯自控和敏锐的人性优美文体,呈现出她对文本叙述道路的重新发现:观察、沉思、分析、检验。所展现驾驭文字的技巧与能力,再次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部完整体现作者哲学世界观与情爱观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安妮对人生的感悟,文中哲思的火花俯拾皆是,随处可见精彩至极的格言金句。她的文字,单纯,自然,读起来总有一种忧伤,但却不绝望,她在告诫你悲剧的同时,又给你看了些希望,所以,只有对她的文字热爱的人,而没有为此沉溺不振的人。
  •   《春宴》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
      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我不是周庆长。秉持内心直接而强有力地去追寻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在伤痕累累之下让自己一度残破而后和着悲痛重新生长,揣着对人生的通透而奋不顾身。灵魂清决而瘦削却兀自充满力量。
    我也不是沈信得,心知无法得到,但一个人就是一生。后来种种遭遇只是寻索一种超越哪怕企及当初那个男人给予的契合。
    但是一个人的感同身受源自于一部分的通明和共知。所以看遍她们的一生难免心累(我相信,这接近十年的记忆足够概括她们各自的一生)。庆长太轻灵太艰难。这让我开始对很多东西疲惫。生活,感情,周遭种种,让我感觉清冷干涩。甚至于怀疑曾经想要的是不是真心试图拥有。
    我不喜欢摇摇欲坠的生,也不曾裸露出完整的内心给世间任何一个人。并非特地有所保留,而是没法确信,整个浩大而光怪陆离的激流能被平板的世界所容忍。
    但凡世间种种总有它不被接受和承认的一面,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太多失望和不甘在日积月累之中沉淀然后在某种牵引下爆发,倒塌。
    所以许清池说,相爱和在一起是两码事。
    一度依赖于精神上的相知,这胜过于对凡间情事的钟情。对结局毫不在意。即使在周庆长飞蛾扑火般忠实于内心世界的际遇里嗅到相似的结束方式。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从开始就注定的结尾,这受到时空的约束和各自性格的阻拦,与其间多少努力和真诚都无关。因此我注定无法成为享受暧昧的那类人。就如同庆长一样,要的是证明和确信。
    然个体与个体之间有太多天生而来的不信任。我由此只能暗自承认对情感的需求让我放下过往种种,并且又一次对一场必将无疾而终的暧昧心生爱慕。但是你不同。你对现实世界的游刃有余让我在你的世界里悄然出局,并且被排挤在你精神世界之外。你可以长久没有音讯,独自生活,像刚硬的棕榈,不屑任何人的倾入,甚至没有任何念想。
    而我不能。我不能如岸边青莲独自盛放,在没有理解和关怀之下我必将自我折磨迅速枯竭。这是我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如同你我之间若即若离暧昧不明的关系一般,各自有所隐瞒。唯一的不同是,你的不告知是因为你的拒绝,而我原想将自己毫发毕现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洞穿我每一个字句盛载的意义每一个眼神背后的情绪。但我无法从你身上获得确信,因而不得不来挽救最后一点自尊。
    这本身是两个对立面。却各自彰显了情爱里的本质。
    我对你的生活一无所知。这足够让人心灰意冷。
    而我对你如此虔诚。这恰恰好控制了我对你感情的交付度。
    我不知道来日方长你我究竟会沦落成哪种角色。正如安说,不,这不是我们的终点。
  •   《春宴》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
    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   浅读此书,你遇见的或许还是安妮一贯的风格、情致、文辞、服饰,乃至中国、老挝、澳洲、英伦、欧陆等地频繁的空间转换。深读此书,你会看到一个成熟的作者对眼前时代的百忧交集,看到被她纤弱而坚定的手撤去丝绒帷幕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深渊,惊悚于这个暗黑所在与各人所呵护的肉身与灵魂之间,竟是那么逼近。
    这是一部让我们时代充盈的情欲自由表达的书,也是试图用这种方式解构情欲的反省和忏悔之书,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   有些事情,是我习惯与人分享的,比如快乐、成功、恋爱的心情,或者辛夷坞。我愿意分享这些,是因为我确认它们能带给分享者同等的喜悦。
    但是,也有些事情,是我不愿意与人分享和讨论的,比如孤独、挫折、狼狈的时刻,以及安妮宝贝。
    不愿意分享,或许只是因为没有把握,这样自我的情绪以及这样遗世独立的安妮的文字,它们都是极私人的,我害怕看到它们被呈现被研究,害怕看到一个失望或怀疑的眼神也会令自己的心情跌至谷底。所以我宁愿,把它们当成是自己小小的秘密,在心底独自发酵,疼痛,溃烂,从不愿意轻易承认,在自己平静快乐的表象之下,也潜伏着如她般激烈抗争的个性。

    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读到过这样清冷而孤独的文字。十年前,我曾每日将她的书压在枕头底下,即使是小睡,也必定要翻上几页才能睡得安稳,彼时我的心里曾经是一片破碎和荒凉,却在她阴暗无比的故事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温暖与慰藉。
    如今我捧着《春宴》,象捧着一朵开放在寒冷冬日却绮丽无比的花朵,沉静简约的封面里,却透着低调的华丽和妖娆。窗边透过明亮而模糊的光线,女子安静沉思的面容,尽力伸展着枝叶的金色花朵,以及在空中拍打着翅膀的鸟儿,纤细却充满着力量。仿佛一个符号,一个隐喻,在破败残酷的现实中,沉沦于一场爱情的盛宴,而这本该丰饶饱满的春之宴席,却不知为何,隐隐地传递出一种苍凉颓废的信息,那一刻,我突然认定,这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太久不曾阅读安妮的文字,初读时曾经一度很难进入状态。对庆长和信得的叙述波澜不惊,令人在平淡和恍惚中感觉到意识的迷失。随手将附赠的光盘放入光驱。在《春宴》的视频短片里,伴随着古老悠扬的乐声,是萧索愁怅的女声,弦乐轻轻拨弹,脆弱和伤感突如其来地释放,来不及防备便怔怔地呆在屏幕前,有种心脏被击中被撞击的疼痛,而阅读的心情,突然间就变得急切了起来。
    她说:“爱不是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场洞悉和原谅。”
    音频文件传出里温和寂寥的男声,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让那颗习惯了尘世喧嚣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故事再度开始。

    周庆长,是故事的主角,安静漠然,不合时宜地存在于纷繁芜杂的世间,象一个不小心闯入魔界的精灵。而这无意中的闯入,或许只是为了一次命定的相遇,与许清池。她早知他有家室,有情人,有在各种各样的女人面前游刃有余的独特本领,却还是抵不过他那温和而缠绵的感情,如飞蛾扑火般飞向那份令她备受煎熬的爱恋。

    她是他放在行李箱里那一本需要在睡眠前获得安静的书籍,是他内心小心翼翼保留和保护的一处小小天地,盛放着一簇海拔4500米高山之上强壮静谧的野生鸢尾。而他,却是她无论多远多久都无法放下的一段记忆,即使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吵闹挣扎,在嘲讽和嘶吼中粗暴地践踏着彼此之间甜美的回忆,他们依然相爱,依然那么努力地想要在一起。或许,对相爱的人来说,最珍贵的三个字其实并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然而,当所有的激情和对爱的渴望如海市蜃楼般缓缓隐去,当平淡乏味的相守最终成为定局冷冷地呈现眼前,争吵,谩骂,指责,愤怒,开始如家常便饭般充斥在他们之间,这些如肥皂剧般老套的情节,劣质的剧情将这个故事带入一个悲凉无比的结局:在穿越漫长而疼痛的想念之后,他们那样努力地抛开世俗的一切,为了拥有平凡相守的全部内容,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早已不是爱的甘甜,而是彻底的幻灭。

    想起安妮在《冷眼看烟花》中写过的那段文字:爱情很象我们观望的一场烟花。它绽放的瞬间,充满勇气的灼热和即将幻灭的绚烂,我们看着它,想着自己的心里原来有这么多的激情。后来烟花熄灭了,夜空沉寂了,我们也就回家了,就是如此。

    信得,是故事中的另一个主角,很安妮式的写法,就象在《彼岸花》里南生与和平的故事之间,也同样穿插着乔的故事一样,庆长与清池的故事里,一直间隔着一个信得,很令人费解的一个存在。一个读者,一个自幼被忽视被冷落的女孩,一个不断用性爱填满自己,却从来未曾真正幸福过的女孩,她最终,在慈善教育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而那些荒唐的过往,或许只不过是为了证明,生命是一场巨大的幻术。“爱是和真相共存的幻术,随时老去与死亡,即使如此,为了探寻和得到爱,为了获得生命的真实性所付出的代价,依然是这个幻术中最令人迷醉和感动的核心。”

    尽管这本书依旧以爱情、疼痛、绝望和宿命为主题,然而与以往的作品相比,却少了份爱情之初的青涩,多了份洞悉一切的成熟。现在的安妮,她不再是许多年前那个用骄傲的姿态呈现爱情之残酷与生命之绝望的女孩,那样的文字太过单薄。在经历了多年关于爱情的思索后,她开始懂得,用怎样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揭示爱情的本质,她的文字因时间的累积与打磨而具备了更加坚韧的力量,如锋利的刀刃,迅速地划过平滑的肌肤,喷薄出鲜艳的红。那种疼痛不再是《告别薇安》里浮于表面的无病呻吟,而是在耗尽所有能量后,因内心幻灭而导致的巨大摧毁。

    事实上,安妮的故事,历来就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重在于那份在兜兜转转之间的细腻和幽微。相对于她的短篇而言,我更喜欢她的几个长篇:《彼岸花》、《二三事》、《莲花》,以及这本《春宴》。这本书适合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细细品味,文字必定是细细推敲与思索之后的结果,于细腻漠然中含着一种令人惊艳的美,象一杯清香扑鼻,慢慢啜饮后便唇齿留香的清茶,又象是一袭柔软华丽,令人忍不住细细摩裟的精美丝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愉悦和共鸣,更是一份平静与安定。
  •   近来阅读精神分析类的各种文献和通俗书籍让我的脑部空间有些紧张,本想读一读安妮结婚后的这部长篇来调和一下,没想到读到开头自序部分便处处是精神分析。这个小说,讨论经由情感和行动而得到的人与自我、人与外界的关系见证(这简直就是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研究方向)。 但由于小说式的框架包装,读起并不觉累,又借着昨天攒足的脑力和体力,反而只一个下午,我就忍不住一口气将它读完(原本计划用一周时间慢慢阅览)。尤其越看到最后,越觉得物超所值。文字部分,一贯保持着安妮的细腻和颓废、还有一直出现的元素如旅行、摄影;情感上,又能看到安妮婚后对生活的领悟和自强;更欣喜的在于全书的精神分析之味道浓烈。从文学角度看来,这部小说无法超越安妮的巅峰之作《莲花》,但在对读者的启发和作者自我表达的作用上,它摒弃了安妮早期作品的悲观,给人注入灵魂成长的力量。(安妮自己也说到,“如同一些读者会觉得《莲花》是我目前作品中的巅峰,但可能只是他自己更偏爱《莲花》这个作品。我并不这样认为。《春宴》相对我以往所有作品是走到了一种更深处。”) 周庆长、沈信得、庄一同、Fiona、许清池、定山、沈贞谅、于姜、琴药、宋有仁······我们看到了这次安妮笔下的出场人物全部是有血有肉的“人”,因为都有关于他们童年背景的描述。精神分析强调童年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影响,了解一个人的童年,就能大概清楚一个人的人格品性。尤其是小说中最后女主角周庆长的归宿是一位心理医生,我们可以更加确定安妮在写这部小说时,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而周庆长的心路成长也许就是安妮在为人妻、乃至准备为人母之后的心路成长。最终这些成长化为了我们能看到的安妮小说中的变化,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成长之痛,整篇小说她没有在故事中虚化过一个神一般存在的完全体,都是活生生的人际和情感交流。所以,这样的故事真实而动人,他们就出现在我们身边。 “所有本真的存在令人内心震颤。” 安妮的读者都有所了解,安妮的世界属于单亲孩子,一个爱自己而不善表达不能担当的父亲,一个自由充实却忽略了母女亲情的母亲,一个得不到双亲完整的爱的安妮。这些个人成长因素造就了安妮笔下的女主角都是那么激烈而又孤独,渴望像母亲一样自由,渴望有个父亲式的男人疼爱和保护自己。 “所有故事大同小异,在各人身上碾压过的规则和秩序,最终来自同一种力量,最终我们寻找的是精神的故乡。” 有些人抨击过安妮的某些故事是抄袭的,这次安妮来一次赤裸裸的抄袭,她借用一位给她寄信的读者“沈信得”的外壳包装了两条故事线索并与现实相结合,让小说有了3条时间轴,成长中的少女信得;平行时空下的住在精神故乡的“小说中的信得”;当下现实中的信得。然而,信得如同其他角色一样是帮助主角成长的风景,小说真正的主角是庆长以及创作她并伴之共同成长的“我”。 “对于作品,其独特性生发自它的精神内核,只属于个体,只能来源于个体性存在。字词或风格可以被大量模仿,内核的表达只有一种。它是无法被替代的。” 小说一直在教读者“如何发现并面对自我结构的真实性。”在社会底处,除了贫乏盲目以及顽固的生存意志,再无让人觉得美及愉悦的部分;在城市喧嚣中感到寂寞,则是因为一直无趣地闲聊着与自身真实无关的、不着边际的轻浮。只有在至亲或知己面前你才会谈论心绪。当这样一个交流之人也无从寻找,文字成为了最好的与心灵沟通的渠道。安妮在小说中说“写下的历史,价值无法评判,因为它会被时间填埋,被人心偏见损伤。唯一的意义不过是某时某刻有人尝试记录所思所想,那是他所置身处境的微缩原型。”不停地解构自己的自体,也许是安妮接受过心理治疗,至少也是涉猎过精神分析。小说中最后有大篇幅情节印证:庆长最终跟随心理医生宋有仁(有仁爱之心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必备的品质)离开;书中作者在旅途中服用抗抑郁药;以及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的精神分析价值及理念,“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童年和早期经历带来的创伤,但如果它已经存在,你无非要付出更多努力更长时间去填补、修复、重建,这就是你的成长使命,人最终要自谋生路(经典精神分析)”。 庆长与四个男人的感情经历比之信得书信中的绚烂人生毫不逊色。不管是别人的经历还是自己的生活,安妮写过的小说都只是一个人的故事(蕴含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只要有人愿意写出态度,说出实话,他就对外界暴露了自我。小说中的庆长不断采访寻求存在价值,却不肯对自己的人生做一番梳理。她的爱也只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和自己所持有的信仰;与之对应的是少女信得被破碎的对爱的美好幻想。而现实中的信得因为早期环境的影响,选择逃避情感、甚至抛弃子女,认为“孩子的存在最终会成为他们的生命方式”,这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如此循环,只会让下一代又继续上一辈的痛苦,于是安妮虚构了一个“春梅的信得”,在那个精神家园里,信得为了乡村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10年的青春,那是作为信得未能给予自己母爱的补偿。而庆长正是在与那个“春梅的信得”的相处中领悟了自己所追求的执念。这些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都通过作者安妮宝贝的自体——客体世界得以呈现。 情感是人类伟大的属性之一。人生若有了伴侣,便可以和现实的洪流分道扬镳。情爱是天性里好胜与欲望的延伸用以填塞被秩序和理性压抑的不安全感。爱的激烈如安妮的母亲和她自己。远离爱欲和贪恋,就能避开恐惧和怨恨(情感隔离的自我防御),逃避和妥协,优柔寡断如她的父亲。所以安妮小说中的男女性格如此鲜明,她的文字是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庆长与清池,她经由他的爱,确定她与世间的关系;他通过她散发的不羁,体验着自己潜意识里压抑的反抗。所以他们彼此相爱,却只不过是爱着自己——那个缺失的自己。宋有仁最终通过心理治疗,让庆长明白即便没有得到那些自己想要的,也要学会心怀感激。你把追索的信仰放置在一个男人身上,但对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有缺陷会无常,他如何承担你的这种精神信仰?他不过是一个仪式,开启了你的激情和能量。一些貌似爱情的关系,其深远意义是脱离我们想象的。如果回到原来,那说明我们力量不够。缺乏内心联结的关系,即使安宁平和,也不过是用来遮挡双目的一块绒布。相爱的使命——帮助我们行进、成长、完善、纯净。 人若被世间遗忘,必定也在遗忘世间。用来印证自我存在的通道(可以是疼痛、可以是写作、可以是工作)关键在于它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如果你采用的方式与内心的光源不合,你注定会迷失。情爱会通向深渊,这个深渊来自于你的童年与父母间的所有不愉快的经验。用情越深越容易靠近这最原始最美好的与父母的共生情感。当我对别人持有怜悯和理解,其实是对自己持有怜悯和理解。当你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你就能够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相信别人。对爱的完美要求最终一定令我们受损。如果你知道生命的基本结构和自然表现形式,对时间了然于心,唯一想做的事情,不是走得更远,而是与自己相处和谐。 书中的安妮说:“我拥有它们的时间只在于书写它的时候,一旦它进入流通领域,彼此就脱离关系了。”安妮的文字不再华丽凄凉,不再对世间毫无积极用处。 阴韵的基调、颓废的字句、对于场景和物件的过渡细腻的描写会被人认为是空洞地堆砌词藻。这也是许多人对安妮宝贝文字的诟
  •   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   春宴,一场平淡却铭心的春日宴席。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这是安妮的最新三十万字长篇小说,368页细密文字,一杯咖啡,36度的悠长午后,五个小时的持续阅读。

    阔别三年,期间的音乐合作小说《月》,因缺少扎实的文字,在书店翻看良久,终究是没有买。而从2011年3月起主编的文学杂志《大方》,倒是喜爱的很。第一期关于《1Q84》和村上春树的三天两夜长访谈,虽被诸多人批评太过私人化,太多安妮宝贝风,个人倒是乐在其中。而第二期的《大方》,更见沉稳内敛。介绍的许多作者都别具特色,正想找董启章的文章来看,就在《大方》中发现一篇《与作》,用村上春树的话说,实属一枚小确幸也。

    20岁的时候,看安妮书中25岁的主角,她们的悲欢爱恨,剧烈痛楚,清醒自持,无比欢喜,无比郑重。现在25岁了,再看书中设置的30岁女子,亦是那般独立坚韧,外表清冷理智,内在激烈感性。

    仍有大段关于花朵、光线、云层、雨水、刺绣、手工艺的描写,看似是和故事无关的东西,读来却心生欢喜,仿佛这就是故事的本来面貌。

    庆长和信得。这是你书中一贯的人物形象,怀有家庭创伤、颠沛流离的女子。她们使我再次想到内河和庆昭,良生与莲安,南生、重光。她们是长大了的她们。

    而贞凉,是更趋成熟的庆长和信得。

    于姜,这是个新角色,我却自觉她与你的故事格格不入。就仿佛在我的概念里,一个读安妮宝贝的女孩没办法读张小娴,而一个将张小娴奉为经典的女孩永远也理解不了安妮宝贝。

    清池的设定有深入,你喜欢的男性角色还是品味优雅,绅士派头,不过终究开始察觉他们的自私偏执、霸道任性、软弱和不敢承担。你开始探索人性幽深艰涩的一面,并毫无隐瞒,这样的故事不为多数人接受也是必然,谁都不喜欢面对此间真实的自己。

    黑色与金色相间的封面上雀鸟和花朵蹁跹,内封的象牙灰色给人安静之感,前后两张深红扉页,寂静中有剧烈,正如这个故事一般。书签上有《雅歌》的句子,“他带我入筵席所,以爱为旗在我以上。”只是庆长,终究离去,宋有仁说的对,“你这样丰富敏锐的女子,感情强烈赤诚,原该是一个男人的宝藏。如果他具备耐心和理解,可以和你即使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共处,也如同行走在通向整个世界的旅途之中。可惜,许清池不是能够享受这段路程的人。他跟不上你的脚步,无法抵达你内心深处。”

    随书附赠的小小光盘,收有录音(可以在睡前静听)、照片、简短视频,看着不到三分钟的视频结尾慢慢竖排显出“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我知道,如你所说——爱不持原则 无需评断 它最终是一种 洞悉和原谅。

    而我个人,在这个安静阅读的夏日午后,试图通过你的文字与自己对话,抚平伤口,继续理解、等待、探寻,也许终有一天,会获得安静完满的幸福。而这,始终是一个人的事情。
  •     《春宴》我看得比较晚,偶然一天看到她出版人的微博,这才得知,拖了许久的这本书,终于面世了。然后又耽搁了一些时日,这才拿到书,安妮自己的影像做封面还是头一遭,好坏不做评论,细细读完这本书,感受难以言表。
      
      我必须承认,曾经我是十分喜欢她,每日与学业为伍,两点一线,唯一可以娱乐的不是网络、不是游戏,唯有书籍,在课上偷偷看,在课余躺下看,吃饭时候抓紧看,看了许多的书。其中最吸引的,就是她了。那个时候的《告别薇安》等给了我莫大的空间,这空间不是其他书籍带来的体验,那是新鲜的、刺激的、颓废的,正如同很多评论中甚至是“残害的”,但她的文字适时出现在当时我乏味的高中学生年代,让我开始向往和渴望。根本管不了书中的文字是真是假是好是坏。
      
      在网上订购了《春宴》之后,我从书架里又拿出了《告别薇安》,还有《二三事》,想睡觉之前再翻翻,找找曾经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再看安妮的书了。但遗憾的是,根本读不下去,当时觉得精妙的句子现在归为了做作,当时让人颓败的形象或情绪变成了虚假。最终我我把书轻轻放在一边,关上灯,深深叹了一口气。
      
      我也曾经想过,是什么让我们开始彻底抛弃甚至是厌恶了从前呢?文字还是那样的文字,句子还是那样的句子,今天的自己已经完全没有兴致甚至没有耐心读下去。那是成长吧,我们都长大了,长大到已经不能够接受许多曾经以为适当或美好的事情,就比如曾经简单的游戏现在觉得幼稚,曾经爱不释手的玩具现在随意的丢弃,就连曾经暗恋的人现在都会觉得当初真是傻了到极点。又何况只是一本薄薄的书呢。
      
      所以,我总是在说,不能用今天我们的成长来否定过去的事物,如果否认了过去的种种,其实就等于否定了过去的自己。任何的变化都是可行的顺应的,而作为一名作家来说,他的成长其实也伴随着读者,如果成长的速度远远高于读者,那么读者就会欣然发现作者的深刻转变,一直追随和阅读他的作品,但如果作者的成长速度不如读者甚至是停滞不前,那么读者就会渐渐离他远去。
      
      所以,看《春宴》的时候,我就带着这种寻找的态度阅读,一整遍阅读下来发现,她是在成长的,当然这并不稀奇。我在书中看到她说,大意是作品一旦出版,就不再属于自己,不是原先自身写作的状态,它会被流动被社会包华。在她的微博中她也说有的评论是对作品的曲解,是误解。然后我在这条微博的评论中看到一段话,大意是安妮以一种圣母的姿态,凡是对她作品的不好评价,统统归于了“误解”二字。
      
      怎么说呢?我自己对她的感受也是复杂的。比起很多人爱的彻底讨厌的彻底,其实更为理智一些,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如此。《春宴》这本书沿袭了《莲花》的风格,以更多哲理性的思考和条条线索贯穿其中,加上主人公的爱恨,组成了一本看似有着非常理智外衣的书籍,但其实如果把那些条条框框都扯开,单独留下故事,不难发现,整个故事依旧是感性的甚至是疯狂的。
      
      安妮的每本书,甚至是每一篇文字都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会支撑着她的文字围绕着核心旋转,有些时候我们抓不住这个核心,往往一头雾水,有些时候会被这个内在搅合地很迷茫,曾经年少时会觉得这种便是好的便是让人动容的,而多年过去之后,核心有了变化,我们也有了变化,而在这本新作中,核心其实就是关于对爱的思索以及在现实社会当中如何去求得真正内心所想的感情。
      
      书中的几个人物依然是安妮风格,可以说这是她的模式。一个拥有爱但却不敢去爱,把这一切归于命运或宿命,认为一切无力改变;一个认为世间上的万物来来去去都有各自的规律,旁人无从插手无力改变;一个是同遗忘过去毁灭曾经,把回忆当作是对自己未来的拦路石;一个却又在回忆的过程这种无力得发现曾经的印记已经深深烙印在心底,做任何事情试图改变都是徒劳。这书中不管语言或者是人物,都会为这个核心服务,不管是在宗教之下的思索或者是感情之上的形式,都在无形之中告诉读者,这其实就是她要写的,她要告诉的。聪明的读者会各取所需,而在更多人看来,其实就如同是一张张的纸,划上图案,然后拼接起来,才能够组成一副图画。
      
      但我坚持要写这篇小评的原因,是我觉得很遗憾的是,从这本书中,依然有非常浓烈的安妮味道,这种味道我觉得不是行文问题、不是风格问题,其实有些著名作家写了一辈子书,都是一样的风格,为何就没有如此多的读者感觉到厌倦或者一再要求换换口味来点新鲜呢?其实究其原因,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语言风格问题,而是在这语言风格之下人物形象的雷同意象的相近和读者感受的类似。先不说早起说到安妮大家就会联想的“棉布裙子”、“光脚穿凉鞋”、“女子的颓废”、“白衬衣男子”等等这些固有的形象,单单说到后期当中在感情上的经历和磨难的类似其实也能够让读者渐渐不能接受,一而再再而三,总会有人厌倦。换句话说,一本长篇小说,归根结底是要讲述的一个故事,文字上的精致和巧妙无法遮盖或掩饰人物塑造的淡薄和片面,更无法让大家忽略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模式化和固定化,其实我觉得反而会更加的凸显。
      
      风格的固定是值得肯定的,标志性的人物和特点在早期或许会给安妮带来非常明显的标签,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而当她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的作家,并且坐拥万千读者的期待,我倒觉得她在保持原有文字风格的基础上,可以换一个视角换一个故事换一个形象来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只有在那个时候,读者才会觉得新鲜和刺激,并且愿意为之继续的追随和相伴。我不知道安妮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或许我的说法也不尽正确,或许这就是安妮看到的感情,她的经历,在我们看过的一本本书中,被反复提到的感情,是美好的、值得人憧憬的,但那确实是容易破碎的,甚至是不太现实的。
      
      但必须肯定的是她遣词造句的能力的进步,书中有许多让人觉得美好的单句,那是从《蔷薇岛屿》开始崭露头角,再到《清醒记》的酝酿过度,之后到《素年锦时》的成型,这一步步在文字上逐渐具有哲思和内敛的特质,是读者能够亲自感受到的,她对哲学的思考和对宗教的理解也能够直接在书中有所体现,这是好的。如果读者能够在书中找到可以与自己对应的点,找到共鸣,我想这也是作品最大的意义。
      
      文字就如同一个个的地标,从最初开始,就会有无数的游客聚拢于此,他们最开始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于是兴致盎然跟随着你前往,风格类似的“建筑”但却不一样的“风景”依然可以饶有兴致,而当风格类似的“建筑”又有相同或是类似的“风景”或“内在”,就会有游客离去,而当经历了愈久,留下的人就会愈少,最后当筋疲力尽满目疮痍看着自己本精心搭建的地标无人再做停留时,他们都在远处微笑,却不肯再来观赏,那个时候,或许就不知道是谁的悲哀了。
  •   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所以《春宴》并非以炫耀之心摆设一场颠倒众生的情欲盛会,它恰恰是要勘破情欲的本质,呼求情欲之上圣善之灵的临到。
  •     这是我第一次读安妮宝贝的作品。很早的时候翻过几页《八月未央》。那时年纪轻,只觉得这位女子忧忧郁郁的语调和自己性格不相匹配,便放下再未接触过。各种因缘,这一次,我从头至尾认真读完了《春宴》。
      
      新书入手时,先是被封面吸引。古典而唯美,与封面人物——安妮宝贝本人一样。抛开“最新三十万字长篇小说”这样的宣传语不说,仅就“这里如此之美 可否停留 他说 不 这不是我们的终点”这一句如诗般的引文便可吸引我翻开书本。
      
      回头看整个故事的叙述,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时空交错,人物关系也是逐步展开。开篇,我们并不能看清周庆长和沈信得究竟为何人,有何身世背景,经历过怎样的爱恨。但随着情节推进,她们的形象愈发鲜活。庆长缺失安全感,却全身心投入一场无结果的爱恋。信得渴望安定,却勇敢地一再上路。她们的生存空间迥异,却拥有同样的信念,即使知道华丽的表象之下是残酷的真实,她们依然要剥去那层美丽的“蓝丝绒”,追求心底的真情感。
      
      不论安妮宝贝的风格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不论大批粉丝是不是盲目地追随,也不论她的小情小调是否略显做作,作者的思考却始终是真诚的,拥趸自不必说,很少接触甚至有些排斥安妮宝贝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春宴》这个故事,或许你会有意外的体会。
  •   花了好几个星期断断续续才看完。写了很长的心得。夜深不知处当翻到最后一页,艰难地看完,已不知是深夜几点,只记得是晚上八点钟就爬上床开始接着看的。这一本安妮宝贝的《春宴》,去年9月份就买的,一直没有看。直到上周收拾东西时,才在乱七八糟的资料下面发现了它并带回宿舍。想在班上抽空看书,真是没有可能,放这里三个多月了,愣是没动一页。 极少看安妮宝贝的书,或者确切地说这是第一本,记不得是先锋里谁推荐的。但这一本或许是她比较特别的一部小说,直至看完我都未能习惯她这种写法,总觉得支离破碎;有时候好不容易被勾起一点点欲望,待到下一章时文字忽然又转到了别处,总有接不上气的感觉。所以,看得比较辛苦。但这种辛苦没有使我放弃,只是坚持要看完。大约花了三段比较长的时间,两个晚上和周末一个下午,之间还有其他时候零碎地看了点。 总体而言,这是部你在阅读中可以随时停下来的小说——没有以前看小说那种欲罢不能之感。随时拿起,随时停下,就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可以那样随意地生长、随遇而安。 然而,终究我还是看哭了,在读完整本书时,我那因没有午休从下午就开始昏昏沉沉的脑袋反而愈发清醒了。了无睡意,既觉得自己很清醒,又觉得自己坠入一种不可知的混沌中。我努力要让自己明白一切都是真实存在,可还是忍不住怀疑。我需要被确认、被感知、被证明。辗转以后,我坐起来,发呆。一面觉得自己很神经质,一面又不可自已地哭泣,觉得自己也不复存在。仿佛早已幻化成书中的一个文字,真实地被作者虚构着。 我们要探究的生命本质是什么?人生追求的又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能够给予本真多少宽容和谅解?被边缘化的人,如何去生存? 我确定自己虽然不喜欢这书,觉得形式大于内容,罗列的事物和词语太多,淡化了故事情节;我一直很急切地希望自己早点读完,然后就可以放一边去了。但我不得不承认,在真正看完以后,我恍惚走入了文字里,不知身在何处,归向何处。孤独感、无助感、茫然感、错乱感、仰慕感、厌恶感……那么多的感觉杂糅在一起,不堪忍受。为什么美好平静的生活背后总有那么多的不可告人?而这不可告人又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和自然纯真,让人不忍心去憎恶和伤害。 以为是美的,最后还是难逃世俗;以为是圆满的,最后还是破碎的。爱不是不真实,但却注定走不到一起。果然是验证了那句话么?“相似的人适合一起嬉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当我们有所求时,本不是应该在那个犹如自己影子的人身上寻找吗?她纵是你灵魂的一部分,可她成不了你骨骼的一部分;因为灵魂的相近而接近,却并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大约只适合围炉夜话。我们拼命在寻找另外一个自己,可真正如自己性格一般独立自主的人,却并不需要这样一个人——自己不可替代,他人无法复制,我们其实都那么懦弱和自私。 于是,周庆长输给了于姜,虽然内心里许清池或许更爱周庆长,但他因为活在俗世里,所以他选择了于姜。庆长是那生活在海拔4500米高处的野生鸢尾花,清池怎么受得了那高处的寒冷和缺氧空气?尽管他爱慕这鸢尾的美丽,可他终究害怕这攀登的劳累。不可知的未来,总给人们带来恐惧。多少人因为这恐惧而止步于山脚? 华美的袍子上爬满了虱子,但这袍子依然是华美的;粗布衫上纵是开出了白莲,可依然还是粗布衫。若想做那株白莲,就得忍受得了冷落、辛劳、孤立、穷困、疾病以至生命的危险。孤芳自赏也罢,忠于自己的内心就好。是默默无闻的那一个也好,是落落寡欢的那一个也罢,不合群才不会被同化。追寻自我,必然要付出代价。如果能够做到不问结果,那么过程的所有辛苦也都不足道,这个过程就是你追寻自我的过程,这过程让你觉得真实圆满。别人怎么说,与我何干?我过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追随自己的内心而行。不会去在乎别人给我的赞美,也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质疑。周庆长,只有一个,仅此而已。 或许不觉得她的珍贵,但还是会为她而感动;有时候也会讨厌她,但最终还是喜欢更多一些。遵循自己的内心,即便是一意孤行,那又如何?不走到尽头,怎么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不攀爬到山顶,怎么能亲吻那鸢尾?即使明知道尽头依然是伤害和黑暗,可还是要去,即便不能拥有,也至少让自己离他的距离更近一些。因为太爱,才能够互相伤害。 飞蛾扑火,那又如何?追随得决绝,离开得也决绝。当没有了自尊,又怎么说服自己去委屈求全?她是周庆长啊,即使内心千万个不舍和放不下,也不会把他的借口和谎言当作是真爱的一种表现。不忍心伤害她,你就必伤害了我;如果你宁愿伤害我,我又怎么能看不清这前方的路?现实虽然残酷,但我不会为自己编织一个甜蜜的童话。如果注定是伤痛,就让这伤痛来得更猛烈些吧!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也从我自己的生活里消失。时光不是良药也不是毒药,求生的欲望才是最好的良药。 它们正在消失,却不曾改变。 心之最柔软之处,必沉睡着一颗璀璨的星星。我们用重重黑幕遮挡,害怕那亮光映照出来泪光。就当作是遗忘吧,让它在年岁里自己荒芜和黯淡。 生命,总有一个终点,在何处停靠又有什么重要?天涯海角,心之所在,便是故乡。或许,没有一个地方会是我们的故乡,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走走停停,不过都是借宿歇脚的驿站。 有空再接着写,毕竟书中另一个主人公信得我还没涉及到。
  •   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
    这是一部让我们时代充盈的情欲自由表达的书,也是试图用这种方式解构情欲的反省和忏悔之书,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   浅读此书,你遇见的或许还是安妮一贯的风格。安妮不是用道德诫命来衡量情欲,而是事先承认诫命的无效,一任情欲在完全拆除诫命的新状态下充分释放,好在释放的结果上认明情欲的本质。
  •   看安妮宝贝的作品多年了,甚至买到过一本伪安妮宝贝的《十年》,居然也很好看,至今不知其作者。少年时期,甚爱安妮宝贝的风格:纯棉、球鞋、大朵的白花、有痣的男人、注定无望分离的恋情……痴迷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恍惚看到渐变的安妮,浏览她的博客看到几幅照片——窗外的云朵、墙下的小花、美丽的纯棉布,心里希冀她已获得尘埃落定的安宁。更欣喜地看到她的《莲花》,仿佛更加印证了当初的猜测。于是,《春宴》的出版,迫不及待地买下。

    阅读开始,文还是有着鲜明的安妮宝贝特点:照片、剪影、如画、干净、抽象,仍穿着纯棉白裙子的女人,穿着球鞋,身上有刺青、吸烟、喝咖啡、烈酒、服药、在白山黑水间跋涉……似在寻找,实则逃避。正如作者所说:“我确认自己写过的所有小说,其实都只是一个人的故事。所谓的边缘人,在所置身的时代里不合时宜又一意孤行的人,他们是时代的局外人。”书中有多个女人:庆长、信得、贞谅、“她”,穿插描述的人、讲述的故事,真的仿佛在同一张版上反复拓印,也许机遇不尽相同,但是相同感极为强烈:孤独的童年奠定了缺乏安全感的基调、青少年起更加孤介、利群、读大量的书、思考、漂泊、同样寻求寄托、但每每落得更深的伤害、更觉空幻、更远的背离现代化的社会。在关系中寻求联接,淡漠的父亲、自顾不暇的母亲,只能留在暗淡凄清的昨日。穿条纹衬衣的男人、高大、英俊、似乎与自己契合,然而,一切都禁不住时间的冲洗,露出不堪的面目:自私、博爱、退缩、推卸、逃避、固执、甚至软弱,清池、秦药亦是骨子里一样的。这样的男人已算难得,更有定山、宋这样的男人,看似无私的爱,甚至无私到不可思议。

    于是,体悟人来到世间只能独自修行:读古书、专业书籍、返璞归真的品位、性的随意、封闭、疏离、对峙工业化社会,否定这个“贫乏”的时代。作者称这种生活方式是“唯独不做逃脱的,是与自身生命观照的刀刃相见。”甚至不离“活在当下”说法。但,觉得作者还是未脱原来的自己的老路、并未寻得命运课程的答案!否定和对古代的追思并不能治愈伤痛,亦不能使之放下。脱去一些仍显浮虚的装饰,剩下的仍是自我、孤僻的底色。一味呼唤真爱和情感,却忽视他人的感受。婚姻意味着义务和忍让,而非爱情的沸点,别人的丈夫、自己的情人,为了“真情“甚至可以忽略别人的夫妻情、父子之爱,甚至有理由摆脱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我眼中现在的安妮宝贝。读书过程中亦时有共鸣,算是一种难得的自我观察。写上一评,算是一解吧。
  •   庆长、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
    我喜欢的
  •   初识安妮宝贝,是在高中语文老师的课堂上,老师讲她的大学和她大学时最爱的作家,她沉醉在青春的盛宴,不忘提醒她的孩子们不要看的也是她最爱的作家——安妮宝贝的书。正是因为她的强调也是青春时期的逆反,我结识了安妮宝贝,从《二三事》《蔷薇岛屿》到后来的《莲花》《素年锦时》到现在的《春宴》,我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毕业实习。
    拿到《春宴》,我还在杭州实习,每天工作生活忙碌,却也是循规蹈矩波澜不惊,初读《春宴》,难以进入状态,她得风格一如既往,孤傲而冷艳,荒凉而妖娆。随后的实习结束,所有物品寄回学校,唯独留下她,带着上路,一路向北,走了很多的小城,也去了自认为是书中歧照的洛阳,不为什么,只为看一看安妮宝贝的歧照,就如同当年一人去上海一样。每天睡在不同的床上,枕下放着同一本书,睡前总是不忘读上几页,故事依然以爱情、疼痛、绝望、宿命为主题,看过后却不会像高中时代那般疼痛了,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或许并不存在这般复杂的人物纠葛,飞蛾扑火还是遗世独立,都是这个世界的边缘人。
    少了些无病呻吟,多了些一如既往。安妮的书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可是她就像每一本书中的人物,她不在意世俗的眼光,穿着布衫旧牛仔裤,不漂亮却有让男人倾其所有的吸引力,也或许换一种文字风格她就不再是安妮了,可是我们又是活在一个如此矛盾的世界,期待超越又期待改变又要保持原始的模样,安妮,你就是你。
  •   《春宴》是朋友推荐给我阅读的,是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是一部情感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是不错的一本小说,建议大家多读一读,是休闲时的好伴侣。
  •   这是一部让我们时代充盈的情欲自由表达的书,也是试图用这种方式解构情欲的反省和忏悔之书,虽然作者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   这是我第一次读安妮宝贝的作品。很早的时候翻过几页《八月未央》。那时年纪轻,只觉得这位女子忧忧郁郁的语调和自己性格不相匹配,便放下再未接触过。各种因缘,这一次,我从头至尾认真读完了《春宴》。 新书入手时,先是被封面吸引。古典而唯美,与封面人物——安妮宝贝本人一样。抛开“最新三十万字长篇小说”这样的宣传语不说,仅就“这里如此之美 可否停留 他说 不 这不是我们的终点”这一句如诗般的引文便可吸引我翻开书本。
  •   第一次看安妮的书,她的书的确与众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初读此书时,并没有十分认懂《春宴》这本书。故事情节比较凌乱,散漫。全文突显颓废之气,但似乎文中每句话都值得深思。或者这就是她的风格。《春宴》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固定的小说模式,反而更像一本散文,不太在乎情节只是借小说人物来抒发自已的想法。正如,她在自序里说的:“所有想说的话,已写在小说里。故事情节的人分别说出我想说的话”。

    对于此书,熟读安妮作品和有相对情感经验的读者来说,也许读起来会更懂书中含义。但对于我来说,毫无情感经历,又是第一次读安妮的作品,显得费力,但却值得我反复读。文字的细腻之处,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名利,性爱,生命,时间......都让我十分欣赏作者,也只有经过岁月的打磨后,才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

    此篇小说,是安妮所有小说中字数最多的。连她自己也认为这是一篇“任性”的作品,她在自序中说到:“它并非是一个流畅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无关的话,说得太多,有关的话,又说得太简。全法无章,随心所欲,阅读得需要更多耐心”。

    读完全书,再反过来读自序,才会懂得作者写此书的意义。而你不了理解的,从自序中都能找到答案。不能否认《春宴》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每一个人,作者的良苦用心,对时代的百忧交集,也只有深思后才有体会。因为这是一部“任性”的好作品。
  •   安妮宝贝最新长篇小说,《春宴》,我昨天看了在线阅读,周庆长这个人物的形象,使我们联想到行走祖国大江南北的记者和现实生活中记者的处境,我们看到的每一条新闻背后,影射出他(她)们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压力这是我们不能想象的,让我们尊重、理解、支持他(她)们吧,他(她)们正用睿智的脑、勤劳的手、勤快的腿为我们捕捉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为我们的多彩生活又锦上添花,所以,我昨天订购了这部书,继续阅读,与主人公细细体味其中滋味。
  •   安妮宝贝的书每一本我都看过,破碎伤感的文字悲入骨髓。即使这样还是爱她的文字。字字句句让人反复品读,尤其是最近的几本小说,莲花 素时锦年 风格有些变化 美不胜收。更像一个成年人的童话。大爱 春宴也是如此 在家里品一杯咖啡或者清茶。翻阅此书,真是一场精神旅行~~
  •   安妮宝贝的《春宴》,一如往昔,淡淡的忧,浅浅的愁,与世无争,世外桃源的美好。用了三个小时读完,很多的感触。

    一直很喜欢安妮的文字,那种骨子里的忧伤让人喜欢。

    你本应住在高山之巅,只是来到了熙攘闹市。

    安妮笔下的女子都是热烈、纯真、忧郁的,像旷野的雪莲,即使闹市之中,也没有沾染尘俗的气息。

    她们的爱情,来自内心,不沾染物质,激情,纠缠,凛冽,不顾一切。薄荷味的香烟,威士忌,烈酒,无一不在显示着这些女子的与众不同。



    不谈工作事业,不谈车子房子,不谈物价不谈绯闻,这样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只是童话。

    这样的女子,活在自己的世界,复杂而单纯。复杂的情感,热烈的纠缠,却如孩童般单纯的情感。

    或者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周庆长与沈信得。从她们身上,我们常常看到自己的影子。
  •   虽然春宴出版快一年了,因为时间问题,到现在才购买此书,书中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but,每次看安妮宝贝的书,内心都一种翻山倒海,痛彻心扉,在黑暗里寻找黎明曙光的感觉。
  •   今天看完了《春宴》,不想写书评,只简单说一下感想。
    安妮的书之前只看过《素年锦时》和《莲花》,网上零散读过几篇早期的短篇。读素的时候感觉很安静,那些文字像水一样,似乎不够味道却久饮也不觉厌倦,让人内心平静,喜欢。于是又买了莲花,这书带给我十分的惊喜,很久没有那样的感觉了,似乎不急于读到结尾,可以耐心看下去,对里面的人物有怜惜却不觉无望悲哀,很喜欢。然后买了春宴,依然看得很认真,依然是她的风格,这次夹了很多想法在里面,有的地方也觉冗长,但还是满意的。她的书写令人不觉孤单,至少是不孤单。可以很感动但很平静。几年内还可重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这样的空间。希望此书是一个过渡,希望安妮以后有更完善更丰富的作品。
    还要对这次购书说一点,书到随便一翻有一页混乱折起压进装订线,触目惊心。以前在当当上买书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申请换书两天后得到。希望当当发货前检查一下避免大家麻烦,换书浪费时间影响心情。这次,书的装订印刷质量总体不及其他书。
  •   昨天晚上看把春宴看完,读到庆长的故事在书里的结局。至凌晨2点半。眼睛疲惫,心里清醒。


    庆长与我们有相似之处,我们与庆长有共通之点。因我们对爱情都诚实,尊重内心,没有中间,倔强,强硬,伤他,自伤,至深处明了内心,将一切放之,如那道结了硬痂的疤痕,任其在心中存在,无可替换,只待时间让其退去坚硬,留下温软突起。至此,将永随。我与庆长的爱情里,都有被宠爱,被欣赏,一切美好的开始,都被对方鼓励着打开自己,为对方直抵自己的内心打开一个通道。随后被那些现实,残酷,暴戾,撕裂,一切直抵内心让其沉重到不可复原的力量摧毁到灰飞洇灭。亦被自己那些无法删除,无从割舍,不忍放弃,直至自暴自弃的循环状态土崩瓦解。在那场爱情里,我与庆长经历的是不同的人,给予我们的是相同,我们最终领悟的已是相通。爱情不过是一场幻像,是我们理想里想要自己变成的在爱情里的样子,只是一场划破黑夜的热闹烟火所行走的轨迹,绚丽,热烈,高潮时划伤眼睛的亮光,然后被黑暗一口吞噬,留下一条轻飘飘的无力的轨迹,最后消失不见。还来不及在那亮光里加深回味,便已失去。那是它该走的路。从喷薄而出时已经注定。

    有些人一开始便注定失去。清池失去庆长,庆长失去清池。也或许他们从没得到。也或许他们永远都不会将对方真正失去。凡身肉体遭遇的恶言及带来的切身的伤害,与强大内心存留的那道温软的突起相比之下相形见拙,不堪一提。当肉身不在,那隐形的温软突起会否随着肉身的消亡而融进万象之中?在下一个轮回里遇见,是否还是那般无须言语眼神的肤浅表明即可心神交融的默契?无常无境。无尽无知。


    我在探求什么。庆长在探求什么。我们在探求什么。

    大他十三岁的男人给了庆长一双洞明一切的眼睛。她交付了自心以获取这双眼睛。她用了不短的时间一次次确定这双眼睛所捕捉到的一切。看到清池,如同看见镜子,赤裸映射出自心,穿透它,除了看清更认清自心。残酷的自己对自己宣告,我确定,我得到,我失去,我贪婪,我由孤独时产生绝处缝生的贪念不能自持,我确定,我乖戾,我偏激,我执拗,我不存中间路线的近乎狂傲的黑暗的姿态。赤祼祼的血淋淋的自我相相让庆长,我,及一切在爱情幻像里经过的其他女子一样,得到了我们该得到的。不是教训,而是认清自已的勇敢及决心。

    清池,你的出现,不是错,是庆长的殊遇。
    庆长,你离开清池,没有留恋和习惯,这表像对你而言,太肤浅。

    关于信得,无从可说。
  •   很早就开始喜欢安妮宝贝的书,从告别薇安一路读来,喜欢素年锦时那长长短短的自言自语,喜欢她笔下人物的天性洒脱和自由,是我所不能企及的。越是边缘,越是过得一如自己,不受世俗束缚。女子素面、发如黑藻,打扮简单,不时尚,不逐流;男子要么干净稳重,要么桀骜。春宴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或许没了认真读书的底气,或许这个故事本身就很繁杂。如复旦大学中文教授,评论家郜元宝所说:无论写法还是内容都将考验读者耐心。全书命意,渐次显明。耐心看完或有所得,若翻到一半便下判断,就易剩误解。
    但是,比起现在文学界里,那些俗套的爱情故事,那些俗套的穿越及被穿越,不得不说,安妮宝贝的文笔皆为上品,值得阅读。
  •   从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接触到了安妮的书,记得好像是告别薇安,从那本书开始就迷恋上了她的任何一本作品。到后来的莲花,素年锦时,伴随着素年锦时的出版,我也步入了毕业季,工作了,没有过多的时间看书,但偶尔也会拿出安妮的书来温习。最爱的依旧是她的八月未央。终于等到了她的大方,可惜,真的很可惜,不过我很高兴我能够两期都拥有。现在有空就读读她的春宴,在我心情平静没有任何波澜的时候读她的书是一种只有自己太能体会到的享受。
  •   安妮宝贝走笔至《春宴》,确实如她自己所说“内心清朗”。这不再是一个与青春和憧憬有关系的小说,整个故事灰暗、晦涩,叙述繁复,却直指人心。安妮在序言中说:“这个故事,给予所有期待、行进、破碎或完成的恋人、情人,或伴侣们。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庆长、信得,贞晾……这样的女子会带着你走进她们的故事,直至你最终掉进故事里,不能自拔!
  •   安妮宝贝的《春宴》读完了。读完后仿佛陷入了忧郁症,情绪始终沉重。书中的两个女孩:庆长和信得。她们的寂寞,她们的爱情,她们的婚姻,她们的缺失,她们的童年,她们的执着,她们的厌世。。。。。。种种种种,像一只孤寂的飞鸟,划过我的心房,留下不深不浅的痕迹。现实的虚华是实实在在的,信仰的追溯却是忐忑崎岖的。这就是爱情总是败给现实的原因吧;这就是信仰缺失的原因吧;这就是人们随波逐流的原因吧。《春宴》是残酷的。她把现实的畸形呈现在我们面前,更残酷的是她把人们对现实的无能为力道破。所幸的是残酷过后,她让我反省。反省爱的难能可贵,反省家庭的重要性。庆长和信得都是没有家的孩子,她们缺爱的童年让她们失去对自己的爱惜。她们如此的寂寞,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停留。与她们相比,我是幸福的。我有家,有爸爸妈妈。当我累了,我有故乡可以返回,有家人可以依靠。现在开始,我会更爱我的家。读《春宴》的意外收获是她让我原谅了一个曾经伤害过我的男生。书中的每个男人都有他的影子。不知道这是否是巧合。也许世上每个男子都是一样。他们自私,贪婪,软弱,现实同时又可爱,神秘,充满魅力。那个伤害过我的男孩只不过是这些凡夫俗子中的一员。他终究会站在现实的那边。也许他当初的选择,对我们都好。我受伤是因为我看透的太晚。有些伤痛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他说的长痛不如短痛。我只能欣然接受这没完没了的伤心。安妮宝贝的文字始终那样美。她的文字华美,忧伤,落寞。她的文字就是寂寞本身。
  •   她的文字要用耐心品读。
    有人说她使人走向黑暗阴郁,那样的人大概是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优秀小说作品的吧。
    中国当代已少有安妮这样“严肃”的小说家,她从不将人引向何处,从不直接给出决断,她只是在叙述,在表达,能够从文字中得到什么完全是读者自己的事。从本质上来讲,任何经久不衰的小说作品,其内核都是指向阳光的。读懂了安妮,你会更积极更清醒地生活。

    《春宴》是一部安妮完全成熟之后的作品,耐心去读,自会有所悟。
  •   整个夏天我只读一本书,因为这是一本考验阅读者耐心的书,无论是写法还是内容。 我需要理清作者特别的语言方式,如禅语,更需要顿悟她那充满高度的主观化自我阐述。所以要慢下来。 庆长,外表独立坚硬,内心敏感丰盛,对世事人情浑然不知,却自有清澈通达,她去偏僻危险地区,翻山越岭,长途徒步。以肉身贴近天地,感受它的暴力和洗礼。执着渴求情感,在物质和世俗的一面,她没有野心和欲望,唯独对感情所注重和维护的要求是一种格格不入的骄傲。因此,遇见清池,并为之吸引,并陷入一场情感纠缠之中,并不是意外,而是庆长生命属性的必须要走的路途。清池是一个她可以把他放在褶皱深处的人,清池是在她被风雪围困,病痛无着,孤苦无助时唯一穿越重重困境急速抵达给她送药,给她安全,给她温暖的人。 清池,是现世社会的成功者,商业社会的主流人物,他清醒自知。一切都如表面看到到的完美,对现实有强的把握和控制能力,使他与众不同,使人喜欢,感情经历复杂但处理感情稳定平衡。却深藏着向往高山之巅的心灵需索。庆长就是那4500米高山之上的野生鸢尾,开大片蓝色白花,茁壮静谧。 遇见仿佛是宿命。 庆长说:而遇见清池,必须与他相爱,哪怕秉烛夜游,只争朝夕。 这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然而 在如此卑微分裂的模棱两可的现世,高傲纯粹的感情何以存活,它注定损伤,落空,挫败。 在那些无望的日子里,书本是一种止痛药,随手翻几页,或者倒回头重读,毕竟,这书本身虽有关联,但可以错开时间和空间,庆长或信得。而阅读,可以空明,安静,暂且忘记疼痛是来自书本还是现实。
  •   从17岁开始读安妮的书。
    那时候年少气盛,渴望生活跌宕起伏
    心飘的很高很高。
    那是同桌倒扣在桌子上的一本书,
    我只想拿来随便翻翻,
    谁知一发不可收拾。
    还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感觉,
    内心安静地刺痛,无法释放出来的隐隐作痛。
    我当时用凛冽来形容安妮的文字,
    她让我安静,让我的心沉下来,
    即使要付出费劲心力的代价。
    于是我开始看她的书,
    一本接一本,一部接一部。
    几乎所有的书我都买,即使来不及看。
    这本春宴终于等到,像等待《清醒记》与《素年锦时》一样觉得漫长。
    也许我现在并不需要借助外物来让自己沉静了,
    但买安妮的书成了一种习惯。
    庆长。
    信得。
    还是一样奇奇怪怪的名字,
    却可以莫名其妙的驻在人的记忆力。
    她的每一个女子身上,
    都投映放大着你的影子;
    她的每一个女子的每一个故事,
    都变幻夸大着诉说着你的故事。

    庆长
    信得
    你们

    还是那个安妮。
  •   描写人物释放情欲和承担情欲后果所抵达的深度,要超过他们实际的反省与忏悔。
  •   最用心看完的安妮宝贝的书,就是这本春宴.之前的都是随笔小传记.这算是第一本长篇小说吧.值得一看.终于把「春宴」看完,这绵长纠结矫情的文字,丰富到可以用想象力来打开它的最大范围。是人性、处世、情感以及世俗化的一切描写到骨子里去的语言,非常歇斯底里。
  •   我知道天下所有的宴席都有终结。但依然希望这一刻,这注定破碎成空的丰美和悲哀,永无停顿。——这是安妮的春宴封面上的卷首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诠释春宴的真实涵义。我想说,如果你阅读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成熟的作者在这个时代,。除了对抗之外,诠释什么是真实的存在。 这部春宴,看到结局。故事的构架,到结尾就像是一场梦。一个讲述故事人,与一个写故事的人,悄然相遇,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本就被规划。安妮用两条线,写两个故事,穿插交错,散文式的触笔,场面的制造鲜亮有力,探索人的内心与自身关系的外界力透纸背。安妮是个成熟的女人,有个性,有声音,我喜欢!
  •   昨晚下单,今天上午便收到书了,赞这高效率。签收时,为了解是否有“随书独家附赠《春宴》全媒体资料片,内含120分钟广播剧、音乐短片、5款主题墙纸。”便向快递员申请拆包检查,快递员态度十分好,随即答应。拆开包装后,看见书后附着小光盘。书本不错,谢谢快递员,大赞服务很好!
    后来把小光盘放在电脑播放,内里有一自动运行软件,点击可看见出版声明、MP3格式的语音诵读的广播剧、介绍新书制作的音乐短片和5款主题墙纸(即5张图片)。书的质量不错,期待阅读。大家放心购买吧。
  •   安妮蛰伏了这么久然后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场盛宴。我很庆幸,我在听她讲述这个故事。有人说故事跟她以前写得意短篇相似,大概是吧,只,这里面的情节更加曲折,这里面的人物更加血肉丰满。这样的作品虚你静下心来慢慢品读,这是她的老路子,先将你的一切杂念净化,然后为你灌入新的血液,你会为她所塑造的人痛为她所描写得人哭。
    安妮,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
    春宴,就是这样一部好书。
  •   再读安妮宝贝的文字,发现她这几年成熟了不少,作品内容多少涉及点了社会,当然对人生的思考与心灵的历练一如既往。在书店读了一部分《春宴》,决定买下来。在其自序中讲到这本书会对人爱情观产生些许影响,我一开始是表示怀疑的,书中并无特定的爱情情节,但字里行间确实流露出一种对两性情感的思考感悟,不知不觉中惊觉自己确实被洗脑了。近期心中情绪起伏不定,读过此书顿觉明朗清净许多。
  •   拿到书之后的兴奋啊,那个是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
    很长很长的叙述,很多部分我是读了又读才得以让自己了然于心。
    女人和男人的故事,爱情的故事,选择的故事,很多复杂交织却又脉络简单的故事,这是这本书里的故事。
    与以往并的作品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开始不知道面对能够一直故我的安妮宝贝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她说她试图作出改变,所以在书里看到了很多部分很突兀的大段大段的表达,关于爱情,关于选择,跳出了故事本身的情节之外,像是写了一段的总结。
    写作者有多少部分是写作的自己呢?又有多少部分写作的是幻想中的自己呢?只有写作者本身才能够知道的事情。不过于读者而言。故事本身的情节性,人物的经历感情和性格的脉络这些都变得很模糊,甚至前后矛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处理如此长篇幅的作品而导致的心力不济。
    总是觉得这本书还可以再好,不管是感情,还是人物,还是写作者本身。
    但依旧释怀,开心,期盼;个中间杂着对生活的淡然,对爱的释然,对自我的深入解读,对一本书一个作者的喜欢。
  •   没有随书独家附赠《春宴》全媒体资料片,内含120分钟广播剧、音乐短片、5款主题墙纸。在这里买这本书就是冲着里面的广播剧和音乐短片来的,收到书竟然没有,太失望了。当然你们可以说已经发送完了,既然发送完了就不要再宣传了嘛,这样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   不是有随书独家附赠《春宴》全媒体资料片,内含120分钟广播剧、音乐短片、5款主题墙纸,怎么出了书什么都没有啊,早知道就不买了,郁闷。。。
  •   我是从读《大方No.1》才认识安妮宝贝的,觉得好奇所以看《春宴》。读完后,我个人着实不喜欢这样风格的小说,觉得好失望,给人一种太消极、颓废、沉重的感觉。喜欢乐观、有活力的文字,做人都是如此,应该积极、乐观、快乐,带给自己欢乐的同时也带给身边人快乐,互勉互进。
  •   个人觉得安这部最新长篇的写作功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虽然她永远活在对遥远的故园的记忆,制造雷同的人物,及成长背景,破碎家庭出身,桀骜不驯的特立独行,女子容貌上即使不美,也是颇具吸引。内心坚定冷淡,过早洞明世事,行动起来不输任何男子,仿佛她是名天上派来凡间的使者。这完全符合现代城市活着的边缘人的意想 ,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象蝼蚁大众一样赤膊上阵,勤劳工作,红尘拼杀。在种种琉光异彩的背后,流露出无言的空虚和落寞。把安的作品放到一起阅读,可以提炼出的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悬置的问题,因为爱的虚空产生出的悬置。安说,人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如何 ?是遵从肉身的安稳,还是追求心灵的感受?
    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边缘行者,不管是隐忍的表面,还是放荡不羁的性格,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其实仍然是在谈“爱”,爱带来的伤痛,以及伤痛之美。迷失,是现代都市人常常有的意识。这使得安妮宝贝长年来的作品都有大量引起共鸣的读者。他们在安笔下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交融,重叠和共鸣。是生之为人的无奈,是虚无,是大悲观。
    她所言的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人始终被悬置的,没办法固定,所有的感情都是缠绕,变动,不能信任,不可依托。在她笔下,是成熟女性对世事无常的冷眼旁观,是对他人性情变化的镇定和冷静。然后迎接那无可避免的悲伤和郁闷,在此状态里沉沦,挣扎。这不正是你我的“求不得 苦”吗 。
  •   一如既往的安妮宝贝的风格。这一次的女主角庆长,让我有些失望,跟安妮宝贝前期的女主角很像,孤僻,喜欢独立行走。可是却让我感觉到一种凛冽的冷。其实喜欢看安妮宝贝的书是在中间一段时间,书中的女主角也还是棉布裙,可是,我总觉得那段时间的女主角是温暖的,内心坚定,神情清淡,不世俗,却过着俗世的日子,喜欢孩子,渴望婚姻,且平平淡淡,不喜欢轰轰烈烈,与我期望的爱情和生活是一样的。而早期和这本春宴的女主角,却带着一种对世间的漠视和内心的绝望,过着伤害自己的生活,吸烟的姿式是冷漠与绝望的。认为世间无人懂得她的内心。懂与不懂谁人能说清,爱着的时候 就是懂的,不爱的时候,不懂就是最好的借口。不知道在描述女主角的字里行间,是否隐藏着安妮宝贝不同时期不同的心境,冷漠抑或温暖,是否就是黑暗之中安妮宝贝对自己的拥抱的温度?
  •   春宴(安妮宝贝最新长篇小说)这个商品不错
  •   春宴(安妮宝贝最新长篇小说)--这本书一定很好看的吧,不然怎么那么多人来问啊!!!
  •   春宴(安妮宝贝最新长篇小说)这本书看了一部分买看懂。
  •   春宴(安妮宝贝最新长篇小说 好
  •   喜欢安很长时间。自初中到现在。从告别薇安到这本春宴。一路走过,回望同安一起的来时的路,依旧觉得,无论他的题材如何变更,她的风格从未改变。安静自持。让人平静。也正因如此,我才如此喜欢这个女子。

    她不在乎外界对她的各种评论。我喜欢她说过的一句话——写作,这将会是世间始终最为孤独的一项工作。她为自己而写,为自己的信仰而写,为自己的灵魂而写。所以,作品独特简单不肤浅,有它自身独特的气质。

    她也说,付出感情的书,就会被感情收藏。的确,这也是她每本书我必会买来的原因。我只想静默的看着这个女子内心世界的沉沉浮浮,感受她的清醒。

    春宴这本书的自序里说,它代表的是一条与黑暗中穿行的路,黑暗本身是它的内容,且这黑暗部分也是容易引起误解以至不悦或不适的。人在对苦痛和阴影有所承当有所体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洁的光。

    这段话使我不由想起清醒纪中的一句话,趋向光明,但必须经过黑暗。

    我甘愿同她一起,为了终将迎来的光明。在黑暗中缓缓而坚定的前行。
  •   从清醒纪开始喜欢安妮宝贝,春宴是一本想散文一样的小说
  •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筑就的深渊边缘,孤独是你即使心有戒备,但与她迎头碰撞时依然不会消亡不会麻木无法回避。读安妮宝贝的书,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她能让你的心跌入深谷,虽不至粉身碎骨,却也会遍体鳞伤。<春宴>封面暖色中带忧伤,我打算净心后体会她〜安妮宝贝曾一度是我的最爱,她能写到你心里。
  •   春宴 期待一场春之筵席
    一如既往地喜欢着安妮宝贝的文字,看过莲花后便觉得有相类似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言和读者的知在不知不觉中有独到的碰撞火花。彼此之间的感受只有彼此知道,无法和别人进行真切地交流。一方面源于语言的匮乏,一方面源于情感的独占,还有一方面源于懈怠。但是,所收获到的感受却是如此真实,让人不禁唏嘘,不论是何种收获,都是这世界上美妙的事情。因为你收获的是别人也会收获到的,只是内容不同而已。我愿静静体会生活的妙处。
  •   初识安的书,是在最混乱的高中时代,那时候,看她的书像中了毒,常常陷在她的文字里不能自拔,沉迷在那些在绝望的虚浮的故事里~后来觉得这样不好,《清醒记》《蔷薇岛屿》就没有再看~重拾安妮的文字,是从看《莲花》开始的,到《素年锦时》再到这本《春宴》,我想我已然成长,不再会轻易陷入其中,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故事,却仍然让人痴迷~
  •   等盼了很久,终于捧到了这本《春宴》,不知道,若干年后未见作品的安妮宝贝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给我们以清新脱熟的感觉,不知道成熟后的安妮是否会有再多的经历和我们分享......
    书我是迫不及待的又郑重其事的翻开来读,书皮那段短短的字让我心动-这里不是终点...
    安妮对主人公还是怜悯的,跌宕的过程后最终还是给她安排了相对完满的结局...
    风格依旧...
  •   安妮宝贝自己也说,她的写作分了两个时期,看过后一个时期的人会觉得前期的不成熟,喜欢前期的就觉得后期太艰深。 我是喜欢前期的那个,她在深夜一夜一篇听着帕格尼尼写出来,随手翻翻看看就有揪心的感受。 而这本书是后期的作品,同学说看《莲花》有种“跌落莲台的圣洁之感”,我只觉得有种邪教朝圣的疯狂;她推荐我看这本《春宴》,我翻了翻,就觉得她文字太重了。
  •   安妮宝贝的这部长篇小说许是她为人母后的感受,真的文字成熟了很多,看待这个世界也圆润了很多,不能说是一种偏激,也是这个每个女子应经历的过程,安妮把她体现到了文字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成熟,我是喜欢的,相比较他的素年锦时而说,是长大了安妮宝贝
  •   安妮的文笔越来越平实了。从2000年的安妮宝贝到2008年的莲花。安妮带领我们走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春宴,又是一次的蜕变。期待。
  •   上一部读安妮宝贝的书是《二三事》,而这部《春宴》让我有被震撼的感觉。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是对景色的描写,华美至极;对人性的描写,层层递进,渐渐深入,引人深思。
    读《二三事》喜欢安妮宝贝,读《春宴》爱上安妮宝贝。
  •   我们成长了,安妮却还在原地踏步.每一部小说中都是同一个类型的女主——孤僻寂寞,阴翳冷漠,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异类,再也找不到初读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共鸣与震撼,曾经充满灵性的文字,到了《春宴》却发展成为通篇堆砌的让你读不通的拗口的辞藻,看似华丽,却不知所云,怎么看怎么象上学时老师不断让你修改的病句。最最关键的是,主角居然没什么变化,就好象是同一个女主跳跃在不同的空间里,不,或者应该说相同的女主出现我们成长了,安妮却还在原地踏步.每一部小说中都是同一个类型的女主——孤僻寂寞,阴翳冷漠,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异类,再也找不到初读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共鸣与震撼,曾经充满灵性的文字,到了《春宴》却发展成为通篇堆砌的让你读不通的拗口的辞藻,看似华丽,却不知所云,怎么看怎么象上学时老师不断让你修改的病句。最最关键的是,主角居然没什么变化,就好象是同一个女主跳跃在不同的空间里,不,或者应该说相同的女主出现在类似的故事里才比较恰当。故事虽好,但就象同一种菜,味道再好,天天吃了也就食不知味,如同嚼蜡了。如果之前没看过安妮的书,《春宴》其实是不失为一部好小说的,但是看过的就会不由自主的有种失落感。。。是我们的心境变了吗?还是安妮始终禁锢在那个固有的模式里跳不出来?就象《致青春》中阮阮说的“我长大了,他却没有。”或者,不带有这种文风的安妮就不叫安妮了,如此,便可接受了吧?!。。。
  •   安妮非常真实。
    是安的读者,真的觉得好是从莲花,再好是素年锦时,但不得不承认读春宴开始觉得异常沉重和吃力,甚至无法读下去。首先要说安是用心用力的在书写,可太过用力了,这用力让人感觉到甚至于压抑或窒息。
    阴暗无处不在。我们要承认。可本已沉重,自觉知道即好,安放其于别处吧,生活或生存更需要阳光或炉火的温暖。予人快乐与温暖是仁慈。
    不再看了,如此沉重的文字,就此打住了。
  •   已经很久没有读安妮的文字了 总觉得太过沉重 每次读完都觉得心里堵堵的
    春宴这本书让自己有点小失望 和以前的作品相比 这本小说真的没能太打动自己
    或许是自己未曾经历那些人和事 婚外情 恋父情结 以及同性恋 这些东西对自己还太陌生
    不过读完心还是觉得闷闷的 其实之所以喜欢她的文字 是因为她书中那些女子都敢爱敢恨
    都会为了追寻自己想要的幸福付出很多 终其一生为爱 也为自己
  •   我应该属于有篇评论里讲到的那些正在流失的老读者。安妮宝贝这个名字从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就迷上了,在那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摇摆不定的时候却迷上她小说里无止境的阴暗、潮湿、血腥、绝望等等一些负面的情绪,以至于现在潜意识仍然会觉得那些东西是美的,太美好的事物都应该被摧毁。之前不管曾有多少人抨击其伪小资、空惆怅,仍然改变不了对她的喜爱。最后一次买的是《素年锦时》,我甚至都没有看完,想要找到更多的共鸣却发现越来越少,大家都在改变。这次买这本书可能真的是盲目的,甚至可能任之淹没在书架的某个角落,买她的书只是一个看似戒不掉习惯。现在翻看她的旧作,可能还是会有点心疼,但是不再是将自己也置身其中了,受虐倾向已经被气场更加强大的现实治愈,现在我只是个看客,看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工作生活留不了太多的时间给我去矫情。
  •   春宴是安妮宝贝两年后的书,内容开始进行了一些稍微的改变,风格也稍微改变了一些,但是依旧能够发现一些曾经的影子。就像《二三事》中的一些内容被她用一种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似乎这是一个对前世的回忆一样。
  •   安妮宝贝,可以说是看着你的书长大。
    一本不拉的看完,看到了你的成长。以前买城市画报也是冲着你来的。现在没你的专栏,也不想要再看。说实在的。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你的评价 ,我是不满的。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是躺在床上看完春宴的。虽然仍旧是相似的文字,相似的人物,可是你真的变了很多。
  •   从拿到书翻开封面起,一直阅读到凌晨一点,眼球被安妮独特的文字吸引,始终舍不得放下。
    很久没有这样的一本书能够让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阔别5年,安妮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这是比她以往的任何一本书都更值得细细阅读的书籍,有着比《莲花》更为深邃和清透的思虑。
    同时这也是需要阅历和成长来慢慢体会的一本书,年轻的朋友也许会差些耐心,《春宴》要讲述的并非是生动奇异的故事,它更多的是关于个体复杂内心的探索和思考;它也并非是要给出什么答案,而是将读者心中深埋的情感进行秘密的流动、传递。它值得一读再读。
    很高兴此时此地,还有这样的作家存在,还有这样的作品问世。这不得不令人觉得感恩。
  •   以前没有看过安妮宝贝的书,仅是看了那些宣传,觉得这肯定是一个小资味道的作家,而“小资”两个字给我本人的感受是:精致、但不太真实,有些刻意的做作。这次看到书榜上的这本书,心想买来看看吧。这本书适合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去品味它的文字。不了解这个作者,也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只能说这本书里所写的感情,真实得让我无法呼吸。主人公庆长的感情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与我本人的经历是重合的。在看安妮的文字的时候,我觉得她不是在写庆长,或者说庆长这个人可能是虚构,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那些复杂的感情,却是那样的细致、真实,以致于让我产生了就好像是一把刀,把自己的心剖开,看到光滑外表下鲜血淋漓的血肉。我只能说作者的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强,对人生对感情的体会也很深。如果我没有那些经历,我也许会觉得这本书里的内容多是无病呻呤。但正是因为自己也走过这样类似的路,才会在看到有人把这种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那种刺骨的痛,无法逃避,也无法忘记。
  •   中学时期看的安妮宝贝的小说,例如告别薇安等等,主人公有相同的名字,加上书中女主角的轮廓相似,常常会有主人公穿越的错觉。但是这本书的时空错乱感更强,人物本身及人物关系在时间和空间、现实和虚幻中交叉,需要作者有更好的掌控能力,更强的写作能力。
    安妮的书多为描绘边缘化人物(这本也不例外),他们的情感也许是强烈的压抑,也许是狂暴式的宣泄,某些情感甚至是畸形。而安妮却可以将这些情感合理化,用第三人的身份冷静分析,娓娓道来。所以我看书时,不会觉得反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相反我会好奇,我回探寻,探寻自己思想的某个角落主角的影子。我认为这是安妮了不起的地方。
  •   一直很喜欢安妮宝贝的书,《莲花》、《素年锦时》都很不错,从2011年就开始盼望《春宴》,终于买到了,很不错……
  •   安妮宝贝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这次内容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文字更有深度,所提出的观点更引人深思。两个故事开始分别叙述,在最后有了交集,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看的时候感觉真实,如同对方坐在对面回忆,讲述。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果看过安妮宝贝书的朋友,最好也尝试着买这本《春宴》看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   一直喜欢安妮宝贝的书,因为那里面有自己的影子。
    春宴,一场华丽的宴席,被命运安排的人物如约出席,无法逃避,在劫难逃。
  •   生命太短,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整篇文章,就只有这句话能够深深的刺痛我的心。是啊,安妮,我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这句话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人活一辈子,还有什么事情比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寻找生命的价值更有用呢?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老了之后,对自己说我一生都在无用的事情,在我的记忆的国度里,没有一件事情是令我高兴地,即使有,那也是我很小的时侯被别人安排而做的,比如这个别人可能就是我的父母;即使有,也是自己在生命的有限的河流里,为了自己的生活,在被迫做的一些事情的过程中,偶尔获得的一丝快乐。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在有人情味的世界里,庆长和信得都不存在。庆长从小父母离异,奶奶抚养到14岁之后,变成了一个寄人篱下的亲人,父亲不在,母亲不管,她对于生活没有任何顾忌,不必说今天我得为我的孩子准备点好吃的,因为她没结婚;也不必说她要过物质丰富的生优雅的上流生活,因为她小时穷困,富裕与贫困对她而言都是一样的。她也不必说她非得出人头地不可,因为这个远远没有这个必要,没有束缚与压力。她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只想享受这个孤独,享受在生命繁忙背后的那种逍遥自在。至于信得,背景相似,在这儿就不明说了。她们两个人的责任很小,也没有过多的在乎责任,即便她们有很多需要她们去旅行的义务。人活一世,必定要寻找生命的价值,只是她们的方法不太适合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全部。因此看此书的人,一定要百毒不侵,希望每一个读者们都能深有体会。本人强烈建议大家去阅读春上春树写的《挪威的森林》,永恒的经典,原因在于安妮宝贝的这篇作品大抵有点复制其情景、境界的意味。
  •   刚开始是从八月未央,安妮宝贝的文字清新独特,感觉孤独的我,有着像安妮宝贝故事中孤独人物的那种共鸣的感觉。我和舍友都很喜欢安妮宝贝。她的文字有反复看的价值~~~~这回买了《春宴》,期待快点拿到书~~~~
  •   读之前很多人都跟我说:你在看春宴?我看到50页就看不下去了。
    我也很迷茫,这样的书怎么会无法看下去。
    我是个思维跳跃的人,而这本书又是那么随性,安妮没有任何主线,没有时间轴,没有感情轴。矛盾也那么单薄,一切都只是为了宣泄情绪。
    我很高兴自己看完了,每天坚持看五十页,后来越来越快,一周就看完了,对于我这种几乎不看小说,不看电视剧的人或许是个奇迹。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内心吧,恣意妄为,又被现实拘束,我情愿消失,离开,也不愿意苟合。
  •   昨晚看《春宴》一不小心到11点半,开始对安妮宝贝的文字还是觉得有点晦涩的,渐渐的撇开对句法、词语的纠结,发现其中还是蕴含有很多生活哲理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之前翻了一小半,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读下去了,现在倒恨不得再看一遍!
  •   初中就开始看安妮宝贝了。
    她的文字刻薄而又充满温情。
    她的人物淡然而又用情至深。
    这本《春宴》,时隔多年,终于被我期待到了。
    长长的叙述,两个女主角交织出现,你得有清醒的头脑,才能理清情节。
    依然清澈,依然动人,依然深得我心。
  •   她的文字从来如此,喜爱的人由衷喜爱......到某个年纪之后开始思考与世界之间的存在关系,透过细微的身边人事物,一点一滴,符号化的人物,不可控制的欲求追索,妄图对自我与他人的精神世界达到某种掌控和统一,究其根源皆为心灵深处对爱与信仰的缺失。

    作者是具有较高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透过汩汩流动的情欲和爱恋,揭起的却是人与天地万物如何相容的大角度问题。同时,她是敏感而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如果可以按出版时间依次阅读她的作品,你会伴随她成长的脚步逐步完成对自我和社会认知的过程。

    安静地阅读,慢慢沉入,这是一部经得起磨砺,付出心力的作品。春之盛宴,开至荼靡。
  •   这是第一次读安妮宝贝的作品。以前经常听周围人说起。
    我喜欢的事她独特的语言。这本《春宴》据说是她最常的一部作品了,故事情节也较以前的做品有所不同,值得一读!
  •   终于将安妮的《春宴》读完了,心里有点失落有许多收获。人的成长带来更改。
    我在她的文字中读出偏执,读出重复。有的是不喜欢的表达方式,但是许多对人生深刻的理解方面,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她可以伪装很勇敢,以此真的变得很勇敢。伪装不需要爱,以此没有爱也一直存活。
    有时候会出现幻觉。因为生活所必须而所做的决定,对身心有所损伤,也在所不惜的甘愿。
    如果可以认真,便不会害怕生活所有的复杂。这种态度,对于读书来说,尤其重要。
    而且,小说就是小说,不要拿来与现实生活比照。
    没有人,生而强大完美,这样的人不会存在。
    我懂得,所以不会用完美来苛责她和它。
    如果你喜爱,便微笑,这世上因此而多了明亮。
  •   我看的第一本安妮的书 《八月未央》
    接着看了 《告别薇安》《莲花》
    《莲花》 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始终为着书里面的角色 而苦恼着
    这本《春宴》 我才只看了一小半 我觉得这本书 是要慢慢欣赏的
    我需要慢慢的去理解
    以前不喜欢看 安妮的书 因为觉得 太过难懂了
    现在不了 虽然看得比较慢
  •   一直喜欢读安妮宝贝的作品,这本书上市以来就想拥有它,收到书更加喜欢,封面很有意境,犹如小说本身,很能体现安妮的作品。她的作品我都读过,虽然都说很阴郁,但从中感触却是很多。如安妮所说:阅读如同照镜,各人担当自己的担子,只希望你在故事中有所得。
  •   春宴是我认为安妮宝贝越来越走向成熟的作品。春宴中的故事有种让人来回穿梭深陷其中的感觉。是一部个人比较喜欢跟认可的文艺作品。
  •   《春宴》刚开始阅读很混乱,她不是平铺的叙述,是三段的分述,一直就喜欢安妮宝贝,所有她写的都看过,这篇小说少了原来的清冷,有一丝丝倔强,喜欢。
  •   安妮宝贝冷冽的文字一直是我的最爱,从《素时锦年》一直到《春宴》,我一直在跟随。我喜欢她笔下那些骨子里寂寞孤独冰冷的女子,需要爱,需要被爱。
  •   安妮宝贝一直是让人能够灵魂靠近的文字书写者,他的作品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部《春宴>>延续了他以往的作风,却又带着一点的不同,现实又梦幻,正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   有人会觉得安妮宝贝一直写着一些主题相似的文字,但我就是爱这种文风哈,而且那些文字的涵义总是能让人反复的回味。她的每本书都收集了,这本春宴还未读完,但我相信不会令我失望。
  •   一直喜欢安妮的字,从彼岸花至春宴。从安妮的博客、论坛、还有她主编的杂志,统统的喜欢。最喜欢她的《莲花》,每当我走入死穴的时候便会把《莲花》拿出来,随便翻上一页开始看她的字,她的字喜欢高度的自我陈述,她的标点似乎成为她的另一种符号,高度的任性。我喜欢。春宴,是我等了好久的书。刚刚到手,翻看了其中几页,喜欢,欢喜。
  •   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读到过这样清冷而孤独的文字。十年前,我曾每日将她的书压在枕头底下,即使是小睡,也必定要翻上几页才能睡得安稳,彼时我的心里曾经是一片破碎和荒凉,却在她阴暗无比的故事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温暖与慰藉。
    如今我捧着《春宴》,象捧着一朵开放在寒冷冬日却绮丽无比的花朵,沉静简约的封面里,却透着低调的华丽和妖娆。窗边透过明亮而模糊的光线,女子安静沉思的面容,尽力伸展着枝叶的金色花朵,以及在空中拍打着翅膀的鸟儿,纤细却充满着力量。仿佛一个符号,一个隐喻,在破败残酷的现实中,沉沦于一场爱情的盛宴,而这本该丰饶饱满的春之宴席,却不知为何,隐隐地传递出一种苍凉颓废的信息,那一刻,我突然认定,这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   每次读安妮宝贝的书都能完完全全的沉静下来。读她的书总能在绝望与黑暗中洞见光明与力量,而春宴让我们洞见的是情爱的实质,清醒、理智、真实和勇敢。
  •   喜欢她是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读过她的第一本书 也是她的处女作 告别薇安
    从此便深深地记住了 这个她 和她笔下所产生的世界
    微博上面最开始说的五月出版 推迟不断推迟 终于 三个月之后我等到了它

    从始至终 我最喜欢的 还是这个写出的文字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 安妮宝贝
  •   尽管大家都在说安妮的矫情,可是在春宴里,我看到的不是矫情。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抗,虽然在一个看似干净的世界里活着,却觉得全省都是脏的,想要洗净这层污垢。我们羡慕沈信得的成长,这样的随性,有着贞晾这样一位养母,一个看似谜一般不应存在于世间的人物。她们仿佛都是我们幻想中的那个自己,决绝,自由~就像北爱里面的林夏说的那句现在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很爱很爱你,但是,我喜欢你,与你无关。”很爱很爱她们的性情,生活方式,但是,我想要的,与我无关。我们还是要回归现实。这才是不可逃离的宿命。
  •   表示是安妮粉 最喜欢安妮宝贝的书了 春宴非常好看
  •   一直很喜欢安妮宝贝的作品,这本与莲花更深沉了,春宴,看完后,久久不能合上书本
  •   《春宴》是我一直很想看的安妮的书,可是到现在才买,原因是什么,因为一个朋友说,怕失望,因为有太多期望。一直都爱安妮,从她的《八月未央》到《两三事》到《告别薇安》再到《春宴》,我一直都被安妮感动着。希望《春宴》能继续让我感动这....
  •   这本书是很不错,但是还是最喜欢安妮宝贝的莲花,感觉春宴依然没有超越莲花。期待安妮宝贝达到新的创作巅峰。
  •   春宴,这是安的新书名。我手边正在看的书。每个晚上入睡前都翻上几页。

    有次我推荐朋友看,她断然回绝,理由是安的书太过压抑。听过很多次这样的说法,绝非她一个人有如此的观感。而我,却拥有她所有的书,并会用心地看。

    依然是,残酷的爱情,淡漠的亲情,以及特立独行,个性疏淡又热烈的女子。只是这次,她以大都市为背景,多了几分商业社会的物质气息,主角活在了人间烟火之中。

    几个女子,各不相同的命运,残缺不全的爱情,前途未卜的生活。她们所发生的故事,再绚丽热闹,刻骨铭心,也是注定离岸的一艘大船,开往黑暗的海洋,不知归途。

    就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我们的相逢,只是一场春日里豪华的宴会,终会有曲终人散之时,正因如此,我们不把目光投注虚妄未来,关注当下,及时行乐。

    如果命运的河流带来什么,那么就捞起是什么。一路播种一路收获。这是安的原话。而我更喜欢听她淡淡地说——所有一切,如同“空”中捎来的一封信。
  •   发货很快,第二天就到了。
    这么多年来,安妮的书我一本本读过来,从女孩时代的阴郁,与世界的抗争,到为人妻为人母的温暖恬淡,我的成长有她一路陪伴。最爱的还是素年锦时,暖阳下,安静的阅读,愉快的写作,日子这样过去就很好。
    春宴的阅读无疑是有难度的,我读了几遍都没有深刻理解,她依旧需要我继续探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