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湖南文艺  作者:阿来  页数:286  
Tag标签:无  

前言

看见把这两三年来值得一收的文章集中起来,集一本书,是做编辑的朋友马小兵的主意。书名也是他起的。我把这些文章打了包电邮给他,以为就算完事了,但他坚持要我写一篇叫做“序”的文字。第一次,我没有回他的短信,后来一起吃饭,他又当面说过一次。我大约是含糊地点过头的。但还是一直拖下来,直到今天,又来了短信。只好放下手里别的工作——很烦恼人的电影剧本,来作这篇序言。想了半天,也只好把这篇序叫做“看见”。同时一直想:什么是“看见”?又如何“看见”?这个问题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时代。这个一切事物都有多种媒体争先呈现的时代,对个体来讲永远信息过量的时代。个体的人在这样一种境况下,所有的“看见”,都可能是被动的,匆忙的,看见过后又迅速遗忘的。走动到四面八方,看到那么多人用卡片机,用手机不断拍照时,我总是想,人们试图用留下图像的方式抵抗遗忘。某一天,他们打开电子文档,会说:瞧,我去过这个地方;瞧,我和这个人干过些什么。这也相当于说,瞧啊,我也看见过这个世界!我也喜欢玩照相机,喜欢通过不同功能的镜头去“看见”。但不是为了保存记忆,而是试图看见与肉眼所见不太相同的事物如何呈现。我希望自己的“看见”是经过自己主动选择的。而所有经历过,打量过,思虑过的生活与事物,要很老派地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储藏,在自己的情感中发酵。一切经历,打量和思虑的所有意味,要像一头反刍动物一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记忆库中打捞出来细细咀嚼。电视里正在播一部纪录片《太阳系的奇迹》。我想,人所具有的主动看见并思量的能力,正是太阳系最大的奇迹。所以,有理由坚持不把“看见”变成消费时代的一种被动行为。风景不是由旅行指南所指定。书的意义不是由出版商所推销。美,不是由时尚发布会所推荐。大千世界,要自己发现。更进一步说,消费时代的被“看见”还有一个巨大的缺失,那就是缺乏内省。内容提供商提供的“看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提供材料的同时,也指出意义之所在。于是,个人和个人的思虑被无情淹没。所以,我的“看见”,更多的时候是要看见自己。所谓“反求诸已”,不止具有道德意义,更是观察这个世界与个体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看得见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看见世界。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正是近年来,我自己努力看见世界和看见自己的一个记录。我愿意乐此不疲地继续这种关于“看见”的记录。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著名作家。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校。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现任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诗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其中,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同时还有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

书籍目录

大地深处的咏叹
游 思 集
 德格:湖山之间,故事流传
 青藏线,不是新经验,也不是新话题
  ——青藏笔记一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
    ——青藏笔记二
 政经之外的文化
    ——青藏笔记三
 远望玉树
 成功,在高旷荒原上突然闯入的词
 大地的语言
 非主流的青铜
 草,草根,及其他
 香茅的茅,高台的台
 哈尔滨访雪记
走向海洋
生死之间的遐想
病 中 集
 被机器所审视
 以为麻醉剂能让我飞起来
 错过了蜡梅的花期
我只看到一个矛盾的孔子
 ——病中读书记一
 善的简单与恶的复杂
 ——病中读书记二
 不是解构,不是背离,是新可能
 ——病中读书记三
 道德的还是理想的
 ——关于故乡,而且不只是关于故乡
 三思《阿凡达》
世界:不止一副面孔
演 讲 集
 随风远走
 ——茅盾文学奖颁奖礼上的答词
 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
 ——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上的演讲
 不同的现实,共同的将来
 ——《空山?达瑟与达戈》获《芳草》“女评委”大奖答谢词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
 ——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词
 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民族文化
 ——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演讲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
 ——在渤海大学的演讲
 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
 ——在中央民大等高校的演讲
 民间传统帮助我们复活想象
 ——在深圳市民 大讲堂等的演讲
 汉语: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语言
 ——在中韩作家对话会上的演讲
文学:我的人生信仰
序 跋 集
 落不定的尘埃
 ——《尘埃落定》后记
 在诗歌与小说之间
 ——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后记
 嘉绒大地给我的精神洗礼
 ——《大地的阶梯》后记
 文学延展的生命空间
 ——《阿来文集?中短篇小说卷》后记
 音乐与诗歌,我的早年
 ——《阿来文集?诗集》后记
 《空山》三记
 ——有关《空山》的三个问题
 华文,还是汉语
 ——香港版小说集《遥远的温泉》序
 为什么要写作小说
 ——《格拉长大》后记
 小说,或小说家的使命
 ——《格拉长大》韩文版序
 流水账
 ——小说集《宝刀》后记
 《格萨尔王传》:一部活着的史诗
 ——小说《格萨尔王》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香茅的茅,高台的台如果是白天,应该是一只水晶玻璃的杯子,在明亮的光线下,有点滑腻的酒浆倾倒进去,浅浅的带点颜色,在杯中微微漾动,就从透明的杯壁里面,透露出那特别的质感。是圆润的,冥想一般,比所有的白都多含蓄了一点折射了一点世界的颜色,又比白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都空灵,都若有若无。这就是中国的好酒,叫做茅台。当然,最好是黄昏,或者渐深的夜,那就换一只薄胎的象牙白瓷杯,开瓶,续壶,且让暗香盈座,再将酒浆从容倾入杯中,有些朦胧的光线下,酒的颜色与杯子的颜色浑然一体了,像一颗温润的玉。要生烟了,要在人的身体里面发生些奇妙的转化了。是相关肉体的转化,也是相关精神的转化——是灵肉共舞的转化。举杯吧,茅台。茅台的名字本身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但举杯之时,就会想,香茅的茅,高台的台。香茅的香是浮动的,高台的高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往上的。两个字,暗含了酒应有的品质与境界——或者说是应该给人的催发。不是所有酒都能有这样的品质与境界。所以,三个满杯之后,除非真有酒量,就不要再劝干杯,不要再说劝酒的套话,应该开始浅斟低饮。记得一次去外地,几个朋友们聚集起来为我接风。知道我好这种酒的都带了这酒来。以至于最后桌上的茅台竟有十余瓶之多。幸好作家莫怀戚教授也在座。他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说,老总们成功人士们,茅台不可以这么喝。爱喝也不能这么喝,有钱也不能这么暴殄天物。于是,大家听他的,一桌人,两瓶,而且一律换最小的杯子。终席之时,大部分人都恰到好处,于是都真心夸奖莫教授是真正的风雅之人。几年以前,我请一个叫兰迪斯的美国人喝中国酒,不是茅台,但也得是名酒,另一种名酒。一杯下肚后,他感到了燃烧。此人是一个幻想小说作家,同时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某年上火星的叫做“漫游者”的小探测车的某一部分就出自他的设计。兰迪斯在感到“液体在胃中和血管中翻卷着燃烧”,以为“这么强烈的东西可以用于发射火箭”,于是他要火柴,关灯,把一杯酒点燃。酒当然就轰一声着了,升腾起一团幽蓝的火苗。这位实证主义的科学家得到了预想的实验结果,却不肯再喝了,怕一肚子酒时被点着了的火箭一样被发射到天上。从纯技术的角度讲,人成为火箭当然能体会到腾云驾雾的效果,如何降落却是一个麻烦的问题。明代的时候,一个叫万户的中国人曾经把自己发射到天上去,在空中他体验到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降落时把自己摔成了一个肉饼却是不争的事实。兰迪斯作为一个航天科学家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捂着杯子不肯再喝了。这个故事的意思大致是说,大部分人喝酒,最后都是被酒精燃烧。这个故事也是说,大部分的酒,就是把人交给酒精去燃烧。燃烧中的那种状态某些时候自然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需要——让人短暂地超越一下现实与自我。但燃烧多了,人们也发现一个事实,就是短暂超越后,一觉醒来,忍着脑袋和胃的难受发现自己又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与自我之中了。沮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宿醉后的难受总是双重的,从肉体到精神。或者说,受创的不仅是身体,精神有时反而会承受比肉体更甚的重创。我这样的人,在席间大约很难只喝一些果汁与矿泉。如果是中餐,也很难接受啤酒和红酒,所以才要寻找一种不是一味只在胃和脑子里燃烧的酒。以后能否找到更好的不好说,但到今天为止,只要这只中国胃贪的还是这杯中国白酒,那首选自然就是茅台了。迄今为止,所以没到每喝必茅的程度,经济原因当在其次,端的还是因为好多场合的茅台都不能让人放心。前些时候去茅台酒厂参观,看红砂岩的岸边青碧的赤水河流过,酿酒的味道将山中的镇子淹没。酒厂的人带着在厂区了解工艺流程,不说那一二三四五六七道酒的互相勾兑,又如何大罐封藏,单只是端午制粬重阳窖酿,那古典的程序也已经令人回味悠长。于是明白那酒入口过舌,在喉咙里珠圆玉润地滑下,不曾小火球一样张开许多小毛刺扎人是什么道理了。于是也明白那酒到了胃里不轻易翻江倒海,小醉醒来,脑袋也不那么沉重是什么道理了。总之,这酒,喝得时候不会让人一下子燃烧,酣饮过后,也不会因为身心俱疲而让人起戒酒之想。不急不躁,是酒的酿造,也是这酒的品性。于是,进入不温不火的中年,自然就慢慢爱上了茅台。那酒的能量通过肠胃与血管走遍身体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赤水河如何在曲折深致的峡谷中穿越。高处是风在推动,风中轻舞的是高梁的精灵,是麦子的精灵,是的,风中轻舞的正是谷物们的精灵。在那些错落的台地上,所有谷物往土中深深扎下根子了,饱吸了高原红土的精华。就这样,上升的上升,沉淀的沉淀。好酒就能这样:让人轻盈,饱满而又沉静,有充足的能量等待转化,如此这般站在顺河谷流动的风中,站在赤水河岸的晚霞下,感觉到自己正在变成一株高梁,一株等待着能量转化奇迹的高梁。我想,真正的醉酒就应该是这样,能够敞开紧锁的身体与感官,麦地一样在风中随意起伏,水一样恣意流淌,随物赋形,就像自由这个词还没有发明出来以前,就感觉到了这种状态一样。我想,醉去就应该是这样的吧,仿佛在五谷杂粮丰盛成长的土地中奔跑,比风还高还灵敏。或者,双脚被水与红土所粘滞,呆立在那里,成为一棵庄稼,任何一种将来可以入窖发酵的庄稼,从土中把水,把养份,把地精抽起来,往上输送。上面,正在灌浆的穗子,日益沉重,众多的子房正在把地精与日华混合,把最沉重与最轻盈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最轻的是光,最重的是矿物质,奇妙的化学反应把这一切混合起来,把一个个子房鼓涨得像初孕女子的胸腹。喜欢喝酒,又常常期望一种不被肉腻死,不被酒烧死,不被废话淹死的喝法,这个想法要得以实现,除了喝法与喝酒的人,真还得有一种够格有品的酒,我想有了茅台,这想法就庶几近之了。小醉之后,还可以念念叨叨:香茅的——茅,高台的——台。走向海洋当站在一面尺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在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了一次南海之行。当我再次面对地图,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于是,仿佛又与我放牧牛羊的同胞一样肤色明亮黝黑的船员兄弟们来到了海上!海洋,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我们又无法面对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了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去到了海上,不是为了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远方,为了一个强国富民的梦想。遥远的古代,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但是,又有那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上天的选民?哪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央?古代阿拉伯人古地理著作《黄金草原》中,中国就不在中央。著作者写道:“……测量了有人居住的地段,即从福琼群岛,一直到中国有人栖身的边缘。”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信息。当我们认为居住于天地中央时,也有别的文明同样认为自己置身于优越的中央,而“中国”却只是“有人栖身”的边缘。同时,有经商传统的阿拉伯人,身居沙漠却早把海洋纳入了视野。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有出身于穆斯林家庭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史实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当时世界上最为浩大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不是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的袭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海洋上领受屈辱,并不是直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们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袭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摆开抵御外侮的战场。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中国人的火绳枪不多,没有使用多少火药,石炮和火炮极其短缺,炸药使用量也极其有限。但是要说到每年春节燃放的烟花爆竹,其设计之精妙,无不让我们为之感到惊叹。……有一年在南京,我估算了一下,在这个把月长的新春佳节里,他们所用掉的硝石与火药,竟比我们持续一场持续二、三个月的战争耗费还要多。”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还带着巨大的惯性在持续着。中国人刚刚有一部分人小康了十年八年,但举目所见,耽于逸乐歌舞升平的景象却像是已经国泰民安三五百年的样子了。对于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战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舰船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邱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但是,中国传统对付海上威胁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海岸一带坚壁清野,让已经去到近海的渔民,烧船毁网,远退到内陆。以相对狭小的陆地的自我封闭来对付开阔狂荡海洋上的危险!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草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而不是一个民族豪迈的情怀,不是安身立命的坚实国土,不是富国利民的资源宝库,当然,更不是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权。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苦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的幻梦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这次有幸随中国渔政南海总队9天8夜的南海之行,绝对不是一次轻松的观光之旅,其意义也绝不止于一个写作者对渔政行业的一次贴身观察与体验。因为南海总队巡航守礁,这些作为本身,就蕴含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航道曲折,波谲云诡,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是前方,就像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南中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一样!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通过海洋!

编辑推荐

《看见》编辑推荐:用心和脚丈量文明之间的距离,用口和笔雕刻灵魂深处的碑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继诗集《棱磨河》,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后,沉寂了两年,首度结集出版随笔精粹,全国各地同步盛大上市。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你我如尘埃般的生命,究竟该循着怎样的轨迹,才能找到灵魂的栖居之地?他是自然之子,从生死边缘活过来,面对这丰富多变的世界,他告诉我们要想看见世界,就请先看见自己。这是当代中国最美的散文,同您一起品位文学之真,感悟生活之善,游历自然之美;这是当代中国的《瓦尔登湖》,为您展示一个清新明净、诗意盎然的人生之境,带您体会更简单的生活、更纯净的心灵,更崇高的精神。

名人推荐

阿来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多维度交织的散文,一种有声音的散文,也是一种重的散文。它的重,就在于他那干净的文字后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世界、人生和存在的追问。——文艺批评家 谢有顺阿来的随笔充满了对工业文明深层次的思考,对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对比、梳理,有纵与横的比较,有内与外的比较,有中与西的比较。可谓是一曲生活交响曲,更是时代的进行曲,但它是多声部的。——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胡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看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4条)

 
 

  •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随笔,当代中国最美的散文!
  •   阿来的散文集。我只要看见有关介绍书籍的文章里有自然、草木、行走、读书等字眼时,就恨不得赶快下单买来看看。阿来的这本书是其近来年行走的经历和读书心得,当然就少不了自然之美。
  •   一直以来,喜欢阿来的作品,几乎收藏了老人家所有的书。随笔,能让人近距离的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一个作家的良心。
  •   第一次读阿来的随笔,跟他的小说一样,也与西藏有关,我喜欢与西藏有关的文字,喜欢了解西藏,了解,神往。。。。。。
  •   一直喜欢阿来的文字,从《尘埃落定》到《看见》,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值得看一看。
  •   阿来的随笔写的这样美,令人震撼,好句比比皆是,字字珠玑,现场感也很好,向往西藏啊,在阿来的笔下,此情可慰。
  •   阿来的书一直很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发人深省。《看见》也是如此。内容自不必说,此版纸张硬度适中,文字大小适中,阅读观感很好。推荐!
  •   看过阿来的小说,随笔这是头次阅读。期待很精彩
  •   看过阿来作品的人都会知道他的文笔很质朴。这本书似乎是他的《格萨尔王》的番外吧~~慢不得错的~
  •   阿来老师的看见,很能沉淀人的心性。我们一直在路上,看不同的风光。看见什么,因人而异。
  •   以前看过阿来的《尘埃落定》,这次又读,感觉良好
  •   阿来是我的精神导师,看他的随笔,精神的超度!
  •   阿来的散文,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简单而别致,精致而典雅
  •   喜欢阿来的尘埃落定,就买了他的这本书。书的质量不错。
  •   是看了《尘埃落定》才注意到这本书的,喜欢阿来
  •   初识阿来是读到他的一篇文章【大地的语言】,买这本书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包装很好,送货速度一如既往的快
  •   吸引人的是作者阿来对事对物对生活对当下的思考
  •   阿来作品,百读不厌
  •   喜欢阿来的作品
  •   阿来是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人
  •   真实的阿来!
  •   很喜欢阿来的书,让人受益匪浅。
  •   阿来的文字总有神奇的魔力,很安静很舒畅,享有股流水缓缓的从身上流过~
  •   还没有看!阿来的书挺喜欢的,看完再来评论yn
  •   阿来大家手笔!
  •   阿来的书总能让我平静下来
  •   阿来的书,都很好。
  •   喜欢阿来的书,这本一直等着看呢。
  •   一如阿来文风
  •   阿来的书一定要看!
  •   阿来的文笔很好
  •   一直喜欢阿来的书,文风大气,才思渊博,很满意!
  •   很好的一本书。呵呵,度过之后,觉得韩寒是炒作出来的作家。
    同时买了尘埃落定和看见
    决定先读《看见》,,,了解一下作者,,,再读《尘埃落定》。。。
  •   细腻的笔端亦如细腻的人,有些细腻的情感本不知如何去抒发,在这本书里却可。适合安静下来,掠去浮躁,沉沉稳稳的与有些陌生的世界人生错交流对话。随笔,赴随笔端,人生展现。
  •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感觉了。读啊来的《看见》就找到了感觉。书中比较烂漫的思想、读起来很轻松,却又不失思考的空间。建议一读
  •   之前看过他的尘埃落定,相信这本也是不错的选择,待读
  •   这本书能让人体悟生活,感受自然的乐趣
  •   看见了你的世界,照亮了我的远方。
  •   喜欢随笔,静下心慢慢的欣赏。
  •   看了一些,让人产生深刻的感悟,不应忽视了生活中的美。
  •   更喜欢他的尘埃落定,现在的笔涩了。
  •   看尘埃落定的时候,几度看哭,我喜欢的作家,喜欢的描写方式,
  •   女儿喜欢这本散文,提高孩子阅读力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   美,经典,淡然的生活
  •   很久没读他的文字 熟悉的感觉 舒服的文笔
  •   我最初认识他是在高三语文卷上,后来看他的尘埃等作品,渐渐喜欢他,不是他文字多么华丽而是那种情感丰富
  •   以前看过他的《大地的阶梯》,如今捧起这本随笔集,更有意义,更好看。只是纸张稍差一点。
  •   读起来很悠然。。。。感觉很好,文字描写很清晰
  •   啊!!!我居然忘了还有这一本,,书非借不能读也!
  •   正在读,纸张质量不错,内容不敢对大家作什么评价,但是不是我期待的
  •   很好 还没读完
  •   适合安静的读
  •   好像看看外面的世界!
  •   好!中华文化的新元素!
  •   要细细品味,有意义
  •   相信读后会有许多感悟
  •   别人推荐的,很好看,本人很喜欢。
  •   内容丰富,能启发人的思考
  •   书挺厚,内容很有深意,文字精炼适合慢慢阅读,平装。
  •   不错的故事,很好的商品,物流速度很快,给好评
  •   今早看了几篇文章,很喜欢,推荐
  •   非常喜欢,这本书很好看
  •   这次购买的几本书非常满意,印刷质量很好,并且内容都是我想要的。
  •   值得推荐的几本书
  •   孩子非常喜欢这本书,收到货后就一直抱着看,下次还会再来的。
  •   好书要大家分享,看书不能只看一方面,应该吸收百家所长
  •   到现在为止,我好像还没有看。
  •   朋友推荐的,很期待
  •   买错了,同名书的遗憾
  •   很好很强大!无论是内容还是质量!
  •   我买书都是在当当
  •   随笔集合综合了许多内容不便细言,但其沉静的思路非常适合于今年身处这个浮躁时代之中的年轻人品读
  •   书还没看,朋友推荐的!
  •   还没有看,寄给弟弟了,他看完我会分享。
  •   沉淀
  •   很好,就是封面有一点皱,不幸的是刚买就降价了
  •   很少看这类型的书,感觉还不错
  •   包容的智慧
  •   慢慢享受~
  •   一直很喜欢白色主调的封面,内容也很不错。有所收获
  •   排版也不错
  •   啊来的文章看了很多,这本一样的好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纯文学。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的作者不多,这个水平的作者也不多呀。
  •   果然是好00,没买错!
  •   没看,送给朋友的
  •   收到书的时候还是很惊喜的,因为封面很干净,而且也没有折损。

    封面干净大气,就和作者的文字一样。
    我一直很想去别处看看,领略一下这世上的各样风景和风情,可是一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因此我对那些看过许多风景的人总会有些许的羡慕。
    阿来的散文很好,不过我说不出好在哪里,呵,我觉得在闲暇时拿本散文,懒懒的读上几页,是非常美的享受,能够让人去去心底的浮躁。
    我们现在能看到许多许多,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可是我们看见的太多东西,都是被动的接受的,无用的有用的混杂在一起,我们每天所接收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想法。看见的会影响你所思想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分辨,去主动的看,不是有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么
  •   这是第一次读阿来的短篇散文,之前看了他的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感觉很好所以才买这个短篇散文的集子,但是有点失望,觉得短篇散文里的阿来由于过于让自己的视角边缘化(用一种独立于汉族、独立于现代化的眼光),而显出一些造作。当然,这只是部分文章给我的感觉,还是有一部分不错的作品的。和短篇散文比,阿来的中短篇小说还是不错的。
  •   作家多年的随笔集,有些参差不齐。
  •   这本书是作者主要收录的是作者写的关于自己写的不同小说的感触和一些获奖致辞等等,建议读过阿来写的小说的朋友看看,会对他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于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的读者来说,如果不是特别需要,这本书也可以不买,我是在搞活动的时候买的。不过,对于对作者一无所知的读者,比如我,通过读了他的这本书,还是有点感触的。建议:按需购买!
  •   很不错的书,买了很久了,今天才有时间来写评论。很值得买。
  •   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起来比较吃力,可能不太习惯作者天马行空的形象力和无与伦比的类比能力。书的内容比较杂,让我很难读进去,可能是我欣赏不了吧。
  •   还没拆,还没送,看起还好吧。
  •   内容印刷都非常好。物有所值
  •   买了两本,送了一本给朋友。
  •   大概浏览了一下,没有《尘埃落地》那样给人以冲击力,看以后会不会再看了,不看似乎有些对不起阿莱……
  •   看得见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看见这个世界!当初就是被这句话吸引的,封面也很有感觉,到手后觉得一般,看不太懂。
  •   太喜欢阿来,以至于满100元选择赠书时毫不犹豫的点了这本,阿来其实不是很适合写散文,整体看来质量有些参差啊,但可以从中了解一点他创作的灵感,和最深的来源。还是看尘埃落定吧,百读不厌的。
  •   还是喜欢阿来以前的文章,更有民族性和文化深度!
  •   本人没看。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八月份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然后我打算买了送给我一朋友。 这就买了
  •   由大地的阶梯开始看阿来的书,这本还不错,书里有的观点挺赞同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