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南勇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作者用自身数年来在工作中的见闻,以及在管理中的追寻和探索,写下了这难能可贵的80个管理心得,这些心得都是从作者的工作中来,也必将指导着更多的管理者应用到工作中去。全书摈弃了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枯燥乏味,文笔轻松活泼,尖锐深刻、简单易懂,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公司管理类图书。
本书姐妹篇《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火热上市,点击购买
作者简介
南勇:1998年至2006年在日本留学。并分别于2004年3月毕业于日本群马县高崎经济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科,取得经济学本科学位;于2006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商学研究科取得商学硕士学位。2006年4月回国后,先在润滑油行业,食品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于2007年初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闲人”与“忙人”
第二篇 “专才”与“全才”
第三篇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第四篇 伪“人才重视论”
第五篇 别拿自个当“省委书记”
第六篇 “这事儿我已经交代了”
第七篇 世上没有“长了腿”的政策
第八篇 “画句号”式管理与“画逗号”式管理
第九篇 “老东西”与“好东西”
第十篇 “一起教育”与“个别开药方”
第十一篇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第十二篇 “抓细节”与“找茬儿”
第十三篇 “钓鱼”与“捞鱼”
第十四篇 管理也有“速度”吗?
第十五篇 “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十六篇 你要折腾!
第十七篇 “厕所干净”=多卖车?
第十八篇 “卫生”是“打扫”出来的吗?
……
章节摘录
1、别拿自个当“省委书记”民营企业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务实”。任何一种形式的“官僚主义”都是荒谬可笑的。都知道民营企业是以“做事”为本、“赚钱”为本的。这个大前提决定了对于一介民营企业而言,一切事物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两个字:务实。任何与“务实”无关的东西,都应该扬弃。但在现实世界中,搞混了这一点的民营企业真是何其多也!不知是小时候电视看得太多,还是从前“计划经济”时留下的“遗毒”太深,现在的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看上去几乎与“省委书记”无二,十分有“领导派头”,说话必打官腔,言必谈“开会”。诚然,“开会”是在任何一种组织中落实“管理”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可或缺。但如果事物仅仅停留在“会”开了没有,而不是“事儿”办了没有的程度的话,那么“会议”本身就仅仅流于了形式,成了为“开会”而“开的会”,“开会”这件事儿就会成为一种在民营企业中极为可笑的“官僚主义”的典型象征(尽管在事业机关中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但人家那是吃的“皇粮”,有国家养着呢,而你是民企,你的“食儿”得自个儿“挣”,千万别搞错了角色)。当然,也许每个人都幻想着自己拥有一个“梦幻般的团队”,做事儿刷刷刷,利索得不行——遇到问题赶紧开会,会开完了弟兄们立马儿行动,齐心协力,三下五除二就把事儿漂亮地办了,根本不需要你操心——多爽!这种执行力不是盖的!问题是,你是否拥有这样的“梦之队”?恐怕绝大部分时候让你郁闷甚至痛苦的事儿是——甭管你开了多少会,基本上说的都是“重复”的话,讲的都是“重复”的事儿——意味着你的“会”开得极没效率,开了也等于白开,因为什么事儿都没解决,什么事儿都没办成。也就是说,你这就叫为了“开会”而“开的会”,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典型的“官僚主义”——甭管事儿干没干成,反正“会”我开了,“事儿”我布置了(意味着我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没干成是“他们”的事儿,和“我”无关。现在问题来了,你虽说可以这么理解这件事儿,但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你毕竟不是“国家队”,有国家养着,你是民企,得“自食其力”,如果企业垮了,你也就没饭吃了。没人给你“包底儿”,你的“底儿”得自个儿“包”。事情就这么简单。归根结底,“开会”是为了“解决”事儿,“解决”不了任何“事儿”的会不如不开,或至少应该少开。那不开会的话,怎么解决问题呢?很简单,有些事儿“一对一”地做效果更好,且更结实。因为“开会”,说白了就是“把大伙儿招到一起商量一件事儿”。这种形式重不重要?实话实说,重要。但走了形式主义的话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很多事儿可以不用“把大伙儿招到一起商量”的话尽量不要这样做。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就等于给了很多人“滥竽充数”的机会——表面上也事儿事儿地往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实际上脑子里根本就什么都没听进去。所以,很多时候,与其“大家伙儿一块儿说”,不如“一对一”地说来得“实在”。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效率不高,但“结果”却很结实也很真实,一点一点地积累这种真实而结实的结果,最终你会收到你想要的成效。总比你开了一万多个会,事情还在原地儿“纹丝未动”强得多。“开会”就好比“一刀切”的办法,表面上看是你想来个“一举搞定”的“大动作”,而实际上其效果往往就像一块玻璃一样,易碎而不堪一击。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它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也往往不具备“可持续性”,就是说成果很“脆弱”,不“结实”。而“一对一”、“人盯人”的方法就好比“挖墙脚、掺沙子”的“游击战法”,灵活机动。虽说每次的成果都极为“微小”,但却很“结实”、也很“真实”,这样的“微小成果”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话,你最终会拥有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的。这就是经典的“积小胜为大胜”的道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别总和自己较劲儿,老想做“大事儿”,“一口吃个大胖子”。实际上我们都是“凡人”,都习惯于做“小事儿”。但你要相信,一百件小事儿总能凑成一件“大事儿”的。做你习惯而擅长做的事儿吧,别总是异想天开,当自个儿是个“省委书记”。2、“理想”是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的现在的人们拥有“理想”的年龄,是“五岁以前”和“三十五岁以后”。而最应该拥有“理想”的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却往往表现得过于“看破红尘”了。这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大悲哀。“理想”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不太流行了。甚至说得严重一点,这个曾经是那么美好的字眼现今却具有了某种莫名的“讽刺”意味——如今这年头,还能满口“理想”,“自个儿骗自个儿”的人,实在是有些怪异,甚至是“变态”。但是,没有“理想”的日子里,大家真的很快乐吗?失去精神支柱与人生追求的人们,你们真的过得好吗?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理想”迅速贬值的今天,对于这两个问题能够给出肯定答复的人,也在迅速变少——在没有“理想”的日子里,大家其实过得并不快乐。就算我有些偏激,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人生真正“有理想”的年龄是5岁以前和35岁以后。就是说,最需要靠理想来点燃生命之火,提供拼搏动力的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恰恰是理想最为缺失的一群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5岁以前的小朋友无论说出什么理想,哪怕他说出“将来要当美国总统”,“当爱因斯坦、爱迪生”,也不会有哪个大人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怒斥他“白日做梦”!——没有哪个成年人不会重视和珍惜儿童的梦想,忍心刺破儿童的“梦想气球”。这是人类的本能。同时,我发现,35岁以后的成年人由于人生的成熟(因为年届不惑),反而倒容易重拾儿时的梦想,变得充满激情与干劲。而且,由于这时的理想已不再有儿时的那份稚嫩与不切实际,所以往往能够为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激情,从而造就这些人在人生的“收获季节”最终获取梦寐以求的,宝贵的“成功”。但是,偏偏在20郎当岁的年轻人当中,要是还有谁大谈什么“梦想”、“理想”之类的话题,那就无疑和“幼稚”、“天真”同义,只能遭到同伴的嘲笑了。因此,我们会惊异地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敢(或不屑)谈“理想”这样的字眼,似乎这样做就意味着“怪异”,就会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来。所以,越是20郎当岁,“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就越愿意摆(装)出一副“看破红尘”的“成熟相”与“臭架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合群”,才显得够酷,够帅一样。在他们的嘴里,你很少能听到“真棒”、“太好了”之类激动人心的字眼,你只能听到诸如“还行”、“凑合”、“一般吧”之类敷衍与不屑之词,似乎这个世界上已经少有能让他们真正砰然心动的东西了。如果你跟他们很真诚地谈起某个大人物所作的善事,他们会不屑一顾地立马给你举出一大堆这个人做过的“见不得人”的八卦新闻;如果你跟他们说某家企业管理得很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十个这家企业的“幕后丑事”;如果你在他们面前真诚地称赞某个政府部门的效率高,他们也会瞬间发出嗤之以鼻的不屑之音,“神乎其神”地向你“揭发”这些部门背后肮脏的“潜规则”……。总之,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信仰的东西,没有美好,只有丑恶。似乎他们以自己区区20余年的人生履历,已经饱经了人间的沧桑,早就看破了红尘一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您想看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书,请别碰它,因为它会让您失望。如果您想看一本颠覆传统、真正接地气的管理书,请拥抱它,因为它会带给您惊喜!听说读过这本书第一季的读者反应都很极端:或者扔掉它。或者珍藏它。其实,管理就是“过日子”,没那么多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可讲。在平淡的日子中,人有的时候就会麻木,往往会对平凡的生活赋予我们的灵感与智慧视而不见。这本书,就是帮您寻找与捕捉这些灵感与智慧的一个工具。但是。读这本书时。您没有必要刻意惦记着能够获得点什么。您只管让自己沉浸于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就可以。我向您保证,当您最终掩卷时,您会获得它们,而且一个也跑不了。 ——南勇看过很多管理类书籍,无外乎开篇讲道理,再拿很多例子来论证前面的道理。大道理你我都懂,但很难和自己产生共鸣,读很多书但总感觉是在读一本书。这本书很不同,看完之后觉得很长知识,即使将来不做管理层,对于职场大多数人来说都很受用! ——读者评本书第一季道出了私营企业管理的各种规律。作者有超强的实战经历,所言非虚,字字珠玑。 ——温州读者评本书第一季很久没有看关于团队管理方面的书了,自从拿到书后,就深深地被作者朴实无华的词句吸引了。这本书不做作,来得很实际!决定再买几本,送给公司的其他几位中层领导。 ——读者评本书第一季看过不少管理书,总觉得外国的更客观和实际,没想到这本中国人写的书却如此实用和入理,对我非常有用。强烈推荐给从事团队经营管理业务的同仁,一定能让你领略中国本土管理的精髓,更真实地感受中国式经营管理的方法。好书! ——读者评本书第一季书中有一个理念一直贯穿始终,用我的话讲就是“小步决跑”,用作者的话讲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积小便宜为大便宜。这个观点十分重要,对于好大喜功的我们,算是力挽狂澜了。这本书对我的改变是现实的,现在我正在学着如何把一个好的想法,通过潜移默化、逐步渗透的方法得以实现。几十块钱买来一个这样的变化,绝对超值。 ——北京读者评本书第一季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 ——长沙读者评本书第一季
编辑推荐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第2季)(套装共2册)》:中层经理晋级首选图书,基层主管和全员充电最佳教材!彻底打破传统管理书的局限,好看,耐看,边看边拍大腿。500强资深行政总监,卓越管理者分享的88个管理心得。老板喜欢下属接受的管理方法,帮你培养老板的视野、思维和手段!“管理”与“业务”本是两码事——“业务”好的人未必懂“管理”,“管理”好的人也未必精“业务”,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两个概念却被极大地混淆了。任何一种制度与政策都不可能“只要被制定出来就会自己保证自己的执行”。所以,只负责把政策“制定”出来就“万事大吉”不是管理者尽职尽责的表现。只有推进“执行”才是“硬道理”。把握好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感”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可不是件小事儿——太贴心就会“添乱”,太不贴心就会“出局”。对于公司而言,任何与“金钱”有关的激励手段都是一把“双刀剑”:既可伤人,亦可害己.、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管理也是有速度的,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快速地执行”,即执行力的“速度”问题;一个是管理“创新”的速度问题,即只要某种制度或管理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化”,就要毫不犹豫地立立予以创新,绝不拖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