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红楼梦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湖南文艺  作者:王蒙  页数:287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或问:《红楼梦》已经谈得够多了,你本人也写过三四本书了,干吗还要再讲一遍呢?  过去多是写作,是写文章和写书论说点评《红楼梦》,这次则是比较完整地在山东教育电视台讲说《红楼梦》的种种。  讲说与写作是两种体验、两种气场、两种心绪。写是自我陶醉、沉吟徘徊、自思自叹、摇头摆尾;而讲说呢,是交流沟通、解释答疑、通透明白、拍案惊奇、抬杠完了再劝慰。写是自斟自饮,像李白似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讲说是与你对饮,猜拳行令,高谈阔论,兴高采烈,一吐心中块垒。  我对讲说的要求是口语化、即兴化、现场化、透明化、生活化,就是说,我讲的是活人的话,是充满活气息的话,说的是生活中的活人与活事,是与你一来一往一呐一喊一应一个逗哏一个捧哏的话。  哪怕准备了好几次腹稿与大纲了,哪怕讲前二十分钟还在那儿伏案磨枪,可我一讲起来,稿子全放到了一边,我和你说了起来,聊了起来,砍(不只是侃)了起来,也抡了起来了。人生多少快意事,首推尽兴讲“红楼”!  这么一讲就有了新发现。比如宝玉一见黛玉就摔上玉了,这样关键的情节,此前本人始终没有得到也没有作出一个满意的解释。我终于明白了:这是少年之恋,这是天生的绝配之恋,这是天真无邪的互相认同!宝玉各方面和黛玉各方面,二者必须且应该互相匹配。一句“可有玉没有?”(我老觉得应该是“妹妹,你有玉吗?”),他那个天真纯洁的美好与完满的期待,令人泪下。如此这般,二人的“有情人不成眷属”的悲哀,就从他们的符号上的不对称上表现出来了。  如果你还不明白,不妨倒过来想一想——如果宝玉一问,黛玉回答:“是啊,我这儿整好也有一块玉啊!”两个孩子能不乐疯了吗?读者能不乐傻了吗?  比如我写过多次,说是搜检大观园时探春的一段话,更像作者曹雪芹的话,探春小女子说不了那么深。但是讲着讲着我又想起,从一开头,对于大观园内的治安形势,探春与贾母的观点就针锋相对。探春比较客观,贾母忽然凶相毕露。这反映了贾母老一代当年冲杀格斗、杀出一条血路的背景;而探春在与宝钗、李纨三驾马车执政期间了解了府内更多的腐败,她对于搜检有强烈的反应,应是可能的。  我特别喜欢写秦显家的夺权一段,因为它太能叫人产生联想了。过去,我注意的是处理玫瑰露事件中平儿的鸽派路线与凤姐的鹰派路线。这次讲到平儿,我更注意的是她对“偷”玫瑰露的彩云的态度与彩云的回应。我是把重点放到中国的情面文化上来讲,讲的内容不但对于读者是新鲜的,对于我本人也是新鲜的。  讲说《红楼梦》是真享受,在讲说中,在交流中,在碰撞中出火花,来电,有新收获,有新感想,有电闪雷鸣。在全力地通俗化、口语化、生活化、真切化的努力中,你才能还原《红楼梦》的活气活力活态动态。这就是我爱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假;同时,欲知人间事,更下一层楼。你有什么学问也好见解也好,要与老百姓对话呀!《红楼梦》可不只是什么“红学”,《红楼梦》是生活,是世界,是大活人、好人和坏人、男的和女的,是你我他(她)都能感染体悟的人生!  《红楼梦》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时时处处谈情说爱,谈得那么仔细,说得那么平常,而又是生离死别,杜鹃啼血。世间最说不清的是爱情,不用多说,给他(她)一部《红楼梦》与王蒙的讲说、评点看一看吧,如果他(她)不能为之动容,请少女少男们仔细,他(她)乃无情人也!  说一说,再说一说《红楼梦》,说《红楼梦》就是说中国,就是说自己,就是说咱们的五行八卦、酸甜苦辣。你活了七十七岁了,你的人生历练跟感情经验不足以说完全它;再活七十七岁吧,你的人生历练与感情体验也不一定说得准、说得全它呀!

内容概要

  “呜呼红楼,再陪你走一遭儿吧,得其悲,得其乐,得其俗,得其雅,得其虚空,得其富贵,得其腐烂,得其高洁,它陪你,你陪它,一生又一世,一劫又一轮回,哭到眼枯又叹到气绝,恋到难分又舍到天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人生百味,情意千般,一梦又一梦,摇头又摆尾……我们中国的读书人都有两辈子经验,一辈子是自己也许乏善可陈的一生,一辈子是贾宝玉与他的家人情人的大欢喜大悲哀大痴迷的一生!”
  文学巨匠王蒙,兼任《红楼梦》的超级拥趸。《王蒙的红楼梦》,是王蒙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作讲座的文字增订本,是王蒙几十年阅读研究《红楼梦》的精华集结,共计27讲。他以饱满的诗一样的语言,赞颂大观园里的“青春万岁”,剖析读者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角色而一同悲欢……王蒙是杰出作家,所以有文学家的激情;王蒙是学者,所以有社会学家的冷静。由此交织布洒出《红楼梦》一直以来可意会而难说清的悲喜共鸣!

作者简介

王蒙,生于1934年,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14岁入党,19岁发表处女作《青春万岁》,至今一再再版,经久耐读。22岁发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本书被错划为右派。1963年至1979年,赴新疆生活。1983年任《人民文学》主编。其著《活动变人形》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讲 永远的谜语
第二讲 永远的遗憾
第三讲 瞬间的荣枯
第四讲 贾宝玉的性启蒙
第五讲 瞬间的悲喜(上)
第六讲 瞬间的悲喜(下)
第七讲 黛玉的天情
第八讲 我为妹妹一身的病
第九讲 该出手时便出手
第十讲 打,打,打
第十一讲 大祸现真身
第十二讲 谁耍谁的猴
第十三讲 中国的情面文化
第十四讲 鸽派、鹰派与夺权
第十五讲 不可没有的红楼二尤
第十六讲 钗黛对决还是钗黛合一
第十七讲 无懈可击与偶露峥嵘
第十八讲 大观园里的青春万岁
第十九讲 扫荡青春
第二十讲 林黛玉之死
第二十一讲 独一无二的红楼梦
专题讲说一 《红楼梦》的自我评价
专题讲说二 《红楼梦》纵横谈
专题讲说三 《红楼梦》与现代文论
专题讲说四 《红楼梦》的文化情怀
专题讲说五 《红楼梦》中的政治
专题讲说六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答讲座听众问
跋 人生百味,一梦又一梦

章节摘录

  忠顺王府长史官来了,说出的话是软中带硬,那真是说话的范例。说我来麻烦你,斗胆来到您这里,非为别事,只求您的少爷帮我个忙,不但我感激,连我们王爷也会感激。贾政就奇怪,他的“少爷”究竟干了什么,干预到了王爷的生活与喜怒?贾宝玉岂非该死?对方就说了琪官的这个事。  此前贾政看到贾宝玉已经是心里有十八个不乐意。贾宝玉正处在一种百无聊赖的青春期,又是在春天发情期,他接连捅了一系列娄子,已经害了好几个人:和林黛玉吵架,这是一个娄子;回家嫌门开得晚了点,他一脚踹到袭人的心窝,袭人被踹得吐了血,这又是一个娄子;然后他又跑到金钏那儿说笑话,金钏也跟他说了些比较轻浮的话,王夫人听见了,给了金钏一个嘴巴,把金钏“开除奴籍”,金钏“不奴隶毋宁死”跳井自杀……说实话,就冲他的这个青春记录,不要说他爹贾政,读者老王对他也绝无好印象。老王甚至想:那么多女孩喜欢宝玉,可宝玉对得起谁?一个也没有。  却说贾宝玉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贾政看到他这精神面貌就不对,说你一个年轻人,瞧你无精打采、颓唐、不求上进、没有一点精气神……这时他已经非常烦贾宝玉,多次的恨铁不成钢的结果是结下了仇,结下了父子心中的怨气。结果这当口来人说贾宝玉把王府的一个戏子给勾走了,贾宝玉私通一个戏子,贾政怎么能够不生气?何况这个王府是与他们素无来往的,宝玉做了这事,岂不是引火烧身,是活得不耐烦了?  贾宝玉一开始还想赖,说什么他没听说过琪官为何物。忠顺王府的人说,你不要推托了,你还能不知道?那个汗巾子怎么会系在你的腰上?贾宝玉一听就知道完蛋了,只好从实招来。说是琪官住在一个叫紫檀堡的地方——等于他把蒋玉菡就这么招供出去了,卖出去了。反正贾宝玉做的这件事,不能说他特别地道。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政治上的同盟,也不能说贾宝玉变节了,不能用这种政治上的名词。贾宝玉心里也明白,这事他干得很不光彩。人见人爱的贾宝玉,虽没有像曹操那样明说,但是他确实做到了“宁教我负天下喜欢我的人,不叫任何一个我喜欢的人负我”!好可恨啊!  这么一来,贾政差点没气晕过去。接着忠顺王府长史官用了个特别妙的词——好,我们现在就到那接他(琪官蒋某人)去,如果他在那里,我就谢谢您了,如果他不在那里,我还要前来请教。“请教”这个词用到这儿那可太棒了!“请教”本是一个客气话,你是老师,我是学生,你的知识比我的多,我有个事问先生,这叫请教。“请教”用在这里既严肃又礼貌,又含有一种威胁意味:我找着了,说明你招的是实话,我把蒋玉菡带走,我暂且饶了你,不论后账如何算法。如果你说的有问题,或者蒋玉菡跑了,我抓不着,对不起,我跟你没完,我还得找你,我还要再问你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见人我是不算完!你休想蒙混过关!他用的“请教”二字,贾政何尝不知道它的分量!  所谓两家“素无来往”还包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他们在政治上不是一个山头的,不是一个圈子里的,很可能在政治权力斗争及地位财富的争夺上就是对立面。你贾宝玉玩闹,玩到政治对立面那儿去了,你活腻了!你想害我!你想害咱们全家!你成了咱们整个贾府的害群之马、贾府的灾难因素、贾府的扫帚精!这个时候贾政这个气,已经视贾宝玉为家族的敌人了。你不能玩到那边去,这是有忌讳的。你小屁孩不懂事,胡闹就胡闹了,但现在你牵扯了我在朝廷贵族大人物中的人脉、人际关系、集团关系、山头关系、权力依附战略图,你开玩笑?你作死!所以贾政已经非常生气了。  这时候又碰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在那儿跑,贾政说:站住,给我打——你跑什么呀?!这个很奇怪。封建传统有个怪事,不许跑,跑是底层人下人小厮的事,地位越高走道越慢、说话越慢、声气越微。走路要迈着方步,就像京剧舞台上走路,显得你很稳当、很大气、高高在上、地位不一般,要的是这个。你要一跑,那就没派了。下人则要跑,老爷叫“张三给我过来”,张三就得赶快过去,你不跑,你慢慢走,你迈方步,你有资格吗?迈方步、慢动作、慢镜头是地位高的象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曾经写到万历皇帝由于在宫里跑被一大堆大臣进谏,说堂堂皇帝是万岁之躯怎么能够随便跑。有时候我开玩笑:中国古代相当一段时期前进不了,我们至今赛跑成绩不佳,田径成绩落后,是不是跟咱们自古不让人跑、认为跑是不文明的表现有关呢?  这时候贾环急中生智,或者是贾环见到了天赐的良机,他说因为见到了死人所以才跑。见到了谁?见到了跳井的金钏。金钏跳了井,在水里一泡,脑袋这么大了,很恐怖!贾政又问:怎么可能?我们贾家对人最仁义最宽厚最体恤下情的,怎么可能逼得一个丫鬟跳井呢?一面任意迫害一面标榜慈爱体恤,更是令人发指!贾环这么小的一个小孩,左看右看,那意思是在这儿不方便说。于是贾政下令:左右人全给我退下。贾环报告说:由于二哥哥(贾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跳井了。  从贾环的这段故事我们可以想到,中国古代常常有进谗言的。就是奸臣坏人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安到好人身上,使他落入冤案,受到惩治乃至家破人亡。进谗从春秋战国起就是中国人最痛恨最不齿的一件事。进谗又是很危险的事,因为你进谗进不好,没有过硬的铁的证据,也没有人附和你的意见替你作证打冲锋,结果上边人不信,说没那么回事,我查了,是你心眼坏,故意进谗言……弄不好,消灭不了敌手,却害了自己。这种危险性还是有的。还有,这皇上也好,管事的也好,他最讨厌下边的人互相斗,你进谗他就烦了,你没事不做好自己的事,老说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干吗?所以很危险,不容易进谗。  但所有的坏人都离不了进谗,除了进谗,坏人哪有上升的机会?哪怕有一技之长,有一事之功,有一丝一毫的善良,你也不会去进谗,不会去做这种天理难容之丑事。而越是坏人越急着往上爬,他是必须进谗的。坏人的最大痛苦是好人比他名声好,破坏好人名声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谗。  还有一个因素:一方面,上边不喜欢下边的人互斗得乌烟瘴气,狗咬狗一嘴毛;另一方面上边又不喜欢下边真的精诚团结,变成铁板一块,变成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哥们弟兄。总的来说,皇上是鼓励下边的人打小报告的,是需要自己的耳目线民的。靠进谗而成大事者少有,靠进谗而短期效益小有斩获者比比皆是。奸臣的出现离不开糊涂君的暗中鼓励。  这一次贾环进谗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因为他正赶上时机巧,贾政对宝玉正生气呢;第二,贾宝玉沾点事情的边,金钏的死和贾宝玉调笑有关。但贾宝玉只限于调笑,绝无强奸,连奸淫之心(动机)也没有。而贾环这么一说,半真半假,似真似假,而且在急切之中因为他老子在审问他,他赶紧这么一说……  这个时候,贾宝玉听说金钏的事,本来他就亏心,蒋玉菡的事他也亏心,他真是无话可说。贾政可就气死了!他说贾宝玉是“流荡优伶”,“优”,元朝讲九优十娼,臭老九是优孟衣冠者是演员戏子,而第十等是娼妓。当时戏子是个下等职业,伺候着老爷太太笑,有时候还多少摆出风骚色相的样子。说贾宝玉“游荡优伶,表赠私物”——你把比较隐私的东西互相当礼物,拿着裤腰带互相赠送,哪有这么送的?“在家荒疏学业”,让你学习你不学习,“逼淫母婢”,对你母亲的使女进行性骚扰“准奸淫”或者已经施暴……贾政气成这样,非打死他不可。

编辑推荐

  一个当真地爱过苦过做过牛过也受过的人,一个写了一辈子小说的人,老王当真懂得曹雪芹,解得开《红楼梦》。王蒙并非将《红楼梦》视为己有。他是将自己整个地投身于《红楼梦》的炼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蒙的红楼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6条)

 
 

  •   《红楼梦》问世,皕年有余,海内外一代代的红学家研究、评点、论说《红楼梦》的书籍,诚可谓车载斗量,成千上万。真正是学说纷纭,学派并起。——想起一句诗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终因有关历史资料的极度匮乏,红学界关于同一个问题,你会毫不费力地发现50年前是争来吵去,互不相让;50年后,仍然是磨刀霍霍,几挥老拳。——又记起一句诗来:“君向潇湘我向秦”。

    我个人的浅见、愚见与偏见:凡属终其一生不研究《红楼梦》文本本身,只研究文本以外的学问——所谓“红外线”研究;抑或称之为“除了《红楼梦》不研究,什么都研究”——的专家(草根百姓中亦有人戏称之为“砖家”)的著作,捧在手上,浏览把玩,读之诵之,都要格外小心,害怕这些大腕级的人物因为一生浸淫“红水”(现如今,可真称得上是“红水泛滥”“红楼拥挤”)之中,往往多有“惊世震俗”的怪论、歪言或邪说抛出。手头的一本大师级的论《红》著作,每次开卷,我都不忘先睹一眼本人记于该书书卷后记书眉处的几行文字:

    某老论《红》大作——

    多有发人深思之高论,应记;

    亦存走火入魔之呓语,当防!

    在这些评说《红楼梦》的著作中,有一批著名小说家的论《红》作品,我个人则是特别留心,他们是写了一辈子小说的人,他们的论红之说自有一般人想不到道不出写不来的独特深刻之处。张爱玲(《红楼梦魇》)、端木蕻良(《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李国文(《李国文楼外说红楼》)、刘心武(《红楼望月》)、二月河(《二月河妙解<红楼梦>》)等名家的谈红论红著作,我都常备案头,细细翻阅,真真开卷有益。

    近日正阅读小说大家王蒙的论红新著《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这是王蒙新近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栏目纵论《红楼》的讲说稿子。

    王蒙说《红楼梦》“一个最根本、最大的迷还是贾宝玉的那块玉到底是怎么回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就产生了“一种高度的认同感、亲爱感、相通感、共鸣感、永结为伴感”,宝玉“认定了林妹妹配有这样的玉,应该是有这样的玉”。“贾宝玉对于林黛玉这个‘有没有玉’的询问,表达了一个最大的悲哀,也是一个最大的梦想。这就是红楼之梦,这就是爱情之梦,这就是你和我(我贾宝玉和你林黛玉)不但心相通,而且事事相通,在‘有玉无玉’上也完全相通的这样一个梦。”“宝玉有玉,黛玉无玉,这就是不平衡,这就是悲剧的预兆,这就是人生的悖论,这就叫有情人难成眷属,这就是老天不公,老天不长眼,这就是命运的折磨,这就是爱情悲剧的表征!”

    ——这是王蒙解说的《红楼梦》中的《永远的谜语》。

    这令我想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西厢记》里发出的真诚呼唤;当今之世人们见得不少听得最多的则是“有钱人终成眷属”。而宝黛却是“有情人难成眷属”,“有情人不成眷属”,这怎不令善良有情的读者掩卷痛哭、扼腕叹息?!

    接下来,王蒙又讲《红楼梦》的《永远的遗憾》:“什么遗憾呢?就是不能为世所用的遗憾,一个无情补天的遗憾。”王蒙拿来俄罗斯十九世纪作家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中的主人公“多余人”奥勃洛莫夫来作例证。

    在《瞬间的荣枯》中,王蒙讲到秦可卿的丧事。他这样说“描写这个丧事的风光,这个丧事的谱摆大发了,一个悲哀悼亡的丧事变成了显摆自己荣耀风光仪式,变成了荣耀大游行,这是真叫异化了,这件事完全改变了性质,令人叹息不已”。

    一直有学者把《红楼梦》当作真人真事来考证,甚至发展到认为《红楼梦》中“贾府即曹家,宝玉雪芹一也”。王蒙在《瞬间的悲喜》(上)中却郑重强调:“《红楼梦》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写的,比如一个重大情节是完全想象的,就是‘元妃省亲’一节”。后面他在《不可没有的红楼二尤》中还说道,“‘红楼二尤’的故事不像亲历,不像自传,更像说书,更像传奇,更像戏曲场面与故事”,“二尤故事戏剧性大于真实性,情节性大于细节性”。

    王蒙在论及黛玉的爱情时,他发明了一个绝妙的词语——“天情”。他认为黛玉(还有宝玉)是“天生的情种”,她“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比什么都重要”。

    “天情”,这个简直说法好极了!用在黛玉身上合榫得很、贴切得紧!激赏并感动于王蒙多次讲过的一句名言:“被黛玉爱过一次,即使最后自己跳了井,……这辈子总算没有白活!”

    王蒙在《钗黛对决还是钗黛合一》中这样说:“林黛玉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是作者对于钟情的美丽的少女的颂歌;薛宝钗也是作者的一个理想,是作者对于美丽的、不无情感的,同时又高度文化化了的、几乎没有缺点毛病可讲的这样一个少女的颂歌。”

    “但是这样说,丝毫也不意味着这两者(‘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是同等分量。小说里写得很清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还是最深厚的、最难忘怀的。”

    ——这说得非常棒、非常到位!

    王蒙本人写过一部长篇,题名《青春万岁》,小说表现的是建国初期青年人的欢欣与希望。王蒙把《红楼梦》中的“芦雪庵联诗”“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定名为“青年狂欢节”,称之为《大观园里的青春万岁》。相反的,王蒙把“搜检大观园”称为《扫荡青春》。王蒙认为,“号称比较具有反叛精神反封建意识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对搜检大观园毫无反应,这是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王蒙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贾宝玉实际上是非常怯懦的”,“甚至我也怀疑林黛玉的怯懦”。

    “那么,搜检大观园事件里也有个人形象非常之大,令人难忘,就是探春。”

    众所周知,探春打了王善宝家的。“探春这一个嘴巴打到王善保家的脸上,是《红楼梦》中最令人痛快的事。”

    “《红楼梦》是一部让人看着窝囊的书,但我们看完了《红楼梦》后并没有得抑郁症,我们看完了《红楼梦》还爱看,靠的就是探春打的这个嘴巴,余音绕梁,三百年不绝。”

    王蒙认为《红楼梦》“独一无二”的伟大,但他并不迷信这部奇书。他的报告中亦指出了《红楼梦》的不足和糟粕。

    在《贾宝玉的性启蒙》中,王蒙说《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倡的意淫说”,“‘意淫’至今未能成为一个正面的词,这是《红楼梦》用语上一个并不成功的例子。”在《该出手时便出手》中,谈及贾瑞照镜子。“贾瑞不听道人的指导,偏要正照风月宝鉴,偏要求美女而弃骷髅,使得贾瑞贾天祥精尽而亡。这种观点十分老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与健康的观念下,对于美女的愿望不一定是毒药,而可能是维生素。”——“对于《红楼梦》中的这些糟粕,我们无法不说。”

    王蒙在报告中提出了读《红楼梦》要具备“两个眼光”:“一个体贴的眼光”,“一个穿透的眼光”。

    “当真地爱过、苦过、做过、牛过,也受过”的王蒙说,“我这一辈子,一定要讲这么一次《红楼梦》”,“我觉得能谈《红楼梦》这是中国人的一个福分”。读者由全书的内容可以看出王蒙经历的影子。这部书是讲
  •   本来冲着王老师去的,粘一段王老师的激情演说。
    呜呼红楼,得其悲,得其乐,得其俗,得其雅,得其虚空,得其富贵,得其腐烂,得其高洁,它陪你,你陪它,一生又一世,一劫又一轮回,哭到眼枯又叹到气绝,恋到难分又舍到天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人生百味,情意千般,一梦又一梦……
  •   《红楼梦》这个梦太久了,正因为太久了,所以迷失了不少梦的过程,从而带来了对此梦解析的难度。更因为这个梦的内容太丰富了,从而引来解梦者无数,遗憾直到今天梦还没有解释清楚。
    对于千古奇书《红楼梦》,热情的人们谈论不休,而一谈就是几百年。这部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之前对梦的解读者甚多,这次有幸看到王蒙对此梦的心得。此次解读不像其余者,他是从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人生的历练和写作的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的历程,为我们从心得角度来做梦的解析。解析的语言不是搜奇寻怪、不是捕风捉影、不是胡思乱想不着边际,而是集口语化、即兴化、现场化、透明化、生活化为一体。
    一部《红楼梦》描写了人生多少滋味,年轻时看红楼是一个味,历经风雨遍尝百味年老时,看红楼又是另外一个味。王蒙老先生的这句话我喜欢“我觉得能谈《红楼梦》这是中国人的一个福气。”一部书中里面有爱情,有政治,有管理,有夺权,有反夺权,还有抄家。你经历的越多,或许你能从中感受到的越深,体会的更深切。
    《红楼梦》小说精彩处很多、人物更是众多。每个人物的身上都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每个人物都是惟妙惟肖。
    宝玉摔玉情节前人的解释不够透彻,不够有新意。王蒙的解释我觉得还有点意思。王蒙说,“这是非常不合逻辑、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情节,但是这个情节又是非常关键的情节,我几十年来没有放下过这个心思,为什么贾宝玉要摔玉?我越想越感觉到这是小孩的爱情,这是十二三岁人的爱情,十七八岁都没有这种想法。他特别小,但是他还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我们假设那时候贾宝玉13岁,林黛玉11岁,他一见她有一种天真,他认为咱们两个什么都应该是共通的。” 认为,这其实已经预言二人不会在一起,一个有玉,一个没玉,身份不一样,符号上不般配。
    搜检大观园时探春的一段话,绝对经典、出彩,太深刻了。探春在众多女子中式绝对另类的一种,有才学、有胆识、有魄力、有思想。王蒙老先生认为对于大观园内的治安形势,探春与贾母的观点就针锋相对。探春比较客观,贾母忽然凶相毕露。这反映了贾母老一代当年冲杀格斗杀出一条血路的背景;而探春在与宝钗、李纨三驾马车执政期间了解府内更多的腐败,她对于搜检有强烈的反应,应是可能的。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是曹雪芹的话,探春小女子说不了那么深。这点让我想起了,国外的那位莎士比亚先生的著名剧本《哈姆雷特》,能够与曹雪芹匹敌的一位人物啊。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一样在《哈姆雷特》里,也难以按捺自己的情绪,那段对艺人表演的评论,(念台词要念的跟我一样,很顺当的从舌尖上吐出来。有许多演员他们爱直着嗓子喊,那我宁可找个叫街的来。哦,不。千万不要这样地用手在空中乱劈一气,要做的自然些,即使感情激动爆发,甚至于在狂风般的冲动里,你们都一定要懂得有节制,做到雍容大方。哦,我最讨厌有些个人戴着假头发在台上乱叫乱嚷,龇牙咧嘴的做戏,把观众的耳朵都震聋了,演戏,不论过去或是现在,都像是一面镜子用它来反映人生,显示出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显示出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和印记。演得太过火了,虽然能叫外行人发笑,可只能叫明眼人痛心,这种行家的看法,你们一定要比满座看得更重。大摇大摆地乱吼乱叫,简直就像是什么笨手艺人捏出来的,而且捏得那样子的叫人恶心。要彻底改正。那些演丑角的,我只许他们念剧本上的词,他们往往爱自己先笑,逗得少数没有头脑的观众也哄笑一番,全不管那时候戏里正好有紧要的问题要大家注意,这太可恶了,同时也说明这些傻瓜可鄙的用意,去准备吧。)看看这评论,精彩的无法比拟,高度也实在高啊,无人企及。莎士比亚对于那个时候不少艺人的拙劣的表演应该愤怒到极点了,终于有这个场合可以爆发了,他不得不充分显露。估计曹雪芹也是,写到家境开始衰落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现在的境遇,应该是对当初那些的愤恨之极,不得不抒发一下,从而借探春之口,来表述自己的心情。
     把重点放到中国的情面文化上来讲,写秦显家的夺权一段,现实的不能在现实了,夺权者初期的得意,失权者的失落,夺权者上台后对前者的全盘否定与诋毁,对施恩者的无比报答,到最终失权的落寞,真是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叫人可以产生太多联想了。王蒙老先生的解读有新获,有新感想,给《红楼梦》赋予更多的活气活力。《红楼梦》是生活,是世界,是大活人、好人和坏人、男的和女的,是你我他(她)都能感染体悟的人生!
      《红楼梦》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时时处处谈情说爱,仔细平常之外是生离死别、杜鹃啼血。
  •   王蒙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是《风筝飘带》,散见于《新时期争鸣作品》,那是1996年,“捉襟见肘”的爱情及约会,让人深刻了一下,新时代自由恋爱的释放过程也如此坎坷。再优雅些的形象则来自《王诗谢画》,旧体诗加其友人并幼女之画,以游记诗为多,多七言,文彩相映,相得益彰。以我的蛛丝马迹的记忆判断出两点:王先生十年前是没有说红楼的,王先生对爱情观有独到见解的。王先生并谦虚地说人生七十也未必读懂许些,可信。

    另则,著名红学专家、教授郭豫适在《拟曹雪芹“答客问”》中提到,刘心武先生的研究属索隐派,虽然其本人并不承认,还特意提到刘先生说王蒙先生不懂红楼梦,郭先生的论断是索隐派的研究是不科学的,没有前途的。以逻辑关系反证说明王蒙先生的讲评是有一定道理的。

    综合以上两则,我判断王蒙先生的红楼梦理解是有道理的。而我是真的没有从头到尾读过《红楼梦》的,准确的说只读到第十八回,大观园题诗,同感于贾政对宝玉之态度,非是一味泄气,这身不肖与玩世,还是有一定才情的。

    这个讲评本:语言轻松,以老王自居,偶夹有现代元素,顾左右而言他,实有迂回之效;挖掘细腻,有玉无玉探讨许多,找到了很重要的题眼,而是主人公宿命隐含的结局,凤姐找贾母的频率多也能阐明一些道理;立场冷眼,不入“戏”,冷眼旁观,大有指点迷津之意,这种叙述感觉非常好;融会贯通,以引诗为例,信手拈来,如写后面一连贯如黛玉、香菱、晴雯等死去时的前引,而诗无疑是《红楼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分析深刻,不单单用主流的几元论梳理,而是就事就人就情而论,黛玉的性格变化、葬花的表面理解、抄检的权力迷雾等等,确有独到之处,对于“不奴隶,毋宁死”,难道不含有中国人的一点劣根性吗?既是批判也是对当时客观的评价。

    不敢说太多,因为自己相对于《红楼梦》太幼稚,不读的原因确实感觉儿女情长太多,琐碎细事太多,远不如男人赞歌的《三国演义》痛快,而读不下去,也不如《西游记》的天马行空,风景仙境的优美描写,而且红学由来已久,前人大学问者,今人厚积者灿若星河,岂容竖子无礼?——最喜欢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宝玉探晴雯》和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段,一则以悲,冷雨凄风花落去也,一则以喜,正所谓人生若如初相逢。这便也是人生不可获缺的元素,只是有人的平平凡凡,有人轰轰烈烈而已。

    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如他所言,六七百年后,便有了这《红楼梦》,悲喜荣衰之众生梦,弥歌荒野,洞唱市井,何其弘也!
  •   王蒙自己说,这本讲说本的气质是交流沟通,拍案惊奇,抬杠安慰,自斟自饮。有的时候你感觉像是看一个小说家用他所熟知的人生经验在与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唱和,有的时候你感觉分明像是一个探案高手还原另一个筑梦师制作的世界背后的现场,红楼梦是民族的青春之谜,也是人性的经典史诗,而王老的这本书,情绪饱满的给你推进这首诗中……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红楼梦是学习古代文学跨不去的高峰。相对于旧红学索引派的繁琐论证和推理,胡适的考证派可以说引出了红学研究的一个新境界,直至后来的李希凡、俞平伯、周汝昌。为大家整理了一个百年红学脉络。

    清乾隆年间到清末的旧红学:乾隆年间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红楼梦》进行评点。清末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

    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考证派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20世纪50年代当代红学:俞平伯受批 李希凡为开山立派,一跃成为成为学术界的核心人物。1973年:冯其庸主笔撰写《〈红楼梦〉是部写阶级斗争的书》并发表,反响极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冯其庸派成红学主流,周汝昌拒称“红学家”。周汝昌一直致力于将十余个《红楼梦》古本进行逐字逐句比对,从而编选出一个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版本。1982年,已经是中国红学研究所专家的冯其庸以他所推崇的庚辰本为底本推出了最新版红楼梦,周汝昌拒绝“红学家”这一称谓,拒绝进入主流红学组织。

    此外,还有不少红学家从《红楼梦》本身出发,研究它的写作方法、文学特色、思想意义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全面评论,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部著作。在当代有很多作家和思想家等一些大学者们,对《红》的某些细节情节、人物、文化、封建思想、背景进行专项研究,像刘心武,就产生了秦学研究。
  •   可以说王蒙是超越了这些派别的,可以说他是《红楼梦》研究中的“小说派”,他紧紧围绕现有的文本,揭示自己阅读感想。他不去挖掘(搜肠刮肚或生拉硬拽把红楼梦当密电码),只是体贴(全身心的代入)。他著作等身,有一颗微妙纤细的文学的心脏,能够使曹雪芹的落笔生花重新流动起来;他历经人世沉浮,又有一颗千锤百炼的心脏,能够看得出书中的大悲欢是所有人的人生镜像,包括他自己。他不能平铺直叙,他不能不激动,他激赞青春与爱情,他剖析中国的情面文化,他把一切丑的美的铺展开来,你一目了然……愿意以一个真正在人生中翻过几个筋斗的人的身份,以一个当真地爱过苦过做过牛过也受过的人的身份,以一个写了一辈子小说的人的身份,作出对于《红楼梦》的真切发现,给亿万读者作证,与天才的杰作的作者再拥抱一回,顿足一回,哭喊一回……
  •   王蒙年轻时写过《青春万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而今作者解读红楼梦,其中的一个角度就是写出了大观园里的青春岁月的美好与易碎。作者抓住了大多数人的心,我们怀念我们的青春,是因为那是寄存我们理想与想象的乌托邦,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对吧
  •   怎么说呢,蒋勋写什么都有种《孤独六讲》的味道,刘心武的解红……哈哈哈……还是哭吧,为我当年误买了那四本书,其他人陈林西岭雪什么的,对不起啊太过草根的那种我这种草根还是别看了。我有一点怀疑,我现在觉得这书不错,猛一看被迷住了,可能只是因为我看的王蒙的小说和之前的解读红楼梦的书不多,所以,是的,王老师,我只买您这一本红楼书啦。
  •   王蒙先生视角独特却又非常系统的给我们展示了他理解的红楼梦,十分有趣。有一点我不认同,既王蒙怀疑高鹗是否为续作者。理由是续书很难。可别忘了,高鹗也是一个文学奇才,而且他有40回的空间来调整他的思路,续作还是可能的。莫说高鹗,即使现在续书的人也不少,有的也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同。

    总之看王蒙分析的红楼梦,从青春之歌写到人际关系、政治山头,从分析王熙凤贾母刘姥姥等人入手,到各人深层次的内心秘密,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跟着老王进行阅读,是激动的,不是四平八稳的。他有激情,有冲动。很难想像七十多岁的人。什么叫厚积薄发?他写过《青春万岁》,也说大观园里的青春万岁。人在青春时总是无尽的期待无尽的美好,然后是社会,也不定是什么势力,就是一个罗网,变味了。你不能不愤懑,不能不哀伤。红楼梦有代入感,情不自禁。你投注到红楼梦上是你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老王说的一段话:你所有的经验、喜怒哀乐,都能在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   王蒙先生看红楼的角度很独特,显示作者对红楼梦很有共鸣,有笔力。但觉得文风有时很恣肆,思路需要跟上。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他说的很有道理。
  •   王蒙讲到林黛玉之死就不再细说了。林黛玉死了,贾宝玉活着也等于死了。就比如《三国》里诸葛亮死了也就潦草了。贾宝玉是红楼梦的“核”,林黛玉则是贾宝玉的“心”。没了,就都没了。
  •   王蒙的气势很盛,滔滔如江河之水,一以贯之,让人不得不敞开胸怀接纳。他说的《红楼梦》充满了阳刚气和青春气,带着社会的共性,又有一种无力感的悲凉。
  •   看了《王蒙老师的红楼梦》,我觉得受益匪浅。以前读《红楼》更着重看的细腻的小儿女情长,没有发现里面暗藏玄机,现在口才看出斗争的残酷,人性的坚持与伟大。
  •   一本书里住着很多个灵魂,在别人浓缩的一生,我们岂不是也活过一一世春秋。这可能就是王蒙说读一遍红楼梦,又多活了二十年的意思吧。
  •   王蒙的红楼梦得其精髓,他说这就是老王老李的只此一遭、别无找补的阳间“两辈子”。红楼梦是一座无尽的宝藏,大师像是一领路人,带领我们深入名山不致空手而返。
  •   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到《青狐》,再到今天的《王蒙的红楼梦》,作者越发有一种从容气度,只愿越写越好,才是读者福音。
  •   王蒙极其赞赏这部不朽之作:《红楼梦》“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痴的事情。它使你觉得,活一遭还是值得的。所以,死也是可以死得值得的。一百样消极的情绪也掩盖不下去人生的无穷滋味!”“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   王蒙的书好,人生含量、艺术含量、文化含量都满满当当。谈《红楼梦》帮助着我们认识自身,认识昨天,长见识,增智慧,训练脑筋,消食破闷,了解国情,走向明白。还能让我们哭哭笑笑,提高情商。当然还帮助认字断句,改善语言文字水准。
  •   七十七岁的王蒙,七十七岁的人生经历,五十六年的写作经验,近七十年的读红经验体会,这就是《王蒙的红楼梦》这本书的底蕴!
  •   之前在报上看到新闻,说王蒙说,我不评红谁评红,一直想买,以前一直未到货,现在才有,
    赶紧下单,就是这书勾起了我读红楼梦的兴趣.
  •   对于作家刘心武的红学研究,王蒙评价说,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找出了《红楼梦》的一些细节之处,但他解释得过于凿实了,使自己易陷于被攻击的境地。“‘猜谜’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会引起很多非议,这是我的见解。”
  •   《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值得一读。在我看来,这本书是王蒙读红研红的巅峰之作,是王蒙式的读红研红的一个范例。不是说它的每一个看法、每一个结论都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是演讲的记录,也不能认为它的文字没有可斟酌、可推敲之处。但是,总起来讲,这是一本好书,是读红研红的正途。什么索隐、揭秘、解梦、猜谜,种种歪门邪道,在它的面前,都显得猥琐不堪、无地自容。
  •   解读《红楼梦》,可以将之作为文献资料乃至秘密档案,作为历史公案或推理起点,进行考据的或推理的探究。但那不是我的强项,我主要从文学与人生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我的文学评论仅限于人生评论。王蒙说的,不是我说的。
  •   “《红楼梦》的真实是一种可以触摸、可以体贴、可以拥抱、可以绞压、可以与它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真实。就是说,我们常说的艺术作品的真实如同一张油画或彩照,它是供欣赏供赞叹的真实,而《红楼梦》的真实是同床共枕、同爱共狂、同厮杀共纠缠的咬牙切齿而又若仙若死的真实。”
    王蒙的红楼梦生动而又细致,对文学美丽的赞许,对心灵的赞美,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这些既是红楼梦的特点,也是本书的特色。
  •   晚上看王蒙的红楼梦,觉得王主席有一点说得好,评论红楼梦是件自寻短见的事情,我的理解是,评到最后自己越来越看清自己的见识短了。
  •   我觉得今年有两件大事,一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播映了,一是王蒙的红楼梦出版了。一反一正,相辅相成。就一本书,全国人民始终达不成一致,好几代人了,越吵吵越热闹,停不下来了。毛泽东也挺看得起红楼梦的,说中国地大物博,再有部《红楼梦》。
  •   王蒙创作了一批让人喜爱的讲道理的书:关于人生,关于红楼梦与李商隐,关于读书阅人,关于老子和庄子。王蒙认为:“不管是多么艰深的道理,它的价值在于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所以,“王蒙的红楼梦”是灵动的、鲜活的、流转的、多情的与多姿多彩的。
  •   我们之前看的红楼梦的解读要吗专业深刻难以卒读,要吗天马行空不着四六。王蒙以过来人的身份润物无声,讲述最性感,最青春的红楼梦。
  •   与专业红学家的研究不同,王蒙说他拿《红楼梦》是当小说来读的。
  •   《红楼梦》是一个特别好谈的话题,可以借题发挥,王蒙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作补充。生老病死、富贵荣华、祸福命运,书中什么内容都有,谈论起来很方便,这是王蒙研究《红楼梦》的出发点。
  •   有人说王蒙没当上做些主席很是郁闷,我看不出来。至少他有看红楼梦这个劲头,就不大像个小心眼的人。
  •   通过王蒙的解说,好似对红楼梦的理解又有了新的境界。是从人的感情寄寓、生的困境来看,复制粘贴我们的悲欢!好好可爱,又好好让人痛心的!
  •   王蒙老师细品红楼,对每一个细节都投入以他丰富的人生经验,感觉之前品读的人把红楼当做密码本、历史书,就是不是一部文学作品看。
    另外共二十七讲,专题解说部分我觉得比正文还好看。性价比高的书,推荐一下。
  •   这是一个作家、文人眼中的《红楼梦》,没有太深的理论性,也不去探佚,是从个人感受入手生发开去,想到哪写到哪,自由随性。仍是王蒙的语言风格,淋漓尽致,很痛快。
  •   读王蒙的文字,忘了他的年龄,有时候也忘了自己的年龄。青春万岁!
  •   我是特别爱读红楼梦的,读它就像王蒙先生那样,看它怎么写人物、对话。也涉猎过作者身世之作品,可信的都不多。所以我向来怀疑所谓红学家。
  •   王蒙评新版《红楼梦》时就说:“名著就是名著,经典就是经典,糟蹋就是糟蹋,瘪三就是瘪三,大师有大师的空间,瘪三有瘪三的市场。”
    顶他这句话。
  •   很值得认真阅读的一部书,让人领略红楼梦的人生精义。很好,但王蒙有时过于纠缠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不能调回到文本本身。
  •   很奇怪,以前从来不觉得她会看王蒙的书。上次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感觉她一直很不喜欢这种严肃文学的东西,可能女的天生都爱看红楼梦和红楼梦的解析吧
  •   讲解的很富有激情,不但可以帮助了解红楼梦的细节,而且还可以扩展很多王蒙独有的人生经验与体悟。
  •   王蒙说,《红楼梦》字字是曹雪芹的心血,字字是他经历的写照,《红楼梦》带给人的不仅是文字后的感动,更多的是一种真实的感动。
  •   王蒙关于《红楼梦》的评述过于感性,尽管作为一个作家,有表达自己的权利。
  •   细读《红楼梦》的人不多,读懂《红楼梦》的人很少。王蒙投入巨大激情读《红楼梦》,这是对曹雪芹的一种尊重,更是对书的一种尊重。
  •   初中没事的时候我经常想在&laquo;红楼梦&raquo;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好?今天看了初中老师发的资料的一段话后犹如醍醐灌顶。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借用王蒙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   王蒙大师对《红楼梦》的研究和理解很是独到,他研究什么,像什么。他一出手,某些红学家就逊色了。我喜欢!
  •   《红楼梦》中曹雪芹写得很含蓄,王蒙把里面的意思都拎出来来,该哭该笑的,都张罗了。很过瘾。
  •   王蒙的确是青春哥,读它让我有重新回到青少年时代的感觉,用那句烂俗的话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大观园。
  •   谁敢把《红楼梦》据为己有?高鹗使了那么大劲也不成。王蒙敢说“王蒙的红楼梦”是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看完全书,觉得说得过去,他当得起,能这么说。
  •   你会觉得:不可能是任何个人写出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又是一个智力与情感、推理与感悟、焦躁与安宁的交换交叉作用场。”-《我读红楼梦》王蒙
  •   周汝昌先生,王蒙先生,周岭先生,曹禺先生才是响当当的学界泰斗级别的,就连我这么不学无术的人也是知道他们的份量的。他们是真正的专家,不是现在只能挨砖的砖家。真正的想读红楼梦,他们的书才能当做入门。
  •   今年夏天刚读过第一遍红楼梦有很多东西没有弄清看了一下目录相信王蒙的见解会给我新的阅读体验也能更胜一层领悟
  •   很好的书。王蒙的文字很漂亮。热烈温暖性情大开大合,配合上《红楼梦》的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大开大合,读起来,很沉醉。
  •   读完王蒙的红楼梦解读,再看红楼梦对其内容、对人物的解析,又多一种了解的视角……
  •   王蒙先生是一位有趣而谦虚的长者。比起那些自以为能看懂《红楼梦》的小文人,王老的书要看。
  •   原书看了n遍,各种讲解也看了,刘心武的,周思源的,很热闹。看王蒙的,又转到另一个层面,也很好看。红楼梦的多面性,符合我们人的复杂性。
  •   王蒙有其独特见解,通过红楼梦读懂了人生与社会。
  •   王蒙这辈子少年成名,枪打出头鸟,也因此遭了罪;当了大官,下来也有说法。他是经得起世面的了。曹雪芹的写作差不多也是这个状况,得意过,也伤心过……人生因此复杂精彩,充满变数,和世事洞明的愤世。
  •   红楼梦是一本中国人生活的百科全书,王蒙老师的这本书带我们认识的正是这些。
  •   最近读王蒙的2本书,白天看"王蒙的红楼梦"解读,这老头写的挺有趣.,晚上读<老子的帮助>,受益非浅。思想是深邃的,生活却是琐碎肤浅的,只能多些感悟
  •   王蒙讲的根源于原著,充满了激情,也显得正气!这可能是读红楼最好的态度!
  •   偶然间看到这本书,下订单后的一天就拿到了。书很厚实,内容刚读一半,不错。
    《王蒙的红楼梦》,大师气象。
  •   之前刚刚从头看了一遍红楼梦,感觉后40回实在是与前面差很多
    看了几章,就被吸引了,王蒙坚决不认为红楼梦是有续书的,而且他认为也无法续。
    看来能解开我的疑惑了
  •   王蒙不像刘心武那样,专注索引,搞出一个秦学。在王蒙这里,出《红楼梦》就是一个纯粹的小说,他表达的是对小说创作文本的喜爱,而不是史学的郑重与推理的癖好。
  •   读了王蒙的红楼梦,才发现曹雪芹是多么客观,他对每个人物都细致刻画,生动传神,发现了许多原来未曾发现的美。
  •   王蒙老师关于红楼梦的新作?虽然不是王迷,作为红迷和小说迷,必须收入囊中。我很喜欢!
  •   特别的王蒙,特别的红楼梦,连在一起,是特别的二次方,相当有料!
  •   薛宝钗到底爱不爱贾宝玉呢?王蒙说:宝钗“被嫁”宝玉,是以那样一种屈辱和惨无人道、完全作贱人的路子被嫁,也算古今的一绝。这个世界上的代用品已经够多的了,代科长、代部长、代乳粉、代牛油,居然还能代妻代老婆!有了这样的奇婚,谁上?只有宝钗。
  •   王蒙作为著名小说家,深知人情百味,更能通透表达与评介他人作品。非常给力啊~
  •   王蒙先生将红楼的几本书,非常喜欢,对其中不少观点都持相同的见解。
    对于喜欢红楼也喜欢读小说的朋友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比起听讲座,要方便快捷不少!
  •   这是从王蒙个人的角度,讲述红楼的故事。很好
  •   贾宝玉林黛玉那个年纪想的做的确实超出了同龄人。作为我们现代人,所知道的信息很多,但又有几分重量是自己的呢?王蒙自认比不上,我就更不用说了。恐怕我太守旧了。
  •   非常值得一读。四大名著现在讲解的人特别多,各有各的精彩。王蒙讲说的味道很浓厚,很耐人寻味。
  •   王蒙似乎很欣赏探春,用的词很极致。“就因为探春打的这一个嘴巴,这一个嘴巴就把所有的鸟气都发泄出来了。探春给王善保家的这一个嘴巴叫做金声玉振、响彻乾坤、余音绕梁、千年不绝!”说得多厉害啊!我也喜欢。
  •   王蒙什么时候请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露面啊!山东教育,平常看得少。
  •   看蒋勋的文字和王蒙的文字两个比较起来,一个厚重,一个轻松,为什么我们都要生活在批判压力那么大的环境中呢,我们何不轻松一下呢
  •   作者尽的分析了古往今来的中国,非常好的一本书,我非常喜欢阅读王蒙先生的书。
  •   这很可能是王蒙老师的评红收官之作吧,每次都更深入,每次都有新观点,非常喜欢
  •   曹雪芹牛人一个,懂得的多多啊!那据王蒙说,元春省亲是完全的虚构,曹雪芹写得跟真事一样一样滴——吹牛也吹得这么有水平,你能不服吗?
  •   王蒙的书一直很爱看,这本也不例外
  •   一不小心用了先总统的名讳了!确实王蒙的讲解更能给人以好的启迪。不猜谜也能读出书中的趣味来。很是喜欢。
  •   王蒙的点评很辛辣很到位,可读性很强~文字老道,视觉精准~
  •   模仿王蒙的视角,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此山是此山,此水不是此水了。
  •   此书虽还没看完,但王蒙以一个小说家的视角来谈红是一个很新颖的角度,给我们很大的开启。书的装帧也很好,符合我的口味。
  •   王蒙厉害啊,这眼光,这口才,这文笔,不由得不佩服!
  •   a刘心武 b周汝昌 c霍国玲 d王蒙 e王小山……
  •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它是荒唐言?这里既有现实的东西,又有想象的东西。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到底在什么地方,你哪儿知道?你说得出来吗?你说不出来。36500块石头都派上了用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角色,偏偏剩下这一块石头给忘了,落到一边了,你说得出这是怎么回事吗?你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按正规的读书科举做官这个路子走,他走的是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路子,所以“满纸荒唐言”。荒唐,本来让你觉得有点可笑、有点捣乱的意思,它底下一句一下子把这个荒唐言就给收拾了,给升华了,给悲情化了,甚至是严肃化了—“一把辛酸泪”。你不要以为都是荒唐言,这个荒唐言里头有辛酸泪,叫做“有斑斑血泪”,令人热泪盈眶。人生为什么会这样辛酸?读者为什么会共鸣于作者的辛酸?为什么堂堂一部大作《红楼梦》会让你辛酸不已?哪个答得上来?

  •   读红楼的时候觉得描写烦琐,读不进去。看到腰封上的宣传语,他真的解得开红楼梦,因而买了此书,借大师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的王冠上的宝石。
  •   专业的不一定出东西,非专业的不一定水平低。主流有可能不实事求是,不遵循学术规范,非主流未必就不实事求是。 陈林《破译红楼时间之谜》,西岭雪《西续红楼梦宝玉传、黛玉传》,王国华《太极红楼梦》……
  •   蒙哥不老的青春,青春万岁,歌颂青春,从五十年代到一零年代,蒙哥与时俱进。这样的青春人有几个?所以他对贾宝玉林黛玉的种种才说得透彻啊!
  •   红楼研究能不被红学会那帮人垄断吗?能像作者一样接接地气,讲述一些我们能看得懂的人情世故,文学赏析吗。不能局限于一家之言,多看看可以丰富自己视角的。
  •   老王对红楼梦是有真情的一个人。这本讲说本尤其能见真情!
    老王的不足是,他认为续书是不可能的,并以自己为例,这是个聪明人的大糊涂。一则,红有许多续书,这是确实的事。再则,你老王再了不起,也不能拿自己比老曹啊!中国写小说的能与老曹比比的,古今也就是薄松龄、鲁迅二人而已。
  •   一个真正在人生中翻了几个筋斗的老王,为亿万讲述大欢喜大悲哀大痴迷大智慧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人的智力、权谋、爱情的三重古典绝响。
  •   看到专题讲说红楼梦中的政治,想起多批注很精彩。比如说贾雨村被上司参了一本被革职,说他性情狡猾(不老实,括号为王批,下同),擅改礼仪(弄权),外沽清正之名(有非分之思),暗结虎狼之势(这一条最重,拉帮结派,搞小舰队,朝廷最不能容)。是官场一面生动的镜子,也是今天职场大忌。
  •   评红楼梦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说什么黛玉小心眼怎么着了,而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爱情社会的这个环境,具有一贯性,能够映照到我们自己的心!
  •   刚读完写在前面的话,就很有重读红楼梦的冲动。 看红楼的电视剧我喜欢87版,看书我也觉得找这些大作家的解读比较可信。
  •   四大名著里《红楼梦》是最热闹的,那些家长里短里也有血雨腥风,人人恨不得自己是贾宝玉,人人也怕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谁也保护不了,什么也做不了主,只有叹息和逃避——出家是唯一的出路了。
  •   红楼梦中讲的都是中国人的情感,别的环境下的人很难体会。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在这些细微处,我又略略自豪起来,因为我领会得到这样的情感,十分细腻的那种。
  •   一个写了一辈子小说的人,当真地爱过苦过做过牛过也受过。他将自己整个地投入到《红楼梦》的炼狱里。
    书封上看到的,哈哈
  •   分析很细腻 文笔也不错。读红楼不但是美文的享受更是文学修养的提升和人情世故的修为修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