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湖北辞书 作者:柯宝成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陶渊明全集》汇辑陶渊明诗、文全部作品,包括四言诗、五言诗,是目前陶渊明作品最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题解、汇注,并精选汇辑历代名家的评语加以汇评。
书籍目录
卷一 四言诗 9题43章
停云四章并序
时运四章并序
荣木四章并序
赠长沙公四章并序
酬丁柴桑
答庞参军六章并序
劝农六章
命子十章
归鸟四章
卷二 五言诗 21题29首
形影神三首并序
形赠影
影答形
神释
九日闲居并序
归田园居五首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游斜川并序
乞食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
卷三 五言诗 17题38首
卷四 五言诗 8题39首 联句1
卷五 辞赋 3篇
卷六 记传赞述 6题14篇(章)
卷七 疏祭文 4篇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题解] 本诗写于义熙十二年(416),渊明五十二岁。 本年八月,刘裕北征后秦,世子义符留守建康,延请周续之馆于安乐寺讲《礼》月余,复归庐山。“(江州)刺史檀韶请续之出,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肖统《陶渊明传》) 但是请几个饱学之士在马队旁边校书讲《礼》,真是有些不伦不类,近于滑稽。诗人对周、祖、谢三人还是很友善的。诗中扬抑交替,最后善意相招,此诗显示了渊明继承了传统的婉讽特色。 [校注] ①此题,一作示周祖谢,一作示周椽祖谢,今依李本。周续之:字道祖,博通五经,入庐山事释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祖企、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郎:对男子的尊称。逯本此诗题作《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应该指出,“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语本萧统《陶渊明传》,后人引以为注,遂讹添诗题,不足信。 ②疴:病。颓:倒塌,衰败。颓檐:破败的房子。欣:欢喜,一作经。今依曾本。 ③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闲:间,间断。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 ④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邈:遥远。何:一作无,一作所,今依曾本。这两句是说,我和你们相隔很近,但为什么道路显得那么遥远, ⑤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响应而至。臻:至,到。 ⑥道:孔予的儒家之道。向:将近。斯:这,指“道”。斯闻:闻斯的倒装。 ⑦马队:养马之处。讲肆:讲堂,讲舍。校书:校对。订正书籍,即校勘《礼经》。勤:勤奋。 ⑧言:语助词,无意义。诲:劝说。子:一作客,今依曾本。颖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中岳的颖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颖水。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后一句,一作“但愿还渚中”,今依曾本。 [汇评] 赵泉山曰:按靖节不事观谒,惟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舍是无他适。续之自社主远公顺寂之后,虽隐居庐山,而州将每相招引,颇从之游,世号通隐。是以诗中引箕、颍之事微讥之。(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二) 语语讽刺,复闻扬之,非肆抑之,讲《礼》不如从我同隐,自抬身分。(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二) 周掾续之,为浔阳三隐中人,不同祖、谢,乃应江州檀韶之命,讲《礼》城北,固有不满于元亮者。其言从我颖水,盖招之也。(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 续之已入庐山,会剌史檀韶苦请出州,在城外讲《礼》,所住公廨近马队,故讽之,终要以颍滨。(清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 讥苟就也。公之学行志节见于此矣。(清李光地选《榕村诗选》卷二) 诗似有冷讥,然日“念我意中人”,又日“思与尔为邻”,语意真切,又不似讥讽。(清张潮、卓尔堪、张师孔同阅《曹陶谢三家诗·陶集》卷二) 鲁两生不肯起从汉高,况见此季代篡夺乎?故劝之从我为箕、颍之游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陶靖节集》) 起手纡曲有情,“道丧”二句一扬,为下抑之张本,末结出讽刺本意,婉而多风,即起处“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一诘便已舍讽刺之意,隐然见我自抱病固穷,而若辈何以违离于咫尺之地,得非贪荣慕利,守道不终而然耶?(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