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 作者:郭莹 编 页数:83 字数:75000
内容概要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国学”一词的近代意义,转借自日本,即对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其文化内涵。“国学”的概念自清末以来曾几度引起争论并引发国学研究的热潮,而其间所表达的,是现代中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提升。如清末民初,学者论说“学亡之国,其国必亡,欲谋保国,必先保学”;“国有学则虽亡而复兴,国无学则一亡而永亡。何者?国有学则国亡而学不亡,学不亡则国犹可再造”。面对当时出现的社会失序、信仰危机、道德失范等问题,对国学深有研究的章太炎先生大力宣讲国学,主张分清其精华与糟粕,提倡其优秀成分,他提出“人能知耻,方能立国”,“救世之道,首须尚全节”,都是意在说明文化存亡乃是民族兴衰的首要因素。 文化的自觉、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创新,是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无可回避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
作者简介
作者:(南宋)王应麟 编者:郭莹 合著者:候婀清 周积明
书籍目录
一、人伦篇
二、明经篇
三、读史篇
四、劝学簱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舍生取义春秋时,晋国有一个叫豫让的勇士,他投靠在智伯门下,十分受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一心想为主公报仇。几个月后豫让刺杀赵襄子,却被发现了,赵襄子见他重情重义就放了他,可是豫让却不放弃报仇的想法。他剃去眉毛和胡子,还吞食热炭把喉咙弄嘶哑,让别人认不出他。有人建议豫让投靠到赵襄子门下,取得赵襄子的信任后再刺杀他,可是豫让却认为这是小人的做法。一天,豫让埋伏在桥下等待路过的赵襄子,没想到又被赵襄子搜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让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你!”豫让说:“多谢赵公,但是我请求你脱下袍子让我刺上三剑,偿我为主报仇的心愿,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赵襄子十分感动,便脱下袍子给了豫让,豫让在赵襄子袍子上连刺三剑,然后自刎身亡了。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重义”的情结。
编辑推荐
《国学精华读本:三字经(2年级上)》是由崇文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