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崇文书局 作者:唐红梅,谭芳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外国文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获得世界文学的整体发展框架和开阔的文学视野。其次,中国文学的发展难以绕开外来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更是在外国文学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学,以及当代文学面临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迫切问题,从而推动中国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再次,外国文学史对东西方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呈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样态,总结了不同的民族文学在审美方面的特征与创作上的成就,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文学提供了多元的参照体系。
然而,外国文学史又非常难以掌握。它在空间上横跨东方与西方;在时间上从公元前5000年一直延续到今天的21世纪;在内容上包罗万象,囊括着星罗棋布的民族文学、纷繁多样的文学现象、纷至沓来的文学思潮、难以计数的杰出作家和浩如繁星的优秀作品;无不在引人神往的同时,又让我们望而却步。而在各自民族文化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民族文学,更是对我们在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学的多年浸润下形成的审美定势、欣赏习惯和阅读体验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为此,我们编定此书,既勾勒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又突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在展示其魅力的同时,更希望大家把握其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整体框架,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本书以郑克鲁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为依托,同时参考了朱维之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3版)和聂珍钊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循着时间与思潮线索而设置章节,同时考虑到不同部分在教学中的主次,以及各地教学的具体情况,将重点放在了20世纪以前的文学上。
每章均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知识结构图 通过图表形式对各章节学习重点进行一目了然地展示。
知识点串讲
对各章节知识点、重难点以及考点进行勾勒和总结,其中重要知识点用“☆”标示,高频考点用“★”标示。
名词解释 对各章节知识点串讲中未提到的重要名词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经典例题
深剖外国文学史学习重点和近十年来名校考研试题,对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且提出了解答的思路。
考研精粹
精选2007~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以及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高频试题,并在选编的过程中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给出详细解答。
课后习题详解
针对郑克鲁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和朱维之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史》的课后思考题,尤其是知识点串讲部分中未涉及的思考题,进行解答提示。
附 录
就不太常见的考试题型提供了范例,以供参考;且附上5套2009年名校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答案均能在相应章节中找到,供学生们作最后冲刺练习或模拟考试之用。
全书在知识点的梳理方面力求简明扼要;在重点问题的分析方面力求综合教材的观点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尽量全面而具体;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尽量在综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心得,以供参考。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涉及的人名、书名均以郑克鲁版教材为准。
对于20世纪文学部分,考虑到它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就每一思潮选取了一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对其创作和作品进行了相关梳理,同一思潮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我们只有遗憾地放弃了。最后,对所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出题者和所在院校,以及所参阅的教材和一些参考书的作者,我们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另外,我们在总结中也参考了学界的研究成果,但因为该书的体例,我们无法给出注释,在此一并致谢,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学者的谅解。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与努力;然而,诚如上述所言,由于学识浅疏,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唐红梅:
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世界文学硕士学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1998-2003年,担任湖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2005-200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学术研究领域为: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20世纪英国文学
出版学术专著:
《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合著《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合作翻译《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串讲
名词解释
经典例题
考研精粹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八章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第九章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俄苏文学
第十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十一章 亚非文学
附 录
新题型
复旦大学20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武汉大学20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南京大学20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山大学20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古代文学知识结构图知识点串讲1. 欧洲古代文学内容与特征(1)内容: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2)基本特征:古希腊、罗马文学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是西方文学的开端。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是后来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2. 古希腊文学概况(1)★[朱版](古代文学第1题)分期:①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这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荷马史诗》、赫斯俄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为代表作品。②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是希腊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代表诗人有品达、萨福和阿那克瑞翁。伊索为杰出的寓言作家,其《伊索寓言》对后来法国、德国和俄国的寓言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③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这是古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戏剧家的代表有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喜剧诗人有阿里斯托芬,各自的代表作分别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底浦斯王》、《美狄亚》和《鸟》。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文学理论家,其各自的论著《理想国》和《诗学》奠定了欧洲文艺理论的基础。④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新喜剧的扛鼎者为米南德,《恨世者》为其代表作。(2)☆ 地位: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① 文学样式丰富,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寓言、抒情诗、散文和小说,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② 在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方面,古希腊文学贯穿了热爱生活、肯定现实、赞扬人的能力与智慧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欧洲文学精神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③ 在创作方法上,已经具有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④ 文艺理论发达,形成了再现说和表现说两种文艺观,开启了此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文艺思想的先河。3. 希腊神话(1)☆[郑版](古代文学第1题)产生根源:① 希腊神话是生产力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的反映。古代希腊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不足,对于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难以理解,只能借助想象作出解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一切变化,都必然是神力在操纵,于是就赋予各种自然力量以神的形象。② 希腊神话的起源跟希腊人的原始崇拜关系密切。古代各希腊城邦宗教崇拜的对象,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③ 希腊神话也是氏族社会纪录历史、解释人伦关系的需要。古希腊神话不仅是古希腊人建立原始宇宙观的必然结果,也是古希腊人试图纪录社会发展过程、建立社会秩序的反映,为民除害的英雄、发明工具的巧匠逐渐被尊奉为神,伦理道德秩序也通过英雄的故事得到传播。④ 此外,弗洛伊德认为神话起源于古代人的“白日梦”。他认为神话是人类的世俗梦想歪曲了事实之后的产物。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古希腊神话的起源也是值得尝试的。总之,古希腊神话起源于多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心理需求,古希腊神话也就曲折地反映了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形式。(2)(朱版古代文学第2题)★ 内容: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① 神的故事:主要涉及到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故事、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等内容;神的故事中又包括旧神与“俄林波斯神系”。② 英雄传说:主要是对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作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这些英雄都被说成是神与人结合所生,实际上代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英雄传说以不同的英雄为中心形成了许多体系,其中伊阿宋盗取金色羊毛的故事、七雄攻打忒拜的故事、俄底浦斯王的故事、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和奥得修斯的故事等最为突出。(3)艺术形象:俄林波斯山的主神有十二个,具体哪十二个,说法不一,但其家长都是宙斯。其次还有阿波罗、赫淮斯托斯、赫耳墨斯、狄俄尼索斯等。另外还有一些美丽的女神形象,如雅典娜、阿尔特弥斯、阿佛洛狄忒等。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具有与人同形同性的基本特征,他们有人的形体和七情六欲,不同的是他们具有永恒的生命、非凡的体魄和超人的能力。英雄大多是神与人所生的后代,介于人神之间,担当着人的保护者角色。丑恶的怪物形象也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组艺术形象,这类形象具有人兽混合的特征,是人类灾难的化身,衬托了英雄的勇武和智慧。总之,希腊神话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古代原始氏族社会的社会生活,也记录了人类早期社会朴素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发展的痕迹。(4)☆(郑版古代文学第1题,朱版古代文学第2题)艺术特点:① 古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众神的高度人格化,人神同形同性。古希腊绝大部分神不仅形体与人相似,而且思想感情的活动也与人一致,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② 希腊神话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故事性和哲理性。它把自然万事万物拟人化、神化,通过想象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而且希腊神话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十分生动;再者它们都是先民劳动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③ 创作方法多样。希腊神话中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也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5)(朱版古代文学第2题)希腊神话在古希腊文学中的重要性:① 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学不可分割的宝贵部分。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民对现实社会的最早的艺术反映。②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也是它的土壤。希腊神话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不可企及的典范。希腊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大多以神话为题材,无论是史诗、悲剧还是后来的美术、雕塑都以其为题材,从而保留了希腊神话,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6)对后世的影响:古希腊神话是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的土壤与武库,对后世影响深远。① 古希腊神话不仅为古希腊时期的文学艺术,而且也为后来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从古罗马时期开始,欧洲的作家、艺术家就不断地从古希腊神话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新的作品。例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的《变形记》直接脱胎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的但丁,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家,18世纪的弥尔顿,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直到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都不乏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经过这些欧洲历代文学艺术家的再创造,保存了完整的希腊神话并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持续不断地为文学发展做出贡献。② 人类童年的美好记忆,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不自觉的艺术产物,是正常儿童全面发展的艺术表现,不仅就古代神话来说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且还因为反映了古希腊原始初民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意识,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抗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后西方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基础与动力,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巨大的精神源泉。……
编辑推荐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修订版)》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辅导,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考研指定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