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四绝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崇文书局  作者:夏樗 编  页数:322  字数:46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选取了四部名著的绝妙佳作:金圣叹批评《西厢记》、李贽评点《论语》、冯梦龙评点《挂枝儿》及花底闲人批评《夹竹桃》。书中的评点,后者剖析原著,提示作品的精妙之处;或者借题发挥,写其人生感悟;或者逗笑取乐,风趣幽默。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却又入情入理。文字生动,气势如龙。读后,可悟读书法,可悟作文法,可悟消遣之法。古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既得看美丽的鸳鸯,又得绣鸳鸯的金针,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书籍目录

金批《西厢》
卷一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卷二
惊艳
借厢
酬韵
闹斋
卷三
寺警
请宴
赖婚
琴心
卷四
前候
闹简
赖简
后候
卷五
酬简
拷艳
哭宴
惊梦
卷六
捷报
猜寄
争艳
团圆
卷七
序一 恸哭古人
序二 留赠来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书四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只想从一个普通的理工科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对《论语》的看法,意味我并非如于丹等专家那样具有国学的权威性,意味我并不是道学家,意味我只是随便说说。《论语》就该是一本必须看,作为常识书,而无需敬拜的少年读物吧。梁实秋老师把《论语》列为国学入门首要书目,会不会吓到小朋友啊?
      
      首先,我认为看《论语》需限定一些原则。《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书,无论你给孔子戴什么高帽子,或者如何践踏他,都要知道,他是公元前500多年前的人物。于是,原则一,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但绝不可要求孔子有现代人的道德、思维与认识,不可无限放大拔高孔子的道德观人生观,不可用孔子的道德作为现代人的规范。总有人喜欢对我说,孔子真伟大,到现在没有人会有他那位崇高的道德。这是我不同意的,因为无法进行这样的比较,就如你无法拿奥特曼与孙悟空进行道德对比一样。原则二,就是要认识到,原始的《论语》是刻在竹篾上没有标点符号的,流传至今靠的是代代相传,靠的是道学家们的注疏(待会儿我进一步提这个问题。)。那就意味你要小心了,也许你在被忽悠,也许你在被洗脑。原则三,读《论语》要根据当时的语境上下文,不可随意猜测。
      
      刚才提到,《论语》流传靠的是注疏。什么是注大家都明白,就是注解呗。老夫子讲的话大家不懂了,于是有年轻一代的老夫子给你注解一下。那什么是疏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注解的注解,就是更年轻一代的老夫子觉得前面的老夫子讲的不对,我给你修正一下(同时显摆一下^_^),就是疏。那就必须提一个问题。《论语》研究了两千年了,有没有统一的解释呢?答案是:没有!而且,各个老夫子们都互不服气,各自揭短,好玩着呢。比如,朱熹对《论语》的注多年来被认为是正统,嘿嘿,南怀瑾老头子就非常不服气。当然了,于丹妹妹好像也不怎么服气(实话说我没看过于丹的节目,我只知道于丹说“为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应该是“为汝子与小人为难养”,嘿嘿,这不就是不服气呗。)。
      
      我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论语》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看《论语》的第一印象就是,哇噻,学成语很好啊,到处都是成语。也就是说,中国人即使不看《论语》都对它会非常熟悉,读《论语》只是在书中再次发现了自己的普通人生而已了。我记得我第一本《论语》是《品书四绝》里面的李贽评《论语》,嘿嘿,这本书实在香艳异常,不好意思摆在书架明显位置,羞答答地藏在很多书里面多年了。李贽评《论语》蛮有意思,试举一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李评:不教诲后生不好色,只是让他们好德如好色。
      
      哈哈,各位后生,照孔子看来,一贯之道而已,因为“食色性也”,好色是本性,没必要压抑,只要好德如好色就好了。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李评:却又微服以过宋,妙,妙!
      
      这句有意思!孔老夫子洋洋自得说,老天赋予我道德,宋国的桓雎能拿我怎么办啊?李贽看了偷笑,是啊,是啊,不敢动你老人家了,你干嘛改头换面偷偷从宋国跑路啊?看来,老夫子在古代就没少被人嘲笑。但是,这个被人嘲笑的老头子,真是苦口婆心宅心仁厚的老头,很可爱。“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问人,不问马”“传不习乎”“食不言,寝不语”,都是一派大白话。只是这些大白话,传到了今天,走到了两个极端,被道学家奉为神圣经典祭在神坛,或者被喧嚣紧迫的现代科技文化挤出了日常生活。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器就是器皿,有特定用途,也意味着用途有限。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勉励后辈多学多思,培养自己的基本素质,而不要只是为了某种目的学某一种知识。这话拿到今天也意义非凡。学计算机的同学们就要小心了,“不器”就意味着你要学习更多的基本知识,提高本身的各方面素质。但是,孔子也并不是那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也知道大家喜欢富贵,所以,他说,如果富贵可以求得来,多下贱的工作我都会做,但是如果求不来,那我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这话说得隐晦,意义深刻,我喜欢后者,“从吾所好”。这里是否意味孔子认为“富贵在天”,我不得而知,可知的是,现在“富且贵者皆‘执鞭之士’”(李评,也非常深刻!)。
      
      读《论语》是非常愉快的阅读经历,如果你觉得不愉快,那就不要看了,不会有多少损失,常识永远不会给你带来多少收获或者损失。(可怕的是,这个社会缺乏常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
      
      这句话在句读上是有争议的。大概的意思是,孔子听说季文子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于是就说“不要三思了,两思就好了么”。所谓“三思”就是思考事情的开始、中间发展、结束,三步曲。“再”,想一想“一而再,再而三”就好理解了。那孔子为啥这么说呢?那就要看上下文,这季文子是个什么人咯。想来是一个思前想后,无法定夺之人,孔老夫子怒了,想太多了你!(我猜的...)如果这季文子是个冒失鬼,我猜就是,孔夫子晒笑之,“三思还不够,再来一遍三思”,哇咔咔......有意思。
      
      看《论语》也许还要思考一下。比如: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就想:见义不为是没道德,干啥说是“无勇”?直到看到: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就明白了。“仁者必有勇”,现在这家伙无勇,那就是无仁呗。这老头还给我们绕弯呢。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惟酒无量,不及乱。
      
      我喜欢这句,喝酒的人生是灿烂的人生,喝多少有什么关系,但是,千万不要喝酒就乱了自己的本性。
      
      当然了,孔夫子的言论当然是有局限性的,很多就无法当真了,否则,现代社会两千年的文明进程岂不是都被否定了?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分明是谄圣上语,我天朝圣上看了肯定喜欢。跟那些自由主义份子挂在嘴边的“政府都是王八蛋,当官的就是拿来犯的”有天壤之别。
      
      总之,《论语》里面有许多有趣好玩的故事,有许多中国人挂在嘴边的常用语,有日常生活的礼节,有日常学习的原则。这不都值得看看吗?何况孔夫子这么好玩,最后讲一个他的八卦,哈哈。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有一次去见卫灵公的夫人,风流大美女南子,孔子的弟子子路就很不高兴。老夫子就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合礼节的事情,让上天惩罚我吧,惩罚我吧!”你看,你看,私会大美女,哼,你老夫子“食色性”挂嘴边,好德跟好色一个级别高,你说,你干啥了?子路很不爽。本来吧,这事谁说得清啊?到现在道学家还在争论呢,哈,确实说不清。但老夫子好笑,对弟子就发誓起来,大呼冤枉!
      
      确实,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生前死后,毁誉不断。读孔子,看故事,就是这样好玩!
      
      P.S. 王小波也谈论过自己的《国学》观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709817/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