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阳门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 编  页数:148  

内容概要

  金乌起落,涛走云飞。高天厚土之间,正阳门已伫立了近六百个寒暑。他像一位阅尽沧桑的智者,既经历了明王朝永乐时期的雄强进取、清王朝康乾盛世的拓土开疆,也目睹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国土沦丧,并正在见证着当代中国的复兴与腾飞。岿然独存的正阳门,是伟大的首都北京的象征,是六百年中国历史的凝聚,是近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我们应珍视的宝贵历史遗产。愿正阳门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中,永远英姿挺拔。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从丽正门到正阳门第一节 元大都城的兴建第二节 元大都城垣第三节 元大都城城门的瓮城与箭楼第四节 元大都时期的丽正门第五节 明北平府时期的丽正门第六节 明永乐至宣德时期的丽正门第七节 明正统时期的正阳门第八节 正阳门的环境定位及文化寓意第二章 正阳门的规模形制第一节 崇峨帝阍礼仪之门第二节 城楼规制第三节 箭楼规制第四节 瓮城及东西闸楼第五节 箭楼千斤闸第六节 雉堞、马道、券门及铺舍第三章 正阳门的附属建筑第一节 关帝庙第二节 观音庙第三节 朝阳阁第四节 正阳桥和五牌楼第四章 正阳门的职司和防御配置第一节 元大都留守司所属的城门尉第二节 明内府直管的京城掌门官第三节 清九门提督钤辖的城门领第四节 清末正阳门及京师诸门的防御配置第五章 正阳门的五次火毁与修缮重建第一节 万历三十八年箭楼火毁第二节 崇祯十七年起义军火焚九门第三节 乾隆四十五年正阳门火灾及修复第四节 道光二十九年箭楼火灾第五节 庚子事变中正阳门被毁及事后重建第六章 民国四年改建正阳门第一节 内务部规划修改前三门第二节 朱启钤精心擘划正阳门改建第三节 改建后的“国门”第七章 正阳门北平国货陈列馆第一节 从京师劝工陈列所到北平国货陈列馆第二节 首任馆长吴大业选址正阳门第三节 以爱国自强、宣扬国货为展陈宗旨第四节 北平沦陷后陈列馆被迫迁出正阳门第五节 陈列馆展品及“大前门国货文化”的意义第八章 数百年繁盛不衰的前门商贸区第一节 元代马帮商旅“设市开廛”之地第二节 “工贾牒至”的棋盘街与“列肆如蜂房”的前门廊房第三节 一门通衢、八方辐辏的正阳门大街第四节 繁华陆离的大栅栏第五节 京师金融中心西河沿街结语北京正阳门大事记主要征引书目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这次对北京城垣的大规模修建中,不仅完善了各门的“楼铺之制”,而且“更名丽正为正阳,文明为崇文,顺承为宣武,齐化为朝阳,平则为阜成,余四门仍旧”(《工部志》)。诸门中,以正阳门的形制最为隆崇:不仅箭楼设门,而且瓮城左右皆设门,并在左右门上加盖谯楼(闸楼),而其他诸门瓮城内则仅设一门;另外,还将木桥换成石桥。据上引资料推想,可能就在这次维修后,正阳门便形成了后来人们所说的“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格局。  老北京内城的城墙和城门,在明代曾先后有三次大规模的修筑,第一次是在洪武元年(1368),第二次是在永乐四年(1406),第三次是在正统年间。其中,第三次的修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有明一代,内城城垣最后一次修筑,至此,北京内城城垣才初具规模,基本定形,直到清代晚期,再没有进行过大的修筑与变动。  实际上,正统年间对北京城垣的这次大规模修建,不仅是北京城城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于明代最终定都北京,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永乐帝朱棣决定从南京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迁都北京开始,朝廷内外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即位,立即下旨,诏令北京各衙门行文时,要在名前加“行在”二字,其意欲复都南京之情显然可见。幸好,仁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死去,但其子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也不忘复都南京,北京的“行在”之称在其在位的十年间,一直未变。宣宗死后,其长子朱祁镇(即英宗)登基。

编辑推荐

  巍巍正阳,雄峙京师,夺五城之佳气,耸九门之高标。卫皇都而拱宸居,隆观瞻以示万邦、岁月轮回,见多少兴衰更替,屡毁屡建,历几番存亡劫波。难堞鸣镝,御强虏以护民,廊檐结彩,迎辇舆而往还体制尚文,规模益备,帝京正门人文渊蔚,经纬四通,车书辐辏,前门内外商贸繁荣,栉风沐雨,城垣负前朝往事可取鉴资治;岿然独存,楼阁凝古人才艺应传承光大,呜呼,以一门而承载如此丰富之历史文化者,遍观神州寰宇,唯我正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正阳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